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小学优秀作文

写范文
更新:2024-01-28 17:10:39

关于儒学,我向来是不以为然的。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以及他那悲剧*的执着,为达目标,百折不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使孔子向着有道的境界前进。孔子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理想,并为此周游列国长达14年之久。试问古往今来,如果乏有这种执着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恐怕中华民族命休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小学优秀作文

关于孔子及其弟子子路的故事,甚是喜欢。课堂上,严*老师讲子路再一次的迷路找不到孔子以及子路不敲门直接破门而入,还有孔子对子路*琴杀气太重的评论,总会让我们笑出爽朗的声音来,为原本枯燥的论语增添了些乐趣,苦中作乐。

“信仰无罪,但没必要让瘦不拉肌的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这是fireflies说的一句话。对于孔子及其弟子,我是本着钦佩的心情,踮起脚尖,仰望逝去的星空,张开指头,我知道他们曾在同一片星空下,长途跋涉行遍万水千山,经历悲壮人生。但是,我向往的更是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园生活,有点消极避世,这也许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果说儒家是积极向上的哲学,那道家的清净无为便是调味剂,试问烽火连天,诸侯争霸的年代,有谁幸免过在矛盾中生存。孔子主张礼乐制度,为封建礼乐服务,局限于历史发展的潮流中。

以前对主导封建2000多年的儒学,嗤之以鼻,为了应付考试,挑灯夜读,现在想来还真有点荒唐,如果说不是简单的诵读,而是深入的挖掘,那又是一番风味!无奈的是只让我们懂皮毛,然后在应试教育的潮流中稍微涌动……

第2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反思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第一篇,也是体现孔子*思想主张,下面给大家分享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教学反思,欢迎借鉴!

《先秦诸子选读》旨在通过学习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作为《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第一课,我就以此为目标努力追求了以下几个实在。

第一,落实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影响;学习五段选文,掌握文言知识,鉴赏文章风格。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概说》及《孔子生平》落实知识目标,对照课下注解,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叙述故事,落实能力目标。整节课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提问、质疑、探究、合作,让学生认真学、敢于说,把课堂还原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第二,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的平台,落实德育目标。孔子生活的时期,礼崩乐坏、道德失范、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天下无道。面对这样的乱世孔子该何去何从?是像“长沮”、“桀溺”“荷?丈人”那样悲观厌世,带着无奈归隐山林,然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潇洒自足;还是像某些清谈家那样选择无为?孔子坚持自己的理想,毅然决然的怀着无人悲悯的仁爱之心,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提出“恢复礼治”、“变革社会”、“匡扶天下”,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开馆授徒,陷困厄而不屈;遭讥讽而不辍;知其不可而为之。学生讨论热烈,有赞成孔子这种精神的,也有倾向归隐的,颇有“百家争鸣”的气势,达到了我教学设计时期待的小精彩。

第三,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孔子。播放电影《孔子》片段,走近孔子,进一步体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以及他那悲剧*的执著。特别是周游列国时,被陈蔡两国的士兵围困在郊野中,好多天没有食物吃,颜回等弟子已经饿得站不起来了,面对一晚马肉汤弟子们依然谦恭地礼让,孔子也依然不停地给大家讲学、唱歌、*琴,固执坚定的面对困难,不言放弃。从学生观看影片时表情和唏嘘声,我就知道我要的效果达到了。然后顺理成章让学生仿照“感动*人物”颁奖词,为孔子写颁奖词。

第四,切实发挥教师的*素养,对本节课的设计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着手,既注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又注重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但教授完本课后仍然留下了些许的遗憾。首先在落实情感目标时,就有学生提出,孔子的勇于担当看起来很美,但是在当今这样的社会却很傻。这种思想上的冲突是我在设计本课时所没有想到的,因而在学生辩论后的总结略显苍白。其次对五段选文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所忽略。其实选文人物富有个*特*的动作和行为,细腻而传神。比如,接舆劝孔子一段,在他唱完之后,“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然后戛然而止,孔子想说什么,接舆为何躲避,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蜻蜓点水罢了。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不管我怎么设计,都会有一些瑕疵,或许因为遗憾,才有了反思,才有了更深的追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以此为契机,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改的要求,扎实细致落实目标,实实在在教学,认认真真做事。

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展示风采的平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磨课、评课、反思可以使我们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所以,应当抓住每一次公开课的机会,加强锻炼、提升自我。

本次公开课我的课题是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的第一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先秦诸子选读》旨在通过学习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在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梳理重要文言现象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赋予的思想——同样面对无道的天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世之道;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改变天下的人生目标,并且不惧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目标走下去。我认为后者才是本课的精华所在。

在教学设计上,我遵循我校“知识问题化”的教学原则,先进行了文言基础知识的预习检测,让学生对字面意思有了基本的理解。接着,从课题“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切入,抛出问题:天下“无道”具体表现是什么?请学生在文中找出反映社会形势的语句,并概括出“群雄争霸、礼崩乐坏”的社会特点。通过补充《墨子·兼爱》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语句加深学生对社会背景的理解。

那么面对无道动荡的社会,孔子和长沮、桀溺等人分别选择了怎样的处事态度?同时补充“隐士”和“避人之人”的相关解释。回到课文中,再次出示问题,五则选文中的人物对孔子的处事态度作何评价?同时代,有“仪封人”这样屈指可数的知己,也有“长沮”“桀溺”“荷?丈人”一流选择避世、对孔子的抉择大不理解,甚至出语言辞犀利、对孔子挖苦讽刺的人物。为更好理解孔子在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下依然意志坚定、勇于担当,我还补充了《史记·孔子世家》中“丧家之狗”的故事。由此,学生便能概括孔子的“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

最后,由“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孔子品质的人或事?”这一问题发散思维、积累素材;“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担当意识?”这一问题观照自身、提升品德。设计问题的逐层深入、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应该是我本次公开课的一大亮点。

课后,通过与听课领导、老师的交流,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以下问题:

1. 上课语调过于平缓,没能体现抑扬顿挫。教师生动活泼、充满*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和注意力,今后授课时我应多注意语调的变化。

2.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还不到位。评价语言较为贫乏且不甚准确,学生的回答往往能反馈问题,应抓住机会,进行引导,灵活处理,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3. 课堂容量稍大,压缩学生思考时间。这一点我自己也有体会,内容量大导致上课时间较为仓促、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时间,在往后的教学设计中应容量适中,将课堂还给学生。

反思使人进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继续落实“四为”“四化”“四有”等理念,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第3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下面给大家分享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影响;

能力目标:学习五段选文,掌握语言知识,鉴赏文章风格;

情感目标:联系现实问题展开讨论,感受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孔子的生平、思想、影响,语言知识;

2、难点:从选文本身出发,结合孔子生平感受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1、导入新课: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思想的语录体散文,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论文》的一些篇章,并就此感受孔子的思想主张,并从中寻求立身处世的精神力量。

2、孔子的生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八页,了解一下孔子的生平。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幼年家境丧父,家境贫寒,年轻时做过委吏和乘田(前者管理仓廪,后者主管畜牧)。十五岁志于学,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进一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促使学术文化向大众传播。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去了齐国,齐景公虽然喜欢他的言论,却被大臣岁阻挠,没有任用他。后来孔子回到鲁国,进一步研修学问,教育弟子。鲁国*被季孙氏所控制,季孙氏又受制于自己的家臣阳货。孔子对这种“无道”的局面大为不满,不愿意出仕。鲁定公九年,阳货被逐,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仅一年时间就成了四方的楷模,于是升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

为了加强国君的力量,孔子试图削弱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三家贵族,但行动受到*,最终失败。因为难以施展抱负,孔子就带领颜回、子路等十多名弟子,开始了十四年周游列国的生涯。到过卫、陈、宋等国,期间多次遭到“道不同”的人数落,还曾断粮七天,甚至险些被人害死。

鲁哀公十一年,弟子冉有回到鲁国,并率兵战胜了齐*。正卿季康子派人迎接孔子。回国之后,他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乃致力于文献整理、学术研究和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去世。

3、孔子的影响

学生阅读引入话题,了解汉代司马迁、*柳诒徵、德国卡尔雅斯贝尔对孔子思想影响的看法。

4、学生讲授选文,教师点拨,并引导学生讨论。

(1)《论语八佾》这一段选文所写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实质含义是什么?仪封人是孔子的同道者吗?

明确: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实质含义是,上天将借孔子来宣扬大道。仪封人是孔子的同道者。

封:边境,封人,即指镇守边界的官。木铎:木舌的铜铃,木铎金声。

(2)《论语微子》这一段选文给我们塑造了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结合课后第一题,说说你怎么样评价孔子和孟子这两种不同的态度。请点评一下这一段的语言精当之处。

明确:给我们塑造了两个避世之人(即隐者)的形象。这两个人对孔子的所作所为极尽嘲讽之能事,认为在这种局势混乱的时候,没有谁能改变现实,莫若隐居自保。但孔子对这种人也毫不客气,认为他们不过是鸟兽,没有办法沟通。并表示自己一定要跟世间众生在一起,要坚决的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这表现了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孟子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这种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值得肯定。孟子修身自保的精神也未尝不是困厄时的一种明智的选择。

浸:渡口;无人问津,没人过问。舆,车子;执舆者,手拉缰绳驾驭车马的人。以:与。易:改变。而:通“尔”,你。辟:通“避”。?:农具,用来松土、平整田地的工具,这里用如动词。

(3)《论语微子》接舆为什么要问孔子“何德之衰”?“今之从政者殆而”是什么意思?孔子“欲与之言”,而接舆却“避之”,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在楚狂人接舆看来,品德高尚的人在乱世应该隐居起来。“今之从政者殆而”的意思是说,今天的从政者已经危险了,已经无可救*了,你没有必要再去考虑改变现实。接舆“避之”说明了他是以为隐士。

句式:何德之衰?殆:危险。趋:快步走。

(4)《论语微子》这一段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孔子看来,这个老人哪些方面做的不合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说明了孔子怎样的精神?请点评一下这一段在语言表达上的精当之处。

明确:这一段给我妈塑造了一个隐者的形象。在孔子看来,这个老人没有弄清做官的实质,“不仕无义”说明,在孔子看来,不出来做官,就是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伦理原则。这个人懂得长幼的礼节,却不知道群臣之义,为了在乱世保持自己的清白,却违背了君臣之间的根本伦理准则。“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说明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精神。

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陈。荷:背负的意思。

(5)《论语宪问》这一段话,借看守城门的人之口,表达了孔子怎样的精神?

明确: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奚:疑问代词,哪里。是:这个。

5、课堂总结。

提问:这五个选段,主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明确:反映了社会动荡,诸侯纷争,有志之士皆避世隐居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立志宣扬大道,勇于担当的精神。

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课本13页相关链接,结束本节课。

6、作业:完成课后第二题。

教后反思

课堂上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并不能被部分学生理解,他们认为孔子傻,这种思想上的冲突,恐怕才是真正教学中应该要解决的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和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人物个*化的语言与动作,鉴赏对比的表现手法,进而领会人物思想;品味文章简练的语言之美。

3、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习孔子勇于担当并执着不辍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感受孔子的精神魅力;

难点——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品味简练的语言之美。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指导归纳 研讨分析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介绍先儒家思想引出第一课的中心)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经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么大家知道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什么吗?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开始要学习的“先秦诸子”。那么,在先秦诸子中,对*文化影响最深最大的是哪一个学派的思想呢?(儒家思想)儒家创始人是谁呢?(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有哪些主要思想呢?

二、先秦诸子简介

1、何谓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2、诸子的价值?

主要在三个方面:诸子争鸣现象的历史借鉴价值

诸子各有建树,著书立说,哲思发人深醒,闪烁思想的光芒

诸子为推行各自的思想,各尽妙手,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表现艺术

3、诸子概况:(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前的简介)

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三、儒家思想及其《论语》:(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1、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3、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a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b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c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d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4、孔子的地位

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神化的先哲实际上也只是——

不得志的政客

伦理道德的研究者

教育的坚定实践者

四、诵读预习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五则选文

五、作业:自学本篇,疏通字词,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学习五则选文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儒家的主要思想,了解了孔子面对当时社会大乱积极入世勇于改变社会混乱的局面的执着精神,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五则选文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勇于担当这一高尚人格。

二、解题

学生翻译,并探讨文章的主题

三、学习五则选文

1、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纠错,教师最后正音。

2、学生翻译课文,复述5则对话的要点,并找出翻译上的难点。

3、教师针对学生的翻译和问题,归纳总结文言现象。

a、实虚词 封人请见——见:引见

何患于丧乎——患:担忧 丧:丢失官位

天下无道久矣——道:仁政,德政

夫执舆者为谁——夫:那,那个

为孔丘——为:是

是知津矣——是:这 津:渡口

而谁以易之——以:与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徒:一类人

往者不可谏——谏:匡正,挽回

以杖荷?——以:拿

杀鸡为黍而食之——为:做 食,拿东西给人吃

见其二子焉——焉:兼词“于之”

奚自——奚:哪里

b、通假字  桀溺——“桀”通“杰”

是鲁孔丘与——“与”通“欤”

而谁与易之——“而”通“尔”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植其杖而芸——“芸”通“耘”

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c、古今异义 遇丈人——丈人:(古义)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今义)妻子的父亲

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不仕无义——无义:(古)违背臣对君应有的政教伦理原则

(今)没有义气

d、词类活用 孔子下——下,名做动,下车

植其杖而芸——植使动,使…直立

止子路宿——止使动,使…留下来

不仕无义——仕,名做动,出来做官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废,形做动,废弃

欲洁其身——洁使动,使…高洁

e、文言句式 何患于丧乎

子路宿于石门——状语后置

隐者也——判断句

出曰:“二三子…?”

趋而辟之

子路从而后——省略句

而谁与易之——固定句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四、当堂检测

五、布置思考题:

1、课后练习一

2、文章从那些角度表现了孔子的“勇于担当”的精神?

第三课时:感受孔子的精神魅力,做有责任心的人

一、导入

前面我们疏通了本课的文言字词知识,这节我们来具体认知一下孔子的形象,同时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担当那些社会责任你呢?。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你从文章那些地方看到孔子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的?

2、概括一下,以上材料从那些角度表现孔子的形象的?

3、除了“勇于担当”这一形象外,你还能从材料中看到哪些有关孔子的特点和信息

4、除了孔子外,文章中还有几个人物,想一想,他们是些什么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透过他们,你能看到怎样的时代特点?

(小结:a孔子的形象——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并执着而不辍,在当时以有广泛的影响

b通过人物的对比,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表现人物形象)

三、扩展探究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担当起哪些社会责任呢?

四、探讨课后练习题一

五、布置作业: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