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解读

写范文发表于:2023-08-15 08:44:46

引导语: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解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既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从塞外*天雪地的奇异风光着笔,通过特殊的环境、背景描绘,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也抒发了献身边塞、为国效力的豪迈的气魄和积极向上的情怀。杜甫曾叹“岑参兄弟多好奇”,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的主要特*。

一、景之奇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让人惊奇之处莫过于作者突发奇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花,以春风喻寒风,把冬天写得暖意融融、生机勃勃,情调乐观而昂扬。“千树万树”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美的边塞景象。“忽如”一词不但写出了“胡天”的变化无常,也写出了诗人的惊奇和惊喜。“瀚海阑干百丈*,愁云惨淡万里凝。”“百丈*”、“万里凝”运用夸张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寒地冻、浓云密布、蔚为壮观的奇景。“风掣红旗冻不翻”,在*天雪地、粉妆玉砌的世界中,那一面鲜红的旗帜格外引人注目。白之洁、红之艳,相映成趣,使边塞多了更多靓丽,似乎给人以活力,给人以火热的*。也使人引发联想:北风狂吹,*天雪地的世界中,这一面红旗仍然坚强的挺立,似乎也象征了将士们那不屈的斗志。这是诗中又一处精*的奇景。

二、天之奇寒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塞诗中的佳作。它在描绘边塞奇异景象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边塞天气的奇异。“北风卷地白草折”仿佛把我们拉到了那个北风呼啸,席卷大地的肃杀环境之中,使我们亲自感觉到了边塞风之奇狂。“八月飘雪”,更使人感到惊奇。*南八月,酷暑依旧;华北八月,秋高气爽;塞北八月,“即”暴雪飞舞!奇也。“狐裘不暖锦衾薄”、“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从触觉上,直接展示了将士们难耐的*冷。不加粉饰,寥寥几笔,便从日常生活细节上写出了边塞的`奇寒。当诗人从中*帐中走出,放眼于浩瀚沙漠万里长空。“百丈*”,“万里凝”夸张出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雪世界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边塞的天气之“奇寒”。更值得一提的是那“风掣冻不翻”的“红旗”。一个“掣”、一个“冻”,看似闲笔的细节描写,却再次让我们感知了边塞的风之“奇狂”、天之“奇寒”。

三、情之奇深

送别本来就使人有些许的伤感,作者又把送别安排在这漫天飞雪和朔气*寒的天气里,诗中流露出的情感也多了几分奇特。

帐外天寒,帐中酒暖。劝君更尽一杯酒,更显得珍贵和亲切。“胡琴琵琶与羌笛”,作者好像仅仅罗列三种乐器,但让人听到却是那充满独特魅力的边塞乐曲,传递出只有边塞*人之间才能懂的真情厚意。此境此曲,可见情之奇。

时至黄昏,雪飘纷纷,出中*,过辕门,到轮台东门。在奇寒的风雪中,送别路程自然艰难,送别心情更见沉重。“去时雪满天山路”,极目眺望到的天山,覆盖厚厚的白雪,朋友回京之路多了艰*和危险,作者的担忧和挂念从一个“满”字里表现出来了。送友念友,更见情之奇。

 

第2篇: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阅读题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内涵丰富宽广,**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作者为_____代著名的边塞诗人_______,与_______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瑰丽。

2、这首诗______与_______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________之情。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4、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7、请仔细品味并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如”二字的妙处。

8、这首诗写出了塞外雪景什么样的特点?在诗中有何作用?

9、“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10、赏析诗句“瀚海阑干百丈*,愁云惨淡万里凝”在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妙处。

11、简要品析结句中"空"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这是一首送别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走了,诗人久立雪中,他在想些什么呢?

1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15、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阅读*

1、唐岑参高适

2、咏雪送别惜别

3、惜别惆怅乐观豪迈。情景交融。

5、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奇丽的雪景,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6、雪花给树木披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万树的梨花。

7、“忽如”二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8、将塞外飞雪写的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惜别之情。

 

第3篇: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朗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接下来请观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朗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冷仍然穿著。

沙漠结*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作者简介:

岑参(cén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气势雄伟,想象丰富,**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以及边塞*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朗读】相关文章: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鉴赏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赏析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

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