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

写范文
更新:2024-02-24 21:16:0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

1.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和10的加法,谁能说出,计算方法。

(2)开火车,快速说出结果。

二、新授

(一)、出示主题图

1、学生观察,列式,计算,。

2、说出计算方法。

(把其中一个数分开,使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的和为10,,然后再与另一个数相加。)

7+6=137+6=13

33 34

3、做一做,说一说。

凑10法

4、圈一圈,算一算。

先圈出10,再把剩下的加上。

5、练习。

接着往下算

三、巩固练习

1、84页第1题

先看图,观察,在列式。

用方法计算结果。

2、第2题,

学生自己做,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3、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84页第3题。

4、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7+6=137+6=13

33 34

第2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1减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11减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计算11减几的减法。

3、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情分析: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为此,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要让学生尝试在*作中自主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算法,只要算得对,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破十减”的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展示此方法,为学习12减几的退位减法打下基础。另外,在学生进行游戏“点蜡烛”和“登游艇”时,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这里老师可以参与其中,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口算技能。

教学重点:

会计算11减几的减法。

教学难点:

经历自主尝试11减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

教师和学生谈论有关玩具的话题,而后出示聪聪买玩具的情境图。

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玩具。

意图:结合学生喜欢玩具的心理特点,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2、发现信息

教师提出:你看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搜集图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

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发表自己的发现,为学生解决问题做铺垫。

二、观察*作,解决问题

1、学习例题

(1)观察列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问:盒子里共放着几个皮球?

学生观察图片后数出有11个皮球。

教师提问:聪聪想买3个皮球,求盒子里还剩下几个皮球?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1—3

意图:沟通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运算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作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学生可以画图、摆花片、摆小棒,先自己算,而后和本组小伙伴交流算法。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

意图:此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时间,学生通过动手*作促进了思维,在*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算法,共同探究,不仅能丰富拓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初步的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2、全班交流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从11个花片中直接拿出3个,数一数剩下8个。

(2)从11个花片中先拿出1个,再拿出2个,还剩8个。

(3)先从10个花片中拿出3个,剩下7个,7再加1得8。

……

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的算法,由于第三种方法是计算减法的最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所以在此环节,如果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展示此方法。

课件展示第三种算法,并板书分解过程

学生在交流算法时,无论采用哪一种算法,只要算得对,教师就要给予肯定,但不能要求学生都掌握多种算法,在学生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意图:通过师生间的汇报展示,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丰富拓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

巩固计算:11-511-7

学生可以任选一题计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而后和小伙伴交流算法。全班交流。

三、课间休息

播放歌曲《数鸭子》。学生跟着录音边唱边跳。

意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歌曲中进行休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复习巩固的环节。

四、学以致用,我们pk

1、点蜡烛游戏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2、课本练一练第3题:登游艇。

呈现登游艇情境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后列出算式并计算。

意图:此题增加了练习的趣味*,将计算融于具体情境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训练了技能,又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找规律

课件出示算式,学生计算并找规律

五、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很棒!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好不好?

第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作课件,出示正确*,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两道基础*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动手*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

[“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作,让其在具体的*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的相对*,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