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3个重要因素

写范文发表于:2023-07-10 06:21:51

病原学检查是诊断感染*疾病最准确、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体积微小,培养困难,加之取材和检查方法等问题,使得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从而直接影响感染*疾病的有效治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3个重要因素的知识,欢迎阅读。

1、检验人员的科技素质及与临床医生配合

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3个重要因素

临床微生物检验多依靠形态学和生理学的生化反应,每一步骤均需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虽然也有一些自动化仪器可以使用,但和临床检验、生化检验相比,检验人员的基础知识、个人经验显得更为重要,可以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因此,检验人员必须经常阅读有关资料,不断地进行*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提高个人理论水平和改进*作技术。基层医院微生物检验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市级医院相对较好。但个别医院存在检验科各部门人员轮换情况;有的检验人员因惧怕标本的传染*而不愿从事这项工作,思想不稳定,缺乏责任心。

这些都不利于检验人员科技素质的提高。因此建议各院领导要重视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提高它在临床检验中的地位。选派*思想稳定、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检验人员*能力的培训。另一值得注意的是。检验人员常和临床脱离,和临床医生及患者联系少。这对检验方案的合理设计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检验人员到临床了解患者病情以及用*治疗情况,就能综合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少走弯路。得出正确的检验结果。因此建议检验人员要走出检验室,到病房多和临床医生及患者接触。随医生查房,为检验方案设计收集有价值资料。

2标本质量

正确采集、运送和处理标本,对提高检出率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后面的检验过程无论怎样准确无误都是徒劳的。现在大多数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是由临床医生采集,有些标本是由患者自己采集。这方面问题较大的是尿液和痰液标本。采集尿液因多用中段尿采集法,医生常让患者不经无菌*作自行收集中段尿,故常将外尿道的常居菌带入。造成标本严重污染。据测试,经严格无菌*作收集的尿液和不经清洗、消毒处理,由患者自行收集的尿液相比,其检验结果准确率相差很大,尽管有一些方法能鉴别出致病菌和污染菌,但常常也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对于痰液标本,常由于临床医生缺少必要的指导,得到的痰标本常常有一定量的气管、咽喉及口腔常居菌,甚至有的根本没有下呼吸道的成分。在培养前很多检验室又不做标本质量评价,结果致病菌和常居菌混淆,造成误检。其他标本,由于临床医生*作技术的原因。也存在一定质量问题。比较常见的是采集厌氧菌培养标本,正常要求采集人员既要知道哪些标本适于作厌氧培养,更要懂得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方法。

影响标本质量的另一问题是采集时间。常规要求应在用*之前采集标本。对于已用*又不能中止的患者,应在下次用*之前采集,而且需将标本接种在含有*物中和剂的培养基中培养。采发热患者血液标本,应在体温上升期采血,尤其是间歇*菌血症患者更应如此。但实践中发现,多数患者在作微生物检验之前已用过*,而检验人员并不去了解仍按常规方法采集标本和设计方案。对于茵血症患者有的也不考虑采集时间问题。这些势必造成漏检。直接影响检验质量。因此建议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要加强联系,相互配合,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时间采集到高质量的标本。

3检验方案设计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检验方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检出率的高低。如结核杆菌形态学检查使用的染*法,荧光染*法的阳*率比萋一纳二氏抗*染*法高10-3O倍,尤其对用过*硫脲治疗的患者。据资料介绍,有人用荧光法检查多次萋一纳二氏染***的痰标本,其阳*率达13.5%。又如直接涂片检查法和集菌检查法相比,后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但据调查,目前多数检验室在结核杆菌检查上还是采用直接涂片和抗*染*法。在培养检查上,标本的前处理和培养基选择对目的菌的检出很重要。对痰、尿等临床标本进行必要的前处理可除去污染的杂菌,能明显提高阳*检出率。在培养基选择上,要注意培养基成分对目的菌的抑制。因为常规培养使用的培养基种类有限,而引起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有些在所用培养基中是不生长的。例如为了抑制血清中杀菌物质,在血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常加入聚茴香脑磺**。但这种物质对淋球菌是有毒*的。所以对疑是淋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患者进行血培养时就不能选用含这种物质的培养基。再比如,对腹泻患者取粪便分离培养时常规所用的是伊红美蓝琼脂和SS琼脂平板。

肠杆菌科细菌能被选择出来。但弧菌科有些细菌,如副溶血*弧菌、河弧菌,因其有嗜盐*在这2种培养基上多不生长。如果对类细菌仍用常规培养基分离培养,其结果自然是造成漏检。再有为了提高检出率,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来抑制非目的菌,但由于细菌对*物的敏感*常发生变异,有时目的菌对加入的*物也变得敏感,这时它就会被抑制而不生长。为了解决培养基选择不合适而造成漏检问题,建议在培养前要作培养基*能试验,对培养基质量进行控制。而这方面工作在一些检验室常被忽视。在培养方法上,有些标本的厌氧培养已作为常规培养要求,但多数检验室厌氧培养开展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临床检验中厌氧茵检出还受到条件和技术等影响。

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还不高,影响因素较多、较复杂。但如果能从上述3个方面加以重视、不断探索,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一定会有所提高。

 

第2篇:谈医学检验血液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

血液标本的质量保证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与医院的管理、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息息相关,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探究医学检验血液标本质量影响因素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随着整体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验室检查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准确、及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尽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大帮助。但不可否认的是,临床工作中有时可见血液样品不合格的情况,造成化验结果的不准确,影响了疾病的诊治工作,甚至有可能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和抢救时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就必须保证标本的高质量。现结合本院出现的不合格标本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所有血液标本中的不合格标本125例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58例,女*67例;血清标本52例,血浆标本41例,全血标本32例。

2、方法每天有专门的人员对全院所有标本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标本详细登记,记录问题标本的具体表现,并进行调查、核实,明确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通知相关科室进行改进,并重新采集血液标本。

2结果

全院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仅仅占很小的一部分,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溶血23例(184%)、凝血21例(168%)、标本量不够17例(143%)、抗凝不全15例(122%)、取血试管不当14例(114%)、患者准备不足13例(136%)送检不及时9(72%)、输液同侧采血8例(64%)、其他5例(40%)。

3讨论

临床上,各种体液尤其是血液标本的分析结果为医师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如果血液标本不合格必然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而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造成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现将常见的不合格血液样本表现、原因及控制对策进行分析:

3.1不合格血液样本常见表现、原因

(1)溶血:是指标本在采集、运送或保存的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血红细胞破裂,大量的胞内物质释放入血浆和血清,造成化验结果的不准确。体外溶血的常见原因有:静脉穿刺采血处的消毒液未干、采血针头过细或采血时有气泡进入;止血带捆扎过紧、抽血不顺畅或采血时负压过大,采出的血液撞击试管壁造成溶血;混匀血液标本时震荡试管用力过猛,采血后真空采血管内的负压仍过大等。

(2)凝血:临床上有些检验项目是要求对血液标本进行抗凝处理的,因血液本身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如果不能及时的将血液标本与抗凝剂混匀,血液标本在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就会造成血液凝集。常见原因:采血不顺利,采血时间太长,采血的过程中标本已经开始凝集;摇匀不充分;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液标本过量;抗凝剂浓度不合适。

(3)标本量不够:采血时血量不足可能导致需要化验的项目无法完成;有的试管中本身含有稀释液,如果采血量不足,势必造成检验数据的不准确。

(4)取血试管不当:不同的化验项目采取的血液标本时不同的,有的需要全血,有的要分离血浆或者血清,不同的标本要求有不同的试管,采血时管选取不当会造成标本的破坏,化验结果的错误等。

(5)患者准备不足:患者准备不足是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也往往容易被忽视。一般来讲,采血前需禁食12小时;采血前摄入高脂肪食物、茶、咖啡、酒等会对血生化指标造成影响。

(6)送检不及时:在体外的血液细胞往往不稳定,容易出现破坏和损伤,其化学成分氧化、变*、分解。据有关文献报道,采集后超过2小时送检的血液标本,与采血后立即送检的标本相比较,其化验结果又统计学差异,影响较大的有:血常规、血钾、血氨、心肌酶等。

(7)输液同侧采血:正在输液的患者或刚刚输完液体的患者,采血时要注意不能在输液侧取标本,因为这样可能将所输液体及液体中的成分掺杂到标本中,影响检验结果。

3.2不合格血液样本的控制对策

(1)加强采血人员的培训、教育: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和职业道德讲座,加强各科室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采血人员应掌握所查检验项目的目的、临床意义、所需标本、采集要求、告知患者做好准备、采集所需试管及采集注意事项等。

(2)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做好采血前准备:明确禁食时间为12小时,以免因饮食因素造成检验误差;采血前患者适当休息;避免采血前和采血时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

(3)严格按照*作规范采集血液标本:根据检验项目将所需的物品准备好,包括合适的试管、注明患者基本资料的标签等。采血时严格遵守无菌*作,嘱患者取合适*,捆扎止血带要松紧适中,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1分钟,在合适的部位和血管处穿刺,力求做到一针见血、引流通畅,注意避免于输液同侧取血。*作细节有:消毒剂完全干燥后方可进行穿刺;抽吸时不可太过用力;抗凝标本要轻柔颠倒几次让标本与抗凝剂混合均匀;抽取的标本要及时送检,运送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荡,以免影响结果。

(4)检验科对收到的标本要进行核对,发现问题要有详细的登记,并及时退回相关科室,向其说明原因,便于以后的整改。

结语

总之,血液标本的质量保证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与医院的管理、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息息相关。医院职能部门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临床科室也要提高思想认识,避免由此引起的医疗安全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第3篇: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因素

临床检验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判断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必要工具,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要求临床检验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控制和分析有关的各个环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以保证医学检验分析质量为目的,以此对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像因素进行削弱。同时针对医学检验的实践,对于影像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此保证检验人员对于分析前阶段的重视程度,保证检验质量的真实有效。

【关键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

针对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一般来讲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保证。需要从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方面与阶段对医学检验分析进行控制。而目前,针对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从业人员更注重检验中期和检验后期的质量标准化*作。以此来提高对于检验结果分析的准确*。而对于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却往往被忽视。但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有65%强的医学检验误差来自于检验前质量的缺陷。因此,想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就必须针对医学检验分析的前质量进行规范和提高,笔者就自身临床检验实践经验,对于检验流程中分析前误差产生的原因、表现进行简要的阐述,以供同行分析重视。

一、申请单书写不规范

从目前医学检验的临床情况来看,在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最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对于检验申请单和申请书的填写很少能够按照规范,准确填写。在实践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检验项目不明确、未标明标本采集时间、病患信息采集错误或不明确、用*情况、禁忌和临床诊断未能明确和其他相关信息的遗漏等等。因此,这就需要医学检验人员在样本送达时必须准确核对,对于检验申请单上填写的相关信息需要严格检查。杜绝信息不明确,不准确,不规范等情况。医学检验人员对于检验申请单书的检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检验项目、样本标号等基本信息。其次包括盛装样本的容器是否合乎规范、血液标本是否发生溶血、抗凝血中是否含有凝块等因素。针对申请单书填写不标准、有明显错误和标本不合格的情况,必须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在重新留取标本的同时,对于不合格样本的记录也应该同步进行。确保样本的退回有据可查。

二、患者准备不充分

2.1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医学检验之前,必须提前1d通知患者。一般来讲,患者在标准餐进食之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钙、血糖、血*、白蛋白、尿*等物质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如让患者空腹时间大于16h,则血清中血糖、补体C3、白蛋白、转铁蛋白含量下降。因此除急诊患者或特殊情况,一般主张在患者空腹12h后进行采血。

2.2运动对结果的影响

一般来讲,患者需要杜绝剧烈运动。主要原因是在剧烈运动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一过*将会明显增高。而同时,剧烈运动带来的情绪紧张也会提高血液中的血糖含量。所以,在采集标本检验前,必须避免患者剧烈运动,保证患者处于基础代谢状态。

2.3*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针对患者进行医学检验前,一般来讲需要停用某种*物2~3d。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很难保证这种情况。但是,患者在检验前所服用的*物一般都会通过直接参与检测反应、激活或抑制检测反应、颜*干扰等影响医学检测的结果。因此,检验人员必须与临床医师进行有效沟通,通知临床医师在检验申请单书上对目前病患的用*种类、时间等进行明确标注。并且尽量通过穿插给*等方式,尽量减少*物对于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2.4*

直立时血容量比平躺时减少600~700ml,卧位到直立时血容量减少10%。因此静脉采血应尽量取坐位。

2.5生活习惯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由于吸烟、酗酒、饮食结构等对患者的医学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极大。严重影响血压、血脂、血糖等的检测准确*。而同时由于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与作息规律等差别较大。为了得出准确的医学检验结果,就需要临床医师应当在对患者安排医学检验之前告知患者,在72h内不要饮酒。尽量减少吸烟。同时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脂肪、无机盐、蛋白质的大量摄入。这样才能够保证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以上情况,是针对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对于患者应当注意事项的告知工作。因此,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必须对于这些没有任何医学常识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告知。并且对于因为患者的错误行为而可能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等后果进行告知。虽然这些注意事项在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严重早就是常识,但是还是应该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法,有效地告知患者以及家属。使其能够充分地配合医学检验。因此,检验科更应该以“医学检验前的注意事项”为主题,进行主题宣传,以此使病患对于检验前自己应当注意的部分加以明确。

三、样本采集问题

止血带绑扎时间太长在血液样本采集的过程中,检验人员应当注意,止血带的绑扎时间不应过长。这一点,医学检验人员虽然已经在课堂中学习过,但是由于在工作中情况的复杂*,时常忽略。如果止血带绑扎时间超过1min,则会导致白细胞、血钾、门冬氨*氨基转移酶等检测结果增高,静脉找不到时拍打手臂比静态采血的血钾浓度高0.8mmol/L以上。因此进针后即刻松止血带(应在1min内),找不到静脉时及时更换部位。

四、结束语

对于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有患者和医生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于一个具体问题的产生进行有效的责任确定与划分。同时,各种意想不到的外界因素也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因此,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应当首先提高自身认识,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检验。并且和临床科室形成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了解临床瞬息万变的情况和需求。同时,检验科室应当加强宣传,使患者能够更多地了解医学检验的相关注意事项,以科学有效地配合检验。以此保证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梅,黄丽云,谢文锋,丁鹤林.检验标本采集对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04)

[2]丛玉隆,邓新立.实验室ISO15189认可对学科建设的几点启示[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02)

[3]王惠萱.检验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与预防*(转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