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说》刘禹锡《天论(上)》原文及译文赏析

写范文发表于:2020-09-15 05:43:05

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①、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②,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蕃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阳也亦滋甚:垦原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墓以送死,而又穴为偃③溲,筑为墙桓、城郭、台榭、观游,疏为川渎、沟洫、陂池,燧木以燔,革金以熔,陶甄琢磨,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冲冲,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元气*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蕃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受罚亦大矣。予以吾言为何如?”

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阳。是虽大,无异果?、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蕃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也;元气,大痈痔也;*阳,大草木也。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仁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果?、痈痔、草木耶?”

《天说》刘禹锡《天论(上)》原文及译文赏析

——柳宗元《天说》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曰:“天与人实相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骘之说胜焉。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剌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④,未尝择善;跖、?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余友河东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而云,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余作《天论》以极其辩云。

——刘禹锡《天论(上)》(节选)

【注】①果?(luǒ):一种瓜类的果实,在木曰果,在地曰?。②壅底:堵塞。③偃:厕所。④堇荼(jǐntú):野生的苦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是者,举不能知天举:全、皆

b.蕃而息之者,物之仇也息:使……休息

c.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信:确实

d.跖、?焉而遂,孔、颜焉而厄遂:成功、顺利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す楣,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虫之祸物也滋甚す嗜≈钭又言,汇而为书,此子书之一变也

c.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の峒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d.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ぐ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7.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说》开篇先引用了韩愈的“天说”。在韩愈看来,食物坏了会长虫,人体坏了会生疮,这些都是在“坏”中诞生的,人类是*阳元气的*物,是天的敌人,上天就让人有各种灾难。

b.柳宗元在《天说》中认为,上玄下黄,这是天地,中间的,是元气。像寒暑这些,都属于*阳。指出天、地、*阳与果瓜、草木等同样都是自然现象,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天没有意志,不能赏功罚恶。

c.柳宗元在《天说》中认为儒家学者要以“仁义”“游其内”,生生死死,泰然处之,而没有必要把存亡得失寄托在“果窳、痈痔、草木”这些自然物上。

d.刘禹锡在《天论》中认为,“世之言天者二道焉”,一为“*骘之说”,一为“自然之说”。韩愈的“天说”属“自然之说”,柳宗元的“天说”属“*骘之说”。刘禹锡是倾向于肯定柳宗元的“天说”的,但又认为柳宗元的“*骘之说”有片面*。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与人实相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

b.天与人实相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

c.天与人实相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

d.天与人实相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3分)

(2)其为祸元气*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4分)

(3)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4分)

参考*

5.b(使……生长。)

6.a(a.因为;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的;c.如果/它;d.到/对于。)

7.d(韩愈的“天说”属“*骘之说”,柳宗元的“天说”属“自然之说”。)

8.c(参照对句意的理解,借助断句常识即可选定。)

9.(1)(他们)于是就会仰起头对苍天呼喊道:“伤害(或:虐待)*的人兴盛,保护*的人遭灾。”(采分点:“因”“残”“昌”)

(2)这些行为对元气*阳造成的祸害,不比虫子造成的祸害更大吗?(采分点:“为”“甚”“于”“所为”)

(3)那些有功劳的人自然会有功劳(奖赏),那些有灾祸的人自然会有灾祸(惩罚),期望得到天地的奖赏或惩罚的人是十分荒谬的;呼喊和抱怨,期望得到天地的同情和恩赐的人,更是十分荒谬的。(采分点:“自功”“自祸”“大谬”“哀且仁”)

参考译文

韩愈对柳宗元说:“你了解天的学说吗?我替你讲讲天的学说吧。现在人遇到疾病、痛苦、劳累、饥寒等无法忍受的事情时,(他们)于是就会仰起头对苍天呼喊道:‘伤害(或:虐待)*的人兴盛,保护*的人遭灾。’(之后)又仰头对天呼喊道:‘(你)为什么让(我们)到这极不合理的境地呢?’像这种情况,都是没有完全了解天的意愿。瓜果、食物腐烂之后,虫子就会在里面生长;人的血气循环紊乱堵塞,就会长出脓疮、肿瘤、瘘痔,虫子就会通过它们生长出来;树木腐烂之后,里面就会有蛀虫;草腐烂了,上面就有萤火虫盘旋,这些难道不是因为(自然界的事物)受到毁坏之后才出现的吗?外物受到损坏,虫子从中生长出来;元气*阳受到损害,人类从中产生了。虫类产生后,自然万物更受到损害,(它们)用牙齿吃东西,在物类上面蛀凿挖洞,虫类祸害万物也更加严重。如果有能除去这些虫类的人,他就是对自然万物有功的人;而使它繁衍、生长的人,他就是自然万物的仇敌。人类损害元气*阳(的行为)也非常严重:开垦田地,砍伐山林,挖掘水井,掘墓埋人,挖坑建厕所,建造房屋、城池、楼宇、寺庙,疏理河道、沟池,钻木取火来烧,将金属熔化,制作陶器瓦器,刻制玉石,让天地万物憔悴得不能顺其自然地生长,(人们)兴冲冲地(干着这些),人类的这种破坏、伤害、摧残的行为从没有停止过。这些行为对元气*阳造成的祸害,不比虫子造成的祸害更大吗?我想有谁消灭这种人,使他们一天天、一年年地减少,那么祸害元气*阳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这就是对天地有功;使这些人繁衍、生长,就是天地的仇敌。现在人们不能完全了解天,所以才做出这种呼喊并且抱怨的举动。我想天听到他们的呼喊和抱怨后,那么那些有功的人受到的奖赏一定大,那些祸害元气*阳的人受到的惩罚也一定大。你认为我的话讲得怎么样?”

柳宗元说:“你的确是心中有感慨才说这些话的吧?(你讲的)确实雄辩而且有文采。我来得出最终的结论吧。那在上而且黑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天;在下而且黄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地;满满的充斥在天地中间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元气;寒冷、暑热的东西,人们称之为*阳。这些东西虽然大,但与瓜果、疮痔、草木没有区别。假如有谁能除去(消灭)那些凿洞的仇敌,这天地是客观事物,它们会报答吗?使仇敌繁衍、生长,它们能够发怒吗?天地,是大瓜果;元气,是大疮痔;*阳,是大草木,它们怎么能赏赐功劳,惩罚罪恶呢?那些有功劳的人自然会有功劳(奖赏),那些有灾祸的人自然会有灾祸(惩罚),期望得到天地的奖赏或惩罚的人是十分荒谬的;呼喊和抱怨,期望得到天地的同情和恩赐的人,更是十分荒谬的。你因此要相信你的仁义永存于天地之间,生生死死罢了,怎么将存亡得失寄托在瓜果、疮痔、草木身上呢?”

——柳宗元《天说》

世上谈论天的有两种观点,固执于天是“昭昭”神明的人则说:“天和人的关系实际上如同影子随着物体,回响应着声音一样密不可分,上天降祸一定是因为人犯了罪过而降临,上天赐福必定是因为人有了善行而来到,人在困顿窘迫而呼喊,上天一定可以听到,内心痛苦时向天祈求,上天一定会回答,如同有个神灵确然在主宰似的。”所以(有神明)暗地里安排人的命运的说法就盛行了。坚持天茫然无知、没有意志的人说:“天与人实在是毫不相干的。雷霆震击到牲畜、树木身上,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罪;春雨滋润毒堇、苦荼,并不是选择善类。柳下跖、庄?一直被看做奸邪盗贼的代表人物,怎么很顺利?孔丘、颜回作为圣贤之人,怎么遭受困厄?这些都说明天是苍苍茫茫而没有什么主宰的。”所以,天是自然物质的说法就盛行了。我的朋友河东人柳子厚写了《天说》来反驳韩愈的言论,文章确实有文采,大概是因为有感慨而谈论,所以没有说完整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写《天论》来对他们的辩论作最终的结论。

——刘禹锡《天论(上)》(节选)

 

第2篇:《天说》刘禹锡《天论(上)》原文及译文赏析

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①、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②,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蕃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阳也亦滋甚:垦原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墓以送死,而又穴为偃③溲,筑为墙桓、城郭、台榭、观游,疏为川渎、沟洫、陂池,燧木以燔,革金以熔,陶甄琢磨,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冲冲,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元气*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蕃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受罚亦大矣。予以吾言为何如?”

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阳。是虽大,无异果?、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蕃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也;元气,大痈痔也;*阳,大草木也。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仁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果?、痈痔、草木耶?”

——柳宗元《天说》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曰:“天与人实相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骘之说胜焉。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剌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④,未尝择善;跖、?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余友河东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而云,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余作《天论》以极其辩云。

——刘禹锡《天论(上)》(节选)

【注】①果?(luǒ):一种瓜类的果实,在木曰果,在地曰?。②壅底:堵塞。③偃:厕所。④堇荼(jǐntú):野生的苦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是者,举不能知天举:全、皆

b.蕃而息之者,物之仇也息:使……休息

c.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信:确实

d.跖、?焉而遂,孔、颜焉而厄遂:成功、顺利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す楣,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虫之祸物也滋甚す嗜≈钭又言,汇而为书,此子书之一变也

c.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の峒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d.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ぐ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7.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说》开篇先引用了韩愈的“天说”。在韩愈看来,食物坏了会长虫,人体坏了会生疮,这些都是在“坏”中诞生的,人类是*阳元气的*物,是天的敌人,上天就让人有各种灾难。

b.柳宗元在《天说》中认为,上玄下黄,这是天地,中间的,是元气。像寒暑这些,都属于*阳。指出天、地、*阳与果瓜、草木等同样都是自然现象,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天没有意志,不能赏功罚恶。

c.柳宗元在《天说》中认为儒家学者要以“仁义”“游其内”,生生死死,泰然处之,而没有必要把存亡得失寄托在“果窳、痈痔、草木”这些自然物上。

d.刘禹锡在《天论》中认为,“世之言天者二道焉”,一为“*骘之说”,一为“自然之说”。韩愈的“天说”属“自然之说”,柳宗元的“天说”属“*骘之说”。刘禹锡是倾向于肯定柳宗元的“天说”的,但又认为柳宗元的“*骘之说”有片面*。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与人实相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

b.天与人实相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

c.天与人实相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

d.天与人实相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3分)

(2)其为祸元气*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4分)

(3)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4分)

参考*

5.b(使……生长。)

6.a(a.因为;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的;c.如果/它;d.到/对于。)

7.d(韩愈的“天说”属“*骘之说”,柳宗元的“天说”属“自然之说”。)

8.c(参照对句意的理解,借助断句常识即可选定。)

9.(1)(他们)于是就会仰起头对苍天呼喊道:“伤害(或:虐待)*的人兴盛,保护*的人遭灾。”(采分点:“因”“残”“昌”)

(2)这些行为对元气*阳造成的祸害,不比虫子造成的祸害更大吗?(采分点:“为”“甚”“于”“所为”)

(3)那些有功劳的人自然会有功劳(奖赏),那些有灾祸的人自然会有灾祸(惩罚),期望得到天地的奖赏或惩罚的人是十分荒谬的;呼喊和抱怨,期望得到天地的同情和恩赐的人,更是十分荒谬的。(采分点:“自功”“自祸”“大谬”“哀且仁”)

参考译文

韩愈对柳宗元说:“你了解天的学说吗?我替你讲讲天的学说吧。现在人遇到疾病、痛苦、劳累、饥寒等无法忍受的事情时,(他们)于是就会仰起头对苍天呼喊道:‘伤害(或:虐待)*的人兴盛,保护*的人遭灾。’(之后)又仰头对天呼喊道:‘(你)为什么让(我们)到这极不合理的境地呢?’像这种情况,都是没有完全了解天的意愿。瓜果、食物腐烂之后,虫子就会在里面生长;人的血气循环紊乱堵塞,就会长出脓疮、肿瘤、瘘痔,虫子就会通过它们生长出来;树木腐烂之后,里面就会有蛀虫;草腐烂了,上面就有萤火虫盘旋,这些难道不是因为(自然界的事物)受到毁坏之后才出现的吗?外物受到损坏,虫子从中生长出来;元气*阳受到损害,人类从中产生了。虫类产生后,自然万物更受到损害,(它们)用牙齿吃东西,在物类上面蛀凿挖洞,虫类祸害万物也更加严重。如果有能除去这些虫类的人,他就是对自然万物有功的人;而使它繁衍、生长的人,他就是自然万物的仇敌。人类损害元气*阳(的行为)也非常严重:开垦田地,砍伐山林,挖掘水井,掘墓埋人,挖坑建厕所,建造房屋、城池、楼宇、寺庙,疏理河道、沟池,钻木取火来烧,将金属熔化,制作陶器瓦器,刻制玉石,让天地万物憔悴得不能顺其自然地生长,(人们)兴冲冲地(干着这些),人类的这种破坏、伤害、摧残的行为从没有停止过。这些行为对元气*阳造成的祸害,不比虫子造成的祸害更大吗?我想有谁消灭这种人,使他们一天天、一年年地减少,那么祸害元气*阳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这就是对天地有功;使这些人繁衍、生长,就是天地的仇敌。现在人们不能完全了解天,所以才做出这种呼喊并且抱怨的举动。我想天听到他们的呼喊和抱怨后,那么那些有功的人受到的奖赏一定大,那些祸害元气*阳的人受到的惩罚也一定大。你认为我的话讲得怎么样?”

柳宗元说:“你的确是心中有感慨才说这些话的吧?(你讲的)确实雄辩而且有文采。我来得出最终的结论吧。那在上而且黑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天;在下而且黄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地;满满的充斥在天地中间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元气;寒冷、暑热的东西,人们称之为*阳。这些东西虽然大,但与瓜果、疮痔、草木没有区别。假如有谁能除去(消灭)那些凿洞的仇敌,这天地是客观事物,它们会报答吗?使仇敌繁衍、生长,它们能够发怒吗?天地,是大瓜果;元气,是大疮痔;*阳,是大草木,它们怎么能赏赐功劳,惩罚罪恶呢?那些有功劳的人自然会有功劳(奖赏),那些有灾祸的人自然会有灾祸(惩罚),期望得到天地的奖赏或惩罚的人是十分荒谬的;呼喊和抱怨,期望得到天地的同情和恩赐的人,更是十分荒谬的。你因此要相信你的仁义永存于天地之间,生生死死罢了,怎么将存亡得失寄托在瓜果、疮痔、草木身上呢?”

——柳宗元《天说》

世上谈论天的有两种观点,固执于天是“昭昭”神明的人则说:“天和人的关系实际上如同影子随着物体,回响应着声音一样密不可分,上天降祸一定是因为人犯了罪过而降临,上天赐福必定是因为人有了善行而来到,人在困顿窘迫而呼喊,上天一定可以听到,内心痛苦时向天祈求,上天一定会回答,如同有个神灵确然在主宰似的。”所以(有神明)暗地里安排人的命运的说法就盛行了。坚持天茫然无知、没有意志的人说:“天与人实在是毫不相干的。雷霆震击到牲畜、树木身上,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罪;春雨滋润毒堇、苦荼,并不是选择善类。柳下跖、庄?一直被看做奸邪盗贼的代表人物,怎么很顺利?孔丘、颜回作为圣贤之人,怎么遭受困厄?这些都说明天是苍苍茫茫而没有什么主宰的。”所以,天是自然物质的说法就盛行了。我的朋友河东人柳子厚写了《天说》来反驳韩愈的言论,文章确实有文采,大概是因为有感慨而谈论,所以没有说完整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写《天论》来对他们的辩论作最终的结论。

——刘禹锡《天论(上)》(节选)

 

第3篇: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和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庭前芍*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

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牡丹别名“木芍*”,芍*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卓绝,艳丽高贵。

京城:指代当时唐朝时期的京城洛阳。

译文:

庭前的芍*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洛阳城。

赏析:

芍*、荷花也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诗人只用了“妖无格”和“净少情”,便将这两种花的美中不足点了出来。应该说诗人观察得很细,笔法却是写意的。芍*与牡丹同科(牡丹又名“木芍*”),盛开时极艳丽,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顶端,未免呆板、张扬了些,花形少变化,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绿叶扶疏中,千姿万态,婀娜多姿,花*丰富。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艳,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风致,而且,即使在最盛开之时,荷塘里也还是绿肥红瘦,不成气候。诗人在点评了“芍*”、“芙蕖”的.美中不足后,笔锋陡转,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微观到宏观,直抒胸臆:“唯有牡丹真国*,花开时节动京城。”那种春光万里、姹紫嫣红、倾城倾国的美景,诗人只字不提,一个“动”字,就把无限的想象和美感留给了读者去延伸……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当您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就会了解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的诗句了。

解读: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拟人手法使物*的花有了人情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