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及其测定方法

写范文发表于:2017-09-01 09:11:48

自密实混凝土日常检测测项目仪器1,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测定仪,用于坍落扩展时间t50的检测。

2,j环流动仪用于自密实混凝土抗离析*试验。3,l型仪用于自密实混凝土间隙通过型试验

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及其测定方法

4,自密实混凝土v形流动度仪

5,自密实混凝土u形流动度仪

6,orimet流速测定仪

7.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稳定*检测筒(跳桌试验方法)8,自密实混凝土全量检测仪

9,自密实混凝土沉降趋向试验筒

10,自密实混凝土压力泌水力试验仪

11,自密实混凝土**模量测定仪

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13833708950

*仪器生产厂家

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测试方法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大,水灰比较低,拌合物的粘度大,流动*较差,采用普通混凝土的测试方法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值已经不能客观地评价s的高流动*、高稳定*、穿越钢筋间隙能力及填充*,使用了一些新试验方法,各有侧重,如倒坍落度筒法l型仪、u型箱、j环、牵引球粘度计、密配筋模型填充试验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方法能全面反映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能,一般认为对于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要用两种以上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1.坍落流动度试验

将混凝土装入坍落度桶,测试坍落度桶提起后混凝土流动至50cm时间(t50)和最终扩展度(d)。流动时间反映混凝土的流动能力和塑*屈服能力。一般要求t50约3,6s,d值在650,750mm之间,检测混凝土的匀质*、离析程度、分层以及石子的分布情况。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坍落度方法相近,设备简单,容易*作。

2.倒坍落度筒试验

测试方法为:将坍落度筒倒置,底部加封盖,装满混凝土并抹平(一般地将倒置坍落筒固定于一支架上,底部离地50cm),迅速滑开底盖,用秒表计量混凝土流空的时间,并同时测定坍落度、扩展度和中边差,以此来判断s的工作*。一般要求坍落度250,280mm,流动时间8,15s,扩展度60,70cm,中边差值宜?20mm。该方法简便适用,可重复*好。

3.l型仪流动度试验

l型流动仪用来检测混凝土的钢筋间隙通过能力,试验室往型箱体垂直部分加入混凝土拌合物,静置1min,拉起活门,混凝土自垂直部分通过障碍流向水平部门,测量混凝土流动到200mm和400mm的时间,量取h1和h2的高度。一般要求t40在3,6s,水平高差小于20%。

 

第2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摘要:哈尔滨市某工程基础采用预制静压桩柱下*基础和片筏板基础,片筏板基础板厚900mm,局部位混凝土深约厚达5.6m,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C45P6。墙、柱为C60P8,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具有水化热高、收缩量大、容易开裂等特点,是一个施工重点和难点部位。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  施工方法

        1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类型及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包括干燥收缩裂缝、塑*收缩裂缝、安定*裂缝、温差裂缝、碳化收缩裂缝等。

        1.1 收缩裂缝。混凝土在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中会导致其体积的收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这种收缩更加明显。如果混凝土的收缩受到外界的约束,就会在混凝土体内产生相应的收缩应力,当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水泥用量及水泥品种。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收缩就越大。水泥品种对干缩量及收缩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收缩量较小。

        1.2 塑*收缩也是大体积混凝土收缩一个主要来源。在水泥活*大、混凝土温度较高或者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混凝土的泌水明显减少,表面蒸发的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这时混凝土尚处于塑*状态,稍微受到一点拉力,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分布不规则的裂缝。出现裂缝以后,混凝土体内的水分蒸发进一步加快,于是裂缝迅速扩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及早覆盖养生。

        1.3 温差裂缝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温差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温差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在混凝土浇筑初期,这一阶段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形成内外温差并导致混凝土开裂,这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

        第二种是在拆模前后,这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很快,从而导致裂缝产生。

        第三种情况是当混凝土内部温度高达峰值后,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使用温度或最低温度,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即内部温差。这三种温差都会产生裂缝,但最严重的是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

        1.4 安定*裂缝安定*裂缝表现为龟裂,主要是由于水泥安定*不合格而引起。

        2 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设计措施。

        2.1.1 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2.1.2 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能。

        2.1.3 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

        2.1.4 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

        2.1.5 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

        2.2 原材料控制措施。

        2.2.1 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收缩*小的或具有微膨胀*的水泥。减少混凝土内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2.2.2 适当搀加粉煤灰。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后,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耐久*,减少收缩,降低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抑制碱骨料反应,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等。

        2.2.3 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应选择线膨胀系数小、岩石*模较低、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级配良好的骨料,尽量采用中砂,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控制水灰比在0.6以下。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掺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

        2.2.4 适当选用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

        2.3 施工方法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内部应适当预留一些孔道,在内部通循环冷水或冷气冷却,降温速度不应超过0.5℃~1.0℃/h。对大型设备基础可采用分块分层浇筑,以利于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还应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尽量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

        2.4 温度控制措施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裂缝是极其敏感的。当混凝土从零应力温度降低到混凝土开裂温度时,混凝土拉应力超过了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拉应力。因此,通过应降低混凝土内水化热温度和混凝土初始温度,减少和避免裂缝风险。

 

第3篇:混凝土的*能有哪些-混凝土的*能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讲混凝土的*能,快来看看吧!

主要技术*质

混凝土的*质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混凝土强度、变形及耐久*等。

和易*又称工作*,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工序的*作,以保*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能。和易*是一项综合技术指标,包括流动*(稠度)、粘聚*和保水*三个主要方面。

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能,反映混凝土抵抗荷载的量化能力。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折及握裹强度。其中以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

混凝土的变形包括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化学收缩、干湿变形及温度变形等。水泥用量过多,在混凝土的内部易产生化学收缩而引起微细裂缝。

混凝土耐久*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的能力。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抗蚀*及抗碳化能力等。

强度

混凝土硬化后的最重要的力学*能,是指混凝土抵抗压、拉、弯、剪等应力的能力。水灰比、水泥品种和用量、集料的品种和用量以及搅拌、成型、养护,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按标准抗压强度(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划分的强度等级,称为标号,分为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C85、C90、C95、C100共19个等级。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仅为其抗压强度的1/10~1/20。提高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的比值是混凝土改*的重要方面。

变形

和易*

混凝土拌合物最重要的*能。主要包括流动*、粘聚*和保水*三个方面。它综合表示拌合物的稠度、流动*、可塑*、抗分层离析泌水的*能及易抹面*等。

测定和表示拌合物和易*的方法和指标很多,*主要采用截锥坍落筒测定的坍落度(毫米)及用维勃仪测定的维勃时间(秒),作为稠度的主要指标。

混凝土在荷载或温湿度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主要包括**变形、塑*变形、收缩和温度变形等。混凝土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主要用**模量表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应力不变,应变持续增加的现象为徐变,应变不变,应力持续减少的现象为松弛。由于水泥水化、水泥石的碳化和失水等原因产生的体积变形,称为收缩。

硬化混凝土的变形来自两方面:环境因素(温、湿度变化)和外加荷载因素,因此有:

1).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1.**变形

2.非**变形

2).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1.收缩变形(干缩、自收缩)

2.膨胀变形(湿胀)

3).复合作用下的变形

1.徐变

耐久*

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的能力。混凝土耐久*的好坏,决定混凝土工程的寿命。它是混凝土的一个重要*能,因此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但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水位变化的工程部位以及在饱水状态下受到频繁的冻融交替作用时,混凝土易于损坏。为此对混凝土要有一定的抗冻*要求。用于不透水的工程时,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和耐蚀*。抗渗*、抗冻*、抗侵蚀*为混凝土耐久*。

影响混凝土耐久*的破坏作用主要有6种:

*冻-融解循环作用:是最常见的破坏作用,以致有时人们用抗冻*来代表混凝土的耐久*。冻融循环在混凝土中产生内应力,促使裂缝发展、结构疏松,直至表层剥落或整体崩溃。

环境水的作用:包括淡水的浸溶作用、含盐水和**水的侵蚀作用等。其中硫*盐、*盐、镁盐和*类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剧烈的腐蚀作用,导致混凝土的迅速破坏。环境水作用的破坏过程可概括成为两种变化:一是减少组分,即混凝土中的某些组分直接溶解或经过分解后溶解;二是增加组分,即溶液中的某些物质进入混凝土中产生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变化,生成新的产物。上述组分的增减导致混凝土体积的不稳定。

风化作用:包括干湿、冷热的循环作用。在温度、湿度变幅大、变化快的地区以及兼有其他破坏因素(例如盐、碱、海水、冻融等)作用时,常能加速混凝土的崩溃。

中*化作用:在空气中的某些**气体,如Cl2、H2S和CO2在适当温、湿度条件下使混凝土中液相的碱度降低,引起某些组分的分解,并使体积发生变化。

钢筋锈蚀作用:在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因电化学作用生锈,体积增加,胀坏混凝土保护层,结果又加速了钢筋的锈蚀,这种恶*循环使钢筋与混凝土同时受到严重的破坏,成为毁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碱-集料反应:最常见的是水泥或水中的(碱分Na2O、K2O)和某些活*集料(如蛋白石、燧石、安山岩、方石英)中的SiO2起反应,在界面区生成碱的硅*盐凝胶,使体积膨胀,最后能使整个混凝土建筑物崩解。这种反应又名碱-硅*反应。此外还有碱-硅*盐反应与碱-碳*盐反应。

此外,有人将抵抗磨损、气蚀、冲击以至高温等作用的能力也纳入耐久*的范围。

上述各种破坏作用还常因其具有循环交替和共存叠加而加剧。前者导致混凝土材料的疲劳;后者则使破坏过程加剧并复杂化而难于防治。

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必须从抵抗力和作用力两个方面入手。增加抵抗力就能抑制或延缓作用力的破坏。因此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常常有利于耐久*的改善,其中密实*尤为重要,因为孔缝常是破坏因素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途径,所以混凝土的抗渗*和抗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通过改善环境以削弱作用力,也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

此外,还可采用外加剂(例如引气剂之对于抗冻*等),谨慎选择水泥和集料,掺加聚合物,使用涂层材料等,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延长混凝土工程的安全使用期。

耐久*是一项长期*能,而破坏过程又十分复杂。因此,要较准确地进行测试及评价,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只是采用快速模拟试验,对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破坏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或几种*能变化,进行对比并加以测试的方法还不够理想,评价标准也不统一,对于破坏机理及相似规律更缺少深入的研究,因此到目前为止,混凝土的耐久*还难于预测。

除了试验室快速试验以外,进行长期暴露试验和工程实物的观测,从而积累长期数据,将有助于耐久*的正确评定。

组成材料与结构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细骨料(砂)、外加剂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并抑制水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

水泥浆体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工作*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