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侄女周秉德

写范文发表于:2018-07-25 02:29:50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周秉德是*之弟周恩寿6个子女中的老大,是*的嫡长侄女,生于东北哈尔滨。周家一直是男丁兴旺,女*稀少。以*这一支而言,祖父亲兄弟5人,没有女*;父辈亲兄弟4人,又没有女*;到了*自己这一辈是亲兄弟3人,还是没有女*。所以,周秉德就是周家直系4代人中出生的第一位千金。因此,她的降生,使整个周家的人都十分高兴。*的四伯母杨氏居住天津,还特意请人帮她写信到哈尔滨,表示对这位孙女降临人间的祝贺;*的二弟周恩溥为这位侄女的出生写下了“吾家添丁,周门大喜”八个字;周恩寿还特意跑到吉林,找时任吉林省教育厅长、也是*南开的同学帮女儿起名字。这位厅长再三考虑,截取了屈原的作品《橘颂》辞里的“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中的两个字作为她的名字。可以说,她是当时周家人的掌上明珠。新*成立后,12岁的周秉德随父母来到了首都*,来到了开国总理、也是她亲伯伯的*身边。新*刚诞生时,经济上还非常困难,所以,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到一般基层行政工作者,他们都是只工作而不拿*,每月仅发少量的津贴。各位领导人在身边的子女和嫡系亲属都由组织上安排他们的生活。周恩寿是多子女的家庭,津贴不高,他要养活孩子、照管好家庭,有一定的困难。没有亲生子女的*就让弟弟把大的孩子交由他抚养。这样,周秉德就成了最早来到*西花厅,来到伯父伯母身边的晚辈。她的少年生活是幸福的:每到星期天可以回到*西花厅的家,还可以参加当时*里专为领导人举办的舞会,陪伯伯或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跳舞。同时,由于在*,她还可以见到日常生活中的*,与*的女儿李敏、李讷等成为好朋友,在她少年时代用的留言本上还留有*给她的亲笔题词。1952年,周秉德从*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初中毕业,是升高中日后好上大学以至出国深造,还是报考别的学校,她有点拿不定主意。就在那年的春夏之交,周秉德看到了一部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影片的女主人公瓦尔瓦娜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忘我献身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少女周秉德的心。教师的职业真是太神圣、太伟大了!她下决心要去当一名*教师,做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星期六回到西花厅家中时,周秉德满怀激动的心情对坐在一起吃饭的*夫妇宣布说:“我有一件事情很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我不准备考高中,想报名考师范学校。”“那好啊,和我一样啊!”邓颖超高兴地接过侄女的话茬,“我原来也是当老师的,而且当年才16岁。做老师非常有意义,何况我们国家又非常需要从小培养各种人才的老师呢。”邓颖超一边说一边望了望正低头吃饭的*,接着说:“我已经同意了,你怎么不说话呢?”*听了之后,轻轻地放下手中的筷子,深情地望着自己的侄女,显然,他对侄女的这一选择是满意的,他对邓颖超说:“有你一个人说就够了,得让她有点*思考嘛。你说了我再说,她压力不是太大了吗?将来她要后悔起来都没办法了。况且,秉德还应该听听她自己父母的意见吧!”周秉德的父母心里明白,孩子们要想有前途,必须靠自己努力奋斗,绝对不能奢望伯伯这棵“大树”。秉德学习成绩优秀,又正当新*成立初期国家人才奇缺的年代,她上高中、大学以至出国深造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她的妈妈希望她上高中,即便想当老师也可以高中毕业后报考师范大学。无奈秉德自己已下定决心,父母也只好同意了。这样,1955年秉德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到*市朝阳区第三中心小学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后来又被组织上选调进朝阳区委宣传部。就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在工作上也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每一步都是她自己走出来的。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曾与周秉德有过许多次的交谈。我第一次认识周秉德的时候是1988年3月5日,那天是淮安*纪念馆奠基的日子。她和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等一起来参加。下午,她又应邀到淮*为*童年读书处对外开放揭幕,并且代表周家亲属讲了话。那也是她第一次回到老家,但那时她还不认识我。我们彼此相识则是她在《华声报》任副社长的时候。那是1991年的10月间,*纪念馆开馆在即,可是征集到的原件文物却只有一两件,我们心急火燎地赶赴*,几经打听,连夜找到了周秉德的家。她既是周恩寿的长女,又是著名爱国*人士、抗战时“七君子”之一沈钧儒先生的嫡长孙媳。当我们向她说明来意后,她沉思着为我们倒茶添水,一会儿才缓缓地说:“说老实话,伯伯的一点纪念品,我还真有点舍不得给你们呢!”稍停,她才又说,“不过,既然我伯伯的纪念馆建好了,没有文物陈列怎么行呢。”她说得那么通情达理,几句话就在我的心目中树起了老大姐的形象。我们理解地点点头,静静地听她介绍。周秉德深情地回忆着往事:“当年伯伯去世时,我们心都碎了。当七妈(指邓颖超)给我们分纪念品时,我望着伯伯的那一堆旧衣旧裳,泪水止不住汩汩地流。我哽咽着对七妈说:‘我只有一个请求,请把伯伯一件穿得最旧、补丁最多的衣裳留给我做个纪念。’于是,工作人员流着泪把伯伯的那件睡袍递给我。这件睡袍还是供给制时组织上发给伯伯的,他老人家已经整整穿用了几十年了,一直是坏了补,补了穿,从不让人换新的。那时,国家棉布供应还十分紧张,他也没有多余的白布做补丁,他身边工作人员只好把口罩纱布、破毛巾等统统补了上去,以至大补丁小补丁层层叠叠,数也数不清,不管谁看到这件衣服都会心*落泪。大家称这件睡袍叫‘百衲衣’。但是我没收多长时间,就被**博物馆征集去了。现在还留存身边的只有伯伯的一件白衬衫和一套法兰绒中山装。”说着,她从里屋把*的这几件遗物拿出来,一一展示在我们面前。借着灯光,我们看到*的白衬衫也已经换了领口和袖口,衬衣肩部还缝了许多针,肘部竟斜补着一个长方形的补丁。那件中山装也好不了多少,名为法兰绒,其实“绒子”都已磨光了。周秉德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把这几件*的遗物交到我的手上。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把这几件珍贵的衣服紧紧抱贴在胸前,又不由得向秉德大姐投去敬佩的目光。有了第一次和秉德大姐的接触,以后我就成为她家的常客了。记得1991年10月,我们又因*纪念馆的事赶赴*,住在*东侧的一家小旅馆。联系上周大姐后,她骑上自行车找到我们住地。看我们住的地方是只有三四元钱一宿的地方,她很感慨地说:“我伯伯一生勤俭,你们作为建他的纪念馆的人也秉承了伯伯的做法,我们周家人十分感谢你们。但是现在经济发展了,群众生活提高了,你们也不要过分亏待自己才好。”于是,她在和我们谈工作之余,又主动帮我们联系了位于*百万庄南街的华侨补校,对周秉德大姐的这一安排我们至今都十分感激。也就是那次在她的办公室,周大姐将1964年8月*利用星期天召来在京亲属谈家史、谈“过五关”时,由她亲笔记录、并由邓颖超亲自阅改过的记录稿复印交给我。她还谦虚地说:“关于我们周家的事,你们还可以多找一找周尔鎏。伯伯曾经让他的父亲周恩�整理过我们周家的家谱。”1992年元月6日,是*纪念馆开馆的日子,周秉德没能前来淮安参加开馆典礼。但她还是专门从华声报社派了一名记者,背上500份刚刚出版的、上面刊载有笔者写作的《永恒的怀念――*纪念馆筹建工作始末》的《华声报》赶到淮安,并让这位记者带给笔者一封信:秦科长、馆长并呈淮安市长、书记,省长、书记:祝贺“*纪念馆”的落成。现正值年初*评议党员,我又是负责党务工作,又有伯母大人之嘱,实在无法前往祝贺,深表歉意,现派一位记者前往采访,回来定将认真报道。

敬礼周秉德1.4在1992年1月4日到10日的短短六七天里,周秉德大姐一共向笔者写了3封信,表现出她对淮安建成*纪念馆的喜悦与关心。周秉德信里说的“伯母大人之嘱”,是指1991年夏季苏北大涝,当时离淮安*纪念馆开馆已很临近。一直十分关心“婆家”淮安的邓颖超就指示自己秘书给*办公厅打电话传达她的意见:“苏北今年大水,许多群众生活都有困难,因此,你们要把恩来纪念馆的开馆仪式规模降到最低。”她还对去淮安参加开馆典礼的身边人员和周家亲属指示说/news/cb85013d21b67345.html:“恩来生前身边工作人员由童小鹏做代表;周家亲属由在南京的尔辉做代表,尔辉如果身体不好就由尔萃做代表去参加,其他人都不要去。不要给地方上添麻烦,增加负担。”这就是周秉德他们一大家子,包括当时健在的*嫡亲弟媳王士琴老人在内的人都没能到淮安老家参加*纪念馆开馆典礼的真正原因。打那之后,为关于*的资料搜集,为*的遗物征集,为*的各项纪念活动,我和周秉德的接触就更多了。1995年,我写作《*胞弟周恩寿》一文的初稿、修改稿不仅寄请王士琴老人审看,也曾寄给秉德大姐审阅,请她提修改意见。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三稿经老人审看后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周秉德大姐却从*给我打来电话:“这篇稿子你不要急于‘抛’(指投寄给报纸杂志)出去。有些史料再核实一下、查找一下、补充一下,就会更完整。”我遵照她的意见,果然又发现了一些新资料,对文章进行了补充。所以,那篇稿件也被他们姐妹弟兄们夸奖为写得较好的一篇文章。作为*的嫡长侄女,周秉德也曾说过她心中的一个遗憾。*1972年开始患病,1974年6月才住进*三○五医院。为了保证*安心养病,*规定他的家人只有邓颖超可以去医院看望和陪护。周秉德是*的嫡长侄女,她从12岁来到*身边,结婚以后才离开西花厅,作为最早来到伯伯身边的晚辈,周秉德与伯伯有着父女般的骨肉深情。*住院后,当时“四人帮”还把持着*的很大一部分权力,他们下令不让*亲属或其他人去医院看望,其名正言顺的理由是为了保证*的病中休息,但在另一方面也是借机“切断”*与更多的党政干部们的联系,好让他们夺取权力。作为在*身边长大的周秉德十分想念伯伯,多次提出要去医院看望,都被一贯遵守纪律的邓颖超拒绝了。为了这件事,她有一次还对邓颖超抱怨了几句。邓颖超没有责怪周秉德。1975年5月20日,周秉德刚下班就接到了邓颖超的电话:“秉德,伯伯下午从医院回来,你回家一趟吧。”“太好了!”周秉德高兴得几乎要蹦了起来。伯伯住医院快一年了,她终于可以看到想念的伯伯了。于是,草草吃过午饭,她就拉着丈夫沈人骅直奔西花厅。可是,当第一眼看见*时,她的心不由得猛地一沉:伯伯虽然精神依旧,但是更消瘦了,脸上似乎多了一些老人斑。这是她根本没有想到的。想起伯伯生病住院,还在忙着处理国内外大事,还经常从报纸上看到伯伯会见外宾和出席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消息,周秉德不禁潸然泪下。这天,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听说*回家,许多人也都来了,大家都心疼地望着他,祝愿他早日康复,气氛十分平静,但人们内心都很激动。“伯伯,你的病好些了吗?”周秉德找个机会,挨着伯伯问。“噢,好多了!”*的声音还是那样亲切和洪亮。周秉德在心中默默地祝颂着:伯伯,你早点康复出院吧,我们国家的许多大事都需要你啊!她一边想一边提出想同伯伯照张相,*说:“你看这里这么多人,下次再照吧。”是的,如果自己开个与伯伯照相的先例,伯伯能厚此薄彼吗?那么病中的伯伯不是更累了吗?所以,周秉德也就没有再坚持。这是周秉德与伯伯的最后一次见面,半年后,*因病逝世,没有坚持同伯伯照最后一张相,成了周秉德心中永远的遗憾!

 

第2篇:*语录


1、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2、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

3、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跟头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碰了钉子以后,不要气馁。

4、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5、美国*是伟大的*。**是伟大的*。我们两国*一向是友好的。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6、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

7、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8、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

9、我们国家干部都是*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10、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11、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2、我们的下一代,总是要把自己摆在劳苦大众一起,要能够吃得起苦。因为我们的*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

13、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

14、*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

15、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

16、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17、、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8、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20、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第3篇:*名言

1、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2、不尊重科学,就会瞎指挥。

3、写书,就写自己一生中的错误;“有错误逢人便讲”,这是多么坦白的襟怀,多么高尚的品格。

4、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常

5、9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6、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以取得同志的监督和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

7、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8、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9、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10、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枝幼苗中,事物之可贵,就因为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

11、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

12、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3、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14、*集中制是我们*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15、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16、入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本质。

17、为*奋斗的历史,别人是抹煞不了的,除非自己毁掉它。

18、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

19、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

20、我们国家干部都是*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21、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壮志!应当做个开创一代的人。

22、学生读书目的是担负并实现“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

23、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

24、学习同志吧!,采取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态度,公开地承认错误,勇敢地改正错误。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27、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跟头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碰了钉子以后,不要气馁。

28、我们的下一代,总是要把自己摆在劳苦大众一起,要能够吃得起苦。因为我们的*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

29、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30、*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31、我国的***是*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应该更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32、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33、、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34、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35、要知道,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错误也是财富。错误能使自己变得聪明,成熟;错误能给他人提供向前的阶梯,提供有益的指路标向。

36、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

37、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的源泉。

38、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39、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

40、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41、*总是会有的。我们是幸存者,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为党工作。

42、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43、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44、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

45、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

46、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