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优质课教学设计

写范文发表于:2023-03-06 01:28:45

引导语:《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以下是《两小儿辩日》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

《两小儿辩日》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两小儿辩日》优质课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优质课教学设计其一: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孔子),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列子》里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读出朗读节奏)

3.指名读。

4.集体读。

5.学生质疑,从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合作。

预设:汤:热水去:距离以:认为

东:向东为:同谓说知:同智,智慧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省略句)

三、合作探究

1.文中两小儿为什么在争辩?

明确:太阳离人的远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小儿甲:日初近,日中时远

小儿乙:日初远,日中时近

3.支撑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视觉/触觉

4.那么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生活在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的你,能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对他们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释吗?

 

第2篇:两小儿辩日的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

猜一猜:——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请同学给大家补充介绍有关他的文学常识。孔子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

可这位以博学多闻而著称的伟大哲人在往东方各国游历的路上却被两个小孩的争执给难倒了。到底是什么难题难倒了这位对*历史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去看个究竟。。

二、温故知新

1.(出示幻灯片2温故知新)辨析“辩、辨、辫”并简释文题中的“辩”。

2.“日”与“曰”区分,你能背诵有“日”的诗句吗?。

3.释题:两小儿辩日(出示幻灯片3常识简介)

4.质疑: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4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二)有韵味地朗读课文。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出示要求:出示幻灯片5读对、读通、读懂.。(出示幻灯片6课文)

(三)小组合作,理解重点词语。

1.结合课下注释,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3.(师出示幻灯片7、8重点词语的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意,从而

正确断句

(四)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

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小组学习讨论:两小儿争辩的观点是什么?朗读,汇报)了解两小儿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

1、师: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2、让学生在文中找出。

3、反馈“辩斗”的观点:(出示幻灯片9)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根据下面的注释理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两小儿各自的意见到底是什么?

5、生反馈: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6、师板书:日始近、日中远、日始远、日中近

(二)了解两个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1、师:有理有据才能让人信服,两个孩子争论的理由有各自是什么呢?你们能找出这一段话吗?

2、生找句子反馈。(出示幻灯片10)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师:你们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这一段话的意思吗?

4、反馈意思: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盂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得近一些热而离得远凉些吗?(注意反问的提示朗读)师板书:近大远小、远凉近热。

5、为什么会有不同看法?——观察角度不同。一个是从视觉角度,一个是从感觉角度。看来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我们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6、你对这两个孩子的辩论有什么评价、看法呢?生应了解到两个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辩论的精神。(自以为有道理);

(三)配乐诵读

读出语气,读出韵味,诵读提示:短文的精彩部分是简洁生动的人物对话。前两句说的是两种相反的观点,都用肯定的语气读;后两句说的是根据,有为自己辩护兼驳斥对方的意思,都用反问的语气读。(出示幻灯片11、12)

“我以”、“一儿以”、“此不为”之后,须作停顿。

“大如车盖”重读,“则如盘盂”轻读“沧沧凉凉”轻读,“如探汤”重读——使有对比*调。要读出对比的感觉。

(四)分角*朗读(出示幻灯片13)

五释疑解惑

(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出示幻灯片14)

(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3)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出示幻灯片15)师总结归纳:其实,太阳无论在早晨还是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

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理*看待“孔子不能决”。师:孔子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2、生反馈:孔子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孔子的知识又很多呢?

3、你怎样看待孔子的“不能决也”?(出示幻灯片16)

4、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依孔子当时的名望和学识。如果承认不能决定需要相当大勇气的,何况是对着两个小孩子。但孔子没有妄加论断。他选择了实事求是,他的这种求实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如他自己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问题连公认的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可见人们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确实不可能无所不知,真是“学海无涯啊”!

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示幻灯片17)两小儿的辩斗,让我们明白: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物,要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孔子的“不能决也”让我们明白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更让我们懂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

八学而时习之(出示幻灯片18)

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复述课文。

2.写一写学完本课的收获。

3.《两小儿辩日》新编。

 

第3篇:小学课文《两小儿辩日》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盂:yú音易错读为yū;指盛液体的敞口器具。

沧:cāng音易错读为qiāng;指青绿*。

汤:tāng指热水,开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说。

(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朗读课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习联盟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作背景作为课外知识让学生了解,增加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小学阶级的文言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学艺术的博大精神及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教学中倡导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点拨,深入浅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应用多种方法获取新知的能力。学生学习了《学弈》后,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直观的感受和理*的认识。因此,在教学教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注释、字典、资料释疑,同时联系《学弈》所学到的知识,采用颠倒语序、增添语句、将古单音词变为双音词等方法,解决文言文中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