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写范文红*的长征

红*的长征

写范文发表于:2017-11-03 20:47:16

红*的长征

一、王明“左”倾错误的出现及危害

1930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的*对于停止立三路线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给第三次“左”倾路线的出现在客观上造成有利条件。

1930年,*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王明(26岁)、博古等人相继回国。他们打着“*路线”的招牌,在“反对立三路线”和“反对调和主义”的旗帜下,以一种比立三路线更强烈的宗派主义立场,反对六届三中全会后的*,提出了一系列比立三“左”倾还要“左”的观点。错误认为立三主义是用“左”倾词句掩盖着实质上的右倾机会主义。王明于1930年10月写成《两条路线》的小册子(后来再版更名为《为*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这本小册子成为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纲领)。

王明等人反对六届三中全会后的*,说*已“不能领导工作”,因而要求“改造领导”、“改造*”,在**东方部部长米夫支持下,向*施加压力。1931年1月7日,*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在**代表的干预和支持下,王明等人被选为*委员和*局委员,*仍是向忠发,实权由王明*纵。并把《两条路线》中的错误观点写进了全会决议。从此,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了党*领导机关,即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形成了。第三次“左”倾路线以教条主义为特征,这次“左”倾机会主义比立三“左”倾冒险主义更左,形态更完备,理论更荒谬。

王明“左”倾错误主要内容:

1、在*社会*质问题和阶级关系问题上,夸大资本主义在*经济中的比重,夸大现阶段*中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和反对富农斗争的意义,把反对资本主义同反帝反封并列,从而混淆了**和社会主义*的界限,他们批评立三承认第三派和中间营垒的存在,他们否认中间营垒和第三派的存在,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实行了一些超越**阶段的“左”倾政策,形成了严重的“左”倾关门主义。

2、在*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他们否认全国形势仍处于低潮。继续强调全国*的“*高潮”和党在全国范围的“进攻路线”,夸大*统治的危机,希望发动中心城市的起义来取得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竭力主张党在战略上要采取“进攻路线”。

3、在*道路问题上:坚持城市中心论,低估武装斗争和农村*根据地的极端重要*,夸大城市工人运动作用,并要求红*占领城市,要求农村根据地和红*服从和配合城市工作。

4、在组织问题上:他们违反党的组织纪律,进行宗派活动,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错误政策,他们破坏党的*集中制原则,把个人凌架于党组织之上,打击和撤换反对他们错误路线的干部,提拔重用吹捧他们和盲目服从他们错误路线的人,使一批优秀的同志和干部受到诬陷和错误处理。造成了党内极可痛心的损失,削弱了党组织。

六届四中全会后的*还系统地向全国各地派遣*代表,*代表机关或新的领导干部以贯彻他们的“左”倾路线。1931年5月,“左”倾*作出了《目前*形势及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从而使“左”倾机会主义在党的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

罗章龙*党事件:王明和六届四中全会遭到许多代表特别是何孟雄等江苏省委代表及罗章龙等全国总工会系统代表的强烈反对和抨击,但罗章龙在力争召集紧急会议反对四中全会的斗争中,暴露了一些右的观点并进行非法组织活动,犯了*主义*质的错误。四中全会不久,1931年1月27日,何被开除出党,何梦雄、李求实、林育南等25名党的干部因叛徒告密被*逮捕,英勇就义。

罗章龙是*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人,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前后,是**委员,全国总工会团书记兼全国总工会主席,他从宗派主义立场出发,反对*六届三中和六届四全会,

企图夺取**最高领导权,他要求召开紧急会议,从根本上改造**局,这种宗派主义出发的夺权主张,与王明从宗派主义出发的夺取主张是一致的,当罗章龙夺权企图失败后,便联络人成立了“*干事会”和“*非常委员会”,实际上是成立第二*,接着成立了第二工会党团,第二省委,第二区委等*组织,大搞*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纷纷直与罗*主义斗争,1931年1月27日罗被清除出党。

九一八事变引起国内*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化,全国*反蒋斗争高涨,①*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危机,*被迫下野,南京*因发生上海抗战,迁都洛阳;②*国内阶级关系变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掀起**运动,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也参加了运动,*内及其*队内一部分力量也积极从事反蒋*活动,红*粉碎*三次围剿后,根据地和红*发展壮大,所有这些对*形势是十分有利的,如果*能够采取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抓住中日民族矛盾这个主题,联合一切*反蒋势力,形成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一定能进一步发展*形势。

1931年9月,以博古为首的*临时**局成立。王明赴莫斯科任**驻**代表,*仍设在上海,继续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分析,因而制定了错误的政策和策略。

在*关系上,*临时*认为九一八事变将成为世界大战尤其是反苏战争的导火线,否认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的客观事实,认为日本侵占东北是为了进攻苏联和***,所以提出“拥护**”的同时,又提出了“武装保卫苏联”这一脱离实际的口号。

他们否认日本侵略*东北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错误地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口号并列起来,混淆了*间主次矛盾,而且否认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在国内形势上,他们只看到**不抵抗和妥协投降,完全否认日本侵略者和*当权派之间的矛盾。一再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同时,必须进行**统治的斗争。他们把*看成铁板一块,把*内反蒋派别一律说成是“*的在野派别”,都在打倒之列。

在对待中间势力上:他们看不到九一八后民族资产阶级*态度的变化,否认中间营垒的存在,否认中间阶级的**要求,断定中间派别是最危险的敌人(更具有欺骗*),不承认*分化出来的*分子,不去争取可以争取的同盟者,对东北*的马占山部和19路*都采取了“要兵不要官”的关门主义策略。

在白区工作上,过份夸大*统治的危机,认为*统治已经“崩溃”,因而要求红*夺取中心城市,进行“布尔什维克的全线进攻”。要求各大城市举行*、*、罢市和飞行*,甚至要发动武装起义。

在民族矛盾上升,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形势下,*应该团结一切要求*,愿意反蒋的阶级和*集团,组成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国防*和*联*,把**运动推向高潮,然而“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下的*拒绝同赞成*反蒋的各派势力联合,加上**对**运动的*和破坏,致使有利的*形势丧失了,*的统一战线没建立,*的统一战线却组成了,蒋汪联合,维持了**,全国**运动高潮暂时低落了。

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占据统治地位,使党*作出的政策和策略发生了失误,由于没能对**运动加以正确领导,反而使自己陷于孤立,使党在白区工作受到极大损失。

四、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发展及其危害

工农红*按照*制定的战略战术原则,连续打破了敌人四次“围剿”,创造了工农红*作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记录,可是从1931年开始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给党在国统区的工作造成了极大损失,给红*和*根据地也造成严重的危害。

在冒险主义方针指导下,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采取“全线进攻”的冒险主义政策,在国统区经常无条件地号召和组织*、罢市、罢岗、**、飞行*以至武装*等没有成功把握的行动。他们不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排斥中间势力,对福建事变及察哈尔*同盟*都采取了关门主义的政策,没能利用有利的形势,反使自己受

到了孤立,由于“左”倾路线的执行,许多优秀党员牺牲了。大批优秀党员干部遭受诬陷和错误处理,极大削弱了党的组织和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在白区受到极大的损失和破坏,到1933年党在国统区力量几乎损失99%,临时*在国统区终于站不住脚,不得不于1933年1月由上海迁入*苏区,从此,“左”倾机会主义也就在*根据地进一步贯彻执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苏区的工作中,主要是在组织上排斥、打击*的正确领导,大搞宗派主义。在*事上反对*关于红*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苏区贯彻的过程,也就是全盘否定*代表的正确路线和改变*正确领导的过程。早在六届四中全会后(1931年1月)左倾机会主义统治的*系统地向全国各地和各个*根据地派代表团或*代表,贯彻他们的路线方针政策。1931年4月派了一个*代表团到*苏区。1931年11月在*代表团主持下,*苏区党组织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会上攻击*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土地政策是“富农路线”,给毛戴上了狭隘的经验论和极严重的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大帽子。撤销了***苏区*局代理书记职务,(由项英接任,后由*任)。

为进一步排挤*,1932年10月,*苏区*局在江西宁都召开会议即“宁都会议”。会上指责*的“诱敌深入”的方针是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错误方针,要求红*主动进攻夺取中心城市,争取在江西首先取得胜利。会后又撤销了*的红*总政委和前委书记的职务(宁都会议上决定撤销),以调任*工作为名调回后方,而*的实际工作负责人是张闻天(*委员会主席)。红一方面*政委一职由*接任,*从前方回来,要求*留任,他协助工作,但*不同意,在宁都会议上,朱德、王稼祥也反对调离*,但意见都被拒绝。*离开红*时,*去看他,*说:前方如有急需,可来电报,我还可以回来,表现了一个*人对个人得失不计较,对*负责的高尚品质。

在排挤和打击了*之后,又进一步排挤和打击*根据地拥护*正确主张的同志和有实际验的领导干部。1933年2月起,在福建开展了反对罗明路线和对邓、毛、谢古的斗争。

“罗明路线”:1933年罗明任*福建省委代理书记,他根据福建实际情况,写了《对工作的几点意见》,后又给省委写了报告,他认为闽西、上杭、永定等地区条件比较困难,党的政策应当不同于根据地的巩固地区(地区条件不同,应有灵活政策,不能一*切)。他的意见被说成是“对*悲观失望的、机会主义的、取消主义的、逃跑退却路线”。*苏区*局作出了在党内展开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撤销了罗明的省委代理书记职务,予以隔离审查,并从省委到基层组织、从地方到部队,层层开展了反对所谓的罗明路线的斗争,打击排斥了一大批坚持正确路线的党政*干部。

反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

1933年,*任江西会昌、寻邬、妥远三县中心县委书记。毛泽覃任永丰、吉安、泰和三县中心县委书记,谢唯俊任宜黄、乐安、崇仁三县中心县委书记,古柏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他们从实际出发,曾分别发表过一些有利于巩固根据地的正确意见,*左倾路线的错误政策。他们的正确意见和做法,被王明路线的执行者指责为执行“罗明路线”,扣上“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创造者”,“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的领袖等帽子。分别给他们以处分,全部或部分地撤销了他们在红*、地方和党的领导机关中所担任的职务。”

这场斗争从福建开始发展到江西,波及到整个*苏区,造成了严重后果,使“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思想上、*上、*事上、组织上、在*根据地得到全面贯彻。

*清楚的知道目的是在于整他。他曾对贺子正珍说:王明摆开架势要往死里整我*了。毛毛著《我的父亲*》中记述道:老子说,“祸兮福所倚yi,福兮祸所伏”1966年*爆发,1967年*被打倒,1971年林彪机毁人亡。*得知十分激动,提笔给*写了一奉信。叙述了对林彪事件的看法。*对*的信作了批示:“*所犯的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加以区别。①他在*苏区是捱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②他没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③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之外进城以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的,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这是*的批示,在当时就是神圣的最高指示。从这个指示开始,父亲的命运有了转机。受到毛的起用。三十年代的这一场斗争,把邓

小平划进了*这一派里面。对于这一点。*记得的。而且记了整整四十年。这,是当时挨整的*连想也没有想到的。

1934年1月,*临时*在瑞金召开了六届五中全会,这次全会是第三次左倾路线发展的顶点。1933年9月,*已向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而六届五中全会对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它无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给*造成的重大挫折,盲目地说什么“*的*危机已到了新的尖锐的阶段——直接*形势在*存在着”。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将实现一省或数省的苏维埃*首先胜利,并奠定苏维埃*在全*胜利的强固基础。这一次斗争将决定*的“苏维埃道路与殖民地道路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在战略战术上制定一系列错误的方针,这样就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可避免了。

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的长征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当中*内第三次“左”倾路线发展到顶点,*的正确路线被排斥的时候,*加紧了对*根据地进行第五次*事“围剿”的准备。

①他召开*事会议,举办*官训练团,提高各级*官素质,聘请以塞克特为首的德*事顾问团及意大利和美*事教官对*师以上*官进行专门训练,从英美等国购买*火,增加部队新装备。(*说塞克特对法西斯有精湛的研究,是希特勒将*的得力助手)。②实行部队更新,招募新兵,在部队中实行严厉的连坐法,并建立特务组织加以监视。③改变过去围剿苏区的战备战术。蒋吸收以往失败的教训,改变了过去“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略战术,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要求构筑碉堡与*队齐头并进,碉堡务期星罗棋布,进一步即守一步。不为防线,而为铁板式平面,逐渐前进,缩小匪区。以实现“抽干塘里水,捉塘里鱼,*苏区,消灭根据地的目的。”仅在江西就构筑了2900多个碉堡。与此同时,大量筹集*费。除了发行公债、纸币、强征苛捐杂税作为内战*费外,还派宋子文去美国签订了五千万美元的棉麦贷款协定。

经过充分准备之后,*于1933年9月调集100万*队,200架飞机,采取步步为营碉堡推进的作战方针向*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蒋自任总司令,以50万兵力,分四路进攻*苏区。

*临时*实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否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在战争形式上,他们反对*提出的游击战和带游击*的运动战。主张依靠主力*的正规战和阵地战。在战役战术上反对诱敌深入,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反对集中兵力、主张分兵把守,反对运动迂回,主张短促突击。博古自己不懂*事,把*事指挥权交给了**派来的*事顾问李德。李德(德国人,奥托·布劳恩,*名华夫:一个*男子),曾在苏联伏龙芝*事大学学过*事,1932年由**派到*,他毫无**实践经验,又不懂*国情,不调查研究,搬用苏联红*正规战争的经验和训练方法,依靠地图瞎指挥,而博古对他十分信任和支持。认为他有理论有经验,他的*事洋教条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得到完全贯彻。

他们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完全违背了工农红*作战特点,偏离了**战争的实际,当敌人以50万兵力进攻*苏区时,左倾教条主义者认为,我们已经建立了苏维埃*,红*已经正规化了,这次同*的作战不是“围剿”和反“围剿”的作战,而是国家和国家的作战,大*对大*的作战,是**同红**的决战。是解决*道路与殖民地道路之间谁战胜谁的战争。因此,在这次反“围剿”战争开始,就采用了冒险主义战略,全线出击,拼个你死我活。要求御敌于国门之外,集中红*主力进攻黎川地区的敌人坚固阵地,不胜再打,再失败。提出与敌人争夺一城一地,“不丧失寸土”的口号,强攻硬打的结果使红*遭受重大伤亡。彭德怀冒着受公审、开除党籍、被杀头的危险,当面怒斥李德是“图上作业的战术家”,“崽卖爷田心不痛”,是败家仔!

左倾冒险主义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鼓吹“短促突击”,打碉堡对碉堡的阵地战,硬拼死打。*有工业城市作后者,*火充足,多放**无所谓,红***缺乏,和敌人打胶着的阵地战,拼消耗是拼不过的(参看《*史资料》1981年第2期)。

左倾教条主义者经常作报告,宣扬阵地战的优越*,说红*有了自己的阵地和碉堡,打仗就不要走路了,可以减少红*的疲劳。敌人来了就打,不来就练兵。还说红*修了阵地碉堡,就不愁吃不愁喝了,因为碉堡里储备了粮食、油盐、蔬菜,还有一缸一缸的腊肉,一

坛一坛的烧酒,打仗疲劳了喝上一碗烧烧酒,吃上一块腊肉劲头就来了。并说红*修了阵地、碉堡就可以减少伤亡。过去红*攻打敌人阵地、碉堡,吃了不少亏死了不少人,现在要敌人也尝尝红*碉堡的滋味等等。红*战士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修碉堡工事,但敌人开始进攻,先*火飞机轰炸,然后部队才进攻,阵地无济于事,被炸得一踏糊涂。因此红*在受到重大损失后被迫后撤。*临时*由于*事进攻的失利,被敌人优势和堡垒政策所吓倒,转而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提出“全线防御”、“处处设防”、“分兵把守”、“节节抵御”,由于消极防御,陷于被动挨打。此时,*多次提出变红*被动为主动的建议,都未被采纳。1933年11月,福建事变爆发,*抽调围攻红*的主力部队去*,*建议红*主力突破敌人保垒线,向敌人后方苏浙皖赣地区进攻,迫敌回援,既可救19路*,又可打破围攻。正确意见又被拒绝,*很快解决了19路*后,于1934年1月再度向*苏区进攻,红*不但未能顶住敌*反而使自己遭受重大损失。广昌保卫战失利,敌人向*苏区中心推进,红*虽然奋力作战给敌人重大杀伤,但仍未能阻止住敌*进攻。*苏区越战越小,人力、物力十分匮乏,红*已丧失在内线打破敌人“围剿”的可能。

*苏区的反“围剿”作战持续了一年又一个月,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红*虽英勇奋战,还是元气大伤。到1934年夏,*苏区已有原来的纵横各近千里、缩小到各三百里。敌重兵压境,向我中心区进逼,反“围剿”作战最后遭到失败,红*不得不退出江西*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的长征,另行开辟新的根据地。总之,*事上“左”倾领导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犯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致使反围剿作战遭到失败。

2、长征的开始

在红一方面*主力突围长征前后**和工农**曾派三支部队,先行突围长征,以调动敌人,这三支部队是北上*先遣队,第六*团和第二十五*。

北上*先遣队(七*团和红十*组成红十*团)1934年7月,党派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率七*团由福建、浙江转入赣东北于11月4日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会合,组成红十*团,合编为北上*选遣队,先行突围、牵制敌人。他们转战于浙皖边界,*调集了七倍于先遣队的兵力进行堵截,我*伤亡很大,寻淮洲牺牲。1935年1月方志敏率部队决定暂回闽浙赣根据地休整后再北上,结果在返回闽浙赣根据地时被合围于怀玉山地区,经顽强战斗,*尽粮绝,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由于叛徒告密,方志敏被俘。**及官方要人都来劝降。方志敏有着坚强的*信念,“我为*而生,愿为*而死”,他拒绝了敌人的劝降,受尽酷刑,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

北上*先遣队失败了。红十*团余部在参谋长粟裕、*部主任刘英率领下,转战至浙南,开辟了浙南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成为后来*战争时期新四*的组成部分。红六*团:为了给党*机关和*主力红*探索战略转移的路线,1934年7月,*又以湘赣区的红八*与湘鄂赣区的红十六*组成红六*团。1934年8月,在任弼时,首先率领下开始突围西征,他们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于10月下旬到达黔东,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团会师,随后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直接配合了红一方面*的长征。红二十五*:继红六*团西征后,活动于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五*,根据*要求,退出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在程子华、徐海东等率领下,于1934年11月自河南的罗山地区出发,于12月进入陕南,开创了鄂豫陕根据地。

以上三支红*的行动,有力配合了一方面*以至全国红*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但是没能从根本上调开敌人的主力。对于红七*团和红六*团的使命,*回忆说:“一支是探路,一支是调敌”。

3、红一方面*的长征(又称*红*长征,是*红*从*苏区向陕甘宁地区进行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已推进到*苏区的腹地,**领导人博古等未经**局讨论,即决定*红*主力撤离*苏区,突围转移。党*命令陈毅、项英、邓子恢、张鼎丞等率领一部分红*约三万人,留在江西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掩护主力突围。红一方面*的五个*团(一、三、五、八、九)连同**机关、*直属部队八万六千人从福建的长汀、宁化、江西的雩都、瑞金等地出发开始了长征。

长征开始后,“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出发前,不作*动员,转移时不敢也不打算机动地争取有利时机去歼灭敌人,只是让红*掩护庞大的后方机关,实行大规模搬家式的逃跑。战士们不明白长征的意义和前进的目标,又携带大批锱重,行动极不方便,全*八万多人在山中羊肠小道行进,拥挤不堪,常常一夜只翻一个山坳,非常疲劳。而敌人走大路速度很快。使得开始长征的三个月,红*处处被动挨打。

在红*前进的方向上,敌人曾设四道封锁线。红*在江西的安远,信丰间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接着又在湖南桂东、汝城间突破第二道,又突破了粤汉沿线的第三道封锁线,进至湘江,敌人沿湘江布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调集了四十万兵力,企图消灭红*于湘江之滨。“左”倾领导人命令红*强攻硬打,夺路突围,去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二、六*团会合,红*与敌人激战7天,虽然渡过了湘江,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红*损失惨重,不到三个月,总人数减少到3万。而且仍然没有摆脱敌人的尾追夹击,。**在通往湘西的路上集结了重兵,如果仍坚持与红二、六*团会合,就要与五、六倍自己的敌人决战。湘江之战,宣告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事路线的破产,从没有真正打过仗的博古,目睹红*的惨重伤亡,痛心疾首,几乎自杀。在此紧要关头,*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二、六*团会合的计划,向*统治薄弱的贵州前进。1934年12月,红*攻克了黎平,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召开了**局会议(长征中第一次*局会议),肯定了*关于放弃向湘西前进改向贵州的正确主张,于是红*按照新的路线,向贵州出发,1935年1月,红*强渡乌江天险,乘胜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左倾错误的领导,使红*受到严重损失,*陷于危险境地。部队中的不满情绪在湘江之战后达到顶点,要求改变领导的呼声越来越高。

4、遵义会议和*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第五次反“围剿”前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教育了全党。“左”倾错误领导给党和红*造成了严重损失,引起许多同志越来越大的怀疑和不满,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广大干部和党员认识到*的路线是正确的路线,排斥*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才造成了重大损失。一些犯过“左”倾错误的同志也开始觉悟过来。

当时任**局委员和苏维埃*委员会主席的张闻天和任*局委员、*事副主席和红*总*部主任的王稼祥原来都是支持王明“左”倾主张的,但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对博古、李德推行的路线,发生了怀疑。当时任*局委员、*副主席兼红*总政委的*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与李德发生过多次争论,不同意李德的*事主张和作战方案,尤其对他的“地图指挥”多次提出指责,但由于博古的支持,李德的独断专行,周的作用无从发挥。*做出转移决定后,决定成立三人团,由三人团处理一切(博古、李德、*)实际上博古*上作主,*事上李德作主。例如红*移时党政干部谁走谁留这样大的问题,没有在三人团内讨论,完全是博古决定的,周迄未与闻。但他从思想上越来越支持*(张闻天原来也是“左”倾线上的,后来*离开红*后到*工作和张有较多的接触和交谈,张越来越赞成毛的主张。王稼祥当时负伤,毛有病,俩人都坐担架,并肩而行有时间交谈,王也越发感到“左”倾路线的错误,毛主张的正确)。这表明,批判和纠正王明“左”倾路线在*事上的错误,在党和红*的上层已有了条件。

最早提出召开**局扩大会议倡议的是王稼祥,王找张闻天谈了,认为应撤换博古、李德,改由*领导,得到张的支持。张闻天说:“*同志打仗有办法,比我们有办法,我们是领导不了了,还是要*同志出来”。又得到*、朱德、聂荣臻等领导人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了*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当时能到会的*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扩大参加者有红*总部和各*团主要负责人,列席的有*秘书长*,**代表李德及翻译伍修权也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首先,博古作了关于反五次“围剿”的报告,他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帝国主义和*力量的强大,地方*和苏区群众的支援不够等原因,不承认*事指挥上犯了严重错误,并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解。接着*作副报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战略战术及*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作了重要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左”倾教条主义者在*事上犯的一系列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判,批驳了博古的错误观点,正确阐述了**战争的

战略问题。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彭德怀、*等许多同志在会上发言,支持毛的正确意见,经过三天讨论,会议委托张闻天根据毛的发言内容,起草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随后由*局正式通过。决议明确指出“*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博古、李德负主要责任,肯定了*关于红*作战的基本原则,从而对党内在*事问题上的一场争论作了明确的结论。

在组织上,会议决定增选*为**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事指挥权,仍由*主要负责人*、朱德指挥*事。随后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周负责*事。在行*途中,又成立了由*、*、王稼祥组成的三人*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的行动,在当时战争环境中,它是重要的领导机构。遵义会议是**和**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⑴会议集中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事路线和组织领导问题,实际上结束了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机的关头挽救了红*,挽救了党,挽救了**。

⑵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这是*从幼年的党走向成熟的党的标志,*以他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经验,及卓越的成就赢得了全党的信赖(人们不仅在胜利中认识了*,而且在失败中认识了*),*在全党和红*中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得以顺利发展,并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⑶遵义会议是**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问题的开端,*自主地选择自己的领袖、确立路线,*自主地指挥战争。在此之前,从二十年代后期,在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陷于绝境,在此以后,**控制*领导和领导组成的时代结束了,党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时*始了。这也是*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重要标志。

这次会议为保证红*长征的胜利,打开**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但是,遵义会议没有解决“左”倾错误遗留下来的一切问题,没有彻底清算“左”倾冒险主义的*路线。原因在于遵义会议是在敌人前堵后追紧急情况下、在红*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召开的,它只能集中全力纠正当时对*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没有可能解决“左”倾错误的一切问题,另一方面,党内“左”倾错误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和认识原因,全党从认识“左”的*事路线的错误到认识它所推行的*路线的错误,需要一个过程,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完成。

5、红*一、四方面*的会师

遵义会议后,*红*在新的*的指挥下,经过整编挥师北上。*指挥*红*在云贵高原展开了灵活机动的大规模运动战,先是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准备渡江与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会合,由于敌人加强防线,封锁长江,我*渡江已不可能,此时贵州城内敌人力量空虚,红*毅然移师东进,二渡赤水,(第一次向西,第二次向东)奇袭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歼敌二个师八个团(20个团),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遵义之战后,蒋又重新部署兵力企图围歼红*于遵义、鸭溪地区。3月16日红*三渡赤水(向西),再至川南,蒋以为红*又要北渡长江与四方面*会合,急忙调兵设防堵截,红*却出敌不意,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摆开佯攻贵阳的态势,迫使蒋调动滇*援黔保驾。红*以一*团佯攻贵阳,主力穿过湘黔公路,直插云南。这时红*与滇*相对而行,敌人往东北走增援贵阳,红*往西南走直指昆明,然后佯攻昆明,主力调头北上,向*江挺进,等敌人回援昆明扑空再追回来,红*已争取九天九夜的时间,渡过了*江,到达川西南会理地区。从此,红*跳出了几十万敌*围追堵截的包围,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四渡赤水是*红*一次出*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红*巧妙地穿插于*重兵集团之间,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自称是他*事指挥中的“得意之笔”)

1935年5月,*红*渡过*江后,经西昌、泸沽进入彝族同胞聚居区。当时彝族还处于奴隶社会阶段,由于*统治阶级对他们*和剥削和*的挑拨,他们对*仇视。红*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并以自己严明的纪律感动了彝民。初到此,彝民拿着土*、长矛、棍棒挡住红*去路,袭击红*队伍。为了取得彝民信任,红*总参谋长

刘伯承与彝族部落首领果基小叶丹按照当地习俗歃血为盟,结成兄弟,在彝族*帮助下终于顺利渡过了大凉山彝族区,抵达大渡河南岸安顺场。

大渡河和*江同位于长江上游,水深流急,蒋命令在大渡河加紧布防,致电各路将领“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覆灭之地”,“希各*师长鼓励所部建立‘殊勋’”。红*到达安顺场只获得两只小船,挑选了17个勇士,强渡登岸夺取渡口,渡过了一师红*,凭两只木船渡过会*时间不允许,于是以渡河的一师为右纵队,其余为左纵队夹河北上,向敌人把守的上游的泸定桥前进。

泸定桥为四川通康藏的咽喉,用铁索组成,上铺木板,桥长一百米,宽2.8米,桥面居水位14.5米。左纵队因无敌*阻挡先达泸定桥南端,此时桥上木板已被拆掉,只剩下13根铁索。红*由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桥头攻击,冲过桥面,后面部队紧跟铺设木板使全*胜利渡过大渡河,与右岸北上的一师会合。*说:我们的行动已***领导的红*,不是太平*,我和朱德,也不是“石达开第二”。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使*歼灭红*于大渡河以南地区的企图破产,*红*得以继续北进。*红*经天全,芦山、宝兴,翻越了川康边境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这里海拔4500米,被称为“神山”,一会儿电闪雷鸣,一会儿*雹,一会儿雨,于1935年6月到达四川的懋功地区。1935年6月14日和由川陕根据地退出的红四方面*在懋功会师,这时总兵力达10万人,(1935年3月,红四方面*退出川陕根据地)。会师后,*决定*红*和红四方面*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

6、反对张国焘*主义的斗争,三大主力会师

红*一、四方面*会师后,**根据形势,确立了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而张国焘反对*北上的决定,主张向川康边退却。他借口北上的地理条件不利于红*行动,要求先向南打成都然后向川康发展,张国涛和*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岐:

①进*方向上:*主张北上*,张则主张向西部川、康边退却(西康:旧省名。今四川西部*东部。28年设省,55年撤消)。这是由于对形势的分析不同所造成。党*认为,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目前虽没有大的群众斗争,但已经“造成了伟大事变就要到来的形势”。尽管南方苏区遭到部分损失,但*形势依然存在。张国焘则认为“长征是失败”。现在应首先求得与**休战,再图举国一致,实行*,由于他对形势悲观的估计,从而提出了退却逃跑的右倾主张。

②组织上存在着夺取与反夺权的斗争:一、四方面*会师后,一方面*经过长征苦战,人少*少,不足三万人,四方面*有八万人,*多势众。张国焘企图以*指挥党,夺取*领导权。他多次提出要改组*和**,并指使追随着陈昌浩(四方面*政委),向党*要求由张取代朱德为**主席。

1935年6月26日,**在四川懋功两河口召开了*局会议。会议的目的是统一战略思想,克服张国焘向西康退却的计划,实现*关于创建川陕甘苏维埃*的北上方针。两河口会议否定了张的错误主张,坚持了北上*的方针和党*对红*的领导,北上创造川陕根据地。张被迫同意北上。*从大局出发,任命张国涛为红*总政委。红*继续翻越大雪山,于1935年7月到达四川松潘地区的毛儿盖。张国焘在这里拖延,停止不前,对*屡次电催不理。1935年8月4日至6日,***局在毛儿盖以南的沙窝举行会议,这是一次为争取张国焘,为推动张执行*北上方针而召开的。会上批评了张的错误,对张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工作。会上增补了四方面*干部参加**局和*工作,否定了张国焘企图从根本上改组党*领导的意见。会议加强了两个方面*的统一领导,坚持了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方针。会后,**决定将红一、红四方面*混编为左、右两路*,经草地共同北上。

1935年8月20日,**在四川西北召开了毛儿盖会议,这是为了争取张国焘实现北上的又一次*局会议。沙窝会议后,张出尔反尔,公开进行*党和红*的活动。会上批评了张国焘企图使红*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海、宁厦、新疆僻地的错误主张,明确了红*主力发展方向,即继续北上。

毛儿盖会议后,红*分左右两路*北上,两*混编,右路*由**,*、*率领,包括一方面*一、三*团,四方面*的四*、三十*及*纵队一部。左路*

由朱德、刘伯承、张国焘率领包括四方面*的九*,三十一*和一方面*的五、九*团及*纵队一部。

右路*经过行*,战胜了严寒和饥饿,穿过了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到达了川西北的巴西。草地是长江和黄河上游分水的高原地带,数百里杳无人烟,只是遍地长着茸密的青草,处处水深及膝,却又有毒不能饮用,地面上硬下软稍不慎,便陷入泥中,地理环境十分恶劣。右路*在巴西一面休整一面等待左路*前来会合,然后继续北上。张国焘率左路*经过草地到达河坎地区后,借口葛曲河涨水不能通过,按兵不动,对*多次催他北上的指示置之不理,反而要挟右路*和党*南下,甚至企图危害党*。陈昌浩原是四方面政委是张的追随者,此时跟随右路*前进,张给陈昌浩密电如果*不南下就用“武力解决”。跟随张国焘的发报员原是一方面*的,他把电报打给了右路*中的前敌指挥部参谋长*(有不同说法),叶又将电报交给*,为此党**局在巴西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重申了加强党对*队领导的重要*,并决定将一方面*的一、三*团和*纵队改编为北上*支队,由*直接指挥,迅速脱离险境,继续北上*,从而避免了由于张国焘的*给党造成的危机。张国焘在其*谋破产后便率领被他欺骗和囊挟的四、一方面*的一部,重过草地,向川康边境的天全、芦山、大小金川一带退却。

(*曾赞扬*:“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1935年7月,原来活动于鄂豫陕的红二十五*由陕西子午镇出发,经过甘肃向陕北转移,9月到达陕北与陕北根据地的红26*27*会师,会师后会编为红十五*团,徐海东任*团长,刘志丹任副*团长,程子华任政委。

1935年9月初,党*和*率领的部队到达四川俄界,9月12日在俄界召开了*局扩大会议,会议的目的在于解决张国焘*谋*红*所造成的危局,进一步明确红*今后的行动方针。

会上*作了报告,会议同意毛的主张,决定将原有部队缩编为工农红*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副司令员,*为*委员,继续北上。鉴于张国焘反党,*红*,反对北上,退却逃跑和*阀主义等错误,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指出张的错误*质及其根源,号召红四方面*团结在党*周围,同张的错误路线作斗争,为了教育和挽救张,这个决定当时只发至*委员,没有向全党公布。会议再次电示张国焘,要他改正错误率部北上,这次会议比较系统地揭发批判了张的右倾反党活动,表明了党的原则立场。

俄界会议后,*率领陕甘苏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岷山,脱离了雪山地区,于9月27日到达榜罗镇。(9月18日红*占领哈达铺,从*报纸上得知陕北苏区的丰承和情况)。1935年9月28日**在榜罗镇召开了*局会议,由于党*了解到陕北红*和陕北苏区情况,于是作出了把红*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历史决策,正式宣布以陕北苏区作为领导全国*的大本营。*说:“目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就是要北上*,首先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群情振奋。会后,红*越过岷山,进入甘南,(写下了“唯我彭大将*”的诗词)突破敌人封锁线,翻越了长征中最后一座高峰——六盘山,终于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先期到达的红十五*团会师(25、26、27组成15*团)。

*为*红*进入陕北苏区而感到震惊,于1935年11月以五个师的兵力对陕甘苏区实行“围剿”。*红*和陕北红*在毛、周、彭德怀指挥下进行子直罗镇战役,此役共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彻底粉碎了对陕甘苏区的围攻,为**把全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

张国焘一意孤行,顽固坚持错误路线,他率四方面*南下后,于1935年10月5日在四川省马尔康县卓木碉非法宣布成立“**”、“**”、“**”,自任*主席,公开*党和红*,张的*主义和反党活动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鉴于此,1936年1月22日**局作出决定,责令他立即取消伪*,停止一切反党活动,同时将俄界会议的决定在全党公布。张拒不执行*命令,在他退却路线危害下,红四方面*遭到严重挫折,1936年2月退却到西康甘孜一带,由于作战失利,1936年6月张被迫宣布取消伪*。

红*二、六*团在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展斗争配合了一方面*的长征,当一方面*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二、六*团1.7万人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出发进行长征,于1936年6月到达西康甘孜,与先期到达的红四方面*会合。1936年7月初,二、六*团奉**命令组成红二方面*,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委员。二、四方面*会合后,加强了同张斗争的力量,广大指战员纷纷要求北上与*会合。由于朱德、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刘伯承的斗争,迫使张同意二、四方面*共同北上。红四方面*与二方面*第三次越过草地后,于1936年10月22日,红一方面*、二方面*、四方面*在甘肃会宁会师,三大主力会师,胜利结束了历时两年的全国红*的战略大转移,长征结束。

红一方面*长征历时一年,行程约两万五千里,红一方面*有85000人减少到6500人。红二方面*长征历时11个月,由11000人减少到不到5000人。四方面*长征历时一年半,由于张的机会主义路线,曾三过草地,历经曲折,由80000人减少到不到5000人。全国红*由30万人下降到25000人。但在*团结方针和四方面*指战员共同努力下,终于实现了三大主力红*的会师。

7、红*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⑴长征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英雄业绩,表现了红*的生命力和英雄本*。红*长驱二万五千里,走了11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越过六百里茫茫草地,渡过了24条汹涌奔腾的河流,突破了十个地方*阀的封锁包围,通过了六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击退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和飞机轰炸,进行过80多次战斗终于到达目的地,实现了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使**转危为安。

⑵长征的胜利为开展**的新局面创造了条件。首先,它宣传了党的*的*主张,播下了*火种,为党和*保存了一批经过严峻考验和锻炼的*骨干,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是*的种子,其次,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党*把全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的战略意图,红*进入了*前线。陕甘根据地进一步巩固,从而使**获得了可靠的立足点和夺取新胜利的出发点。*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论述了长征的伟大意义:“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今天长征精神仍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8、西路*的失败: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会师后,红四方面*即向北发展。这是张国涛在会师前多次主张的。他提出向甘肃西北河西走廊和新疆边远地区发展,提出“建立河西根据地”,“打通*路线”的口号。红四方面*主力和红五*团共约2.1万人在甘肃靖远地区西渡黄河,突破回族*阀马步芳、马鸿逵的防线,占领一条山地区,准备北上夺取宁夏。过河部队改称西路*。成立了西路**政委员会为最高领导机关,由四方面*政委陈昌浩任主席。西路*在地理条件和民情都十分不利情况下,与马步芳、马步青部队和当地反动民团进行艰苦战斗,虽多次击退敌*反扑,但自身消耗无补,装备低劣,作战中*长董振堂牺牲。西路*苦战拼杀,伤亡很大(女战士受侮辱、被杀、自杀),到1937年3月西路*基本失败。剩余部队分为三个支队行动,左支队在*等率领下翻过渺无人烟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和荒凉戈壁滩突围到新疆。一路饥饿,一路伤亡,后经*营救于1937年回到陕北,仅有400多人,另两个支队被敌人打散,只有少数失散人员陆续回到陕北。西路*由于西进少数民族地区,无法建立根据地,补给困难,又缺乏打骑兵的经验,最终招致了失败,西路*的失败

1934年10-1936年底,红*的长征,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和张国焘右倾*主义路线的危害,党和红*遭到极大损失,全国红*由五次反围剿的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党员由30万人减少到4万人,根据地丧失90%,但终于战胜了*事上、*上、自然界无数艰难险阻,完成了红*战略转移的任务。1936年12月,组成新的***事委员会,*任主席。是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建国后,*立即派人到四川、贵州等地寻找留下来的红*战士,给予安排和红*待遇)。

9、延安会议:长征结束后,1937年7月23日,**在延安召开了*局扩大会议,会上对于张国涛退却逃跑,另立**红*的错误路线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总结,

作出了《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分析了张产生错误的原因,指出过去红四方面*所犯的错误,应该由张国焘负主要责任,四方面*的干部是党的干部,不是张国焘本人的干部。*号召四方面*团结在*周围,开展反对张国焘路线的斗争。反对把同张*主义的斗争,曲解为反对四方面*全体干部的斗争。在对张的错误路线进行坚决斗争的同时,党对张本人进行了挽救,给他留有充分的改正错误的机会,分配他担任陕甘宁边区*副主席职务。张表面上承认错误,实际上准备叛党。1938年张借口去陕西中部祭黄帝陵,只身逃出陕甘宁边区,在武汉投入*特务集团,成为可耻的叛徒,1938年4月18日,**作出了《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把张清除出党。

张叛逃后,受到*和陈立夫的接见,并得到*统特务头子戴笠的保护,抗战期间,张担任*江西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1945年5月,*“六大”上张被选为**执行委员兼“对*斗争设计委员会”委员。*人的道德一贯鄙视叛徒,因此他在*中地位越来越低,戴笠及特务们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坏。1948年11月张国焘举家逃往*,次年冬又移居*,1968年又移居加拿大,投奔了他的儿子。1979年12月病死于加拿大多伦多养老院,著有《我的回忆》。张的妻子杨子烈叹道:“我们做*二十年,*四十年,一生未享受到半点福,天道真不平呀”!这正是叛徒的下场。

后来,*在总结与张国焘*主义斗争的经验时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而决不容许*指挥党”!1956年*八大时张国涛想回到国内,但又不肯答应*提出的公开认错的先决条件,因此未能回国。

11

 

第2篇:《红*长征》读后感

每当读红*长征到“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时,我就会想起那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么漫长的征途中,我们的红*战士又经历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红*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壮举。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沼泽遍地的大草原,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前进的道路,更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谁也没有想到这里蕴藏着重重杀机。很多战士就在这片草原上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但其他战士前赴后涌,没有退缩。战士们面对重重困难,前进前进再前进。

我读了以后,非常钦佩红*的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想想红*,现在我能做的只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再困难面前绝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我们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要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的伟业,这是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的!当然,这也很困难,因为这需要顽强的拼搏精神。

 

第3篇:红*长征小故事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历史

1934年11月,*红*在湘江血战五昼夜,突破封锁,渡过湘江。*红*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19351月,红10*团在江西怀玉山陷入**队重围。方志敏等不幸被捕入狱,从容就义。他在<可爱的*>中喊出那情满天下的[我愿意牺牲切,贡献于苏维埃和*"的誓言,励无数人献身于*事

主力红*走,占领*根据地的**疯狂[清剿"。留在南方8省15个地区的红*和游击队,以[取义成仁今日事,人种遍*花"的气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曾是党的始人之一的何叔衡,在敌人围追堵截中英勇崖,壮烈牺牲。*央原负责人瞿秋白面对敌人*,盘膝而坐,高唱*歌,从容就

蒋克敏是镇县三义乡白云寺人,1916年出生,少时家里生活苦。1932年他16岁,看到红四方面*从凤镇经金井河至曹家坪,沿途土豪、除劣绅,联想到自己家庭负债累累,受人剥削,难脱困境,便产生了参加红*的强烈愿望。1934年冬,红25*攻陷镇安县城。接到镇安、山阳边境一带开展游击活,蒋克敏便在山阳姬家河参加了红25

参*后他被在红25*225团二营六连当战士,当年冬天就随*参加了蔡玉窑战斗,歼敌42师一个团,以后随*迂于湖北郧西和陕南,开始了艰苦的*斗争。1935年春,他随*在洋县华阳镇歼灭了敌张飞的警二旅,折回在柞水九间房打散了警三旅。继而进洛南打开了洛南县城,丹凤县

1935年,敌人派庞炳勋师围剿红*,红*迂回在山阳银花、丹凤洛峪一带,歼灭了不少敌人。接着红*直插商南,守卫荆紫关的伪保团500多人吓得屁滚尿流,一跑了之,红*顺利占领荆紫关。此时,敌调动44师部自商南清油河西进围剿,红*决定转移,边走边,时值1935年8月底。在陕南敌周旋中,蒋克敏参加大小战斗近百

蒋克敏老还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1935年农历二月,蔡玉窑战斗之后,红25*折向湖北,返茅坪时,杨虎城部一个中的地下党员打死连长,有60人与红*接头,起义当了红*。他们义后,红*还演戏欢迎他

回忆起当年红*战斗岁月,现年已91岁龄的蒋克敏老人,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我们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红*会合的。1936年10月,随着红二,红四方面*与红一方面*在甘会宁会师,伟大的长征利结束。转眼间,红*长征胜利已经70周年了。忆往昔岁月峥嵘。今纪念红*长征胜利70周年,回望那些峥嵘的战斗岁月,我们的心情久难以平静。没有红*的长征和伟大长征精神,就没有我们的新*,就没有我们民族的放和*的幸福。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

在1931年天,16岁的邬家珍软磨硬泡加入红四方面*第31*当医院护,而且对长征中的几处小细节印象深刻:夜行*漆黑一片,她们把吃饭的白搪瓷碗别在腰后,给后面的战友当光源;*品极其匮乏,她们只能用盐水就着当地一种黄纸给伤当膏*,眼睁睁看着伤口流脓;队伍断粮时先杀马,把肉和根拌在一起吃,再把马皮、骨

部队一次要铁桥,桥板全被敌人拆光了,对岸还架起机*,战友们边打*边铺桥板,冲到最后那几块,就在敌人*口,战士们前仆后继,就用身体扑上去、垫上去,让后部队踩过去!二过草地时几天没吃,视模糊,看人全成了影子,一位传令排的排长见她摇欲坠,塞来两小块牛肉干救一

三个病号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

有一天,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

眼看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