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财务主体的分析问题

写范文发表于:2016-09-27 11:17:03

话题:多项选择: 财务分析目的按财务分析的主体不同分为...

问:财务分析目的按财务分析的主体不同分为() 、 a.债权人进行的财务分析 ...

不同财务主体的分析问题

推荐回答:a.债权人进行的财务分析 b.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分析 c.投资人进行的财务分析 d.国家监管部门进行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主体,包括权益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机构和其他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人士。他们出于不同目的使用财务报表,需要不同...

话题:会计问题(多项选择和判断题)

问:多项选择 1、 财务分析目的按财务分析的主体不同分为 a、债权人进行的财...

推荐回答:选择1.abcd 判断2、3对1、4错

话题:不同投资主体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推荐回答: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有:投资人、债权人、企业高管人员、国家监管部门。各投资主体都会按各自所需与自已经济利益有关联指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考核。 不同主体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目的: 1、投资人:企业偿债能力,还要关心企业资产管理及使用...

话题:财务分析的分析主体

推荐回答:财务报表的使用人有许多种,包括权益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机构和其他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人士。他们出于不同目的使用财务报表,需要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分析程序。 (一)债权人 债权人是指借款给企业并得到企业还款承诺的人。债权人...

话题:财务报告分析的主体

推荐回答:财务报表的使用人有许多种,包括权益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机构和其他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人士。他们出于不同目的使用财务报表,需要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分析程序。 (一)债权人 债权人是指借款给企业并得到企业还款承诺的人。债权人...

话题:会计核算和财务核算有什么不同

推荐回答:1.概念不同财务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融资和管理的决策体系。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并提供有关单...

话题:不同分析主体财务状况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推荐回答:不同分析主体财务状况的关注点不同表现在: 企业所有者:关心其投资的赢利状况,即对企业的回报率极为关注; 企业债权人:对其贷款的安全*首先予以关注;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理财的各个方面,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社会贡献...

话题:财务分析需求对财务分析发展的影响

推荐回答:财务分析需求对财务分析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财务信息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财务分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财务分析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实践中对财务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特许财务分析师是全球证券投资与...

话题:财务分析目的按财务分析的主体不同分为哪些

推荐回答:财务分析的目的受财务分析主体的制约,不同财务分析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 财务分析的一般目的可以概括为: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分析的具体目的,财务分析可以分为流动*分析、盈利*...

话题:合并财务报表 和 财务报表 有什么主要区别。

问:合并财务报表 和 财务报表 有什么主要区别,如果一个母公司只要求子公司...

推荐回答:合并财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母公司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母公司应当是依法登记,取得...

 

第2篇:财务分析报告常见问题

财务分析报告常见问题篇【1】

一、立足点不清,把报告写成下对上的汇报

财务分析应该成为公司管理的工具。

作为工具,财务分析应立足于财务数据,揭示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的解决方案。

如果异位,把财务分析演变成下级对上级的汇报,分析报告将会变味,分析问题会变成寻找客观理由,解决问题会变成推诿责任。

最终,管理工具会沦落为表功道具。

二、机械套用模板

财务输出模板化的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了。

模板化的好处表现为:①上级将自己的意图直接说出来了,下级就不用猜测了;②交付格式统一,便于汇总;③填报时可直奔主题,省去了下级的无效工作量;④关注点明确,减少了上级的无效阅读。

说白了,就是把少数人思考的结果作为集体意识贯彻下去,让大家都省点心。

不少集团公司都会编制财务分析模板,下发给分子公司使用。

一旦有了模板,分子公司的会计人乐得省心,直接套用模板,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是否与模板匹配。

试想,模板是根据集团的共*设计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不加变通,模板就成了胶柱鼓瑟了。

三、把握不住重点,没能重点揭示根本*的问题

每个企业经营中都会有最突出的问题,或者说是最根本的问题,如同企业的病灶。

这一病灶又会引来诸多的不良反应或其他疾病,但这些反应与疾病都是次要的。

成功的财务分析需要透过财务数据,找出企业最根本的问题。

譬如,公司销售收入下降,有研发设计的原因,有成本价格的原因,有质量的原因,有广告宣传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可能是研发设计不够时尚。

如果不能拿捏住它,所有的分析都将是肤浅的,甚至可能是方向*误导的。

四、揭示出的问题与对应专项分析不能呼应

分析一旦揭示出了公司最根本的问题,就需要对此问题进行专项的、深入的分析。

譬如,公司资金链紧张,主要是因应收账款过度膨胀造成的。

揭示这一问题后,专项分析就应定位在如何限制新增应收账款、如何清收前期应收账款、如何制定赊销政策与进行客户评级。

这样娓娓道来,才能首尾呼应,让分析报告富有逻辑*。

要是揭示出的问题与专项分析风马牛不相及,做出的财务分析必然会与业务实质两张皮。

五、就数字论数字,没有挖掘业务层面的原因

财务分析报告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此类话语,“公司利率下降了20%,主要因为收入下降了10%,管理费用增加了20%,销售费用增加了15%”。

这样的数据罗列,实际不能称之为分析,因为我们看不出收入缘何而下降,费用因何而增高。

建议这么写,“因华南市场推广受阻,xx产品销量降低了30%,导致毛利减少xx万元”,“因写字楼租金上涨xx万元,导致管理费用增加了20%;华南市场广告投入增加xx万元,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了15%”。

把数据背后的故事说出来,分析报告会更打动人。

六、定*描述多,定量分析少

“因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收入出现大幅下降,利润也因之降低。”这是典型的定*式描述。

如果财务分析不能做到量化,只是宽泛地讲原因,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要下降许多。

大家都希望能做到分析量化,言之有据,应该承认,很多时候数据确实不易取得。

有的是因为没有积累,有的是因为核算颗粒度太粗放,有的是因为核算维度未涉及,有的是因为组织架构调整。

除了这些原因,还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市场、对业务理解不透彻。

量化分析不仅是财务核算精准的体现,也是财务人员深入理解业务的体现。

七、预测的准确*差

财务分析报告在结尾处往往要对全年的经营指标结果进行预测。

预测准确与否,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检验财务分析效果的标尺。

谈及华为的财务预测工作时,任正非曾说,预测是管理的灵魂。

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从事后走向事前,预测是可以为之的举措。

准确的预测有助于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可以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

八、任务令表述不清晰,改进措施空泛

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清楚后,就需要提出解决思路了。

如果能在分析报告中让解决问题的思想落地,这等于把财务分析推进到了经营分析的高度。

既然是期望解决问题,责任就要落实到人,要有明确的解决措施,要有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

空洞的任务令诸如,“措施:加强市场推广;责任人:销售部全体”。

可执行的任务令应做到措施就是行动方案,如“在当地电视台投放xx分钟的广告,每月选择一个万人社区进行一次路演推广”,责任人可以追责、可以负责,时间节点是考核的依据。

九、前后期任务令无闭环

财务分析应该是持续进行的,按月度或季度完成。

这就要求前后月度或季度的分析报告应相互呼应,特别是上一期的任务令在本期要有验收,是否都完成了,为何有的没有完成,未完成的本期是否需要继续推动,这些都应该在报告中体现。

如果报告中对此不做要求,责任落实可能就是一句空话。

如果财务分析不能改进工作,不能成为管理的工具,分析报告将成为会计人自说自话,而丧失应有的价值。

拓展阅读:

财务分析方法常用会计公式【2】

对比分析法

1、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

实际指标较计划指标增减数=报告期的实际完成数-报告期的计划数

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完成数(或预计)/计划数(或定额)]×100%

实际指标较计划指标增减百分比=计划完成百分比-100%

累计完成计划程度=(本年本月止累计实际完成数/本年计划数)×100%

2、本期实际指标同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指标对比

本期实际指标较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增减数=本期实际指标-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指标

本期实际指标为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指标的百分比=本期实际指标为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指标的百分比-100%

3、本企业的指标同其他同类型先进企业的指标对比

本企业实际指标较同类型先进企业实际指标增减数=本企业实际指标-同类型先进企业实际指标

本企业实际指标为同类型先进企业实际指标的百分比=本企业实际指标为同类型先进企业实际指标的百分比-100%

结构分析法

结构相对指标=(部分数值/全体数值)×100%

结构对比绝对指标=本期结构相对指标-上期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对比相对指标=(结构对比绝对指标/上期结构相对指标)×100%

平均分析法

简单算术平均法=总体各单位数值之和/总体单位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每组数值×每组单位数)/∑每组数值

序时平均数=各时期水平之和/时期的项数

=(1/2首项数值+中间各项数值+1/2末项数值)/(项数-1)

动态分析法

发展速度=报告期数值(报告期水平)/基期数值(基期水平)×100%

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100%

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数值/前一期数值×100%

增长速度=(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基期数值×100%

定基增长速度=(报告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100%

环比增长速度=(报告期数值-前一期数值)/前一期数值×100%

=环比发展速度-100%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00%

 

第3篇:财务报告分析主体

财务报告分析主体是什么?财务报告的分析主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报告使用人,包括权益投资人、债权人、经营管理层、*机构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人士及机构。

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人士及机构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

这些报表使用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使用财务报告,需要不同的信息。

1.企业管理层分析

企业管理层也称经理人员,他们关心的是根据企业的经营业绩获取的报酬,而经营业绩的好坏是通过财务报告反映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团体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因而他们对财务报告的分析也是全面彻底的。

他们既关注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也关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财务分析思路修改错误,通过分析错误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出改进措施,以便下一个阶段取得更辉煌的战绩。

前面介绍的财务报告分析思路基本上就是从企业管理层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他们关注的财务比例指标一般是按照股东对他们的考核要求设计的,前文所讲到的财务指标基本上都涉及到,甚至还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资本积累率等更多的指标。

为了经营业绩他们可能更愿意冒险,利用财务杠杆获取更大的收益。

2.投资人分析

使用财务报告的投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股股东,他们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收益能力和风险。

他们分析财务报告是为了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1)公司当前和长期的收益水平的高低;(2)目前财务状况下,公司的资本构成决定的风险和报酬如何;(3)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公司处于何种地位。

正常情况下,他们与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因为控股股东投资企业目的是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非控股股东投资企业的目的是获得高额的投资报酬。

他们分析财务报告主要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

一般情况下,合理的资本结构应为4:6或5:5,但现实生活中,也不是那么绝对,对企业管理层和股东而言只要总资产报酬率远远大于债务利率,适度增加债务比重,可以享受到财务杠杆带来的好处(即节税和增加权益报酬率)。

资产结构就是前文所说的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通过资产结构分析关注企业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偿债能力包括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离不了计算流动比例、速动比例、现金比例和利息保障倍数。

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就要计算长期资产与长期债务的比率,如果该比率大于1,则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偿债能力的好坏反映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要知道股东对风险都是胆战心惊的。

分析盈利能力既要看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又要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稳定获取较高利润的能力。

生产经营的获利能力主要是看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和单位净资产获取经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股份公司中用每股现金净流量表示,非股份公司用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平均净资产的商表示)。

分析时既要观察一个会计期间的指标情况,又要通过数个会计期的指标动态观察盈利能力的发展趋势,判断经营风险与收益水平是否对称。

分析营运能力就要计算营运资金额度、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净营运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这几个比例,营运能力的高低最终落脚在盈利能力指标上。

有时经营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会存在着冲突,经营管理层为了获取高额薪金往往会通过*纵利润粉饰财务报告虚构业绩。

关注数个期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看看各会计期间的净利润分别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企业*纵账面利润一般是没有现金流量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例指标过低,就有虚盈实亏的可能。

长期来看企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应该是一致的,长期存在着大额差距必然存在问题。

3.债权人分析

债权人关心企业是否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决策是决定是否给目标企业提供信用以及是否需要提前收回债权。

他们分析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回答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公司为什么需要额外筹集资金;

(3)公司对以前期间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是否能按时足额偿还;

(4)公司将来在哪些方面可能还需要借款。

债权人分析报表需要观察企业三到五年的财务报告信息,分析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变动趋势,同时还需关注相关比例的变动趋势。

银行界常用的相关比例指标及其参考标准如下:

偿债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参考值为65%—85%)

流动比例(参考值为150%—100%)

速动比例(参考值为100%—50%)

现金比例

利息保障倍数(参考值为1.5—1)

盈利能力指标

资产报酬率(参考值为10%—3%)

销售成本率

销售费用率

销售净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权益净利率)

营运能力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

营运资金周转天数

营运资金额度

周转天数额度

资金指标

现金支付能力

营运资金需求

4.对纳税人的评估分析

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主要是出自税务稽查的需要,他们评估分析的目的就是看看企业有无逃税、漏税、偷税的嫌疑。

一般评估首先从分析税负开始,然后针对税负低于正常峰值的情况展开分析。

1、增值税的纳税评估思路

分析评估增值税纳税情况首先从计算税负开始,

增值税的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的应税主营业务收入

然后将税负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等指标配合起来与其正常峰值进行比较,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而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均低于正常峰值的,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的,均可列入疑点范围。

根据企业报送的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有关纳税资料进行毛益测算。

对销项税额的评估应侧重查证有无账外经营、瞒报、迟报计税销售额,混淆增值税和营业税征税范围,错用税率等问题。

对进项税额的评估主要是通过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指标进行分析,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较期初减少额)×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

2、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思路

分析评估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首先要从四个一类指标入手,这四个一类指标是所得税的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简称税利润负率)、所得税贡献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所得税的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利润总额×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简称税利润负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总额×100%

所得税贡献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如果一类指标存在异常,就要运用二类指标中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原因,这里所说的二类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营业费用(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所得税负担变动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应纳所得税额变动率、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配比指标。

如果二类指标存在异常,就要运用三类指标中影响的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原因,这里所说的三类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营业外收支增减额、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及税前列支费用扣除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