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和二氧化碳考点总结

写范文发表于:2017-11-09 19:39:34

*氧化*和二氧化碳考点总结

1.*氧化*固体可做干燥剂,可干燥中*和碱*气体,不可干燥**气体

*氧化*和二氧化碳考点总结

2.*氧化*要密封保存,*氧化*易吸收水蒸气潮解,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3.用辅助实验初步**氧化*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常见实验装置如下:

a.倒扣,液面上升对比b.瓶吞鸡蛋c.塑料瓶

变瘪

d.u型管液面变化e.气球胀大f.喷泉

4.进一步验证二氧化碳和*氧化*发生反应

通过验证反应生成物来*,取试验后的溶液,加入稀盐*(或*氧化钙),产生气体(或有气泡产生)。

5.如何除去*氧化*溶液中少量的碳**

加入适量*氧化钙,过滤即可

6.如何区分*氧化*和碳**

(1)可加稀盐*,有气体产生的为碳**;(2

)可加*氧化钙,有白*沉淀产

生的为碳**

7.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so2,可用*氧化*来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8.检验二氧化碳用*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用*氧化*。

因*氧化*易溶,*氧化钙微溶,利用等量溶液,*氧化*可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第2篇:*氧化*是什么_*氧化*是什么物质

引导语:*氧化*是一种怎么样的化学物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氧化*是什么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氧化*是什么?

*氧化*,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为一种具有强腐蚀*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溶液,另有潮解*,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可加入盐*检验是否变质。

naoh是化学实验室其中一种必备的化学品,亦为常见的化工品之一。纯品是无*透明的晶体。密度2.130g/cm3。熔点318.4℃。沸点1390℃。工业品含有少量的*化*和碳**,是白*不透明的晶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式量39.997。

*氧化*在水处理中可作为碱*清洗剂,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醇、乙醚。与*、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制备方法

实验室制法

*盐与氧化钙反应

可以用一些碳***(小苏打)和一些氧化钙(生石灰)。把生石灰放于水中,反应后变为石灰浆(*氧化钙溶液、熟石灰),把碳***(或碳**)的固体颗粒(浓溶液也行)加入石灰浆中,为保证产物*氧化*的纯度,需使石灰浆过。原因:参考*氧化钙和碳**的溶解度。搅拌加快其反应,待其反应一会儿后,静置片刻,随着碳*钙的沉淀,上层清液就是*氧化*溶液,小心倒出即可。(切记倒出后称量时不能放在滤纸上!)

cao+h₂o=ca(oh)₂

nahco₃+ca(oh)₂=caco₃↓+naoh+h₂o(推荐)

ca(oh)₂+na₂co₃=caco₃↓+2naoh

*与水反应

取一块金属*,擦去表面煤油,刮去表面氧化层,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2na+2h₂o=2naoh+h₂↑

现象:(浮、熔、游、响)

浮:*浮在水面上;

熔:*熔化成小球;

游:*在水面上游动,因为有*气生成;

响:*咝咝作响,因为有*气生成。

工业制法

工业上生产烧碱的方法有苛化法、电解法和离子交换膜法三种。

苛化法

将纯碱、石灰分别经化碱制成纯碱溶液、石灰制成石灰乳,于99~101℃进行苛化反应,苛化液经澄清、蒸发浓缩至40%以上,制得液体烧碱。将浓缩液进一步熬浓固化,制得固体烧碱成品。苛化泥用水洗涤,洗水用于化碱。

na2co3+ca(oh)2=2naoh+caco3↓

隔膜电解法

将原盐化盐后加入纯碱、烧碱、*化钡精制剂除去钙、镁、硫*根离子等杂质,再于澄清槽中加入聚*烯**或苛化麸皮以加速沉淀,砂滤后加入盐*中和,盐水经预热后送去电解,电解液经预热、蒸发、分盐、冷却,制得液体烧碱,进一步熬浓即得固体烧碱成品。盐泥洗水用于化盐。

2nacl+2h2o[电解]=2naoh+cl2↑+h2↑

离子交换膜法

将原盐化盐后按传统的办法进行盐水精制,把一次精盐水经微孔烧结碳素管式过滤器进行过滤后,再经螫合离子交换树脂塔进行二次精制,使盐水中钙、镁含量降到0.002%以下,将二次精制盐水电解,于阳极室生成*气,阳极室盐水中的na+通过离子膜进入*极室与*极室的oh生成*氧化*,h+直接在*极上放电生成*气。电解过程中向阳极室加入适量的高纯度盐*以中和返迁的oh-,*极室中应加入所需纯水。在*极室生成的高纯烧碱浓度为30%~32%(质量),可以直接作为液碱产品,也可以进一步熬浓,制得固体烧碱成品。

2nacl+2h₂o=2naoh+h₂↑+cl₂↑

检测方法

实验室测定

方法名称:*氧化*—*氧化*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氧化*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氧化*。

实验原理:利用*碱指示剂在溶液ph值不同时显现不同颜*的特*,用*调整试样溶液的ph至特定值时,通过消耗*的量计算出试样中*氧化*的量与变质的量。

试剂:

1.水(新沸放冷);

2.硫*滴定液(0.1mol/l);

3.*酞指示液;

4.甲基橙指示液:取甲基橙0.1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仪器设备:*式滴定管、分析天平、容量瓶、锥形瓶、铁架台、移液管。

*作步骤:供试品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加*酞指示液3滴,用硫*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消失,记录消耗硫*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₂co₃的含量。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变质检验

naoh变质后会生成na₂co₃

化学方程式:2naoh+co₂=na₂co₃+h₂o

1.样品中滴加过量稀盐*若有气泡产生,则*氧化*变质。

原理:2hcl+na₂co₃=2nacl+co₂↑+h₂o

(空气中含有少量的co₂,而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能够与co₂反应,生成na₂co₃和h₂o从而变质;hcl中的h+能够与na₂co₃中的co32-离子反应生成co₂气体和h₂o,通过气泡产生这个现象来检验变质)

注:hcl会优先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h₂o。因为naoh是强碱,而na₂co₃是水溶液显碱*。

2.样品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沉淀生成,则*氧化*变质。

原理:na₂co₃+ca(oh)₂=caco₃↓+2naoh

3.样品中加*化钡,若有白*沉淀生成,则*氧化*变质。

原理:na₂co₃+bacl₂=baco₃↓+2nacl

4.检验*氧化*部分变质:

①加入过量bacl₂或ba(no₃)2至完全沉淀,*有na₂co₃产生,待沉淀完全静止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内,滴加无**酞溶液,*酞变红,则*有naoh。

注:不滴加nh₄cl,因为na₂co₃溶于水后呈碱*是因为会有ohˉ根离子,nh₄+与ohˉ跟结合也会有刺激*气味,无法区分是原有*氧化*导致还是碳**导致。

②在naoh中加入过量cacl2:1.若有白*沉淀生成,则说明naoh变质;2.加入无**酞,若无**酞不变*,则说明完全变质。若无**酞变红,说明部分变质。

应用领域

*氧化*(naoh)的用途极广。用于生产纸、肥皂、染料、人造丝,冶炼金属、石油精制、棉织品整理、煤焦油产物的提纯,以及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及机械工业等方面。

化学实验

可以用作化学实验。除了用做试剂以外,由于它有很强的吸水*和潮解*,还可用做碱*干燥剂。也可以吸收**气体(如在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氧化*溶液可装入瓶中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

中*、碱*气体中混有co₂,可用naoh除杂,生成na₂co₃(碳**)和h₂o(生成的na₂co₃溶于h₂o中):

co₂+2naoh=na₂co₃+h₂o;h2o+co2+na2co3=2nahco3

 

第3篇: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氧化*溶液反应》教案

二氧化碳与*氧化*溶液反应的再探究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二氧化碳能与*氧化*反应。

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实验准备:

大理石稀盐*ca(oh)2溶液naoh溶液紫*石蕊试液*酞试液试管滴管矿泉水瓶集气瓶锥形瓶各类导管烧杯单孔橡皮管u型管铁架台气球鸡蛋红墨水

教学过程:

复习:碱的通*;写出常见的碱ca(oh)2、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位同学回答碱的通*;一位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

演示:将co2分别通入ca(oh)2、naoh溶液中。

教师提问:利用反应现象的不同,可以解决哪类问题?

学生回答:鉴别ca(oh)2与naoh。

引言: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两者发生了反应?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就是:如何用实验*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板书:如何用实验*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提示:我们做过很多的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变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图。

教师活动:进行巡视,参与讨论,选择有代表*的设计方案向全班展示。

板书:部分同学将设计的实验装置图画在黑板上。

展示讨论: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教学设计

方案一:

生1: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我设计的方案是:将co2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我有一个问题:co2也能与h2o反应生成h2co3,同样含有co32-,你怎么知道到底是na2co3中的co32-与*反应放出的co2,还是h2co3中的co32-与*反应放出的co2?怎么消除h2co3的影响?

生1: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

师:经过改进,这个实验方案变得完整,设计的方案能否成功?我们用实验说明。

(老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实验,方案一获得成功)

师:实验*,有气泡产生,*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位同学的设计获得了成功,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方案二:

生2:由于naoh是碱*的,生成的是盐,应该是中*的,我设计的方案是在naoh中滴几滴*酞,这时*酞显红*,再通入co2,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酞会褪*。

师:这位同学采用指示剂的方法,大家有异议吗?

生3:我认为不行,因为na2co3显碱*,同样会使*酞显红*。

师:两位同学产生了分歧,到底谁对?我们也用实验来检验。

(老师演示方案二,*酞没有褪*,方案失败)

师:虽然这位同学的设计没有获得成功,但他考虑到了用指示剂,

这也是思考的一个途径,的确有一些反应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

如:*碱的中和反应。

方案三:

生4:co2与naoh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应,气体减少了,会使气压减小,因此我设计的方案是:在集气瓶中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u型管的橡皮塞塞紧,如果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变化,*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师:他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大家认同吗?

生:认同(学生相互讨论)。

师:这位同学的物理学得很好,他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入手,注意到反应引起气压的变化,将化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想法很好,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实验是最好的*。

(老师演示方案三,实验成功)

师:现象很明显,这位同学同样获得了成功,而且创意新颖。

方案四:

生5:我想到了我们曾经做过的一道题,用气球来做实验。在一个瓶子里收集一瓶co2,迅速倒入naoh,然后用一个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导管的一端套上一个气球,我预计能看到气球鼓起。

师:这位同学很有心,联想到我们曾做过的题,如果能成功,是一个很有趣的设计。

(老师演示方案四,成功)

生:(发出赞叹声,露出惊喜的表情)

方案五:

生6:我设计的方案是:在一个烧杯里放入naoh溶液,用一个集气瓶收集满一试管co2,倒扣在烧杯里,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集气瓶里的气体减少,水会上升到试管里。

师:这位同学应用的原理与前两位同学一样,反应的现象和我们曾经做过的哪个实验相似?

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部分同学齐声回答)。

(老师演示方案五,成功)

师:同学们设计出了一些实验,成功地*了co2与naoh能反应,在同学们的设计中都用到了两种以上的化学仪器,能不能将实验装置简化,应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来完成实验?

方案六:

生7:(迅速反应)用矿泉水瓶!在矿泉水瓶中收集满co2,迅速倒入naoh,盖上瓶盖,矿泉水瓶会变瘪。

(老师演示方案六,现象明显)

师:我们应用生活用品做化学实验,设计出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方案。同学们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我也思考了这个问题,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请同学们帮我检验一下,看看我的方案是否可行。

方案七:

师:我设计的方案是在一个干燥的烧瓶里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导管的中间用止水夹夹住,导管的下端伸入水中,打开止水夹,会有水上升到烧瓶里,形成美丽的景象。

(老师演示方案七,形成喷泉)

生:(一片惊叹声)

师:这个实验能否*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生:能(齐声回答)。

教师:同学们的设计都成功地*了co2能与naoh反应,设计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同学们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考虑的?

生8: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检验产物,一个是从反应物状态的变化引起气压的变化考虑的。

师:好,总结得很好。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生9: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感觉到化学和生活联系很紧密,生活中的用品也能用于化学实验。

生10:我感觉到化学不是一门单独存在的学科,化学和物理是相互联系的,解决化学问题可以应用物理知识。

师:两位同学谈了他们的感受,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所得所获。书中还有很多的实验都是没有明显现象的,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继续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与*氧化*溶液的反应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认识,掌握较难。本节课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导学生从检验生成物和生成物状态变化引起气压变化两方面思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氧化*溶液发生了反应。该课以点带面,用一个探究问题带动了许多知识的综合巩固应用,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的*质、二氧化碳的*质、质量守恒定律及相关的物理知识等,进行了学科综合训练。课堂上学生积极*高,思维活跃,设计出了许多精彩的实验方案。通过这一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