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写范文发表于:2023-08-04 13:20:3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49-51。

【教学目标】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2、让学生学会分析“按比例分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比的应用”和“黄金分割”等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数学美”。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00ml的量筒五支,水等等。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实际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按比例分配”知识,在小学数学中,“比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内容,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比例尺与比例的知识属于六年级下册内容,按“比例分配”是学习下册内容的一个重要知识基础。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旧知识“平均分”问题的一个发展。我们习惯把按“1:1”分,称为平均分;把按“X:Y”这种称为按比例分配,显然,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三种不同解法: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由于以前通常采用第三种解法,按比例分配的名称由此而来。新课改后,教材一般以前两种方法进行教学,尤以第二种为主,因为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并掌握分数乘法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本课时教材编排上也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这两种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质、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尤与“平均分”的知识有一个特殊的联系与拓展,在学生此前接触的分东西问题上,主要以“平均分”为基础进行的,但此课很大一个切入点是让学生明白“不平均分”在生活也普遍存在着。在本课设计上,我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与旧知,来帮助学生把“平均分”与“不平均分——按比例分”联系起来,相信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很困难,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情景让学生学习“按比例分配”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与数学美。

【教材处理】

生活中广泛存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学生会解决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的特点,设计上,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编,达到“活用”教材的目的。本课我为学生设置了一个“爱心活动”情景,始终贯穿着全课,教学采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还主要体现问题解决中学生的主体*,感受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尽量的展开讨论,感受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一)、全课主体情景创设

师:今天,黎明小学六(4)班全体同学去敬老院做义务劳动,我们有没有兴趣跟着他们一起帮帮爷爷奶奶?(有)

师:真不错!同学们真有爱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帮爷爷奶奶解决的问题最多,看一看谁最有爱心好不好?(好)

师:现在他们正清点一下人数,准备出发。

【设计意图:“按比例分配”这一生活中的最普遍的问题,学习中最好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既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相得益彰,本课将会通过“敬老院义务劳动”贯穿全课,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数学。】

(二)、复习“分数乘法”和“化简比知识”:

师:六(4)班全班同学有40人去敬老院,其中的3/8是女同学,5/8的是男同学。为了能适当安排劳动任务,请同学们来算一算:

(1)女同学和男同学各有多少人?

(2)写出女同学、男同学的人数比,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全班同学*解答,指名上讲台板书:

(1)40×3/8=……=1540×5/8=……=25

(2)15:25=……=3:5

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把六(4)的40人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的量”,求男女学生各有多少人,就是求40的3/8和5/8各是多少人,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其它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学情预设:在已知单位‘1’的情况下,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就是求比较量,用乘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乘法知识掌握得不错,在这里男女同学在一个班里的人数,显然不是平均的,我们可以把40人,平均分成8份,每份多少人?(5人)女的有几份?(3份),男的有几份?(5份)这样来确定男女生人数的比可以吗?(可以)!其实不平均的比在生活中随处可以,并广泛应用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设计意图:借助具体情景来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知识的生成原理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旧知上通过引导发展成新知识,这两道分数乘法与化简比知识一是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二是作为一道联通新知识的桥梁,引出新课】

 

第2篇: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课题: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过程:(打开课件)

复习引入:

六年级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5。

可以把男生人数看作xx份,女生人数有xx份。全班共有xx份。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xx,男生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xx,女生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xx。

新课教学。

一、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2.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会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

二、学生预习?(49页的例2)

预习时考虑如下问题:

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2.“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的含义是什么

3.你能求出浓缩液和水各多少ml吗?怎样求?

三、分组讨论、

要求:1.讨论预习时出示的问题

2.同学们积极,主动阐述自己的想法,不明白的问题想你们组的成员请教或者问老师

【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2.“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的含义是什么3.你能求出浓缩液和水各多少ml吗?怎样求?】

四、小组展示

(1.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展示他们组讨论的结果2.老师抽查小组成员)

【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2.“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的含义是什么3.你能求出浓缩液和水各多少ml吗?怎样求?】

五、释疑解难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已知总数和各部分数的比,求各部分数。

方法与步骤:

1、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

2、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数。

六、检测反馈

1.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为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多少人?

2.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请同学们回想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3.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解题的方法与步骤

作业:练习十二第1-4题。

 

第3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分数的联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比的应用又称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有按正比例分配和反比例分配两种,由于按反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可以转化为按正比例分配来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按比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创设一个给两个班的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算一算:在有了实际*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比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并选择合适的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事物各组成部分比的资料,课前让学生熟悉用量杯量取溶液的方法。

课上准备:有关课件、黄、蓝*颜料、量杯等。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并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实录】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作为一个大连人,你熟悉自己的家乡吗?大连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谁能用简短的一个词来概括。

生1:我最喜欢大连的星海广场。

师:你对大连的星海广场印象最深。还有吗?

生2:大连的海。

生3:大连的草坪。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大连的风光图片,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放投影,出示大连的星海广场等图片,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地点。)

师:看了这些风光片之后,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谈谈你的感想

生:这些图片大部分都是绿*,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心旷神怡的感受。

师:如果咱们把这些画面画下来,你认为主*调应该是什么*?

生齐:绿*。(师板书:绿)

师:绿*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孩子们,知道绿*是怎么调配出来的吗?

生:知道,是黄*和蓝*调配出来的。(师板书:黄+蓝——)

【策略说明:优美的风景与*的音乐会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轻松的世界,会使数学学习活动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这种直观的图片不仅会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会自然地引入到“绿*是怎么调配出来的”这一主题。】

二、实验*作

1、动手*作,调配绿*

提前给每组准备了蓝*和黄*颜料,一个小量杯,二个大量杯,大量杯上贴上组号。

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黄*和蓝*两种颜料,等会,你就可以用这两种颜料调配出你最喜欢的绿*来。在调配之前,先听老师说要求:在调配之前,组内先商量好想用多少ml的蓝*和黄*,记录好数据之后再开始调配。我们用小量杯来量取颜料,倒入大量杯进行调配。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现在各小组可以调配了。

学生开始*作,由小组长进行分工,一人记录,一人*作,一人负责传递器材、搅拌颜料,还有一个人负责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