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会考知识点归纳

写范文发表于:2020-07-27 08:21:16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会考知识点归纳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2篇: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会考知识点归纳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3篇: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的知识点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