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诵书》原文及翻译

写范文
更新:2024-02-23 04:54:56

原文: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板桥诵书》原文及翻译

译文: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并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和别人大不一样的地方,(板桥)渐渐长大了。虽然长得又高又大,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许多长辈都瞧不起他,告诫别人不要和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勤于背诵。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第2篇:板桥诵书文言文翻译

《板桥诵书》告诫我们读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要抓紧时间、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地学习,要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才能有一番作为。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板桥诵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查看。

板桥诵书

郑燮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

1.幼:小时候。

2.师:师傅,老师。

3.殊:特别。

4.异:不同。

5.或当食*箸:或,有时。

6.少:渐渐地。

7.寝陋:丑陋。

8.易:轻视。

9.愤:愤发。

10.迩(ěr):近处。

11.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赴:这里是探求的意思。奥区:奥妙的境界。区:区域,境界:这里指难攻的古代学术问题。

12.*著:调勺和筷子。*:古人取食的器具,相当于现在的羹匙。著:筷子。

13.咸:都。

14.弗:不。

15.善:善于、擅长。

16.畅:酣畅。

17.耳:罢了。

18.或:有时候。

19.愤激:情绪与书中所言产生共鸣。

20.竖立:独到的见解。

21.屈曲委蛇(yí):这里指书中曲折难尽的深意。

22.苟:随便。

23.及:到。

24.过:过分。

25.必:一定。

译文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并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和别人大不一样的地方,(板桥)渐渐长大了。虽然长得又高又大,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许多长辈都瞧不起他,告诫别人不要和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勤于背诵。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板桥诵书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3篇:郑板桥集原文及翻译

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看看下面的郑板桥集原文及翻译吧!

【原文】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

长:擅长。

室:家。

案:桌子。

辄:就。

至:至于。

值:遇到。

活:使……活。

【译文】

郑燮,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