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写范文发表于:2021-06-23 19:33:59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

⒈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孟浩然)

⒉根据回答出示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

⒊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天际流。

⑴自读古诗,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⑵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

二、精读课文,引导探究。

㈠学习第二自然段。

⒈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⒉课件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

⒊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会一下。

⒋学生交流(板书:依依惜别之情),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上景*,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⑶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㈡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⒈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⑴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⑷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伤感>。)

⑸指导朗读。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李白)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⒉根据回答再出示句子: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的波涛永世不绝。”

⑴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⑵“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的波涛永世不绝。)

⑶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⑷指导朗读(那我们自由读读这段话)。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孟浩然)

⒊分角*表演话别的情景。

⑴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

⑵指名表演。

㈢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⒈引读第四小节。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上沙鸥点点。孟浩然(友人)……(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生接读)。

⒉出示句子:

白帆随着*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⑴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⑵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⑶李白依然伫立在*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

⒊齐读第四节。

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㈣、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出示并齐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天际流。

⑵什么叫“脍炙人口”?

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⒈指名交流:

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你们的问题也解决不少了。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⒉李白把这么多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后来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你知道什么叫“脍炙人口”?

⒊师生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深情厚谊,回去请同学们摘录感受最深的句子。

 

第2篇:李白《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古诗意思。

3、品读诗文,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理解诗句意思,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难点:

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感受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词入手,初入情感。

1.出示词语:

*雾迷蒙繁花似锦俯临长*飞檐凌空

誉满天下暮春三月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2、学生认读词语。

3、师:其实,每个词就是一道风景,每一个词就是一个美丽的画面,只要你轻轻地去读一读它,并且用心地去想一想,就能看到一幅幅别样的风景。那你从这些词语中读到了什么呢?

4、交流。

5、有感情地诵读词语。

【设计意图】:由词入手,渐入文本;美美读词,初入情感,这些都为学生理解文本,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做好了铺垫。另外,每个词都有它的内涵,让学生展开想象,交流意境,无疑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读中思考,体现了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

二、由点带面,感悟情感。

1、李白是在黄鹤楼送别友人的,最终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黄鹤楼的景*在作者的笔下也熠熠生辉,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边黄鹤楼景*的词语,读一读。

2、出示黄鹤楼图片及相关的词语,指名认读。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黄鹤楼*景图,让学生对黄鹤楼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朗读的语感。

3、*花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别好友孟浩然,离别总是让人感慨万千,那么李白和孟浩然的心情又是怎样呢?请同学们快速从文里找个词。

师板书:“依依惜别”

你怎么理解“依依惜别”呢?你能换一个词,使它的意思不发生改变吗?

4、那么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呢?请同学们读2-4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甚至是标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静静地默读,边默读边勾画,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静静批注阅读,从细节入手,直接与文本对话,在品读中感悟真爱在生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表达等能力。

5、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上景*,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读这句话。

b、为什么李白和孟浩然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的依依惜别之情?

c、指导朗读,配上动作,要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2)出示: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a、提问: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b、你还体会到什么情?

引导学生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c、指导学生朗读。

(3)出示:“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的波涛永世不绝。”

a、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这句诗,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

b、“知己”在这里指谁?

引导学生明白孟浩然作为兄长老师说这句话是在安慰李白,虽然暂时分别了,但不必难过,不必伤感,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不会因离别而褪*,消失。

c、指导朗读。

(4)学生练习表演两诗人话别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注意自己表演时的动作、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的理念。另外让学生读句子,谈理解,谈感受,引导学生由内而外的表达,扩散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身心,促进了的学生表达,再通过指名读、齐读、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发了读者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5)过渡:多么感人的话别啊!不忍别,但终须别。

出示:岸边杨柳依依,*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a、提问:这里哪儿写出了李白对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呢?

b、引导学生理解“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c、这一*春水送去的是李白对孟浩然的思念之情,送去的是李白对孟浩然的牵挂之情,送去的是依依惜别之情,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需要老师智慧的引导和启迪。我抓住“依依惜别”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探求“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时思路更加清晰,更易把握文章送别的主旨。

三、诗文结合,融化情感。

1、课件出示李白送别时的动画场景及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文字理解古诗的内涵。

4、配乐读诗,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5、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升华理解,通过朗读和背诵把“依依惜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背诵古诗,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内化积累作用。

四、歌曲演绎,升华情感。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人总是要离别的,暮春时节,记忆依然可以在草长莺飞中流淌。我想,话别可以是一杯茶的时间,然而,友情,却是一辈子……让我们打开歌喉,共唱一曲《朋友》,愿天下的朋友友谊长存。(师生共唱)

【设计意图】:以歌曲作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达到高潮,使得动人的真情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

五、延伸拓展,布置作业。

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愁,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请同学们搜集有关送别的古诗句。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拓展,因此要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教学活动与课外阅读“手牵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抓住搜集送别诗既是对课堂的补充,更为学生课外阅读指引了方向,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板书:

黄鹤楼送别

依依惜别

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

深情厚谊

 

第3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

⒈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孟浩然)

⒉根据回答出示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

⒊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天际流。

⑴自读古诗,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⑵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

二、精读课文,引导探究。

㈠学习第二自然段。

⒈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⒉课件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

⒊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会一下。

⒋学生交流(板书:依依惜别之情),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上景*,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⑶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㈡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⒈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⑴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⑷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伤感>。)

⑸指导朗读。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李白)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⒉根据回答再出示句子: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的波涛永世不绝。”

⑴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⑵“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的波涛永世不绝。)

⑶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⑷指导朗读(那我们自由读读这段话)。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孟浩然)

⒊分角*表演话别的情景。

⑴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

⑵指名表演。

㈢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⒈引读第四小节。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上沙鸥点点。孟浩然(友人)……(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生接读)。

⒉出示句子:

白帆随着*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⑴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⑵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⑶李白依然伫立在*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

⒊齐读第四节。

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㈣、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出示并齐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天际流。

⑵什么叫“脍炙人口”?

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⒈指名交流:

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你们的问题也解决不少了。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⒉李白把这么多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后来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你知道什么叫“脍炙人口”?

⒊师生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深情厚谊,回去请同学们摘录感受最深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