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晚该怎么办

写范文发表于:2023-04-29 11:08:17

导读:了解孩子说话晚怎么办对宝妈极为重要,那么孩子说话晚怎么办?跟随小编去看看吧!

孩子几岁开始说话

孩子说话晚该怎么办

孩子开始说话的年龄差异较大,通常婴儿1岁时会发简单的音,如会叫“爸爸”、“妈妈”、“奶奶”、“吃饭”和“猫猫”等。但也有的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不会说话,甚至到了1岁半仍很少讲话,可是不久突然会说话了,并且一下子会说许多话,这都属于正常。

孩子对词语的理解应该说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就已经开始。婴儿在5~6个月时,如唤其名字就会回头注视;7~9个月的婴儿叫其名字就会做寻找反应,大人叫婴儿做各种动作,他都能听懂,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些都是婴儿对语言的理解和反应。婴儿语言的发展是从听懂大人的语言开始的,听懂语言是开口说话的准备。

若1岁左右的孩子能听懂大人大人的语言,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会发出声音及简单的音,这就可以放心,他能学会说话的,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应天康生物创造听说条件,促使语言的发育。

影响语言发育的因素中,除婴儿的听觉器官和语言器官健全外,还有外在的因素。大人要积极为婴儿的听和说创造条件,在照看孩子时多和孩子讲话、唱歌、讲故事,这都会促使婴儿对语言的理解和开口说话。

如何教孩说话

当宝宝在开始学说话这个阶段,周围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这个就需要爸妈营造了。家长在这个阶段要跟宝宝多说话,不要以为宝宝听不懂,就不跟宝宝说话。

同时也不能说太复杂,要知道,宝宝在这个时间段能接受的只是一些名字,食物,身体,玩具等比较贴近生活的简单词语,父母教宝宝的时候也要让宝宝对事物有认知,比如椅子,要指着椅子,让宝宝看着,这样孩子对于什么是椅子才有一个基础的形象,时间久了就可以帮助孩子说出椅子这个词语。

同时,年幼的宝宝一开始对于抽象的词语是理解不了的,因此家长和宝宝说话的时候,需要把所说的话跟动作联系结合,这样对于宝宝的语言发展起到一个关键作用。当孩子模仿大人说话时,一般不要打断孩子,要微笑看着宝宝,应和着。当然,家长要了解这个时候宝宝的发音还不完善,说不清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家长应和宝宝的时候语速要放慢,不断重复,让宝宝多听。

当宝宝想要某种东西的时候,这时候家长不要立即就递给孩子,要让宝宝一边指着想要的东西说要什么,只要孩子发音,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家长们就可以慢慢教,宝宝也就慢慢学会用语言来跟父母要东西了。

对于还没开口叫人的宝宝,爸妈要多跟他们说话,这时可以让宝宝看着爸妈的口型,通过口型可以增强宝宝的印象,也就可以建立视觉以及听觉之间的联系。当宝宝开口学说话的时候,爸妈们要多示范,鼓励宝宝发音的时候读准字,当宝宝用手势来代替语言的时候,爸妈也不要迁就宝宝,能让宝宝开口说就开口说。

 

第2篇:孩子说粗话怎么办?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相信很多家长朋友都遇到这样的事,一家人或很多朋友在聊天时孩子突然说出几句脏话,粗话.不但让你大吃一惊,十分尴尬,也让其他人感到不好,而你的孩子面对你们的表情却洋洋得意,相当高兴.或许你想不通,家中没人说粗话,孩子怎么学到的呢,下面就此问题我们一起讨论: 

    粗话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缺乏教育的表现,它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1、学着说粗话。没有是非观念,是儿童的特点。别人骂,我也跟着骂,是孩子学骂人的一种普通心理。作为父母,要分清孩子是跟谁学的,然后进行有针对*的教育。 

    (1)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父母切忌觉得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更不能表很强烈,如果孩子觉得他一句话让大人反应很强烈,他会认为这些话很有作用,会很高兴.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而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学,反应平淡一些,当作平常事。把不文明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2)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粗话。这样的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严于律己,从头做起,为孩子营造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其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教会幼儿学用礼貌用语。如果父母偶尔再犯,那么就应该坦诚地跟孩子检讨:刚才是由于不高兴,说出了那句话,我们是不对的,你也不要学,今后我们谁都不说这种话了。 

    (3)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粗话也是如此。父母对此要采取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方面要尽量让孩子避免接触周围不良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听不见脏话,学不到脏话;另一方面又要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教孩子明辨是非,告诉他们,骂人、说粗话是不文雅的行为。另外,父母要关注孩子周围小伙伴的情况,为孩子选择讲文明、懂礼貌的伙伴,以减少相互学骂人的机会。及时将他的玩伴说粗话的情况向对方家长反应,以共同教育,关爱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获益! 

    2、被迫骂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时父母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袒护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教孩子用谦让的态度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并应明确表态。孩子怕失去父母的爱,怕失去小伙伴的心理,会促使孩子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3、习惯骂人。"*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出口成"脏"的孩子虽为数不多,但影响不好。对这样的孩子,应采用暂时的冷漠,不理睬他,不高兴的脸*,严厉的语调等来对待,这些都会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抑制、减少他的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不良行为一旦成了习惯,克服它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的,在帮助孩子纠正骂人的坏习惯时,也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努力改掉坏毛病。例如,可把"不骂人"列入"一天行为要求"中,如果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表扬,坚持下去,定会有成效。

 

第3篇:孩子说话结巴怎么办

导语:说话结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其表现为说话言语重复、中断难以接上。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孩子说话结巴怎么办?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稳如泰山站桩功

双手合掌放在胸前,两脚打开至肩宽的距离,脚尖向前平行,然后缓缓下蹲,脚心紧贴地面,用鼻子缓慢的深呼吸,保持这个动作几分钟,能坚持10~15分钟最佳。站桩功能稳定心脑、巩固肾气和下盘、引导上半身的浊气下行至脚底宣泄出去。每天练一两次,会减少紧张情绪。

按摩心俞穴

心俞穴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由脊椎向左或向右旁开一寸五分(大概是小孩手指两指宽处)。以中指或大拇指按压半分钟,连续按压5次以上,或以手掌肌肉轻轻搓揉几分钟,左右穴位都做。父母若无法正确判断本穴,只要将手掌以绕圈的方式搓揉孩子背部两个肩胛骨中间,就会有效果。按此穴位,能镇静安神、缓解紧张情绪。

喝出自信

玫瑰花茶能稳定心神,每次用十余多干玫瑰花,加适量的*糖,倒上开水,看起来颜*好看,喝起来又甜蜜芳香。需要注意的是,便利店里也有盒装的玫瑰花茶,虽然方便,但喝起来味道似乎过于发甜,恐怕容易引起发胖。除此以外,多喝“桑葚蜜”能缓解肝引起的紧张。桑葚能够舒经活血、滋肝解郁,而且**甜甜的,小孩子会喜欢喝。

父母可以这样做

1、以平常心对待,如果你紧张了,说话的语气、语调会流露出来,孩子受到暗示,也会紧张,说话就更不流利了。

2、绝对不要取笑、表示厌恶、恐吓、甚至打骂。

3、有他在场时不要和别人议论他的口吃,不要模仿他的口吃,否则会更坏。

4、对他讲话要放慢,每个字说清楚,同时也要求他讲得慢,不要着急,但是当他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你就听着,不要重复学他,等他讲完,过一会儿让他再说一遍,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再讲同一句话,就会好得多。

5、让孩子在说话之前先唱歌,这是日本育儿之神内藤寿七郎博士提倡的矫治口吃的方法。孩子在结结巴巴的开始说话后,对他说:“来呀,让我们唱那首歌!”并开始和孩子一起唱(母亲和孩子一起唱也可以),随便唱什么,只要是他熟悉的,都可以,唱完以后,再温和地问他:“你刚才想要说什么?”

这时候,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不会发生口吃,会流利地说出话来。内藤博士还说,这种方法曾对许多孩子作过尝试,效果很好,孩子说话有了不口吃的体会,就会对说话产生自信,经过多次练习,就能治愈。

6、孩子有一点改进时,就大大表扬,这可增加他说正常话的信心。

七个小妙招及时纠正宝宝口吃

1、从容不迫地说话,经常停顿,在你的孩子说话结束后,等上一些时间再开始说话。

你的放慢的轻松的说话方式,比任何批评或建议,诸如“慢点儿说”或“慢慢地再说一遍”都要更为有效。

2、减少你给孩子的问题。儿童在说出自已的想法时,更为自由,回答*的问题时则非如此。不提出问题,而仅是对儿童所说的话加以评点,让他知道你听清了他的话。

3、用你的面部表情,以及其他身体语言,向你的孩子表明,你是在听他说话的内容,而非他说话的方式。

4、每天,在固定的钟点,用一些时间,给予你的孩子全部的注意。此时,让孩子自已选择他所想做的事。让他带你参加他的活动,让他自已选择是否说话。当你在这时候要说话时,要用慢慢的,平静的,轻松的,带有很多停顿的说话方式。

对你的年纪幼小的孩子而言,这段从容的安静的时光,可以树立他的信心,让他知道,他的父母喜欢和他在一起。当这孩子长大时,这个时间内,孩子可以与父母自在地讨论他的感受和经历。

5、让家庭所有成员学习如何轮流地说话和倾听。儿童,尤其是口吃的儿童,会发现当没有多少打断,且听众注意倾听时,会更加容易说话。

6、观察你和你的孩子互动的方式。要增强这样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你让孩子明白,你在听他说话,而他有充分的时间说话。要减少批评,快速的说话方式,打断,和问题。

7、最重要的是,要让你的孩子明白,不管他怎样,你都接受他。最强有力的力量,是你对他的支持,不管他口吃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