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教师培训的工作总结范文

写范文发表于:2020-07-12 23:50:50

宾县教师培训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名优教师、提升队伍素质”这一主题,宾县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定》以及黑龙*省教育厅《黑龙*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定》的文件精神,同时依据《宾县中小学教师培训五年规划》的具体要求中的具体规定,在本周期宾县圆满完成了本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各项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健全保障机制,切实加强管理

宾县教师培训的工作总结范文

1、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宾县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及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设立专门工作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认真坚持例会制度。县直各中小学、乡镇中心校及学校幼儿园也相应建立领导小组,做到师训工作层层有人抓,校校有人管。

2、制发文件及培训工作管理办法。

“十五”期间县教育局针对教师培训工作,制发相关文件,主要有《宾县2003—2007年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2003—2007年宾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师管理办法》等,明确实施策略和工作方法。各学校也相应做出规划,并具体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及措施,较好地发挥了政策导向作用。

3、注重调研、督导、检查、评估。

*抓目标管理,做到工作到位。把师训做为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教育局负责同志和进修学校相关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教育督导室也将此项工作做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师训工作进行全方位实践考核和分片定期不定斯的检查评估。行政、督导、业务部门和学校“四方联动”,调动了广大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提高了师训工作的质量。

4、为切实保*师训工作有效开展

2003—2007年期间,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教育局要拿出保障各项培训工作的专项培训经费。截止2005年底,教育局总计200余万元用于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大大调动了全县教师努力学习的积极*,宾县教育局建设的3000平方米的培训中心又为全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培训基地设施和硬件保障。

5、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以校为本。

我们把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和实效*。培训管理与教研指导相结合,发挥了多方的智力资源优势,扩大了培训范围和效果,做到了求真务实,使师训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坚持求真务实,扎实开展培训

2003—2007年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努力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有效地开展师训工作。

1、师德培训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围绕“爱”和“责任”两大主题开展师德培训。“四爱”即:爱祖国、爱*、爱教育、爱学生,这是当好教师的首要条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明确三大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二是社会责任,*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教师有责任把学生培养好,让家长放心;三是国家责任,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广大教师对民族的未来肩负着重要责任。在抓师德建设中,树立了以宾县第四中学于兰芳等为代表的一批师德先进教师,并召开师德演讲报告会,为全县教师树立了榜样,极大地增强了培训的针对*和实效*。并努力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化,把师德纳入年度考核中,形成了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2、骨干教师培训,努力加强骨干教师培训

除组织好省市级骨干教师参加上级安排的培训以外,注重搞好县级骨干教师定期集中培训。邀请一些专家讲学和名优教师讲课。截止2007年底共培训骨干教师971人次,同时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这些骨干教师较好地促进了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各学校也积极开展乡镇级级和校级骨干教师培训,层层推动,逐步深入,促进一批年轻教师成长起来,使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新课改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五年来在新教师培训工作中

我们认真坚持“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每年都按时完成了培训任务,新教师培训率为100%。培训内容除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研、教材教法、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改革外,还特请一些优秀教师将教学实际工作做法及经验传授给他们。根据培训计划,每名学员除完成规定内容,还要写出学习体会,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通过培训,提高了新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之初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尽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使120名新教师顺利过度成为能很好开展教育教学的人才。

4、教师岗位培训工作

我们注意搞好全员培训,即普遍开展新课程通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等,注重以“课程”理解促进观念更新,用通识统领具体。认真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新课程师资进行适度超前培训,共培训教师23963人次。通过培训过程中对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基本解决了教师在新课改中产生的疑虑和困惑,使大多数教师初步确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面向教育教学实践,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鼓励教师自我反思、学会总结、借鉴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学科培训中,主要采取了专家讲座、课例观摩、课标答疑、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培训。由师训部和中小教等教研部组织开展多次新课程“实践课”观摩活动,在实践中锻炼了研训教师队伍,推动了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同时,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实行听课*制度、补课制度、听课记录检查和作业提交等,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记相应学分,使教师普遍完成了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参训率达到了100%。

5、校本培训工作

2003—2007年期间,我们坚持以校为本,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已成为中小学培训的一种重要模式。为推动校本培训,几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宾县二小学、胜利中心校、大千中学、青阳中学等学校召开现场会,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等方面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较好的推动了校本培训向更深层次发展。主要形式有:

参与式培训:

教师结合学校及个人的发展需求,开展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教学沙龙以及网络交流等活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

案例式培训: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对成功的、生动的、具有可借鉴的教学案例进行讨论,有助于形成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有利于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

课题研究式培训:

教师培训与教育科研紧密结合,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有针对*的进行培训。

师徒结对式培训:

针对新教师、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多的实际,相应安排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指导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对其进行个别指导。

反思*培训:

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达到循序渐进、自我提高的目的。

校际交流式培训:

针对校本培训资源相对有限的实际,通过校际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构建教师培训和发展的网络。

6、学历提高培训根据新形势对教师学历提升的要求

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参加高校自考、函授学习,还通过与东北师大、哈师大、省教育学院联合办学,不断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几年来共进行了学历提高培训70人次,进一步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和*知识水平,截止2005年底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57%、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56%、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5。11%。

7、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中

通过积极宣传和政策引导,使符合培训条件的教师人人接受培训。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尽量利用休息时间(节假日)进行培训,并注意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充分利用各县(区)教师学校的培训资源,分层、分期进行足课时的培训。验收考试,严格把关,严肃考风考纪,确保了培训质量。同时,大力倡导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努力促进现代教育信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连续多年举办电化教学“探索杯”大赛活动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活动,信息技术中级培训人数达4598人。

从2005开始,我县积极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其中有1名主讲教师,参加英特尔学科教师培训项目的教师96人,参训教师积极把未来教育的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为新课程的深入注入了新的气息。

8、研训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对研训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研训教师,以“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为基本模式,主动与一线教师相互学习、共同研讨,既是合作者、实践者,又是培训者、指导者、管理者。通过培训对新课程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每学期各级研训教师深入基地校、深入课堂,同一线教师一起备课,面对面指导。还多次组织大型公开课、示范课、现场教学点评等,较好地推动了全县的新课程实验教师素质的提高,培养出了一批课程改革的骨干力量,形成了研训教师与一线教师共成长的良*运行机制。

三、成果与经验

1、教育理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对培训重要*的认识上升到终身教育的层面。通过课改培训,“三新一德”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普遍认识到:实现“三维目标”,以学生为本,探究式学习,反思*教学是新课改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自觉参加培训,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才能胜任教育教学,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参加培训学习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过去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

对培训作用、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随着培训的形式多样化发展,以人为本,立足本职,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广大教师善于借助多方面的智力资源为己所用,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培训学习是教师*发展的“助推器”,初步实现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进一步升华。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化发展必须不断适应新课改需要,这是一个渐进的、无止境的系统工程。新课程不允许“穿新鞋走老路”,很多新的观念、新的信息、新的做法都要去思索、理解、掌握和运用,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究,现在是“人人在学,人人思变”。

2、培训与教研

科研相结合成效显著教研是学校为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的研究活动;科研是有计划、有目的对教学面临的具有超前*问题的研究活动,而这些正是教师培训应有的内容和形式,它们之间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培训是教研的延续、科研的推介。现代的教师培训必须针对教师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教研和科研的内容就是培训的主题。目前,全县中小学几乎校校有科研课题,其中省级立项3个、市级立项多个,教育科研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浓厚氛围。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初步实现了教师角*的转变,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3、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欣喜地看到

中小学校领导、教师除人人有规定的培训学习笔记外,还有很多属于个人自选理论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也很多。访谈时,大多数人都能够针对教育教学从理论上正确回答问题,同时还能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看法和体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学校注重理论交流和积累,教师或参加上级的教研活动、或撰写论文、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或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都无不折*出新理念的光*。

4、聘请领导、专家、研训教师、骨干教师讲学和培训

特别是进行跨校研讨、交流、观摩、考察,收到了互利互助的效果。这种划片互动,打破了学校界限,扩大了校际交流范围,使各校的经验得到了及时推广,对大家都起到了促进和提升作用。

总结我县师训工作,基本形成了以下特*:一是领导重视,率先垂范,带头登台讲课、做报告;二是始终坚持“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以校为本”,行政与业务“一盘棋”;三是“校本培训”成为教师培训的坚实基础和培训的一大亮点;四是读书自学活动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五是师训推动了校本教研、校本科研,群众*的探究活动蔚然成风;六是师训划片互动,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七是校本课程开发效果显著,成为新课改的又一亮点,校本课程既很实用,又各具特*。四、问题与设想回顾“十五”师训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一是少数学校对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在集中精力抓新课改上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二是研训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尚需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要在现有基础上工作重心下移、阵地前移,深入学校,加强指导;三是师德教育需进一步内化,使之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四是骨干教师培养和作用的发挥需进一步加强;五是培训经费需进一步加大投入等。认真总结2003—2007年期间中小学师训工作经验和成功做法,对于科学制订《2008—2012年教师培训工作规划》,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设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总结经验和查找不足,筹备召开全县2003—2007年师训工作总结表彰会;科学制订《宾县2008—2012年教师培训工作规划》,将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推动素质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2、继续实施“强师兴校”战略。注重实效地搞好以师德建设为首的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研训教师培训等新一轮教师培训,努力打造出一支让*满意的教师队伍。

3、积极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根据教育部网联计划和省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抓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校本培训,继续加强学历提高培训。

4、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师训工作顺利进行。一是不断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多渠道筹措经费,努力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逐步建立师训专项经费制度,构建稳定的师训经费保障机制。三是进一步健全考核管理制度,使培训结果与教师聘任、评职、晋级、评优等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决心在今后工作中,以求新的理念、求真的精神、求实的工作构想未来,为推进宾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2篇:宾县教师培训的工作总结范文

宾县教师培训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名优教师、提升队伍素质”这一主题,宾县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定》以及黑龙*省教育厅《黑龙*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定》的文件精神,同时依据《宾县中小学教师培训五年规划》的具体要求中的具体规定,在本周期宾县圆满完成了本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各项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健全保障机制,切实加强管理

1、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宾县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及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设立专门工作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认真坚持例会制度。县直各中小学、乡镇中心校及学校幼儿园也相应建立领导小组,做到师训工作层层有人抓,校校有人管。

2、制发文件及培训工作管理办法。

“十五”期间县教育局针对教师培训工作,制发相关文件,主要有《宾县2003—2007年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2003—2007年宾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师管理办法》等,明确实施策略和工作方法。各学校也相应做出规划,并具体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及措施,较好地发挥了政策导向作用。

3、注重调研、督导、检查、评估。

*抓目标管理,做到工作到位。把师训做为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教育局负责同志和进修学校相关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教育督导室也将此项工作做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师训工作进行全方位实践考核和分片定期不定斯的检查评估。行政、督导、业务部门和学校“四方联动”,调动了广大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提高了师训工作的质量。

4、为切实保*师训工作有效开展

2003—2007年期间,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教育局要拿出保障各项培训工作的专项培训经费。截止2005年底,教育局总计200余万元用于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大大调动了全县教师努力学习的积极*,宾县教育局建设的3000平方米的培训中心又为全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培训基地设施和硬件保障。

5、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以校为本。

我们把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和实效*。培训管理与教研指导相结合,发挥了多方的智力资源优势,扩大了培训范围和效果,做到了求真务实,使师训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坚持求真务实,扎实开展培训

2003—2007年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努力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有效地开展师训工作。

1、师德培训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围绕“爱”和“责任”两大主题开展师德培训。“四爱”即:爱祖国、爱*、爱教育、爱学生,这是当好教师的首要条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明确三大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二是社会责任,*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教师有责任把学生培养好,让家长放心;三是国家责任,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广大教师对民族的未来肩负着重要责任。在抓师德建设中,树立了以宾县第四中学于兰芳等为代表的一批师德先进教师,并召开师德演讲报告会,为全县教师树立了榜样,极大地增强了培训的针对*和实效*。并努力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化,把师德纳入年度考核中,形成了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2、骨干教师培训,努力加强骨干教师培训

除组织好省市级骨干教师参加上级安排的培训以外,注重搞好县级骨干教师定期集中培训。邀请一些专家讲学和名优教师讲课。截止2007年底共培训骨干教师971人次,同时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这些骨干教师较好地促进了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各学校也积极开展乡镇级级和校级骨干教师培训,层层推动,逐步深入,促进一批年轻教师成长起来,使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新课改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五年来在新教师培训工作中

我们认真坚持“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每年都按时完成了培训任务,新教师培训率为100%。培训内容除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研、教材教法、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改革外,还特请一些优秀教师将教学实际工作做法及经验传授给他们。根据培训计划,每名学员除完成规定内容,还要写出学习体会,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通过培训,提高了新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之初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尽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使120名新教师顺利过度成为能很好开展教育教学的人才。

4、教师岗位培训工作

我们注意搞好全员培训,即普遍开展新课程通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等,注重以“课程”理解促进观念更新,用通识统领具体。认真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新课程师资进行适度超前培训,共培训教师23963人次。通过培训过程中对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基本解决了教师在新课改中产生的疑虑和困惑,使大多数教师初步确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面向教育教学实践,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鼓励教师自我反思、学会总结、借鉴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学科培训中,主要采取了专家讲座、课例观摩、课标答疑、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培训。由师训部和中小教等教研部组织开展多次新课程“实践课”观摩活动,在实践中锻炼了研训教师队伍,推动了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同时,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实行听课*制度、补课制度、听课记录检查和作业提交等,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记相应学分,使教师普遍完成了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参训率达到了100%。

5、校本培训工作

2003—2007年期间,我们坚持以校为本,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已成为中小学培训的一种重要模式。为推动校本培训,几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宾县二小学、胜利中心校、大千中学、青阳中学等学校召开现场会,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等方面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较好的推动了校本培训向更深层次发展。主要形式有:

参与式培训:

教师结合学校及个人的发展需求,开展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教学沙龙以及网络交流等活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

案例式培训: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对成功的、生动的、具有可借鉴的教学案例进行讨论,有助于形成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有利于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

课题研究式培训:

教师培训与教育科研紧密结合,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有针对*的进行培训。

师徒结对式培训:

针对新教师、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多的实际,相应安排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指导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对其进行个别指导。

反思*培训:

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达到循序渐进、自我提高的目的。

校际交流式培训:

针对校本培训资源相对有限的实际,通过校际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构建教师培训和发展的网络。

6、学历提高培训根据新形势对教师学历提升的要求

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参加高校自考、函授学习,还通过与东北师大、哈师大、省教育学院联合办学,不断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几年来共进行了学历提高培训70人次,进一步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和*知识水平,截止2005年底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57%、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56%、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5。11%。

7、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中

通过积极宣传和政策引导,使符合培训条件的教师人人接受培训。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尽量利用休息时间(节假日)进行培训,并注意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充分利用各县(区)教师学校的培训资源,分层、分期进行足课时的培训。验收考试,严格把关,严肃考风考纪,确保了培训质量。同时,大力倡导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努力促进现代教育信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连续多年举办电化教学“探索杯”大赛活动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活动,信息技术中级培训人数达4598人。

从2005开始,我县积极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其中有1名主讲教师,参加英特尔学科教师培训项目的教师96人,参训教师积极把未来教育的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为新课程的深入注入了新的气息。

8、研训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对研训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研训教师,以“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为基本模式,主动与一线教师相互学习、共同研讨,既是合作者、实践者,又是培训者、指导者、管理者。通过培训对新课程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每学期各级研训教师深入基地校、深入课堂,同一线教师一起备课,面对面指导。还多次组织大型公开课、示范课、现场教学点评等,较好地推动了全县的新课程实验教师素质的提高,培养出了一批课程改革的骨干力量,形成了研训教师与一线教师共成长的良*运行机制。

三、成果与经验

1、教育理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对培训重要*的认识上升到终身教育的层面。通过课改培训,“三新一德”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普遍认识到:实现“三维目标”,以学生为本,探究式学习,反思*教学是新课改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自觉参加培训,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才能胜任教育教学,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参加培训学习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过去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

对培训作用、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随着培训的形式多样化发展,以人为本,立足本职,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广大教师善于借助多方面的智力资源为己所用,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培训学习是教师*发展的“助推器”,初步实现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进一步升华。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化发展必须不断适应新课改需要,这是一个渐进的、无止境的系统工程。新课程不允许“穿新鞋走老路”,很多新的观念、新的信息、新的做法都要去思索、理解、掌握和运用,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究,现在是“人人在学,人人思变”。

2、培训与教研

科研相结合成效显著教研是学校为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的研究活动;科研是有计划、有目的对教学面临的具有超前*问题的研究活动,而这些正是教师培训应有的内容和形式,它们之间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培训是教研的延续、科研的推介。现代的教师培训必须针对教师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教研和科研的内容就是培训的主题。目前,全县中小学几乎校校有科研课题,其中省级立项3个、市级立项多个,教育科研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浓厚氛围。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初步实现了教师角*的转变,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3、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欣喜地看到

中小学校领导、教师除人人有规定的培训学习笔记外,还有很多属于个人自选理论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也很多。访谈时,大多数人都能够针对教育教学从理论上正确回答问题,同时还能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看法和体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学校注重理论交流和积累,教师或参加上级的教研活动、或撰写论文、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或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都无不折*出新理念的光*。

4、聘请领导、专家、研训教师、骨干教师讲学和培训

特别是进行跨校研讨、交流、观摩、考察,收到了互利互助的效果。这种划片互动,打破了学校界限,扩大了校际交流范围,使各校的经验得到了及时推广,对大家都起到了促进和提升作用。

总结我县师训工作,基本形成了以下特*:一是领导重视,率先垂范,带头登台讲课、做报告;二是始终坚持“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以校为本”,行政与业务“一盘棋”;三是“校本培训”成为教师培训的坚实基础和培训的一大亮点;四是读书自学活动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五是师训推动了校本教研、校本科研,群众*的探究活动蔚然成风;六是师训划片互动,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七是校本课程开发效果显著,成为新课改的又一亮点,校本课程既很实用,又各具特*。四、问题与设想回顾“十五”师训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一是少数学校对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在集中精力抓新课改上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二是研训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尚需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要在现有基础上工作重心下移、阵地前移,深入学校,加强指导;三是师德教育需进一步内化,使之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四是骨干教师培养和作用的发挥需进一步加强;五是培训经费需进一步加大投入等。认真总结2003—2007年期间中小学师训工作经验和成功做法,对于科学制订《2008—2012年教师培训工作规划》,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设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总结经验和查找不足,筹备召开全县2003—2007年师训工作总结表彰会;科学制订《宾县2008—2012年教师培训工作规划》,将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推动素质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2、继续实施“强师兴校”战略。注重实效地搞好以师德建设为首的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研训教师培训等新一轮教师培训,努力打造出一支让*满意的教师队伍。

3、积极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根据教育部网联计划和省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抓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校本培训,继续加强学历提高培训。

4、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师训工作顺利进行。一是不断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多渠道筹措经费,努力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逐步建立师训专项经费制度,构建稳定的师训经费保障机制。三是进一步健全考核管理制度,使培训结果与教师聘任、评职、晋级、评优等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决心在今后工作中,以求新的理念、求真的精神、求实的工作构想未来,为推进宾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3篇:县暑期教师培训总结

20xx年,我县依据省项目办《20xx年暑期教师培训计划》及《产出二培训实施指南》等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科学拟订计划、认真做好培训预算,有效开展培训,搞好监测与服务,全面完成了20xx年暑期培训各个阶段的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参训教师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能力,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培训概况

根据国家项目办和省项目办关于20xx年暑期开展教师培训的计划和要求,8月1日至6日,我县结合实际,将县级专家由26人扩大至49人,在昆明接受省级培训,并按计划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一)自学阶段情况。20xx年6月至8月,按省项目办印发的《培训实施指南》《培训者用书》《参训教师用书》(电子版)分别在拟开展培训的xx6个乡镇中小学校参训教师中开展自学阶段的自学。各乡镇学校有效组织教师按培训专题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各中学和中心校还组织骨干教师深入村校和校点对自学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xx等乡镇中小学还利用教研活动、研讨课和教学竞赛等方式将自学的情况进行成果展示,多数教师能采用参与式设计教案,并按照参与式教学的理念组织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教师的认可。

(二)集中培训情况。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县级培训领导组,及时召开会议,明确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安全卫生、技术支持、信息采集、监测服务等方面的人员。

各乡镇成立了以中学校长为组长的培训领导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按时开展各个环节的工作。培训点各个班级分别设立1名班主任和1名联络员,制订了班规和考勤制度,加强对参训教师的管理。8月8日至9日,县教育局组织49位县级专家在县二中多媒体教室,采取研讨、说课、互评等方式进行备课准备,6位省级专家现场进行监测与指导。县项目办按要求印制培训资料,下发各种信息表,并从县一中和县二小抽调2名技术人员到培训点服务,确保培训期间的技术支持。集中培训分2期进行。

第一期从8月11日至17日,一个培训点设在文屏镇中学,对文屏镇、桃源乡51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另一个培训点设在水磨中学,对水磨镇22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期从8月18日至24日,一个培训点设在龙泉中学,对龙头山镇30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另一个培训点设在龙树中学,对龙树乡、新街乡37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20xx年计划培训教师1426人,实际培训教师1429人。

其中,男教师838人、女教师591人,汉族1076人、其它民族353人,初中教师337人,中心校教师227人、村小教师866人,教学点教师5人。除文屏镇外,其余乡镇均属贫困乡镇。两期共设置29个教学班,覆盖5所初中、5所中心校、57所村小、4个教学点,占乡镇学校的50%。共出动培训者150人次,参加培训的培训者119人,其中直接执教的培训者50人。县项目办对整个培训进行全程监测与评估,并收集相关数据信息。4个培训点共收回评学员评估表3552份、培训者行为观察与反馈表174份、课节计划87份、培训者信息表50份、县级培训者问卷调查50份、学员问卷调查240份。两期共租借24台投影仪,收集活动照片100余幅,参训教师教学设计1429篇,经综合评定,302篇为优,638篇为良,488篇为合格,1篇为不合格。通过培训,95%的教师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非常适应当前农村的教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有效地实施参与式教学既全面发展了学生,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少数教师对参与式教学表示怀疑,认为面对农村大班额而又无教学设备的情况很难实施。

二、主要成绩

(一)推进情况。按照逻辑框架,项目设计初我县有教师3342人,其中,在职中学教师852人,在职小学教师2412人,代课教师583人。截至目前,全县12个乡已有桃源等6个乡镇的1662名教师(初中教师407人,小学教师1255人)接受了“参与式教学”和“教育公平”2个模块的培训,覆盖6所乡镇中学、6所中心校、61个村完小、5个教学点,占全县乡镇学校的50%。

(二)培训质量。

1.教师反馈。一是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提高了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二是使教师逐渐养成了自我反思和评估的习惯;三是教师在交流互动中逐渐形成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增强了教师和学校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使教师改善了心智模式,提高了职业敏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形成了自主实现*发展的动力。培训过程中,各培训点的教师对参与式教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95%以上的教师掌握了参与式教学理念和技能,能用参与式教学设计教案,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2.培训者队伍建设。根据培训需求,我县将县级培训者由最初的26人增加至49人,并经省级培训合格后开展工作。这些培训者是从县直中小学、12个乡镇中学和部分农村小学推选的骨干教师,具备本科或专科学历,他们作风优良,工作严谨,有着丰富的从教经验,其中62%的培训者来自农村中小学,覆盖全县12个乡镇。因县级培训者队伍扩大,我县于8月1日至6日将49名县级培训者送至昆明接受省级培训。8月8日至9日,将新补充的培训者与原来的培训者组织在县二中多媒体教室集中备课、研讨。

县项目办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县级培训者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省项目办先后派出6位省级专家进行监测与指导,提高了备课质量。培训过程中,各专题教师还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需求,重点培训参与式教学的*作(教学设计)能力,并以交流互动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培训内容与试验乡比较,更能体现学科特点和符合农村教学的实际。从4个培训点收到的2141份《学员评估表》和48份《培训课节观察与反馈表》可以看出,85%的县级培训者培训计划清晰,教学功底扎实,各项活动有条不紊,教师参与的积极*高,培训者的公平意识强,当地培训者有能力完成本项教师培训。

3.组织管理。县教育局成立了培训领导组,具体由县项目办和职教师训股严格按国家项目办《产出二培训实施指南》和省项目办的培训要求,从培训计划的拟定以及实施培训认真开展各项工作,重点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注重培训者队伍建设,加强管理,强化责任,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补充县教育局教研室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和部门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县级专家队伍中,采取送到省上培训和在县内集中培训,加强业务能力训练。

二是注重参训教师的选定,关注贫困山区学校的教学。除文屏镇经济条件稍好外,其余乡镇均属山区贫困乡镇。

三是注重集中阶段的培训,加强监督管理。

开班仪式上,县教育局主要领导亲自到培训点对项目作介绍,并对培训期间教学、管理、后勤、监测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作了严格要求。各培训点采用广播、标语、传单、座谈会等形式对项目进行宣传,让参训教师人人知晓项目实施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参训教师学习的积极*,有效地提高了培训质量。四是县教育局成立了县级专家技术服务组,定期到乡镇、村校开展服务,各乡镇相应成立了技术服务小组,定期对各村校和教学点开展服务,参训教师的培训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

4、培训质量。改变了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做法,转向以提高教学技能的培训。在遵循省项目办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以探究教师的教学需求,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学需求为中心,将学习理论、探究问题、设计教学紧密结合,更新了教学评价标准。培训前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对教学计划反复修订。各专题的培训,派出1至3名助理进行观察,及时记录和反馈。第一期培训结束,又根据学员、县级培训者和省级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对各专题的教学计划作了修改。

集中培训结束,严格按省项目办的要求,对学员出勤天数、专题作业、教学设计三项综合考核学员成绩,按时完成了培训任务,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县级专家队伍中,少数培训者因上有毕业班,加重了培训者的负担,造成一定的工学矛盾;少部分新补充年轻培训者,未从事过教师培训工作,培训经验不足。目前,县级培训者基本满足教师培训的需求,但随着今后参训教师数量的增加,县级培训者有待补充和加强业务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三)实践阶段的工作。

1.实验乡培训情况。试验乡集中培训结束,以桃源乡为重点,对县一小、县二小、文屏镇中心校等学校开展了培训活动。桃源中心校成立了乡级专家技术服务组,采取随机听课、检查教案、社区调查、评价学生成绩、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233名接受过试验乡培训过的教师每月进行跟踪服务一次,定期举办教学竞赛进行成果展示。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试验乡95%以上的教师能采用参与式教学设计教案,并结合新课改中的教学需求,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文屏镇中心校按试验乡的培训模式举办了培训,全镇26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县级专家李玉琼、马召义对参训教师进行理论培训,马艳华、蔡琼两位老师作了示范教学,该镇还结合教师们自学的情况举办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县一小、县二小、茨院小学、水磨小学等学校参加了观摩,龙头山、水磨、龙树等一些乡镇学校也开展了活动,参训教师不仅掌握了参与式教学的基本原理,而且能把参与式教学理念较好地融入教学实践中。县二小、文屏镇中心校、茨院中心校等学校还利用校刊校报《雏鹰》《砚池学刊》《野石山》《茨小校刊》和省、市级刊物(如《昭通教育》《学生新报》)刊载教师的教学心得和学生的作品进行广泛交流。通过在试验乡的培训,我们深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是做好培训的基础;优化管理、完善制度是搞好培训的保障;科学规划,搞好监测是实施培训的关键;扎实工作、与时俱进是培训的不懈动力。

2.实践阶段安排。今年暑期开展的培训,我们结合试验乡培训的经验和省项目办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培训思路,注重培训的针对*和实效*,充分发挥培训乡镇的示范作用。本次集中培训结束,县项目办对4个培训点实践阶段的校本研修作了详细安排:一是参训教师必须使用参与式教学设计教案,用参与式理念组织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教育公平。

县级专家服务组将组织县级专家于今年10月底和12月初分别到文屏、桃源、水磨、龙头山、龙树、新街6个乡镇,采取检查教案、随机听课、召开座谈会、进行社区访问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等形式,综合评价各乡镇使用参与式教学的情况。各乡镇按要求成立乡级专家技术服务小组,每月深入村完小和教学点开展1至2次服务。各乡镇、村校领导对实施参与式教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表示将全程参与到实践阶段的培训中,认真搞好监测与服务,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育行政部门对参与式教学的推动。根据目前实施培训的情况,县教育局将继续按照国家项目办和省项目的要求,加大县级专家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项目管理,以试验乡和今年开展的文屏等6个乡镇的培训工作为龙头,结合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带动全县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采取“手拉手”和“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搞好教师培训工作,开发地方教学资源,做好监测与服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通过各个环节的培训工作,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参训教师初步掌握了参与式教学理念和技能,并能设计有效的参与式课堂教学,对参与式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熟练运用,有待实践阶段的校本研修。

(一)队伍建设。随着培训教师数量的增加,需进一步补充县级专家。一些新补充的教师由于培训时间短,教学经验少,对参与式教学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对一些技巧的把握不是很娴熟,需经过多轮省级培训。

(二)培训方式。目前开展的培训,以集中培训为主,培训方式显得单调,建议省项目办除了集中培训,还应开展一些教学观摩活动。

(三)组织管理。本次培训人多面大,涉及乡镇多为贫困乡镇,交通不便,教学条件简陋,加之县级专家数量不足,每期同时启动2个培训点,开设班级多(如文屏镇10个班,龙树乡8个班),各培训点尽管设置了1至2名管理员,这些管理员因初次接触参与式教学,加之收集的数据和表册较多,给培训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除了龙树乡开办集体伙食外,其它乡镇食宿均由学员自行安排。

四、经验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始终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拟订计划、选择课程、实施培训、后勤保障、监测评估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实现了培训的两个转变:一是在教学重点的确定上,由知识教学向能力教学转变,以参与式教学为中心,将学习理论和教学技能紧密结合。二是在教学模式的建立上,由接受式培训向参与式培训转变。采取课堂研讨、案例分析、交流互动、实践*作等方式,真正使参训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体,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

(二)意见与建议。

1.培训内容有些单调,建议今后的培训应针对学科特点,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就选修课开发相应的培训内容,实现参与式教学培训与新课改的整合,满足农村教学的实际需求。

2.为使培训与教学有机结合,建议省项目办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有效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如教学观摩、示范课),深化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和运用。

3.省级培训者大都从实教学科研工作,建议省项目办应该多补充一些一线教师,丰富培训内容,这样更能结合基层教学的实际开展培训。

4.随着培训教师数量的增加,县级专家队伍将进一步扩大,建议省项目办加强对县级培训者的培训。

5.整个培训需要技术设备和费用支持,建议省项目办培训前将所需费用及时拨付到位,否则,县教育部门无法垫付这笔资金。同时,配齐所需教学设备,加强对基层人员的技术培训。

6.为使培训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建议省项目办今后的培训将审定好的培训资料和信息采集表提前印发,确保培训工作如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