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订阅《企业法律顾问》杂志

写范文发表于:2017-12-10 00:15:48

话题:谁可以给我一份完整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啊!!3964 ...

推荐回答:公司法律顾问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行为,加强公司对法律事务的管理,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降低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切实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特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 公司办公室内设法律顾问室,负责法...

如何订阅《企业法律顾问》杂志

 

第2篇:企业法律顾问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

如何为顾问企业“创造价值”,即使一个问题,也是代表了一种追求。但是,这种“创造价值”绝不是看不清、摸不着的空口承诺,而是实实在在的“价值”,那么企业法律顾问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呢?

1、为企业提供前瞻*法律服务。

所谓的“前瞻*法律服务”,是指基于现有的法律规则,从法律发展的角度,前瞻*地预估法律未来可能突破的规范、空间与方向,从而提前为企业提供该类指导,提前做好布局。这种前瞻*法律服务是完全可能的,以公司法为例,公司法的开放*结构意味着以后“创办公司”的门槛将会逐渐降低,公司股东的自治程度将会提升。这就意味着,只要秉持“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可以为企业开创新领域、新行业提供前瞻*法律服务。

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现在许多律师基于“严格规范主义”的需要,对一些新领域、新行业在法律还没有明确的时候,都为顾问单位提供否定*的法律意见,从而令许多企业束手不前、失去机会,在与同业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诚然,这种前瞻*的法律服务,是需要律师对已有法律法规的精熟把握为前提,并且基于社会现实的需要和立法改良的需要,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法律法规发展的方向,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前瞻*的指导。企业有了这种前瞻*的法律指导,无疑能够快速形成竞争优势,形成行业优势,甚至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2、规范治理结构,促推整体价值。

规范的治理结构,对企业发展壮大有着特殊意义。这种规范的治理结构,至少可以体现在这样四个不同层面:

(1)是内部的规范治理,主要是股东关系、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具体运作;

(2)是总公司与分支机构,主要是各自承担的不同职能,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明确;

(3)是总公司、子公司、关联公司的关联关系;

(4)企业与代理商、经销商、分销商之间的利益平衡。

作为法律顾问,将这四个层面的法律关系予以规范,无疑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

诚然,这其中许多的法律问题,都是需要以常规的风险防范功能作为基础的,但在这些关系的处理方面,很多时候更需要前瞻*的法律服务。比如,如果企业试图借助众筹模式来推广业务、占领市场,企业如何突破,如何在不违反现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又能为未来法律的发展预留空间?如果完全遵照风险防范的思路,相信大部分律师都会对企业家说“NO”。此种时候,在我们看来,仅仅说“NO”肯定是不行的,而是要在现有规范的范围内,寻求可能突破的方式和路径。以企业组织形式为例,如果选择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其股东的人数不能超过200人,但许多企业的发展运营完全依赖于不断扩大的“粉丝群”,并且也希望将这些“粉丝”在成为自身客户的同时也成为“股东”,企业家会问:如何办?一般而言,法律法规总是滞后于现实发展,律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还不明确的领域,能够为企业家指引正确的方向,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

3、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无形资产。

许多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理解局限于专利申报、商标注册等事项,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从财富演变的历史轨迹来看,无形资产的威力将会越来越大,其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律师需要帮助企业家树立知识产权意识,这种知识产权意识不仅包含了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的意识、知识产权侵权意识,也包含了知识产权评估和保护意识。

在我们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的企业中,有一家高科技企业拥有十多项发明专利和十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我们引导他们做了一个“知识产权自评报告”。该报告涉及企业知识产权的现状,专利的保护期,授权生产的情况,专利费的缴纳情况等,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建议其对这些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作价,并且将这种评估作价在企业网站上予以公布。在这样做了之后,很多业内的企业家都对这一举措称赞不已,并且同时也发现针对这些专利的侵权行为也大为减少。通过这种方式,无疑有助于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

 

第3篇:企业法律顾问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

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严格的*监管及责任追究机制,在期待已久的春天正在到来的时刻,那么企业法律顾问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呢?

摆脱“救火员”的窠臼

事后救火,也就是打官司,是企业法务的一个基本工作内容。纠纷多,对企业来说不是好事,也会被认为风险防范没做好。但从法务管理意义上讲,诉讼案件的发生却未必是坏事。因为法律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在“挑刺”“找毛病”,如果法律部门主动向领导反映业务部门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公章使用流程不规范,可能会被业务部门认为是在告状,法律顾问有顾虑,不好向领导直接反映,但借助已经发生的诉讼案件说事,就会相对超脱。

企业领导层一般都会重视纠纷的处理。企业出现纠纷,表面看是法律问题,但往往反映了深层次的管理漏洞。法律人员如果抓住机会,借助官司适度借题发挥,适当小题大做,就会实现我们平时用常规方法难以达到的管理效果。比如,梳理重大案件的处理过程和得失,深挖案件反映出的管理疏漏,举一反三,提出预防解决同类问题的管理举措(比如建议修订相关制度等),并形成结案报告交领导传阅。同时,结案后对案件进行总结归入本单位的案例库,适时根据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对相关业务岗位进行以案说法的培训,从而实现从事后救火向事前防范转变的效果。借此,既可以巧妙地堵住业务管理中的漏洞,又能向领导层宣传法律的重要*,体现出法律工作的价值。

所以,企业法律顾问应突破传统的诉讼案件事后救济应对方式,强调案件的管理功能,凸显诉讼的管理价值。

除打官司外,合同管理也属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是企业法律工作的基础。合同管理中的前期谈判、起草、审查签订和档案管理等环节,目前各大企业都已经比较成熟,但合同的履约管理却被严重忽视,履约管理也是当前合同管理的难点,是合同纠纷的高发区。如何控制合同履约风险,需要进一步探索。

合同履行管理难,主要原因在于合同所对应的具体业务是动态的,而合同没能及时跟上业务的变化,并根据已经变化了的业务内容做出相应调整,归根到底是合同管理与业务出现了脱节,法律不能及时融入业务。大家都在讲法律要与业务融合,但该怎么融合?

笔者认为,可以引入风险管理与内控理念,用内控理念相对容易把法律的思维切入到业务流程中,让法律更好地为业务服务。有些单位也开展了合同内控管理,但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法律与业务融合得比较浅,法律人员潜意识中不愿深入业务,而且法律人员开展合同内控管理,习惯于用法律思维看业务,这样必然深不下去。比如说,梳理一个房地产的销售流程,法律人员需要首先忘掉法律思维,完全以业务思维,配合业务人员拉出业务线来,然后植入法律思维,用法律思维分析每个阶段或每个节点的法律风险,然后再完善合同。这么做既可以深度介入业务流程,也不会受到业务部门太多的抵触,法律人员也容易成为业务方面的专家,法律人员对业务人员开展内训的时候,指导*强,效果会更好。

合理掌握风险承受度

在企业经营中,管理人员为追求利润喜欢冒险,没有规则意识;社会律师则出于职业风险的考虑,在提供法律服务时比较谨慎,思维过于保守。而法务人员通常会结合业务实际,在冒进与保守之间进行权衡,采取折中方案。

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大多是强强竞争,任何企业都不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很多交易都是各方互相妥协让步的结果,妥协让步就会放大风险承受度。而法律人员采取折中方案,就相应地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承受度,也就意味着“容忍了法律瑕疵”“接受了不完美”。将来,这些“容忍的瑕疵”一旦出现问题,法律部门可能就面临被问责。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在放大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时,怎样把握好风险的尺度?

首先,要把握好风险尺度。上面提到的“可容忍的法律瑕疵”主要指的是民商领域。因为,公司法及合同法赋予了当事人“意思自治”与“自由裁量权”,这些风险尺度的确定,需要在平衡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谈判地位等全面情况后确定。比如,谈判占主动时,风险度相应调低;处于战略进攻布局阶段时,风险承受尺度适度调高等。

当然刑事风险是高压线,这个永远不能碰;对法律强制规定及国资委硬*规定的程序,必须按规矩办事。这是法律人员应坚持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