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只做四件事 毕业求职对我来说非常容易

写范文发表于:2022-02-15 14:30:12

我是1999年从重庆一个县城考入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的。重庆教育学院是一所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牌子不硬,而我又是专科生,心里那些*楚是没有几个人能理解。

对于未来,我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努力学校课堂的知识,三年后,回到那生我养我的乡镇然后做一辈子的老师;二是另寻出路,留在城市。

大学只做四件事 毕业求职对我来说非常容易

我选择了后者。现在盘算,大学我只做过4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我对自己说,再也不想回到那小山村了,我既然来到了重庆,就一定要留下来。这件事情,如果用职业规划的术语就可以称作“树立目标”吧。

第二件事情是,我重新审视了一次自己,我发现,我的长项和爱好并不在于教书,相反,比较喜欢搞一些文字工作,比如写新闻。这件事情用职业规划的术语可以称为“认识自己”。

第三件事情就是“角*定位”,我思量了自己未来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在一个大家都在往老师这条道路上行走的高校里,搞新闻工作,我想一定会引起重视,同时学校的院报、广播台等很多资源都可以被我利用。有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定位都是从自己出发的,但是如果不把自己放到社会的大环境中,看自己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也不一定能成功,比如有人认为自己对开拖拉机很有心得,但是社会早已不需要这样的人才,你往开拖拉机这条职业道路发展,那必然失败。

第四件事情就是,做了一次早起的鸟儿,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是真正有多少人愿意在做这早起的鸟儿呢?我是从大一开始去报社实习的。我读了三年大学,实习了五次。有大学生会问,你怎么去联系实习单位啊?我是那直接去敲总编辑的门的人,因为对我这样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是没有一点社会关系的,我只能靠我自己。通过几次实习,我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他们甚至直接影响到我找工作;同时,我获得了新闻实战的经验。

第一份工作为什么那么容易?

很多大学生都认为找工作特别难,特别是第一份工作。但是大学做的四件事情,却让我顺理成章地找到了工作。

2001年10月,我通过以前实习时带我的老师的帮助顺利进入《重庆商报》实习,这是我第一次进入主流媒体实习,此前我为了节约费用都是在当地的小报实习的。这次实习的机会,我非常重视,自然工作也非常努力。那是重庆的三伏天,为了找新闻,我经常是早上6点起床,一直在大街上跑到下午。有时候汽车开过的热浪会把我打晕,而最舒服的日子,就是能到商场去乘凉。

不过努力没有白费。不久,《重庆法制报》招聘,我就被我的实习老师推荐过去了,而当时直接领导我的《重庆法制报》的负责人,也是我原来实习时的老师。

有这些关系的存在,再加上我的努力。我在《重庆法制报》的见习记者生涯过得非常顺利,记得我第一个月的稿费就是800多元,比许多老员工的稿费还多呢?

有人总说专科生会非常不自信。我不这么认为。人们的自信都是来自于比较,我作为一个专科生能做得那么好,而那些老员工,甚至是名牌大学的本科生,还没有我做得好,你说我有自信吗?

一个需要注意的背景是,我当时还离大学毕业还有半年。

新企业还是老企业?

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时选择什么样的企业是存在困惑的,比如是选择一家老企业,还是选择一家新兴的企业呢?

2002年5月,即将签约《重庆法制报》的时候,我辞职到了《21世纪人才报》。

我当时是这样平衡自己的选择的。

《重庆法制报》是一个老报社。它和所有成熟的企业一样,它的优势在于,工作压力不大,不需要太多的创新,同时收入相对稳定。但是他们也有共同的问题,比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或者叫行为准则,新人更多的是去适应,难有机会出头,如果新人很优秀,往往会成为老员工的眼中钉。

而当时的《21世纪人才报》是一个新型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还没有定型,对于新人来说,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看过招聘信息,我就给《21世纪人才报》发了简历,不久就接到了报到的通知。其实当时前去应聘的不乏名牌大学的学生,至于为什么会选择我这个专科生,我至今没有搞明白,也许是我发过那么多的稿子*过什么吧。

到《21世纪人才报》上了一个月班以后,我才从重庆教育学院毕业。

你是个有计划的人,很多人只会怨天尤人,有多少是自己努力过呢

你是个有计划的人,很多人只会怨天尤人,有多少是自己努力过呢

 

第2篇:应届毕业生求职容易上当的四大陷阱

 应聘时,求职者一定要谨防求职陷阱,不要被招聘官或职介所天花乱坠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下面列出几大求职陷阱,望大家留心。

求职陷阱:试用期陷阱

老板会开出一个比较低的试用期薪水,但又许诺表现好可以缩短试用期,转正后的薪资根据试用期的表现而定,表现好可能会大幅度的增加。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做满了试用期,随后*只是象征*的增加了一点甚至没有增加。因为老板可以以你表现不理想为借口,找出你工作中的种种缺点而拒绝为你加薪。

求职陷阱:奖金陷阱

老板常常抛出低*高奖金的制度来吸引应聘者,但实际上“有志于向高薪挑战”几乎就是低薪的代名词。

管理规范的优秀企业通常会尽量淡化高额奖金、提成这类易于滋生副作用的做法,只有那些急功近利、员工流动率大的`公司才会反其道而行之。更何况老板给你计算的“做得好月收入可达**”往往并不可信。

求职陷阱:美好的未来

如果老板对你滔滔不绝地描述企业未来的发展宏伟蓝图,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现阶段公司还处于艰苦创业时期,将来公司发展壮大一定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优厚的待遇……”这种没有明确承诺的空头支票有时候很能迷惑人。

求职陷阱:事业为重

“相信大家更看重的是事业,而不仅仅是斤斤计较眼前的待遇……”这样的话很多老板都会说,很多求职者也都听过。这句好话本身并没错,可惜往往被扭曲成一些单位肆意压低*待遇的理由。

面对形形**的求职陷阱,关键是要有冷静的头脑。首先是关键的东西,比如转正后的待遇等,一定要白纸黑字写在合同上。不能留下凭证或者不太靠谱的许诺,只当对方没讲好了。

【应届毕业生求职容易上当的四大陷阱】相关文章:

1.毕业生求职四大常见陷阱

2.应届毕业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3.应届毕业生求职如何避免求职陷阱

4.2016应届毕业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5.求职四大陷阱

6.应届毕业生求职小心社些陷阱

7.应届毕业生求职遇到陷阱怎么办

8.应届毕业生求职陷阱案例

 

第3篇:只做最容易的事

在纽约的第五大道,有一家复印机制造公司,他们需要招聘一位优秀的推销员,老板从数十位应聘者中初选出三位进行下一步的考核,其中包括来自费城的年轻姑娘安妮。

老板给他们一天的时间,让他们在这一天时间里尽情地展现自己的能力。走出公司后,这几位推销员商量开了。一位说:“把产品卖给不需要的人!这最能体现能力了,我决定去找一位农夫,向他推销复印机!”“这个主意太棒了!那我就去找一位渔民,把我的复印机卖给他!”另一位应聘者兴奋地说。安妮考虑了一下说:“我觉得那些事情太难了,我还是选择做容易点的事情吧!”

第二天,老板在办公室里召见了这三位应聘者:“你们都做了什么最能体现能力的事?”

“我花了一天时间,终于把一台复印机卖给了一位农夫!”一位应聘者得意地说:“要知道,农夫根本不需要复印机来工作,我却能使他买下一台产品!”老板点点头,没说什么。

“我用了两个小时跑到郊外的哈得孙河边,又花了一个小时找到一位渔民,接着我又足足花了四个小时,费尽口舌,终于在太阳即将落山时说服他买下了一台复印机!”另一位应聘者同样得意洋洋地说:“事实上,他根本就用不到复印机,但是他买下了!”

老板仍是点点头,接着问安妮:“那么你呢?小姑娘,你又把产品卖给了什么人,是一位系着围裙的家庭主妇?还是一位正在遛狗的阔夫人?”

“不!我把产品卖给了三位电器经营商!”安妮说着,从文件包里掏出几份文件来递给老板说:“我在半天里拜访了三家经营商,并且签回了三张订单,总共是600台复印机!”

老板喜出望外地拿起订单看了看,然后他宣布录用安妮。这时,另两名应聘者不服气地提出了*,他们觉得卖给电器经营商丝毫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这也根本体现不出安妮有任何能力,他们认为安妮的能力根本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

“我想你们对于能力的概念有些误解!能力不是指用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一件最不可思议的事,而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更多最容易的事!”老板接着严肃地说:“让农夫和渔民买下复印机,我甚至怀疑你们是不是花言巧语地胡乱吹嘘了许多复印机的功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必须要提醒你们,这是一个推销员的最大禁忌!”

在日后的工作中,安妮一直都秉承一条原则: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做最容易成功的事情!多年后,安妮创下了年销售200万台的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她不仅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世纪全球最伟大的百位推销员之一”,而且还被推选为这家复印机制造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她就是在前不久刚刚宣布退休的全球最大复印机制造商——美国施乐公司的前总裁安妮·穆尔卡希,安妮在自己的回忆录《我这样成功》中写道:真正的脚踏实地,不是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而是认真勤奋地做好眼前的事。我的成功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做更多最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