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写范文发表于:2017-11-04 06:03:58

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1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它选自湘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第2课时“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我说课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基础上,从地球在宇宙天体系统中的地位和行星特点这两个角度去认识地球的普通*,而地球的特殊*表现在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三个“金锁链条件”。

二学情分析

城市的学生通过电视、电影等科幻影片了解到一些有关宇宙的零碎知识,甚至对一些科幻情节(像外星人阿凡达)信以为真,他们对有关宇宙中生命存在的形式和条件等知识充满了幻想、好奇、渴望,本节课我将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资料*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来佐*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2.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2.通过科幻影片中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和特殊*的观点。

(教师过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4.教学重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原因。

5.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师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五个学习活动揭示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金锁链条件”以及日地距离、地球体积质量大小、公转自转的周期的长短对“金锁链条件”形成的影响。

(2)、情境教学法:展示太阳系运动示意图,让学生从地球的形状、运动特征分析得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第2篇: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各位老师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宇宙中的地球》。

一、说课标课标要求: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解读: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指地球周围的太空环境,即人类目前所观测到的宇宙的全部。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既然是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那么首先要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比,从质量、体积、运动特征等来看,地球是普通的,这是它与其他行星的共*。“特殊”是指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这是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材料再到理*认识,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二、说教材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节,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而宇宙的神迷与人类对浩瀚宇宙知识的强烈渴求,这些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如闪烁的恒星之类),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并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学生在填写层次的框图的同时,就理解了天体系统层次*的含意。

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对于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地球的特殊*,教材首先摆出结论,地球的特殊*在于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那么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地球具备怎样的条件来确保生物的生存与繁衍呢?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液态水和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和优越*,从而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和特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和特殊*,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说教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讲解法

对于文字*的知识主要通过讲解法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补充一些常识*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2、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ppt制作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视频录相

通过观看《宇宙与人》科教录相,加深学生对宇宙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七、说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在本节课中要求同学们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图表信息中分析得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这一结论。

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八、说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用康德的墓志铭:

这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将大家的思绪引入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每天仰望星空,能在天空中看到些什么呢?一闪一闪的恒星,相对于天空背景有明显移动的行星,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轮廓模糊的星云等等……首先将学生带入宇宙的大空间中,并利用一些星体的图片资料,让他们对天体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结合课本图片资料,归纳出天体的类型,并给出天体的概念。在他们对天体有所了解之后,引用物理学理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既让他们很容易就理解了宇宙的物质*,同时引出了天体系统的概念。再利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互绕转这一大家都知道的实事,给学生们一个对天体系统的实质*认识。

那么除此之外,宇宙中还有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天体系统呢?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其自主读图1.2,并完成读图思考题。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用写通讯地址的类比方式,让学生写出地球的宇宙地址,即完成对地球所处宇宙的描述。而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在学生自主完成读图思考题的过程中对这种层次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只需提一句就很容易理解了。

紧跟着,从宇宙的大空间拉回太阳系,同样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并结合太阳系模拟动图和课本表1.1数据和图1.5,从运动特征和质量体积等多方面对比八颗行星,从而得出地球并不特殊的结论。

对于本课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这一框题的内容,学生理解地球的特殊*并不难,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这是它的特殊*,难的是地球为什么适合生物生存,即地球所具备的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有哪些,在知道这些条件的基础上还要知道为什么只在地球上有这样的条件。

于是引用生物学种子发芽实验,学生很容易理解空气、温度和水对生物生存的意义,难的是怎样讲清楚是什么原因使适合的温度、液态的水、具有氧气的大气层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地球之上。

对于温度,采用对比其它七颗行星的表面温度的方式,从而引出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很适中,不近不远的距离保*了地表15度左右的平均温度,太近或太远都不行。

而大气层的形成,可以给学生介绍月球上没有足量大气的原因,是因为月球的质量和体积都太小,其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经过这一对比,可以引出地球质量与体积适中,从而使大量气体在地球上空聚集,并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而形成今天的大气层。关于水,必须特别强调是液态的水,而不是*。

 

第3篇: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

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怎么写的呢,大家是否有需要了解一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下)午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高一年级的学生身心日渐成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对天文宇宙知识的兴趣较浓、探索大自然的欲望较强,但由于心理原因,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理*的认识。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其将感*认识上升为理*认识。

关于宇宙知识的内容在小学常识和初中科学课本中曾涉及过,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准备;但这些知识都是很、零散的,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高中的内容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和提升,由于要求不同,学生所要认识的深度也不同,学习时应更加注重理*的分析。

新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能说出宇宙的概念,能够判断天体和天体系统;能列举出太阳系的成员,并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有了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方法与之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我制定了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就是既注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又注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理解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案例列举法,读图法和实验法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兴趣导入,案例列举,试误分析,活动演示四个环节,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环节:

兴趣导入——展示一些浩瀚宇宙的图片和一段宇宙大*的视频,引出本课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除了可以使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以外,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二个环节是案例列举也同样采用的是兴趣培养的原则。首先我会请同学们我举出几个关于星空神话的故事,然后再分别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现在神六升空和嫦娥奔月,让同学们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三个环节是:试误分析——展示太阳系九大行星图。让同学发现错误,九大行星已经降级为八大行星,为什么要采用“试误理论”呢?行为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错误的反应会得到令人反感的刺激,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降低错误率。

活动演示——设置一个“找位子”的活动,请10为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和月球以及套样系的八大行星,根据距离太阳的远近,找到自己的位置。

开展“活动”,充分利用“活动”,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亲自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地理教学形式是“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本以外的东西不想学、不会学;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而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本堂课的最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一个研究*学习:

通过flash或其他软件制作太阳系的空间示意图

本节课为完成上面的教学目标而设定了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扮演的是学生的助学者,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启发教师,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好,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