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扶贫日调研报告

写范文发表于:2020-10-01 23:03:50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关于我县扶贫日调研报告,我们一同来看看。

为进一步推动扶贫工程在我县得到更好的实施,根据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7月27—28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先国和副主任董黎明带队,组成调研组,分别到景福、宝泉、塔山、高堰等乡镇和县农业局、水务局、农业机械管理局、交通局、扶贫办等5个单位,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扶贫项目,走访座谈帮扶贫困户等方式,就我县实施扶贫工程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关于我县扶贫日调研报告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县**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按照全县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以新村扶贫整村推进为重点,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培育优势产业为着力点,大力组织实施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及贫困互助资金发展项目,使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开始形成,贫困群众收入逐年增加,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级部门帮村、党员领导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全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明确思路。几年来,我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但仍有省定扶贫村45个,贫困人口7.69万人,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68元。行路难、用水难、增收难等问题还困扰着这些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巩固三年扶贫攻坚成果,县**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相关部门和乡镇及时组建了经常工作机构,充实了专职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制定了工作职责,*了一系列扶贫工作和对口帮扶的配套政策。坚持“政

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和“综合开发,重点投入,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根据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构建*社会扶贫工作要求和我县广大农村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了“打基础、兴产业、优环境、促转变、建*、奔富裕”的综合扶贫工作思路。

(二)突出重点,狠抓项目实施,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委的要求,大力实施扶贫工程,特别是交通、水务、农机、畜牧、农业等涉农部门通力协作,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成效,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正在逐步发生改变。一是实施基础扶贫,利用帮扶资金816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先后修建卫生井、集中供水站、蓄水池、塘、堰等人畜饮水工程2867处。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使10.77万人直接受益,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用水难和饮水难的问题。二是利用帮扶资金1853万元,修建通村公路292.6公里,受益村达107个,改善了这些贫困村的运输难和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利用扶贫资金456万元,在一些贫困乡村集中成片地实施了优质水果、中*材、蔬菜等种植业项目9个,1.255万亩,实施水产、良种兔、山羊、生猪等养殖业项目6个,使每个贫困村都有特*种养产业项目,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缓解了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四是实施新村扶贫,解决贫困村发展难。利用扶贫资金1805万元建设扶贫新村39个,受益农户达3.72万人。特别是新阶段以来,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加大了新村扶贫力度。利用帮扶资金在扶贫新村中完成“三建五改”(建家、建园、建沼气池,改路、

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扶贫工程0.46万户,改善了帮扶村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狠抓劳务输出,着力增加贫困户的现金收入。劳务输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帮助贫困户进行劳务输出,是实现帮扶形式逐步由“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县扶贫办、妇联、工会、共青团、农广校等部门先后利用277万元帮扶资金,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3期3200人次,有组织转移输出2160人,大部分外输劳务从业人员月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收到了输出1人,脱贫1户的效果。为顺利推进扶贫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近年以来,相关县级部门和乡镇每年都要利用帮扶资金组织全县对当年启动的扶贫新村和新农村示范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扶贫部门、扶贫工作人员和扶贫对象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

(四)注重管理,提高扶贫实效。一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审查,严把立项关。把一些切合实际、群众急需、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经扶贫部门筛选考察后,再推荐给上级部门和县*选择立项,确保帮扶项目的科学*、实效*和可行*。二是加强工程监督,严把质量关。扶贫办对实施的帮扶项目实行全方位协调和全过程跟踪,严禁擅自修改项目计划,随时跟踪检查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任务。三是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帮扶项目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严格把关,确保建成优良工程、效益工程。四是加强资金管理。明确了帮扶资金和

物资的管理原则、使用范围。财政、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督,规范各项目实施单位财务制度,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帮扶资金,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向项目单位违规摊派资金,搭配物资。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农*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我县部分乡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级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的单位也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扶贫资源整合不够,项目实施后续管理滞后。一些乡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虑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整村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种植业扶贫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严重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扶贫工作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上,没有刚*的目标任务,一些部门和镇乡帮扶方式单一,给钱给物忙于应付,没有从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贫困村建设中,虽然各部门的项目与扶贫开发有所结

合,但没有一套长期的向贫困村倾斜项目以达到“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帮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村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坚持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完善机制。一是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要把做好帮扶工作始终作为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摆在*及相关部门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紧抓好;二是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每年都应组织相关县级部门,加强多方衔接,规划和落实帮扶项目,推动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帮扶渠道要进一步拓宽。要坚持“*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坚持帮扶与协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使帮扶的思路更宽,渠道更多。四是要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实施的后续管理,充分发挥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工作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调动各方积极*,确保扶贫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推进。

(二)坚持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帮扶的主要对象是贫困村的贫困农民,因此贫困农民既是参与主体又是受益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实施帮扶项目,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要针对贫困人口具有相对*、动态*和阶段*的特点,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在扶贫工作中做到政策、步骤、批次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对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

扶贫帮困工作是工会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搞好调查研究是扶贫帮困工作的基础,是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保证,只有搞好调查研究才能技术革新清情况,了解职工困难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帮扶,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2007年10月份,我们就全局职工困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由于职工收入较低,加之生活日用品价格较高,各项费用支出成本大,职工因病,子女上学等原因,造成了部分职工生活困难,困难职工的数量逐渐增多。为了使困难职工得到帮助,早日从贫困线上走出来,因此局工会决定采取措施,想方设法帮助这些困难职工早日脱贫。为了掌握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首先我们下基层开始调查研究,逐单位进行调查摸底,走访困难职工家庭,掌握第一手材料,经过初步调查走访,确定我局困难职工24户,基本是因病、人口多、孩子上学等原因造成贫困,但他们绝大多数是愿意在组织的帮助,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致富,也有一部分人由于身体和各种原因,就是在组织的帮助下也无法靠自身的劳动脱贫致富。根据这种情况,最后我们确定为17户困难职工为我们的帮扶对象,我们加大帮扶力度,制定办法使他们在短期内走出困境。

二、帮扶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通过调查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摸清了底数,为下一步帮扶工作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依据。首先我们向党委进行了汇报取得了党

委的支持和认可;之后我们制定了“三联式”两级扶贫帮困实施方案,在方案当中我们确定了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由过去的“输血”向今后的“造血”的方式上转变,切实帮助困难职工解决资金、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困难职工从根本上走出困境,脱贫致富,把党的关爱与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当中。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对17户困难职工进行了分类,对基本生活水平低于本地*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家庭成员患大病,有重大意外事件致贫,并且有一定劳动能力,身体健康,有脱贫致富愿望的困难职工采取“三联式”两级帮扶,即局、场、困难户三级联动的方式,以处级、科级干部为主的帮扶形式进行帮扶和“三加式”帮扶服务链,即以支部+工会+困难户的互动方式进行帮扶;最后确定“三联式”帮扶是13户,“三加式”帮扶是4户,两种帮扶方式都确定了处级和科级责任人,并成立了“三联式”两级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以此推动帮扶工作的开展。

为使帮扶工作开展更有起*,使困难职工看到组织上是在真心实意地在帮扶,因此局工会建立了帮扶专项基金,此举得到林业局在力支持,特从财务拨付15万元,作为帮扶专项资金,划拨到工会财务上,由工会管理此项基金。为了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刃上,工会制定了基金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有偿借贷,定期回收,滚动发展,并签订借款协议书,保证资金有效从使用。

“三联式”两级扶贫帮困实施方案下发后,各单位的困难职工在两级责任人的帮助下,也积极的行动起来,全局上下一个扶贫帮困的*局面开始全面展开,各基层单位积极帮助困难职工想办法、出主意,积极帮助开展产业项目,并按方案要求制定帮扶计划,建

立帮扶档案,及时反馈到局工会,为局工会下一步在资金帮扶上提供依据,局工会根据基层提供的产业帮扶计划,深入到困难职工家中,进行项目考察,确认项目发展规模,发展前景,以便更好的提供资金上的帮助,使帮扶力度更大更强。从而早日走困境。某某林场的2名困难职工在帮扶项目的选择上,都是按各自的自身特点,选择自己能脱贫的项目,一个是开*店,一个是在自家养鸡。通过局工会专项资金扶持,现已都运行良好。某某公司的困难户根据自身能力,发展养牛业,现已养牛30多头。某某某局的困难职工发展养奶牛,每天都有近30元的收入。总之,通过开展“三联式”和“三加式”扶贫帮扶,使一部分困难职工基本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及局工会的帮扶都在脱贫致富的产业上做文章,使自己尽早的摆脱贫困。

三、帮扶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发展的“三联式”两级扶贫工作的开展,确实在扶贫帮困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帮扶的绝大多数职工通过开展的“三联式”帮扶都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为彻底摆脱贫困走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17名困难职工,通过“三联式”帮扶,现已有10户,在产业上有所发展,2户已脱贫,8户目前都取得了经济效益,局工会已投入帮扶基金7万元。如:某某林场的养鸡每天产蛋36斤,月收入在600元以上,开*店每月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防办扶持的养鹅,今年收入8000元,某某某林场困难职工发展养殖非洲雁100余只,养肉牛10头,年收入5000元,机关帮扶困难职工开展糕点加工业,通过自筹资金及扶持基金,购置了加工设备,而且还带动职工就业,年收入3500元。

总之,通过一年来的帮扶工作,可以说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了帮扶工作的切入点,使帮扶工作真正在我局得以落实。从而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充分体现了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经济利益方面所作的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的温暖。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县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边界,下辖十个乡镇,总面积728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全县总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4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8.5%,有19个贫困村,全县现有人均收入低于2763元贫困户12264人,通过调查分析,致贫的原因:1、因家庭劳动力缺少致贫的3820人;2、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致贫的1160人;3、因孤寡残、五保需社会保障致贫4225人;4、其他原因致贫3059人。

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整村推进项目实施。

2016年度上级扶持我县1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310万元,安排扶贫计划项目38个,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建水泥公路24条32公里;水利设施4条1350米;绿化、亮化工程1处;文化活动广场9处。近几年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通过乡、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努力,全县19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群众出行。随着周围环境的不断美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改变。部分村子安上了路灯,铺上了水泥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休闲*文明适度,社会环境稳定*的新景象,使广大干群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二)、以促进生产发展,全力推进产业扶持。

今年是产业扶持第一年开始,上级下达产业扶持资金380万元,我县19个扶贫村以主导产业建设和贫困户增收帮扶工作作为重点,力求通过整村推进,使各村级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大部分贫困户都能具备脱贫的能力。通过反复调查,深入研究,结合各村实际,帮助全县19个贫困村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计划,使19个贫困村在整村推进中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中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建设的难题。

(三)、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中心,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了做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工作,县委、县*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同时,我办领导班子深入基地调研检查指导培训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对培训输出学员家庭遇到的困难结对帮扶,为输出人员创造良好的外出的环境。今年我县完成“雨露计划”培训共210人,下拨资金19.8万元,其中职业教育培训80人,拨付资金12万元,转移就业培训130人,拨付资金7.8万元,全部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贫困对象手中,转移就业率达100%,有效的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为重点,确保移民搬迁的政策落实。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因此,县委县*专题研究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要求有关乡镇及部门要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找准工作着力点,同时要求县级相应资金配套到位,确保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强力推进,并以县*名义下发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

2016年省下达我县扶贫移民搬迁任务598人,通过乡、村、组层层把关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对象的意愿下,全部进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确定在长平乡淡塘村“工业园安置点”,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封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起动,全县108户598人已签订协议搬迁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一是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分解扶贫开发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乡镇和帮扶部门,确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加强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完成各阶段扶贫工作目标任务。二是对照整村推进开发目标,通过重点突破,示范建设,圆满完成了“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任务。三是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启动贫困村干部培训工程,不断增强贫困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扶贫开发能力。四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等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访贫问苦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级各部门、机关干部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主动*,并且每年年终岁末,县委县*领导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走访低保、五保户,优抚对象,受灾群众,帮助他们找资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讲扶贫、议扶贫、干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以贫困村村屯道路,人饮、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消除贫困地区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出良好条件。

(三)坚持以贫困村产业培育为支撑,着力解决贫困农民增收问题。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将产业开发与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选准果品、蔬菜等特*经济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实行片区开发,综合布局。

(四)坚持以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根本,大力实施智力扶贫。一是积极开展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法纪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脱贫的信心,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二是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农业科普知识,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强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主脱贫能力。三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抓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基本务工技能,拓展就业门路。

(五)落实项目资金监管措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使用报批制、公示公告制、专户核算制、县级报账制、监督审计制等“六项制度”。

 

第2篇:关于我县扶贫日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关于我县扶贫日调研报告,我们一同来看看。

为进一步推动扶贫工程在我县得到更好的实施,根据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7月27—28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先国和副主任董黎明带队,组成调研组,分别到景福、宝泉、塔山、高堰等乡镇和县农业局、水务局、农业机械管理局、交通局、扶贫办等5个单位,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扶贫项目,走访座谈帮扶贫困户等方式,就我县实施扶贫工程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县**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按照全县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以新村扶贫整村推进为重点,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培育优势产业为着力点,大力组织实施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及贫困互助资金发展项目,使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开始形成,贫困群众收入逐年增加,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级部门帮村、党员领导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全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明确思路。几年来,我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但仍有省定扶贫村45个,贫困人口7.69万人,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68元。行路难、用水难、增收难等问题还困扰着这些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巩固三年扶贫攻坚成果,县**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相关部门和乡镇及时组建了经常工作机构,充实了专职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制定了工作职责,*了一系列扶贫工作和对口帮扶的配套政策。坚持“政

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和“综合开发,重点投入,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根据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构建*社会扶贫工作要求和我县广大农村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了“打基础、兴产业、优环境、促转变、建*、奔富裕”的综合扶贫工作思路。

(二)突出重点,狠抓项目实施,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委的要求,大力实施扶贫工程,特别是交通、水务、农机、畜牧、农业等涉农部门通力协作,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成效,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正在逐步发生改变。一是实施基础扶贫,利用帮扶资金816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先后修建卫生井、集中供水站、蓄水池、塘、堰等人畜饮水工程2867处。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使10.77万人直接受益,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用水难和饮水难的问题。二是利用帮扶资金1853万元,修建通村公路292.6公里,受益村达107个,改善了这些贫困村的运输难和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利用扶贫资金456万元,在一些贫困乡村集中成片地实施了优质水果、中*材、蔬菜等种植业项目9个,1.255万亩,实施水产、良种兔、山羊、生猪等养殖业项目6个,使每个贫困村都有特*种养产业项目,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缓解了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四是实施新村扶贫,解决贫困村发展难。利用扶贫资金1805万元建设扶贫新村39个,受益农户达3.72万人。特别是新阶段以来,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加大了新村扶贫力度。利用帮扶资金在扶贫新村中完成“三建五改”(建家、建园、建沼气池,改路、

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扶贫工程0.46万户,改善了帮扶村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狠抓劳务输出,着力增加贫困户的现金收入。劳务输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帮助贫困户进行劳务输出,是实现帮扶形式逐步由“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县扶贫办、妇联、工会、共青团、农广校等部门先后利用277万元帮扶资金,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3期3200人次,有组织转移输出2160人,大部分外输劳务从业人员月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收到了输出1人,脱贫1户的效果。为顺利推进扶贫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近年以来,相关县级部门和乡镇每年都要利用帮扶资金组织全县对当年启动的扶贫新村和新农村示范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扶贫部门、扶贫工作人员和扶贫对象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

(四)注重管理,提高扶贫实效。一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审查,严把立项关。把一些切合实际、群众急需、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经扶贫部门筛选考察后,再推荐给上级部门和县*选择立项,确保帮扶项目的科学*、实效*和可行*。二是加强工程监督,严把质量关。扶贫办对实施的帮扶项目实行全方位协调和全过程跟踪,严禁擅自修改项目计划,随时跟踪检查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任务。三是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帮扶项目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严格把关,确保建成优良工程、效益工程。四是加强资金管理。明确了帮扶资金和

物资的管理原则、使用范围。财政、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督,规范各项目实施单位财务制度,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帮扶资金,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向项目单位违规摊派资金,搭配物资。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农*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我县部分乡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级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的单位也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扶贫资源整合不够,项目实施后续管理滞后。一些乡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虑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整村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种植业扶贫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严重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扶贫工作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上,没有刚*的目标任务,一些部门和镇乡帮扶方式单一,给钱给物忙于应付,没有从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贫困村建设中,虽然各部门的项目与扶贫开发有所结

合,但没有一套长期的向贫困村倾斜项目以达到“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帮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村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坚持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完善机制。一是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要把做好帮扶工作始终作为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摆在*及相关部门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紧抓好;二是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每年都应组织相关县级部门,加强多方衔接,规划和落实帮扶项目,推动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帮扶渠道要进一步拓宽。要坚持“*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坚持帮扶与协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使帮扶的思路更宽,渠道更多。四是要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实施的后续管理,充分发挥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工作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调动各方积极*,确保扶贫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推进。

(二)坚持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帮扶的主要对象是贫困村的贫困农民,因此贫困农民既是参与主体又是受益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实施帮扶项目,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要针对贫困人口具有相对*、动态*和阶段*的特点,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在扶贫工作中做到政策、步骤、批次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对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

扶贫帮困工作是工会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搞好调查研究是扶贫帮困工作的基础,是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保证,只有搞好调查研究才能技术革新清情况,了解职工困难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帮扶,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2007年10月份,我们就全局职工困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由于职工收入较低,加之生活日用品价格较高,各项费用支出成本大,职工因病,子女上学等原因,造成了部分职工生活困难,困难职工的数量逐渐增多。为了使困难职工得到帮助,早日从贫困线上走出来,因此局工会决定采取措施,想方设法帮助这些困难职工早日脱贫。为了掌握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首先我们下基层开始调查研究,逐单位进行调查摸底,走访困难职工家庭,掌握第一手材料,经过初步调查走访,确定我局困难职工24户,基本是因病、人口多、孩子上学等原因造成贫困,但他们绝大多数是愿意在组织的帮助,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致富,也有一部分人由于身体和各种原因,就是在组织的帮助下也无法靠自身的劳动脱贫致富。根据这种情况,最后我们确定为17户困难职工为我们的帮扶对象,我们加大帮扶力度,制定办法使他们在短期内走出困境。

二、帮扶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通过调查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摸清了底数,为下一步帮扶工作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依据。首先我们向党委进行了汇报取得了党

委的支持和认可;之后我们制定了“三联式”两级扶贫帮困实施方案,在方案当中我们确定了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由过去的“输血”向今后的“造血”的方式上转变,切实帮助困难职工解决资金、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困难职工从根本上走出困境,脱贫致富,把党的关爱与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当中。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对17户困难职工进行了分类,对基本生活水平低于本地*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家庭成员患大病,有重大意外事件致贫,并且有一定劳动能力,身体健康,有脱贫致富愿望的困难职工采取“三联式”两级帮扶,即局、场、困难户三级联动的方式,以处级、科级干部为主的帮扶形式进行帮扶和“三加式”帮扶服务链,即以支部+工会+困难户的互动方式进行帮扶;最后确定“三联式”帮扶是13户,“三加式”帮扶是4户,两种帮扶方式都确定了处级和科级责任人,并成立了“三联式”两级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以此推动帮扶工作的开展。

为使帮扶工作开展更有起*,使困难职工看到组织上是在真心实意地在帮扶,因此局工会建立了帮扶专项基金,此举得到林业局在力支持,特从财务拨付15万元,作为帮扶专项资金,划拨到工会财务上,由工会管理此项基金。为了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刃上,工会制定了基金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有偿借贷,定期回收,滚动发展,并签订借款协议书,保证资金有效从使用。

“三联式”两级扶贫帮困实施方案下发后,各单位的困难职工在两级责任人的帮助下,也积极的行动起来,全局上下一个扶贫帮困的*局面开始全面展开,各基层单位积极帮助困难职工想办法、出主意,积极帮助开展产业项目,并按方案要求制定帮扶计划,建

立帮扶档案,及时反馈到局工会,为局工会下一步在资金帮扶上提供依据,局工会根据基层提供的产业帮扶计划,深入到困难职工家中,进行项目考察,确认项目发展规模,发展前景,以便更好的提供资金上的帮助,使帮扶力度更大更强。从而早日走困境。某某林场的2名困难职工在帮扶项目的选择上,都是按各自的自身特点,选择自己能脱贫的项目,一个是开*店,一个是在自家养鸡。通过局工会专项资金扶持,现已都运行良好。某某公司的困难户根据自身能力,发展养牛业,现已养牛30多头。某某某局的困难职工发展养奶牛,每天都有近30元的收入。总之,通过开展“三联式”和“三加式”扶贫帮扶,使一部分困难职工基本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及局工会的帮扶都在脱贫致富的产业上做文章,使自己尽早的摆脱贫困。

三、帮扶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发展的“三联式”两级扶贫工作的开展,确实在扶贫帮困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帮扶的绝大多数职工通过开展的“三联式”帮扶都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为彻底摆脱贫困走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17名困难职工,通过“三联式”帮扶,现已有10户,在产业上有所发展,2户已脱贫,8户目前都取得了经济效益,局工会已投入帮扶基金7万元。如:某某林场的养鸡每天产蛋36斤,月收入在600元以上,开*店每月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防办扶持的养鹅,今年收入8000元,某某某林场困难职工发展养殖非洲雁100余只,养肉牛10头,年收入5000元,机关帮扶困难职工开展糕点加工业,通过自筹资金及扶持基金,购置了加工设备,而且还带动职工就业,年收入3500元。

总之,通过一年来的帮扶工作,可以说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了帮扶工作的切入点,使帮扶工作真正在我局得以落实。从而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充分体现了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经济利益方面所作的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的温暖。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县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边界,下辖十个乡镇,总面积728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全县总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4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8.5%,有19个贫困村,全县现有人均收入低于2763元贫困户12264人,通过调查分析,致贫的原因:1、因家庭劳动力缺少致贫的3820人;2、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致贫的1160人;3、因孤寡残、五保需社会保障致贫4225人;4、其他原因致贫3059人。

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整村推进项目实施。

2016年度上级扶持我县1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310万元,安排扶贫计划项目38个,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建水泥公路24条32公里;水利设施4条1350米;绿化、亮化工程1处;文化活动广场9处。近几年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通过乡、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努力,全县19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群众出行。随着周围环境的不断美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改变。部分村子安上了路灯,铺上了水泥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休闲*文明适度,社会环境稳定*的新景象,使广大干群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二)、以促进生产发展,全力推进产业扶持。

今年是产业扶持第一年开始,上级下达产业扶持资金380万元,我县19个扶贫村以主导产业建设和贫困户增收帮扶工作作为重点,力求通过整村推进,使各村级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大部分贫困户都能具备脱贫的能力。通过反复调查,深入研究,结合各村实际,帮助全县19个贫困村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计划,使19个贫困村在整村推进中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中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建设的难题。

(三)、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中心,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了做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工作,县委、县*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同时,我办领导班子深入基地调研检查指导培训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对培训输出学员家庭遇到的困难结对帮扶,为输出人员创造良好的外出的环境。今年我县完成“雨露计划”培训共210人,下拨资金19.8万元,其中职业教育培训80人,拨付资金12万元,转移就业培训130人,拨付资金7.8万元,全部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贫困对象手中,转移就业率达100%,有效的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为重点,确保移民搬迁的政策落实。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因此,县委县*专题研究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要求有关乡镇及部门要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找准工作着力点,同时要求县级相应资金配套到位,确保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强力推进,并以县*名义下发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

2016年省下达我县扶贫移民搬迁任务598人,通过乡、村、组层层把关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对象的意愿下,全部进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确定在长平乡淡塘村“工业园安置点”,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封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起动,全县108户598人已签订协议搬迁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一是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分解扶贫开发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乡镇和帮扶部门,确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加强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完成各阶段扶贫工作目标任务。二是对照整村推进开发目标,通过重点突破,示范建设,圆满完成了“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任务。三是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启动贫困村干部培训工程,不断增强贫困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扶贫开发能力。四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等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访贫问苦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级各部门、机关干部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主动*,并且每年年终岁末,县委县*领导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走访低保、五保户,优抚对象,受灾群众,帮助他们找资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讲扶贫、议扶贫、干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以贫困村村屯道路,人饮、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消除贫困地区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出良好条件。

(三)坚持以贫困村产业培育为支撑,着力解决贫困农民增收问题。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将产业开发与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选准果品、蔬菜等特*经济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实行片区开发,综合布局。

(四)坚持以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根本,大力实施智力扶贫。一是积极开展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法纪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脱贫的信心,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二是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农业科普知识,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强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主脱贫能力。三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抓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基本务工技能,拓展就业门路。

(五)落实项目资金监管措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使用报批制、公示公告制、专户核算制、县级报账制、监督审计制等“六项制度”。

 

第3篇:县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县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大化瑶族自治县根据25号文件精神和*的讲话精神,按照<实施方案>和区、市党委、*的工作部署,把精准扶贫工作提上县委、县**重要的议事日程,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精准扶贫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精准,又要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任务艰巨。如何因地制宜,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大化县政协秉承为党委*分忧、为群众脱贫致富出力的旨意,组建了精准扶贫考察调研组,带着上述这一问题,深入县内部分乡镇、县扶贫工作部门等开展调研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又到云南省富宁、师宗、会泽、富源等县进行考察,学习借鉴诸县扶贫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很受启发。

一、大化县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一)全县扶贫工作基本情况。大化县属老、少、边、山、库为一体的国定贫困县,全县共有16个乡镇,158个村或社区,总户数94867户,总人口为46。15万人。建县以来,特别是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县委、县**始终把扶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科学决策,通过扶志、扶智、扶技,又从财力物力上大力帮扶,全县贫困人口从建县初的32人,减少到目前的9。87万余人(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全县的贫困人口指标是118702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为32。44%;贫困村指标是74个,占全县46。8%)。

(二)目前全县扶贫工作动态

1。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建立稳固长效增收机制

该县坚持围绕十大扶贫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广西大水面养殖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2015年新增网箱养殖1002箱,投入资金230万元。大力发展特*种植业,共投入资金1048万元,扩大种植核桃17000亩、两*花山葡萄2454亩(其中在六也乡种植1400亩)、高产高效桑园1250亩(其中在六也乡种植700亩);发展珍珠李种植840亩(其中在板升乡种植480亩)、油桃种植760亩(板升乡种植)、旱藕种植1450亩(其中在板升乡种植1005亩)。项目覆盖贫困村43个、面上村14个,受益贫困农户3194户14373人。

2。扎实推进连片开发扶贫,集中解决特困区域贫困问题

该县抓好六也乡开发扶贫整乡推进试点建设,开工建设项目136个,已竣工97个,累计完成投资7965万元。继续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开发扶贫,已完成投资208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修建屯级道路26条;完成产业扶贫项目5个,覆盖贫困村39个,受益群众2686户12180人。

3。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继续实施2014年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67万元,完成新建屯级砂石道路29条38公里,升级硬化屯级道路8条8。1公里,累计完成总工程量90%。二是做好2015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规划工作。2015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11。4万元,计划新建屯级砂石路14条16。3公里,升级硬化屯级路20条17。3公里,人饮工程1个,项目覆盖31个贫困村,受益群众1443户6912人。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和审批工作,升级硬化项目已报县**进行招投标,民办公助的14条砂石道路建设项目已经全部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并已全面开工建设。

4。强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让贫困群众告别穷乡僻壤

该县按照自治区扶贫办的要求,全力配合发改部门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任务,主要任务:一是认真审核搬迁对象是否属于政策扶持范围;二是加大扶贫移民搬迁政策的宣传力度;三是组织开展扶贫移民搬迁摸底调查工作,将符合搬迁的贫困户信息录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四是调查研究搬迁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以及在原迁出地的产业发展项目;五是组织开展贫困户实用技术和短期技能培训工作。目前,已完成2014年554户2715人的名单确定审核工作,其中42户709人已迁入大化镇达悟村移民搬迁安置点。

(三)开始着手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自今年7月份开展此项工作

作以来,大化县委、县**高度重视,从工作经费、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等环节上精心安排和部署。目前,全县各个乡镇正按照*、自治区、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二是完成雨露计划扶贫培训补助资金发放工作。资助2014年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大学本科学历教育扶贫生231人、高职、中职学历教育扶贫生524人,共发放补助资金281。85万元。三是扎实做好5321结对帮扶工作,强化定责帮扶到户,建立健全贫困户精准帮扶机制,帮助贫困户重点发展核桃、山葡萄等增收产业。

二、致贫原因分析

精准把脉,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消除病患。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该县目前尚存的近10万贫困人口,其贫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限制致贫。全县各乡镇偏僻的山区村、屯群众,因土地少、自然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生产力低下,脱贫致富门路少,因而造成贫困,未能尽快脱贫。

(二)部分农民素质偏低致贫。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十一)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近年来,大化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声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乡下迁城里、山上搬山下、山里搬路旁等模式,取得了成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努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建设,全力推动达悟村等8个乡镇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建设,确保完成1。78万人的搬迁任务,使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同时,要继续加大力度,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十二)继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切实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提升师资力量;再次,要健全和完善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读关爱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干部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子女升学就业65432制度,确保全县目前14574名在校贫困生都有干部结对帮扶。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读得起书、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切实通过教育扶贫,缩小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斩断穷根。

(十三)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强化旅游扶贫。旅游扶贫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扶贫形式。由于旅游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尤其是生态旅游的兴起,为落后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山区*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契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扶贫,是指在欠发达地区,以当地旅游资源为依托,借助各种外部推动力量来扶持当地旅游业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对于贫困的我县来说,发展旅游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这也是旅游扶贫中关于扶的特定内涵。由于大化县经济开发自我启动困难,扶贫就成为缓解贫困的外部推动力量。我们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规则,遵从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参与原则,由*主导,开发商、旅行社等扶持单位和以当地居民为核心的旅游合作社共同参与,采取传统旅游开发模式(依靠地方自身的力量,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兴办经济实体,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合作社区旅游开发模式(将旅游资源开发和合作社区建设结合在一起,考虑旅游景观、旅游环境和旅游目的地的合作社区建设,将旅游开发融入到当地的合作社区建设中),以农家乐休闲垂钓等项目为平台,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把外部资源(包括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稀缺资源)传给贫困乡镇、村、屯和贫困户,使当地居民成为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生活幸福的目标。

(十四)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精准扶贫任务。众人拾柴火焰高。在5年多的时间内,让近10万贫困人口脱离贫困,这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完成。国家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全国各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沿着精准扶贫的路子,借助社会合力的推动,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现实我们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