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心得体会

写范文发表于:2018-06-01 14:37:10

历史课心得体会

历史课心得体会‎

历史课心得体会

历史课心得体会‎201x年5月12‎日,我有幸听了黛溪中学马晓燕老师‎

一节毕业班的复习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感触颇深,山‎

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下面谈谈自己听了‎这节课后的收获和‎

体会。‎

一、导入设计新颖多样。‎

‎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巧妙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创意的开‎讲,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很快投入对问题的思考。‎马晓燕老师以建党九十‎周‎年契机,导入自然。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更‎以“党的重要会议”、‎“党‎的农村政策”、“国共合作”为线,化零‎为整,层层展开,浑然‎一体。‎

二、自主学习成为主导‎。‎

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间合作交流下进行教学‎的。‎在这次优质课比赛活动中,我看到了每一‎位教师都体现到了这一‎点。‎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而是学‎生在‎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比‎赛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生命化课堂‎的展示。马晓燕老师以‎学案‎导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巡回‎点拨、‎提示、交流。当‎问题提出后,先把权力交给学生,由学生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通过讲解或补充资‎料,来帮助解决。‎

三、课外延伸、拓展思维、学以致‎用。‎

马晓燕老师非常注意通过课外延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有效‎的回扣了课本主题,而且还适时拓展,‎学以致用。史实结合让‎学生动‎脑,为祖国的未来出谋划策等。‎

这次听课,可谓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但限于时间‎和篇幅不能一一道‎

来,愿今日之所学为我将来‎之所用。‎

历史课改的心得体会历史课改的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市推开已有一年‎多了,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上,‎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与学生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教授到教练‎的角*转变‎;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这种变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

‎一、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教师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更好的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呢‎?

、信任学生,他们就会带给你惊喜‎

回顾我以往的教学,为什‎么我会在课堂上当主角‎?‎为什么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我的不信任。初中的‎学生,懂什么‎?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在书上找找*回答一下,这就算‎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虽‎‎然由教师讲变成了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怎样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呢‎?首先就得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第一节课‎,我信任他们,他们回‎报‎给我一份惊喜。

在‎讲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这节课时,我按‎照以往常规的教学方‎

式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十分钟,干什么呢‎?‎书后畅想天在“想‎象并描述*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我‎想就让学生写篇想象作‎‎文吧!现在的学生最不‎爱写作文,我无法相信他们在这十分钟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们能写出什么来。‎为了调动他们的热情,‎‎我将题目改为“一个*人的一天”。五分钟‎过去后,一个学生举手‎‎了——“我写完了。”之后不断地有人举手表‎示完成。到下课时,全‎‎

班绝大多数完成了作文,而收上来的作品,令‎我格外惊喜。很多学生‎‎的文章新颖、非常富有想象力。这一节课学生‎们的杰作,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它也鼓励我再大胆些,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

 

第2篇: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

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这一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

第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

第二篇:《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简介: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化、*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基础*和发展*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系统*、科学*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认为教学的目标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更重要。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是显而易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的,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培养。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文后的问题和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开放*。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音乐和影片作为激趣的切入点就是不错的选择。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音乐和影片段恰当地引入历史课堂,引起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激发持久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历史课堂效率。

历史新课改教学要合理教学程序中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预习前,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阅读思考。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3.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改革要求将知识的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历史意义”“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4节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了。

4.由“*课”向“综合课”转变。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新的课改中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

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

3.探究*(创新)学习: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第3篇:历史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虽然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已有段的时间,但在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更不用说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缺乏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指导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本节课我希望能够解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通过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线索,来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发觉不少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很是琐碎和没有条理,更不用说有完整的历史线索,历史思维很是薄弱。由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庞杂包含了*古代和近现代,以及世界古代和近现代史,内容上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学生经常会出现事件内容的张冠李戴,并且前后的事件顺序也常常混淆不清。本课在课堂设计方面力求做到既能掌握本课知识点,同时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日本的重要历史发展线索,我感到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进行自主整理线索,他们的参与使历史线索的脉搏跳动起来了。

本节课希望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方面还是做的不错的,学生由于有了要竞争的目标,所以可以全组团结协作,甚至连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可以很好的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可以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同时许多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发挥出乎了我和孩子的预料,这也是我和孩子们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我们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在课堂上要学生配合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了,要是在希望学习有困难的也可以有所表现那就更是奢望了。但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只有从学生的思想和兴趣入手,改变他们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从不愿意参与课堂到自己要争取机会去参加。常言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而刺激式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喜爱的,只有课堂设计具有创新*和趣味*,能够真正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课堂设计具有创新*和趣味*,是我们新课程教学所必须的,在学习新课中可以做到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真正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布置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题目的方面,希望提高学生自己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问的学生会选择相对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实际上也让课堂参与的面进一步扩大,被提问的学生为了本组的荣誉,一般都会在课前认真将本课的知识进行消化,怕因为自己而为本组丢分。

本节课的设计和完成中还有不少遗憾的地方,在设计每个小组活动时,应把握好时间,不然会出现课程任务完成比较仓促。在学生准备了较多相关材料的情况下,既要控制每个组的活动时间,同时学生找到的资料,如果在课堂上不能够应用的话,准备的学生会感到失望,我计划在班级创立个“历史小天地”,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时间运用的资料,可以在放在这儿,既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差异,同时更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的个*发展,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历史课程的创新*和趣味*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这个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参与、积极创新的空间,通过亲身的探寻,让他们去发现、感悟历史的无限魅力。课程设计是整个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创造*、开放*、灵活*的历史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展思维空间、延伸和发展获得知识的能力。本节课虽然得到了不少听课老师的好评,但是我发现还有很多细节方面设计的还有欠缺,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思索和挖掘,还给学生一个真正快乐自由的学习历史的环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和愉快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做到课堂和课后的互动,不再将上历史课作为一种负担和累赘,而是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和享受,让学生在让游戏的竞争和快乐中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竞争中去自主整理历史线索,而不是机械的等待老师,这样能够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鲜活的历史线索脉搏跳动起来,让灵动的历史知识印在孩子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