最新学院工作总结范文

写范文发表于:2020-06-13 05:35:41

20xx年是学院“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学院围绕创建高水平特*职业学院的奋斗目标,坚持外延建设与内涵提升并举,努力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校园,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学院“十一五”时期的事业发展划上圆满的句号。

认真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认真组织学习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精心组织“十二五”规划的起草工作。学院成立了“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10个项目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省内外10多个本科和高职院校进行考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修改,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相关子规划也已经形成初稿。

最新学院工作总结范文

浦口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启用。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支持下,特别是在浦口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同志的艰苦努力下,浦口新校区一期工程12.6万平方米建筑任务已经完成,并于9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3000多名学生以及部分院系、部门平稳、有序地搬迁入驻新校区。在各部门和有关院系的通力合作下,新校区教育教学秩序良好,运转正常。浦口新校区的投入使用拓展了学院的办学空间,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对学院长远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内涵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教学工作有序推进。较好完成了321个普通学历教育班14062人的教学任务;学院组织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修订了《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办法》、《教师考核办法》等重要制度。二是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新成绩。学院以省级示范高职院建设为抓手,完成了41门核心课程和31门院级精品课程的一期验收工作;成功申报3个新*,1个省级品牌*建设点,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车站信号联锁设备维护》成功申报为国家精品课程,节能型空调与制冷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实训基地;申报立项*铁道出版社“十二五”规划主编教材20多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学院被确定为“*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三是苏州校区评估整改工作有序推进。校区7门精品课程、21门优质课程、5个重点*、6个达标*、15个校内实训基地、21个校外实习基地通过验收,在省级、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申报上有所突破。

社会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全年举办各类职业培训班70多期,为轨道交通行业和地方企业培训员工5200多人次。*学历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在册学生达到5800多人,其中本科层次*学历教育在册学生1500多人。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有所增强,19项课题获得省级立项,横向课题有所增加,取得7项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项,技术服务到账经费达到92.6万,较2009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学院组织申报的*苏省轨道交通控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顺利通过专家论*,进入立项建设阶段。

学生工作有新的提升。继续开展行为规范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文明素养得到加强。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12个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获省级立项。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开展优秀学生社团评比,学生社团数量达到110个。组织2000多人次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南京火车站春运志愿者活动和南京地铁“文明使者”志愿者团队受到社会好评和上级表彰。2010年,学院团委被团省委授予“*苏省基层团建示范点”称号,并在团省委组织的2010年度高校团建工作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竞赛,近百人次获奖,在全国软件*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等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招生就业工作取得良好成绩。一是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学院成立了15个宣传小组,深入80所中学进行宣传,新建33个生源基地,在13个省市录取三年制高职学生4028人,圆满完成了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在全省高职院中名列前茅,新生报到率为90.7%;录取五年制高职学生395人,报到率为100%。二是就业工作取得喜人成绩。2010届三年制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8.98%,年终就业率为99.93%,协议就业率为92.9%;五年制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年终就业率为98%,协议就业率为94.7%。在*苏省教育厅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委托麦可思公司进行的调查中,我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全省公办高职院中名列第一,学院再次被评为“*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校企合作获得新的成果。2010年,学院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关键,以理事会为校企合作新的组织形式,以实施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为驱动力,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努力扩大订单培养,与南京地铁、无锡地铁、宁波地铁以及苏宁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订单数量达到1868人。学院与南京地铁共同成立全国首个地铁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创设了新的平台。学院与*通号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浦镇车辆公司合作共建孟买地铁培训站的项目正在进行。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一是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单独组团选派了33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选派5名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出国培训,安排186名教师暑期下企业实践,积极开展教师说课竞赛和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引进各类人才37名,2名教师被选为*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二是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一定优化。制定并实施学院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办法,组织了新一轮中层干部调整和竞聘工作。通过调整,对50%以上的中层干部实行了轮岗交流,通过公开竞聘,选拔任用了一批中层干部。同时,首次设置非领导职务干部岗位,吸引和选拔了一批年轻干部。通过这次干部调整竞聘,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了优化。

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对学院机构和院系进行了调整。按照“小机关、大院系”的思路,对机关处室进行了精简合并,推动职能部门向综合化、服务型迈进;强化了二级院系架构,为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深化二级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顺利实施岗位设置首聘工作,完成了岗位说明书编制、聘用合同书签订等后续工作。三是成立了学院教授委员会,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管理”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推进了学院党委决策科学化、*化。

党建工作又有新的提升。一是以党建考核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建设。学院党委按照“以考促建、以考促改、重在建设、服务中心”的工作思路,全面梳理并加强了党建基础工作,精心提炼党建工作特*,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党建工作考核。二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院党委确定了“推动科学发展,创建高水平特*职业学院”的主题,精心制定了以党*教育、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先锋模范和党建工作创新等四项专题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院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学院党委召开了党风廉政工作会议,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工作,与中层以上干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廉洁自律承诺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积极建立教育监督和预防管理的长效机制。

全力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6月19日至8月27日,学院领导班子带领有关部门、院系的同志再次发扬团结、奉献、拼搏、争先的评估精神,历经启动、省内申报、全国申报3个阶段,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连续奋战70天,全力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先后完成了建设方案、建设项目推荐书等七项材料的上报以及答辩陈述等任务。虽因非主观因素最终失利,但是,通过申报工作,学院进一步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发展的定位和目标,进一步理清了建设高水平特*职业学院的路径以及今后几年的重点任务。学院的建设思路和地铁学院、高铁站场等项目得到省内外高职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通过申报工作,学院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校园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学院党委以塑造学院精神为重点,积极构建南铁院特*校园文化。通过在教职工中广泛征集意见,凝炼了“求真励行”的校训。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获得2010年度“*苏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积极开展校园治安和综合治理工作,学院本部被南京市*局评为先进集体,苏州校区被评为苏州市平安校园。努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苏州校区食堂被评为*苏省高校文明食堂,学院本部和苏州校区学生宿舍均被评为*苏省高校文明宿舍,苏州校区还被评为*苏省节水型高校。努力为师生办实事:大力开展贫困生帮扶工作;增加教职工交通补贴;改善教职工就餐条件;组织教职工体检;开设了校内*售票点;努力协调解决苏州校区部分教职工医保转入苏州以及苏州校区党组织关系由市教育工委转到市委组织部等问题;在办学资金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调整教职工岗位津贴基数,实现了教职工年人均收入增长10%的目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有待加强。对正高职称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还需加大力度;混编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有待推进;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亟待提升。二是管理工作亟待加强。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的职责、权限有待进一步明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2篇:最新学院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是学院“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学院围绕创建高水平特*职业学院的奋斗目标,坚持外延建设与内涵提升并举,努力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校园,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学院“十一五”时期的事业发展划上圆满的句号。

认真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认真组织学习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精心组织“十二五”规划的起草工作。学院成立了“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10个项目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省内外10多个本科和高职院校进行考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修改,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相关子规划也已经形成初稿。

浦口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启用。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支持下,特别是在浦口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同志的艰苦努力下,浦口新校区一期工程12.6万平方米建筑任务已经完成,并于9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3000多名学生以及部分院系、部门平稳、有序地搬迁入驻新校区。在各部门和有关院系的通力合作下,新校区教育教学秩序良好,运转正常。浦口新校区的投入使用拓展了学院的办学空间,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对学院长远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内涵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教学工作有序推进。较好完成了321个普通学历教育班14062人的教学任务;学院组织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修订了《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办法》、《教师考核办法》等重要制度。二是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新成绩。学院以省级示范高职院建设为抓手,完成了41门核心课程和31门院级精品课程的一期验收工作;成功申报3个新*,1个省级品牌*建设点,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车站信号联锁设备维护》成功申报为国家精品课程,节能型空调与制冷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实训基地;申报立项*铁道出版社“十二五”规划主编教材20多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学院被确定为“*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三是苏州校区评估整改工作有序推进。校区7门精品课程、21门优质课程、5个重点*、6个达标*、15个校内实训基地、21个校外实习基地通过验收,在省级、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申报上有所突破。

社会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全年举办各类职业培训班70多期,为轨道交通行业和地方企业培训员工5200多人次。*学历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在册学生达到5800多人,其中本科层次*学历教育在册学生1500多人。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有所增强,19项课题获得省级立项,横向课题有所增加,取得7项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项,技术服务到账经费达到92.6万,较2009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学院组织申报的*苏省轨道交通控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顺利通过专家论*,进入立项建设阶段。

学生工作有新的提升。继续开展行为规范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文明素养得到加强。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12个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获省级立项。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开展优秀学生社团评比,学生社团数量达到110个。组织2000多人次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南京火车站春运志愿者活动和南京地铁“文明使者”志愿者团队受到社会好评和上级表彰。2010年,学院团委被团省委授予“*苏省基层团建示范点”称号,并在团省委组织的2010年度高校团建工作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竞赛,近百人次获奖,在全国软件*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等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招生就业工作取得良好成绩。一是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学院成立了15个宣传小组,深入80所中学进行宣传,新建33个生源基地,在13个省市录取三年制高职学生4028人,圆满完成了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在全省高职院中名列前茅,新生报到率为90.7%;录取五年制高职学生395人,报到率为100%。二是就业工作取得喜人成绩。2010届三年制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8.98%,年终就业率为99.93%,协议就业率为92.9%;五年制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年终就业率为98%,协议就业率为94.7%。在*苏省教育厅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委托麦可思公司进行的调查中,我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全省公办高职院中名列第一,学院再次被评为“*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校企合作获得新的成果。2010年,学院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关键,以理事会为校企合作新的组织形式,以实施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为驱动力,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努力扩大订单培养,与南京地铁、无锡地铁、宁波地铁以及苏宁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订单数量达到1868人。学院与南京地铁共同成立全国首个地铁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创设了新的平台。学院与*通号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浦镇车辆公司合作共建孟买地铁培训站的项目正在进行。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一是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单独组团选派了33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选派5名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出国培训,安排186名教师暑期下企业实践,积极开展教师说课竞赛和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引进各类人才37名,2名教师被选为*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二是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一定优化。制定并实施学院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办法,组织了新一轮中层干部调整和竞聘工作。通过调整,对50%以上的中层干部实行了轮岗交流,通过公开竞聘,选拔任用了一批中层干部。同时,首次设置非领导职务干部岗位,吸引和选拔了一批年轻干部。通过这次干部调整竞聘,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了优化。

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对学院机构和院系进行了调整。按照“小机关、大院系”的思路,对机关处室进行了精简合并,推动职能部门向综合化、服务型迈进;强化了二级院系架构,为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深化二级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顺利实施岗位设置首聘工作,完成了岗位说明书编制、聘用合同书签订等后续工作。三是成立了学院教授委员会,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管理”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推进了学院党委决策科学化、*化。

党建工作又有新的提升。一是以党建考核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建设。学院党委按照“以考促建、以考促改、重在建设、服务中心”的工作思路,全面梳理并加强了党建基础工作,精心提炼党建工作特*,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党建工作考核。二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院党委确定了“推动科学发展,创建高水平特*职业学院”的主题,精心制定了以党*教育、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先锋模范和党建工作创新等四项专题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院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学院党委召开了党风廉政工作会议,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工作,与中层以上干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廉洁自律承诺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积极建立教育监督和预防管理的长效机制。

全力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6月19日至8月27日,学院领导班子带领有关部门、院系的同志再次发扬团结、奉献、拼搏、争先的评估精神,历经启动、省内申报、全国申报3个阶段,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连续奋战70天,全力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先后完成了建设方案、建设项目推荐书等七项材料的上报以及答辩陈述等任务。虽因非主观因素最终失利,但是,通过申报工作,学院进一步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发展的定位和目标,进一步理清了建设高水平特*职业学院的路径以及今后几年的重点任务。学院的建设思路和地铁学院、高铁站场等项目得到省内外高职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通过申报工作,学院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校园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学院党委以塑造学院精神为重点,积极构建南铁院特*校园文化。通过在教职工中广泛征集意见,凝炼了“求真励行”的校训。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获得2010年度“*苏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积极开展校园治安和综合治理工作,学院本部被南京市*局评为先进集体,苏州校区被评为苏州市平安校园。努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苏州校区食堂被评为*苏省高校文明食堂,学院本部和苏州校区学生宿舍均被评为*苏省高校文明宿舍,苏州校区还被评为*苏省节水型高校。努力为师生办实事:大力开展贫困生帮扶工作;增加教职工交通补贴;改善教职工就餐条件;组织教职工体检;开设了校内*售票点;努力协调解决苏州校区部分教职工医保转入苏州以及苏州校区党组织关系由市教育工委转到市委组织部等问题;在办学资金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调整教职工岗位津贴基数,实现了教职工年人均收入增长10%的目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有待加强。对正高职称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还需加大力度;混编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有待推进;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亟待提升。二是管理工作亟待加强。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的职责、权限有待进一步明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3篇:学院迎新工作总结范文

经过充足的准备和我们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苦的工作,2016迎接人文与音乐学院大一新生的的工作终于结束。新生们都已经在学校安定下来,并且开始了大学*训~作为大二的学生参加迎新工作是对我们的历练也是我们的荣幸尽管迎新工作已经结束所有的工作人员也付出了许多但是我们工作中也难免出现不足和欠缺为了更好地提高我们人文与音乐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的工作质量为此我们对我们的工作做出了总结

准备工作

8月31日上午人文与音乐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学生干部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对迎接2016届新生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在系领导的指导下,分配了各部门的迎新工作任务。

一、迎新活动现场

人文与音乐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了一系列迎新工作,包括迎新地点的布置,迎接新生、帮助新生寄存行李,带领新生走完报名、领取生活物品等一系列流程,为新生发放入学安排,带领新生激活饭卡并充值、了解校园等,安排学生入住等工作。细致的服务和亲切的问候给新生带来了温暖。

二、我们的活动目的

主要是以一种传递爱心的方式让新生们感受到学长学姐们的关心问候也同时打消新生对陌生环境的不安。

目的也是让学生家长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所处的新环境是如何的让家长看到学校的*气氛让家长放心孩子在校的新生活。

此次的活动也是为我们老生与新生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在老生的带领下让新生更好更快的对校园有初步了解。

三、我们活动中的优点

新生报道登记和档案录入。主要包括:填写新生入学登记表、收取新生档案(学生材料、档案、团关系)及团*、收取新生报道单。负责登记的学生干部都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寸步不离,笑脸相迎,一位新生呈递过来的档案和其它相关材料并且谨慎、小心地将它们分类装入档案袋。

在此次迎新活动中我们人文与音乐学院的工作人员穿着整齐鲜亮的碧绿*十分亮眼形成我们音乐学院的标志让新生一眼就可以找到;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的和蔼亲和让学弟学妹感受到温暖。

人文与音乐学院院长:王琳莉,副院长:胡少林,党支部书记:张迦,新生辅导员:杨精在迎新过程中不辞*劳多次来到迎新现场,关注迎新工作的完成情况,这是这次迎新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四、我们在活动中的不足

a缺乏了与新生家长的详细沟通

b作为学长学姐,在迎新工作中我们缺乏对学弟学妹们的入学礼仪教育,没能让新生意识到礼仪的重要*,使得部分新生忽略了对老师和家长应有的礼仪

c学生干部的任务可以更早的下达这样就不用准备那么匆忙,以便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部分学生干部黑,还没有积极主动去做事的想法,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的较*特点。

总的来说本次迎接新生活动顺利结束,这次迎新工作得以较高质量的完成,离不开所有领导老师和学生干部的群策群力,不畏艰难。学院的迎新点,也成了学校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活动中充分展现了我院的精神风貌,树立了我们音乐学院学生会的良好形象。使大一新生感受到了大学的活力,增强了他们对大学的热情。在活动中增进了新老生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全院的团结与*。

以上是对本次迎新工作的一次总结,好的工作作风我们应当坚持下去,存在的不足我们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