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师教学反思

写范文发表于:2021-02-26 22:39:11

一、反思教材处理

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准确。对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了调整,先整体感知“两次战役”和“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再分析“胜负”、“鼎立”的原因。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师教学反思

二、反思教学设计

1、引入:

以脑筋急转弯“世界上谁跑得最快?”为话题引出曹*,再用曹*诗歌《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抛出问题“曹*壮心是什么,实现了吗”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第一环节“穿越时空,走进三国”用时15分钟,以我看我听的方式去经历、去讲述、去想象了解基本史实,包括东汉末年*阀割据的局面、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环节“读史明鉴,问道三国”用时15分钟,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解决本课难点:两次著名战役失败、胜利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第三环节“赤壁怀古,评说三国”用时10分钟,将历史故事、历史人的评价、谚语等以游戏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达到学科的整合,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新课结束,以课堂小结的方式结束新课,用时2分钟。小结采用归类法【①种局面②大战役③分天下④个人物⑤个时间】便于学生记忆。最后回到课前引入的问题“曹*统一全国的壮心最终未能实现”结束新课。

三、反思课堂效果

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引入新课,不但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注重了学科知识综合。尤其是穿越时空前,老师问“今年是何年?”,“2011年”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非常遗憾,穿越失败!”。当老师再次让问“今年是何年?”,学生回答:公元200年时,老师恭喜学生穿越成功。随即点击,进入伴有图片和音乐的“三国鼎立”画面。在轻松愉悦的话语中,将学生带进历史情境。

其次,课堂呈现出一种开放*。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穿越时空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比如有学生谈到:她先来到袁营里,听到了袁绍与许攸的对话,再来到曹营里听到了曹*与许攸的对话,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对话情景再现给大家。学生的参与面较广,特别注意对学困生的关注。当看到小孟同学简单的问题都无法回答上时,教者没有放弃,而是鼓励和帮助她,直到回答对后,才叫其他的同学,这样做虽是耽误了不少时间,但当看到小孟同学微笑坐下的时候,我觉得很值。再者,在第三环节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效果很好。

第三,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和主体能动作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激趣、引导、纠错、激励,为学生的人生服务。教学中,注重对历史事实的了解,对历史人物客观的评价。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课堂氛围的营造。

最后,本课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在对基本史实的引导、讲解时还不够得心应手,这个主要体现在第一环节。二是担心教学时间紧张,对个别问题的引导不够充分,在不得已中,只好自己托盘而出,这个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谈曹*“一胜一败”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时。三是与讲解的同步*不够。最后,客观上多数学生的语文基础的确很差,表现在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弱,表达能力差。一段简单的文字都无法正确的朗读。一些基本史实如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都无法从书中获取,课堂上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无形中影响到教学教学的进度,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更多的思考,为了进度有时不得不见好就收。

 

第2篇: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师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材处理

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准确。对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了调整,先整体感知“两次战役”和“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再分析“胜负”、“鼎立”的原因。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二、反思教学设计

1、引入:

以脑筋急转弯“世界上谁跑得最快?”为话题引出曹*,再用曹*诗歌《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抛出问题“曹*壮心是什么,实现了吗”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第一环节“穿越时空,走进三国”用时15分钟,以我看我听的方式去经历、去讲述、去想象了解基本史实,包括东汉末年*阀割据的局面、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环节“读史明鉴,问道三国”用时15分钟,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解决本课难点:两次著名战役失败、胜利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第三环节“赤壁怀古,评说三国”用时10分钟,将历史故事、历史人的评价、谚语等以游戏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达到学科的整合,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新课结束,以课堂小结的方式结束新课,用时2分钟。小结采用归类法【①种局面②大战役③分天下④个人物⑤个时间】便于学生记忆。最后回到课前引入的问题“曹*统一全国的壮心最终未能实现”结束新课。

三、反思课堂效果

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引入新课,不但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注重了学科知识综合。尤其是穿越时空前,老师问“今年是何年?”,“2011年”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非常遗憾,穿越失败!”。当老师再次让问“今年是何年?”,学生回答:公元200年时,老师恭喜学生穿越成功。随即点击,进入伴有图片和音乐的“三国鼎立”画面。在轻松愉悦的话语中,将学生带进历史情境。

其次,课堂呈现出一种开放*。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穿越时空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比如有学生谈到:她先来到袁营里,听到了袁绍与许攸的对话,再来到曹营里听到了曹*与许攸的对话,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对话情景再现给大家。学生的参与面较广,特别注意对学困生的关注。当看到小孟同学简单的问题都无法回答上时,教者没有放弃,而是鼓励和帮助她,直到回答对后,才叫其他的同学,这样做虽是耽误了不少时间,但当看到小孟同学微笑坐下的时候,我觉得很值。再者,在第三环节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效果很好。

第三,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和主体能动作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激趣、引导、纠错、激励,为学生的人生服务。教学中,注重对历史事实的了解,对历史人物客观的评价。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课堂氛围的营造。

最后,本课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在对基本史实的引导、讲解时还不够得心应手,这个主要体现在第一环节。二是担心教学时间紧张,对个别问题的引导不够充分,在不得已中,只好自己托盘而出,这个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谈曹*“一胜一败”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时。三是与讲解的同步*不够。最后,客观上多数学生的语文基础的确很差,表现在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弱,表达能力差。一段简单的文字都无法正确的朗读。一些基本史实如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都无法从书中获取,课堂上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无形中影响到教学教学的进度,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更多的思考,为了进度有时不得不见好就收。

 

第3篇: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是*教育出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我把这两个问题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因为考虑到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比较熟悉,随便一个学生都能说出一二个三国时期的人物或者故事、成语,学生学起来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力度会比较大,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特点。

我把教学目标定为:①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②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授课时,我遵循的是让学生动起来的原则,设计了讲故事、小组讨论、分组比赛复述故事。上完课之后,我体会到有以下几点值得改进:(1)由于时间比较紧,备课不够充分,因此对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没有进行进行太多的展开介绍,只是一带而过。对于《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应该引导学生多讲,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的力度,调动学生的气氛。(2)在学生讨论赤壁之战中曹*失败的原因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更深入些。(3)最后在课堂小结时,不应该帮学生归纳,而应该让学生作一个总结*归纳,让他们谈谈通过学习这一课,可以学到什么,有何启发,以进一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很多我关于教学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对新课标的认识的不足,以后我肯定会更加的努力研究教学,争取进步,弥补不足。反思让我看到自己的优点,有了进步的信心,但也看到了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