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粉末与稀盐*验*质量守恒定2

写范文发表于:2017-06-18 19:50:49

碳**粉末与稀盐*验*质量守恒定律

碳**粉末与稀盐*验*质量守恒定2

单位:安丘市兴安街道白*子初级中学

邮编:262100

创新实验目的:

1、验*质量守恒定律

2、锻炼动手、观察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仪器及用品:仪器和*品:矿泉水瓶、碳**、稀盐*、天平、小试

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实验*作:

1、往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碳**粉末,小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用一细线拴住小试管使小试管小心放入矿泉水瓶中(稀盐*不与碳**粉末接触),盖紧瓶盖并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瓶口处。

2、将矿泉水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矿泉水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与矿泉水瓶中的碳**粉末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矿泉水瓶放在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取下瓶盖放在托盘天平上,再观察天平是否平衡。由此分析实验差异的原因所在。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碳**粉末与稀盐*验*质量守恒定律。课本中的*作方法如图,把盛有盐*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粉末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与小烧杯中的碳**粉末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按教材上的*作方法,我们观察到天平不再平衡,只能从理论分析是因为二氧化碳逸至空气,但没有用实验*。

通过我的改进方法,*作简单方便,同时用实验*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打开瓶塞,部分二氧化碳逸至空气中,使天平向右倾斜,从而更有力的*了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是指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第2篇:碳**与碳***评课稿范文

听了谢老师的《碳**与碳***》这节课,感触很深,使自己对学本课堂产生了很多感想。

这节课,本人认为谢老师充分体现了“生本课题、学生是主题”的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准备导学案,给学生学习以指引的方向

学生在课前拿到导学案之后,记忆开始了主动学习,他们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本堂课的重点,学生能自己解决基础知识,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重新发现和确认本节课的难点和疑点,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可以说,谢老师这样的准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也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

2、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环节的具体教学实施中,谢老师注重复习课的提升,重视课堂细节,重视模式教学引领,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在对碳**与碳***两种物质的定*分析与定量分析中,谢老师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由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由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又提出了评价类型的试题的解题模式,这样一来规范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不至于对探究情景无从下手。

值得探讨的问题有:

1、引入本课题时,若将问题改成“CO2通入*氧化*溶液中产物是什么”,应该会使引入更加顺畅。

2、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在对碳**与碳***的定*与定量分析上,前面基础知识的讲解有些拖沓。

3、在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若能设计层次*问题帮助引导学生,效果可能会更好。

【碳**与碳***评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碳**和碳***的评课稿

2.《饮酒评课稿》评课稿范文

3.《找春天》的评课稿范文

4.《春酒》评课稿范文

5.《分类》的评课稿范文

6.《麦哨》评课稿范文

7.《分苹果》的评课稿范文

8.《花钟》的评课稿范文

 

第3篇:探究碳**与碳***溶液简易鉴别法

小苏打,即碳***(SodiumBicarbonate),俗称“小苏打”、“苏打粉”、“重曹”,白*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是一种工业用化学品,可能存在毒*。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二氧化碳和水,440℃时完全分解。碳***是强碱与弱*中和后生成的*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此特*可使其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碳***在作用后会残留碳**,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

摘要: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揭示*化钡、*化钙溶液鉴别碳**与碳***溶液方法的局限*,并通过实验探究寻求鉴别常量浓度碳**与碳***溶液的另一简易方法。

关键词:碳**;*化镁;碳***;鉴别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实验研究和分析

1.实验步骤

取2mL浓度为0.1mol/L、0.05mol/L、0.01mol/L的Na2CO3、NaHCO3溶液,分别向上述溶液中滴加2mL浓度为0.1mol/L、0.05mol/L、0.01mol/L的CaCl2、BaCl2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2.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

上述实验现象表明,CaCl2或BaCl2溶液用于鉴别Na2CO3、NaHCO3溶液有一定可行*也有一定的局限*。CaCl2或BaCl2仅在自身浓度小于0.01mol/L时能够用于鉴别浓度依旧很稀的Na2CO3、NaHCO3溶液。当Na2CO3、NaHCO3溶液与CaCl2、BaCl2溶液的浓度大于或等于常量浓度0.1mol/L时,CaCl2或BaCl2溶液不能鉴别Na2CO3、NaHCO3溶液。

4.理论分析

三、探究新的快速鉴别方法

上述实验现象以及理论分析清晰表明CaCl2或BaCl2溶液鉴别常量浓度的NaHCO3和Na2CO3不可行。寻求一种实用的试剂进行常量浓度的NaHCO3和Na2CO3的鉴别便是有意义的。为此笔者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1.提出设想

适用于常量浓度Na2CO3、NaHCO3溶液鉴别的试剂应满足(1)能与CO32-生成难溶或微溶碳*盐(必须难溶或微溶否则没有现象);(2)常量浓度范围内只能与CO32-反应产生沉淀而不与cHCO3-反应产生沉淀。

经过筛选,*化镁溶液为有可能符合条件的试剂,因为MgCO3微溶于水,Mg2+遇到较多CO32-时会产生沉淀,而NaHCO3溶液中CO32-较少,可能不会产生沉淀,且Mg(HCO3)可溶。

2.理论分析

查表得碳*镁的KSP(MgCO3)=2.6×10-5[3],用0.1mol/LMgCl2溶液鉴别0.1mol/LNaHCO3和Na2CO3时,MgCl2与NaHCO3混合溶液中c(Mg2+)·c(CO32-)=0.05×0.6×10-3=3.0×10-5≈2.6×10-5,考虑到溶液中离子的实际活度,c(Mg2+)・c(CO32-)的值应小于KSP(MgCO3)可能不会有沉淀生成。

3.实验验*

取2mL浓度为0.1mol/L、0.05mol/L、0.01mol/LNa2CO3、NaHCO3溶液,分别向上述溶液中滴加2mL浓度为0.1mol/L、0.05mol/L、0.01mol/L的MgCl2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其实验结果如下。

4.实验结论

实验表明,浓度在0.05mol/L~1mol/L范围内的MgCl2溶液都能鉴别常量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

四、一点思考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产生、发展和未来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中学化学课堂上的化学问题的解决也应尊重化学实验事实以及化学基本理论,决不能凭空想象,并人云亦云,求*与思考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李华昌,符斌.实用化学手册[M].*:科学出版社,2001:475

[2]*师范大学等.无机化学(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19

[3]*师范大学等.无机化学(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