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机制分析

写范文发表于:2023-10-05 09:34:24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孵化器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是集群企业发展与成长过程中对资源、要素、市场、环境等做出的一种综合选择,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趋同化背景下中小企业集群面对巨大竞争压力,缓解有限资源和无限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提升其自身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通过研究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机制,分析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的外部条件、内部因素、动力机制,将对我国区域价值链整合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基于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机制分析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区域经济趋同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小企业集群强大的区域竞争优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集群内有限资源和无限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民营企业区域扩张和异地迁移的带动下,出现了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是中小企业集群地理位置的转变或者向外延伸扩张,包括集群企业整体的物理位置转移,也包括下级分支机构的异地设立,不仅是物理要素地域上的转移,更是涵盖所有生产要素的地域转移,如资金、品牌、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等。 

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是区域经济中的一种全新而且复杂的现象,是一个包含*间与地区间投资与贸易活动的综合*的要素与商品流动过程,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是*间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转移国或地区与转移对象国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现实中,不同的中小企业集群发生异地衍生的程度有非常大的差异,其具体衍生过程、驱动力、衍生机制以及集群异地衍生后形成的新的嵌入式集群与区域价值链的融合情况,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外对此的研究却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化和跨国投资的两个角度研究上,这两个研究角度都是以单个企业为研究对象,忽略了企业的组织背景,很难从根本上把握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机制,本文从企业集群——产业组织角度,运用演化博弈论分析工具分析了并总结出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机制。 

 

2.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 

 

中小企业集群的组织特*决定了其集群企业异地衍生战略决策的特殊*,由于集群没有硬*约束机制,集群内企业都是自主决策,所以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是集群内企业相互博弈的结果。现实的有限理*意味着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在决策时往往不会一开始就找到最优策略,会在博弈过程学习博弈,必须通过试错寻找较好的策略。在集群企业博弈过程中相互依存关系的特征很容易使部分企业的理*产生缺陷,甚至只是博弈方相互对对方理*的怀疑,引向对完全理*博弈分析预测作用的毁灭*破坏。 

如果把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的异地衍生战略选择抽象为两个集群企业之间的策略博弈,那么可以这样假设:在某一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两个企业,如果他们都不进行异地衍生,则额外资源的补给不变,异地衍生的额外收益为0,即他们都没有获得低成本资源的机会,也就无法获得因此带来的收益;如果有一个企业进行异地衍生,那么其因获得低成本资源而获得的收益为1,而进行异地衍生的企业获得低成本资源而能够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为p,0.5<p<1,但进行异地衍生的企业有成本c;如果他们都进行异地衍生,则各能获得q的低成本资源带来收益的可能*,或者说每个企业能够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为q,p<q<1,此时各有成本c。这样这两个企业之间构成了2

 

第2篇:大学衍生企业发展机制研究

【关键词】大学衍生企业资源

当前西方国家越来越关注大学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大学渐渐的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大学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质是大学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长期以来,我国大量的科技资源集中在大学等知识生产主体上,科研和生产完全脱离,造成了大学往往拥有大量的技术成果却难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状况。国外的经验表明,大学主动依托自身智力资源和科技优势创建衍生企业,是促进大学技术成果转移的一条有效渠道。

一、衍生企业*质

大学衍生企业是指运用大学的科研成果从事产品生产与服务而成立的公司。Stenffensen等人研究表明,一个大学衍生企业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企业的创办者是来自大学的雇员;第二,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是从大学转移过来的。

根据Steffensen对美国新墨西哥州6家衍生企业的调查,他把大学衍生企业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大学发起型,即大学依靠自身组织的力量来创办衍生企业,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大学职能的一种扩展,在衍生过程中大学扮演了孵化器的角*;二是员工自发型,即大学有创业意识的员工——我们称之为学者型创业者——认为某项科技成果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因而自己创办衍生企业实现转化。

二、衍生企业的衍生过程

关于大学衍生企业的衍生过程,国外已有不少研究,值得一提的是Ajay提出了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非线*动态五阶段模型,并特别强调不同阶段之间的“关键接合点”的过渡。本文沿用Ajay等人的衍生阶段划分,结合我国特*,从资源的视角动态的研究不同阶段我国大学衍生企业与大学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

1、衍生企业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Ajay提出的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非线*动态五阶段模型把衍生过程分为:研发阶段、寻找创业机会阶段、企业萌芽阶段、企业成长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之间存在着四个过渡点,称之为“关键接合点”,这四个点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只有投入一定的资源克服这些风险才能顺利的发展到下一阶段。

2、衍生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困难

由于衍生企业是新建企业,在创建之初其自身拥有的资源难以保*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外界获取必要的资源来保*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的主要资源也不尽相同,具体如下。

(1)研发阶段。由于衍生企业的创办者多数是学者型创业者,他们的特点就是对*技术有很好的把握能力,但是普遍缺乏从事商业活动的经验和技能,因此在研发阶段,正确识别创业机遇就成为制约下一步发展的一个关键接合点。经验表明,正确的创业机遇识别是衍生成功的前提条件。

(2)在寻找创业机会阶段向企业萌芽阶段的过渡中,关键接合点是创业可行*。在学者型创业者正确的识别创业机遇后,将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创业条件是否满足创业的需要,这些创业条件包括资金、土地厂房、政策许可等。

(3)在衍生企业创办后,由于在企业刚刚成立,缺乏相应的信用和商业记录,在融资以及开展业务等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因此信用阀值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但是仅凭企业自身难于克服这一困难,此时企业非常需要来自大学等外部实体对其的信用支持以克服初期这些问题,使得衍生企业能够顺利的发展下去。

(4)在衍生企业逾越信用阀值后,企业要想顺利的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必须还要经过最后一个关键接合点:稳定*阀值。此时企业对资源的需求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要巩固原有的技术成果,同时要加强技术创新,增强竞争优势,还是适时吸收*的企业管理人员参与企业日常管理,完善管理体系。

 

第3篇: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分析

一、加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很多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高,因此,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拓展,并辅以法律法规的理论学习,能有效提升会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此外,企业的管理层需要综合考虑会计基础的各方面,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将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位职员身上,并将其同绩效考评相结合,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现阶段,有关会计基础的管理制度并非欠缺,而是数量相当之多。但是,由于有关会计基础的管理制度数量过多,造成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强,缺乏应有的管理效果。会计基础是财务工作的基础内容,对于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强会计基础管理的执行力度,强化管理手段的有效*。

(三)实现岗位设置的科学化

某些单位为了节约管理成本,在人员配备上总是不够充分。其实,会计基础工作大都是依靠管理者的重视以及部门之间的配合得以实现。因此,应当对岗位进行科学化的设置,并配备足够的*化人才,从而强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效果。(四)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内容企业应当以会计管理的现实状况为基础,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将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加以完善。该项工作主要涉及到两个部门:基础管理部门和体制管理部门。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内容涵盖以下几方面:预算管控、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会计基础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会计纪律、绩效考核和审计监察等。综合来看,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助于促进会计基础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五)规范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评价流程

会计基础管理效能的有效发挥,既能够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又能够促进会计基础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一套系统化的会计基础管理评价流程。一方面,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标准,以高效*、系统*为原则,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将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有效的贯彻落实。此外,企业还要开展定期的制度学习活动,就员工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并且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六)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控制和管理力度

就会计基础管理而言,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强化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会计的监管作用。因此,应及时找出会计基础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漏洞和弊端,并将其予以彻底、有效的解决,从而防止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形成损害。要做好这项工作,会计工作者应当身体力行,不断强化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坚决摒弃不当行为,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管作用。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会计基础管理是企业管理当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提升会计基础管理的水平是保*企业经营效益的必由之路。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加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希望能为从事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