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中访友》的说课稿

写范文发表于:2020-08-09 03:26:29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和美的语言。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更加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由于本文构思新奇,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现想象,通过想象,去揣摩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并把它定为本文的教学重点。另外,我把参照课文风格或在自己的风格进行仿写作为本文的教学难点,它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课文的新奇构思。

关于《山中访友》的说课稿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上,根据文章特点,我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法,即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方式。按“整体感知—品味—语言—积累迁移”三步走的顺序,分“导入、悟读、品读、小结、迁移”五个教学板块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重在感悟、品味语言。以读为主线,并借助想象,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并以写促读。学完课文后,可指导学生进行片断写作。

三、说教学程序。

首先是导入,出示一组展示大自然优美风光的山水景物,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出本文的学习要求,即要求学生做一回文中的“我”,从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接着是整体感知,教师配乐范读,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设计了两个思考题:

1、“我”拜访了哪些朋友?怎么称呼他们?

2、“我”在拜访时心情如何?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并初步体会作者的心情。第三步工作也是本文教学的一个关键,就是学生用静心默读的方式去深入体会作者的心情,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要求学生对文中每一幅画面,所描写的每一位自然“朋友”都要展开想象,给它配上**、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并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如此以后,学生对本文应当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了。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第四步工作,就是让学生把刚才所想的,用语言进行表述的一个阶段,它既可检查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又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我设计了一个“想一想,说一说”的练习,要求学生说说默读后,最喜欢的画面或者最喜欢的“朋友”,并说明理由。为让学生有个充分的准备,可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让组员进行评价,或对不理解的画面进行探讨。于是教师可追问关于文章写法方面的一个关键问题,即:作者到山里观景,为何说成“访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学生应该是驾轻就熟了。学了就要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设置了一个仿写练习,所以第五步工作为“想一想,写一写”,请学生任选一位自己喜欢的大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对它进行问候。有些学生可能一时思维受限,不够开阔,教师可列举一些问候的对象,并做示范,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是布置作业,为片断训练。题目是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四、说板书。

板书设计以展示作者所访问的朋友为主,并与作者的情感组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早晨(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

山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

中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

访落叶山花雷阵雨

友老柏树蚂蚁(小弟弟)归鸟

——傍晚(带回好心情,好记忆)

 

第2篇:关于《山中访友》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和美的语言。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更加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由于本文构思新奇,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现想象,通过想象,去揣摩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并把它定为本文的教学重点。另外,我把参照课文风格或在自己的风格进行仿写作为本文的教学难点,它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课文的新奇构思。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上,根据文章特点,我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法,即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方式。按“整体感知—品味—语言—积累迁移”三步走的顺序,分“导入、悟读、品读、小结、迁移”五个教学板块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重在感悟、品味语言。以读为主线,并借助想象,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并以写促读。学完课文后,可指导学生进行片断写作。

三、说教学程序。

首先是导入,出示一组展示大自然优美风光的山水景物,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出本文的学习要求,即要求学生做一回文中的“我”,从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接着是整体感知,教师配乐范读,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设计了两个思考题:

1、“我”拜访了哪些朋友?怎么称呼他们?

2、“我”在拜访时心情如何?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并初步体会作者的心情。第三步工作也是本文教学的一个关键,就是学生用静心默读的方式去深入体会作者的心情,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要求学生对文中每一幅画面,所描写的每一位自然“朋友”都要展开想象,给它配上**、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并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如此以后,学生对本文应当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了。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第四步工作,就是让学生把刚才所想的,用语言进行表述的一个阶段,它既可检查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又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我设计了一个“想一想,说一说”的练习,要求学生说说默读后,最喜欢的画面或者最喜欢的“朋友”,并说明理由。为让学生有个充分的准备,可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让组员进行评价,或对不理解的画面进行探讨。于是教师可追问关于文章写法方面的一个关键问题,即:作者到山里观景,为何说成“访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学生应该是驾轻就熟了。学了就要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设置了一个仿写练习,所以第五步工作为“想一想,写一写”,请学生任选一位自己喜欢的大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对它进行问候。有些学生可能一时思维受限,不够开阔,教师可列举一些问候的对象,并做示范,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是布置作业,为片断训练。题目是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四、说板书。

板书设计以展示作者所访问的朋友为主,并与作者的情感组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早晨(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

山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

中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

访落叶山花雷阵雨

友老柏树蚂蚁(小弟弟)归鸟

——傍晚(带回好心情,好记忆)

 

第3篇:关于《山中访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文章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2、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作者新奇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

2)、与文本有效对话,感受作者的心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表达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情。

3)、陶冶学生热爱自然之美、热爱生活之美的心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4、课时安排:

本文属于自主阅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听读赏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平。学生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说教学程序:

(一)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显示课文标题。提出问题:大家喜欢上语文课吗?

让学生首先增加自己对语文的喜欢的意念。接着问学生是否喜欢语文老师,联系到实际,引到友上面来,把友区分为人与物两方面,过渡到课题山中访友上,让学生猜测课题中的友可能是什么友。然后带着这个疑问欣赏美景,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背景音乐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有利于熏陶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二)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读。自读时思考:依次找出文中的朋友,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朗读课文,可以做到各取所需,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进一步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

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放手让学生听读,有助于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进一步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三)深挖课文,灵活表达

让学生在选读的基础上,采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某一朋友的喜爱之情,既尊重学生自己的体会与感受,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艺与其他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引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强烈欲望,要求不同,方式各异,逐步深入,体现了阅读的层次*。通过反复的读,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加深了语言文字的理解。优美的语言和意境,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礼,美的熏陶。另外,学生从表演中还提高了理解和口语表达水平,锻炼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四)比赛:通过这个环节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检测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理解程度,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为学生搭起一个表现自己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的个*与特*。

(五)想象意境,探究语言:

本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情画意。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交流感受,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加深对课文奇妙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称的恰当运用的理解。

探究安排:

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探究。

找出喜欢的句子,组长负责记录,由该组成员品读、赏析。

要求按句式说话:我从

身上学到了。

组内探究,班内交流。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培养探究能力搭建舞台。通过合作他探究,学生能主动思维,主动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参与,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培养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学生能听出小组讨论的焦点,在全班有针对*地发表意见。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学生课后查阅有关风景散文类的材料,自制资料卡片。班内开展交流,学生老师作些评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出优秀卡片。

给学生提供查阅材料的方法:推荐书目(名家散文集)、推荐网站、推荐自读课本《翻过那座山》。这样注入了活的知识,课堂才回焕发出它的活力。教学中应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教学生学会自己阅读的方法。自制资料卡片,将大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上开展交流活动,学生积极*高,说话的欲望很强。通过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六)引导学生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美,要始终保持一种好的心情去感悟和体会,在大自然中发现和感受美,并将这些美的心得与感受记录下来。以后交流,便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