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宋代历史阅读带*

写范文发表于:2020-10-07 20:33:14

重新认识宋代历史邓小南

①钱钟书曾说:“在*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要说到宋代。”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比如说,*主要朝代的创业君主中,真正由职业*人出身的只有赵匡胤。然而,赵宋王朝偏偏以对外*事作战不竞不振而著称。赵宋朝廷倾向于务实,却造就了许多或严谨或浪漫、多才多艺、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对于当时*局面的特*,有学者批评为君主**,也有学者认为是*帝制阶段中“思想最为自由”的时期。

重新认识宋代历史阅读带*

②如果把北宋的疆域与自然地理区域叠压到一起,我们会看到,其疆域与东部季风区的边缘高度重合。东部季风区是传统的农耕地带,西北干旱区则是游牧民族较为活跃的地区。在*历史上,如果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势力相对均衡,那么农耕民族想把统治触角延伸到草原地区、游牧地区不很容易,反之亦然。

③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事竞争中力量薄弱。但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北宋与南宋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都是在宋代。美国学者都若贝谈到宋神宗时期,*的铁产量在7.5万吨到15万吨之间,相当于1640年英国铁产量的2.5倍到5倍。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北宋出现的。

④五代八姓十四君,一共只维持了53年。赵匡胤黄袍加身,一般人大概觉得这只是短命的第六代而已。但是这个王朝稳定了下来,法宝就是“防弊政”,其核心精神是防微杜渐。宋代科举考试发展出弥封、誊录等技术*作办法,使得主考官员即使有心照顾,也难以*作。

⑤自古认为务农才是“本”,宋人却提出士农工商皆本业。11世纪前期,非农业税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农业税。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说,在上层精英和民众集团之间,出现了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就是商人。他们不仅促进都市商业的繁荣,还使商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

⑥宋代官学充分淡化了学生的身份背景,即便是艰难谋生的下层百姓,也要每日积攒一两文钱,让儿子将来有机会入学。欧阳修4岁丧父,买不起纸笔,拿芦苇秆在地上画着学字。范仲淹也是断齑画粥,坚持学业。宋代的书院是对官学的补充,书院提倡*于选士、取士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在宋代,科举落第者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众事务。蒙学不仅教儿童识字,最关键的是把儒家的理念、价值观、核心思想变成现实的社会规范,传达到百姓中去。

⑦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开封海纳百川,城内有各种宗教活动场所。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曲艺表演等市井文化,在瓦舍、勾栏中展现雏形。

⑧如果把宋代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唐到宋经历着一个重要的社会变迁过程。如果予以比较简洁、明确的概括,或许可以归纳为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1.第三段中谈到北宋与南宋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以下不能*这一观点的一项()

a.不管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在*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其主焦点往往在宋代。

b.“三大发明”火*、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都是在宋代。

c.对于当时宋朝的*局面的特*,有人认为是君主**,也有人认为是*帝制阶段中“思想最为自由”的时期。

d.宋神宗时期,*的铁产量在7.5万吨到15万吨之间,相当于1640年英国铁产量的2.5倍到5倍。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钱钟书认为,在文学、绘画和学术思想等方面都要说到宋代,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宋代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

b.北宋的疆域与东部季风区的边缘高度重合,意在强调北宋和西北干旱区游牧民族的势力相对均衡,都无法将统治触角延升到对方区域。

c.宋代的官学充分淡化了学生的身份,下层百姓的儿子也有机会入学,而宋代的书院提倡*于选士、取士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是官学的补充。

d.作者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时期,但在科技以及人类文明发展方面贡献巨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宋王朝以对外*事作战不竞不振而著称,这是因为由职业*人出身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朝廷事务中倾向于务实。

b.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宋*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

c.宋代蒙学不仅教儿童识字,最关键的是把儒家的理念、价值观、核心思想变成现实的社会规范,传达到百姓中去。

d.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说,宋代商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他们不仅促进了都市商业的繁荣,还使商业触角延伸到了农村。

参考*:

1.c(不能作为证据)

2.c(a“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宋代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不是钱钟书的观点;b“无法将统治触角延升”太绝对,文中只说不容易;d“积贫积弱”是教科书的观点,不代表作者的观点。)

3.a(强加因果,“赵宋王朝以对外*事作战不竞不振而著称”与“由职业*人出身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朝廷事务中倾向于务实”没有因果关系)

 

第2篇:重新认识宋代历史阅读带*

重新认识宋代历史邓小南

①钱钟书曾说:“在*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要说到宋代。”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比如说,*主要朝代的创业君主中,真正由职业*人出身的只有赵匡胤。然而,赵宋王朝偏偏以对外*事作战不竞不振而著称。赵宋朝廷倾向于务实,却造就了许多或严谨或浪漫、多才多艺、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对于当时*局面的特*,有学者批评为君主**,也有学者认为是*帝制阶段中“思想最为自由”的时期。

②如果把北宋的疆域与自然地理区域叠压到一起,我们会看到,其疆域与东部季风区的边缘高度重合。东部季风区是传统的农耕地带,西北干旱区则是游牧民族较为活跃的地区。在*历史上,如果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势力相对均衡,那么农耕民族想把统治触角延伸到草原地区、游牧地区不很容易,反之亦然。

③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事竞争中力量薄弱。但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北宋与南宋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都是在宋代。美国学者都若贝谈到宋神宗时期,*的铁产量在7.5万吨到15万吨之间,相当于1640年英国铁产量的2.5倍到5倍。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北宋出现的。

④五代八姓十四君,一共只维持了53年。赵匡胤黄袍加身,一般人大概觉得这只是短命的第六代而已。但是这个王朝稳定了下来,法宝就是“防弊政”,其核心精神是防微杜渐。宋代科举考试发展出弥封、誊录等技术*作办法,使得主考官员即使有心照顾,也难以*作。

⑤自古认为务农才是“本”,宋人却提出士农工商皆本业。11世纪前期,非农业税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农业税。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说,在上层精英和民众集团之间,出现了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就是商人。他们不仅促进都市商业的繁荣,还使商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

⑥宋代官学充分淡化了学生的身份背景,即便是艰难谋生的下层百姓,也要每日积攒一两文钱,让儿子将来有机会入学。欧阳修4岁丧父,买不起纸笔,拿芦苇秆在地上画着学字。范仲淹也是断齑画粥,坚持学业。宋代的书院是对官学的补充,书院提倡*于选士、取士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在宋代,科举落第者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众事务。蒙学不仅教儿童识字,最关键的是把儒家的理念、价值观、核心思想变成现实的社会规范,传达到百姓中去。

⑦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开封海纳百川,城内有各种宗教活动场所。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曲艺表演等市井文化,在瓦舍、勾栏中展现雏形。

⑧如果把宋代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唐到宋经历着一个重要的社会变迁过程。如果予以比较简洁、明确的概括,或许可以归纳为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1.第三段中谈到北宋与南宋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以下不能*这一观点的一项()

a.不管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在*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其主焦点往往在宋代。

b.“三大发明”火*、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都是在宋代。

c.对于当时宋朝的*局面的特*,有人认为是君主**,也有人认为是*帝制阶段中“思想最为自由”的时期。

d.宋神宗时期,*的铁产量在7.5万吨到15万吨之间,相当于1640年英国铁产量的2.5倍到5倍。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钱钟书认为,在文学、绘画和学术思想等方面都要说到宋代,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宋代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

b.北宋的疆域与东部季风区的边缘高度重合,意在强调北宋和西北干旱区游牧民族的势力相对均衡,都无法将统治触角延升到对方区域。

c.宋代的官学充分淡化了学生的身份,下层百姓的儿子也有机会入学,而宋代的书院提倡*于选士、取士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是官学的补充。

d.作者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时期,但在科技以及人类文明发展方面贡献巨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宋王朝以对外*事作战不竞不振而著称,这是因为由职业*人出身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朝廷事务中倾向于务实。

b.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宋*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

c.宋代蒙学不仅教儿童识字,最关键的是把儒家的理念、价值观、核心思想变成现实的社会规范,传达到百姓中去。

d.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说,宋代商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他们不仅促进了都市商业的繁荣,还使商业触角延伸到了农村。

参考*:

1.c(不能作为证据)

2.c(a“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宋代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不是钱钟书的观点;b“无法将统治触角延升”太绝对,文中只说不容易;d“积贫积弱”是教科书的观点,不代表作者的观点。)

3.a(强加因果,“赵宋王朝以对外*事作战不竞不振而著称”与“由职业*人出身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朝廷事务中倾向于务实”没有因果关系)

 

第3篇:《宋史蒋重珍传》阅读*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丁母忧,改昭庆*,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的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b.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d.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

(2)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

参考*

10.d

11.a(殿试是皇帝主持的)

12.c(文中“戒家事勿以白”一句的意思是蒋重珍告诫别人,不要用家务事干扰自己,不是不和皇帝谈家务事)

13.(1)每次起草奏章,他都会去除心中杂念,穿戴整齐,如果是机密奏章,他就亲自书写,删改定稿,皇帝称赞他公平踏实。(“草奏”、“斋心”、“削稿”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

5分)

(2)又论说禁*的*力衰弱,训练频繁而严厉,往往让人难以忍受,如果不稍微有所调整,就不是消除祸患的办法。(“频严”、“堪”、“消变”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名,任建康*签判,母亲亡故,改任昭庆*签判,不久因公事与掌管监察的同僚意见不合,请求任宫观官,改任奉*签判。绍定二年,奉召入京应对,首先以“从皇帝到百姓应当首先懂得内心与外物这两者的界限”为主题进言:“界限分明,就会知道有天下治乱,何必把尊贵视为快乐;知道有百姓喜乐哀愁,何必把侍奉视为快乐。”第二年,在譬川等待任命,转到文阁门,请求应对,当权者忌惮他,把他差遣到镇江府任通判,他推辞了。恰逢临安火灾,他应诏上奏:“我近来上奏的本心外物界限之说,是想要陛下亲自掌握大权,不要退让托付给旁人,完全打破私人感情,求得问心无愧。祖宗宗庙最重要,侍奉它应该视为他们还活着一样,但从小到大,宗庙从未在火灾发生之前加以防备过;宰相的府第,华美屋宇纵横连片,然而火烧得焦头烂额,唯独宰相府则因防患未然而得以保全,这也足以看出人心堕落,仅知道有权势,不知道有君父啊。”皇帝看后,很受感动。过了些时日,因星象变化,皇帝征求进言,蒋重珍再次申述上次的言辞。又担心有些执政的大臣果真离职,皇帝放任,大权旁落,于是进献《为君难>六条规戒。*成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又兼任崇政殿说书,嘱咐不要把家务事告诉自己,他要一心一意地使皇帝明白。每次起草奏章,他都会去除心中杂念,穿戴整齐,如果是机密奏章,他就亲自书写,删改定稿,皇帝称赞他公平踏实。守边将领把《八陵图》进献给皇帝,诏令百官集体讨论,蒋重珍说史嵩之已经失去了相位,处境比筑于帷幕上的燕巢还危险,仍想求得功劳,巩固自己的地位。应该选派贤明的统帅,让他亲自到边境,审时度势,分条呈报该处理的事物。丞相主张出兵关、洛,蒋重珍力争认为不可。正赶上边防的将领商议是和是战的意见不统一,皇帝再次召集大家商议,蒋重珍上奏说:“从前乞求一心守备,不得已就用兵应战,今天不敢改变上次的主张。”他的建议没被采纳。出兵关、洛的*队大败,又要进*,蒋重珍说:“如果因为失败感到羞耻而想战胜敌人,内心不平而酿成愤恨,心气不顺而变为恼怒,士兵、百姓的*命,怎么能凭借愤怒来驱使呢!”又论说禁*的*力衰弱,训练频繁而严厉,往往让人难以忍受,如果不稍微有所调整,就不是消除祸患的办法。他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升为起居郎,因病请求离职。三次辞官都没被允许,诏令守刑部侍郎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