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则孝”读后感

写范文发表于:2018-04-13 17:18:32

“入则孝”读后感

“入则孝”读后感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的第一章节。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字斟句酌地读完“入则孝”这一章节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中华古文化的文字的朴实、意义的深远及其永不褪*的道德魅力。

“入则孝”,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父母呼,应勿缓”,这个直接的字面解释,就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为什么要“应勿缓”?“应勿缓”就是表示一种恭敬。假如父母叫到我们,我们拖拖拉拉、迟迟疑疑、慢慢吞吞,这样子的话就没有恭敬心。而孝一定要体现在一个敬字上,孝敬、孝敬,你没有敬父母这种心,怎么能说有孝心?所以,“应勿缓”是一种孝敬。反省自己,既为人子,又为人母。自觉在孝道还算做得可以,基本是“父母呼,马上应”。可无论怎么掐着手指算,每天忙于照顾自己的家庭、孩子,忙于工作,陪父母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深感惭愧;特别是远在异乡的我们,人到中年,既不能膝下承欢,端茶倒水于左右,接父母到身边又是那般的不现实:记得有几回想接母亲过来长沙久住,结果:每天大清早一家子就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去了,留下老人一个人在家,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没得个熟人聊天,中午也没看得见个人影回家。如果回家晚了,年迈的母亲已做好了饭菜,很是愧疚。母亲呆了一个星期就硬是争着要回老家,唉。可我们慈祥的父母们却很少计较这些,反而一再地觉得不能为我们再次尽力而唯唯诺诺;哪怕是过节回家买上几件衣服、几件礼物给父母、长辈,他们都会非常欣喜地说“谢谢,谢谢!”他们何尝想到过曾经为我们付出的一切?相比之下,对父母,我们付出的太少太少。再则,有了“入则孝”的思想,其实我们对待别人家的长辈,也会有了象对父母那样的心去对待他们,因为,一切已成为习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做人,只有诵读了《弟子规》,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从小学做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

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的世界。

 

第2篇:入则孝 读后感

入则孝读后感

弟-子规开篇第一章就讲到孝,可见孝的重要*,可能有人认为弟-子规中讲的孝已经不在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但其中为孝的精神本质是始终不变的,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并结合当今社会和个人的家庭进行落实。“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从弟-子规所述内容上看,实际上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容易做到,也很容易被忽略,关于“孝”的很多事情我们都知道,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少,所以我认为,对于行孝,一定要能够知道而做到,只有做到了才算真正和孝,知道而不做到,反而比不知道更要批评。而且要注意细节,从周围的小事做起。对于其他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尽孝道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向周围做的好的人学习,结合自已的家庭情况,合理处理和父母之间的问题。供养父母是基本,与父母多沟通交流,更能体现孝的真谛。很多现代青年和父母关系紧张,抱怨有代沟,尽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不管父母做什么说什么,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子女好,毕竞想害子女的父母还是世间罕有的,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你的尽孝的态度。

我们应努力做到能尊新,不辱亲,能养亲。为自己立人生,为别人做榜样。

学习了《入则孝》,孝的观念更深入我心。“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如今,求学于外,不能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内心多有不忍,但这非我所能改变,我最应该也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自己照顾好,以免父母担忧,记得多和家人联系,体谅父母。

我知道了从现在开始热爱生活的涵义,最爱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后才是自己,而这种爱才应该是理*而又深稳的爱,与其说父母赋予了生命这样高洁的赞美,不如说是肉体与生智的延续的坦白,而懂得了这些不是要多么的讴歌国学的什么,而是一种体会,我想体会在心,付之行动,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

无事不成双,前段时间,Barry的奶奶也是生病,他家的情况更复杂,简单来说,

就是他奶奶根本从来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而且情况很恶劣。甚至当儿子长

大后,反而索取很多。就算在这种情况下,公公这些年仍然坚持赡养老人,有

时候那个奶奶的无理要求,我婆婆都看不下去,甚至会因此吵架,觉得公公根本

是愚孝。可是并没有因为这些而改变公公对待他母亲的态度。即使专家说不用

治疗了,年龄太大,治疗也是受罪,但是公公说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要做,

所以仍然尽心尽力去联系医院,让那个奶奶作治疗。我之前知道这些也都很不

理解,认为公公不听大家的劝告。但是当我读了弟-子规的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这句之后,才真的理解……

妈妈做的有多贤德,公公做的有多孝顺,同时带给了我们后辈福荫,又是多好的

教育,这才真的是以身作则。有这样好的父亲母亲,我们能不尊敬他们,爱他们,

甚至效仿他们吗?当我们也这样做了之后,我们的后辈同样也会学到我们,这样

一代一代接连传承,他们能不感谢我们的祖先吗?有道是留钱财(或许会挥霍),

留书本(不一定会去读),不如留给他们一片好的福荫,一个好的思想,

好的理念,这样才可以受益终生。为了父母,为了自己,为了后代,希望我们

都可以做到百事孝为先!

 

第3篇:《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

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来。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献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起养育自己*的父母。深切体会后,才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另一方面,自己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熟读的同时,应该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入则孝"这一部分都是规范我们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对父母的态度不能专横无礼;说话时要和颜悦*;冬夏季节要让父母舒适,在饮食起居上照顾好父母;即使父母对我们的态度不好,也应孝顺父母。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在心里想着父母。因为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欠父母的太多的恩情,我们只能以此为报。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才是做人的根本,这才是学习[入则孝"的意图。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还有二十四孝作为我们的典范。所以,我们要把[孝"发扬光大。虽然我们现在做不了什么,但是孝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表达:认真工作,照顾自己,天气变化对父母嘘寒问暖,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忘记:百善孝为先。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重温传统文化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弟子规>,我们要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想<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学习<弟子规--入则孝篇>的感悟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的首要就是:孝老。首孝悌,在家懂得孝敬父母,在外才会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导,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会知道亲近朋友,团结同事。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会做人做事。学习<弟子规>让我们重新认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并加以实践。虽然我们远离父母,不能在身边尽孝,但我们应竭尽所能,多打电话,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心关爱,父母的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他们,努力工作,不让父母担心,争取在事业上取得优良成绩让父母感到欣慰。工作之余多抽空回家看看父母,面对父母时要存在感恩之心,表达出我们的关怀和依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有伤,贻亲忧,"孝顺父母之道,应先要拥有强健的体魄。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杜绝不良的嗜欲,都是强健身体,远离疾病伤痛的好办法,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去对父母行孝。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很多人为了追求物质金钱上的满足而失去了良心和道德,为了个人利

益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甚至铤而走险触犯法律。虽然,我们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但如果有了相对富足的物质条件,我们更应追求精神的满足,勤学善思,宁静致远,陶冶情*,恪守道德法律。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日记得很清楚,每逢生日,往往举办庆生活动。可是却记不住家中父母的生日,更不用说为父母庆祝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顺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将父母双亲的年龄记在心中,在父母有生之年,从诸如生日、打电话这些小事做起,行孝尽孝。

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之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待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即[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