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传》阅读*解析及原文翻译

写范文
更新:2024-02-19 15:47:33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间,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举有道科中第。调封丘尉,不得志,去。客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掌书记。

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诸将不恤*务,以倡优蒲?相*,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监*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高适传》阅读*解析及原文翻译

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略,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与许叔冀书,令释憾;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9.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

奇:以……为奇

b.天子西幸

幸:帝王到某地

c.监*诸将不恤*务

恤:忧虑

d.肃宗雅闻之

雅:向来

*:9.c(体恤)

10.下列语句能够表现高适傲视权贵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适从崔光远讨斩之

②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

③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

④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

⑤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

⑥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

10.a(①讲的是高适跟随崔光远*诛杀段子璋的事。⑥讲的是高适喜欢谈论霸王大业,与敢于直言无关。)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年轻时候不得志,又不治产业。他在诗歌创作上起步较晚,但得到人们的青睐,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传播开来。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玄宗逃难时,高适为玄宗全面分析了兵败的原因,并献上了如何对付叛贼的计策,玄宗赞同他的看法并采纳了他的计策。

c.玄宗想让诸位皇子分别镇守不同地方,高适极力劝说不可以。后来永王李?起兵谋反,肃宗召高适商量对策,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生于多难的时代,他认为自己能建立功业。永王谋反,他曾移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他明白道义,了解时局。

*:11.b(在玄宗逃难的过程中,高适向其陈述兵败原因,并没有献计如何对付叛贼)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3分)

译文:(1)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作为经费招募勇士来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得分点:“策”1分,“禁中”1分,大意1分)

(2)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3分)

译文: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华,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得分点:“恶”,“毁”,“除”各1分)

(3)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3分)

译文:他五十岁才开始写诗,一开始就写得很好,他也很满意自己的诗有气质。(得分点:“工”1分,自高1分,大意1分)

【文言参考译文】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他年轻时候潦倒失意,不置办家产。后来客居在梁州、宋州一带。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是个奇才,推举他参加有道科考试,他考中了。调任封丘尉,他不满意,便离开了。后客居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上表举荐他为左骁卫兵曹参*,掌书记。

安禄山叛乱,玄宗征召哥舒翰*叛贼,任命高适为左拾遗,后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守潼关。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招募勇士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皇帝未加考虑。(安禄山兵逼西安)玄宗向西逃难,高适从小路追赶,在河池追上他,于是进言:“哥舒翰平素忠义,因为生病使他不能明断,才导致失败。督率*队的各位将领不关心*务大事,(每天)以歌舞赌博相*,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队去拚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另外,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两个太监在监督*队时又大权独揽,这样怎能取胜?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

高适不久迁任侍御史,后来又提拔为谏议大夫,他率*敢言,权贵近臣都害怕他。玄宗打算用诸位王子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反对。不久永王叛乱,肃宗早就听说高适有才能,于是召见他一起商议大事,高适就断言永王将要失败,不值得忧虑。肃宗觉得他是一个奇才,任命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命令他和江东的韦陟、淮西的来?率领*队在安陆会师。*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

梓屯守将段子璋反叛,高适跟随崔光远去征讨并斩杀了段子璋。然而崔光远没有约束好士兵,士兵大肆抢掠百姓,皇帝非常生气,把崔光远撤了,用高适取代他做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夺取了陇右,高适率兵到南鄙,想牵制吐蕃的兵力,(但最后)没有立功,还把松州、维州和云山城丢掉了。皇帝召他回来,让他做了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他为渤海县侯。高适在永泰元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崇尚气节道义,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王霸大业。他生逢乱世,一生以建功立业作为理想追求,但实际能力不足以实现理想,因此,不被官员们所推重。但是他为政宽容简明,每到一地任职,大家都觉得很方便。他五十才开始写诗,一开始就写得好,他也很满意自己的诗有气质。他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作品传播开来。他写信给贺兰进明,建议急速援久梁州、宋州,以亲近各*;写信给许叔冀,告知要消除对他人的怨恨,共同援救梁州、宋州;渡淮河前,他在给各将校的公文中,告诉他们同永王断绝关系,以表明自己清白无辜。当时上层社会都认为他是合乎道义并且是了解时局变化的。

第2篇:《高适传》阅读*解析及原文翻译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间,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举有道科中第。调封丘尉,不得志,去。客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掌书记。

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诸将不恤*务,以倡优蒲?相*,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监*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略,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与许叔冀书,令释憾;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9.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奇:以……为奇

b.天子西幸幸:帝王到某地

c.监*诸将不恤*务恤:忧虑

d.肃宗雅闻之雅:向来

*:9.c(体恤)

10.下列语句能够表现高适傲视权贵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适从崔光远讨斩之②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

③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④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

⑤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⑥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

a.②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⑥

*:10.a(①讲的是高适跟随崔光远*诛杀段子璋的事。⑥讲的是高适喜欢谈论霸王大业,与敢于直言无关。)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年轻时候不得志,又不治产业。他在诗歌创作上起步较晚,但得到人们的青睐,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传播开来。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玄宗逃难时,高适为玄宗全面分析了兵败的原因,并献上了如何对付叛贼的计策,玄宗赞同他的看法并采纳了他的计策。

c.玄宗想让诸位皇子分别镇守不同地方,高适极力劝说不可以。后来永王李?起兵谋反,肃宗召高适商量对策,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生于多难的时代,他认为自己能建立功业。永王谋反,他曾移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他明白道义,了解时局。

*:11.b(在玄宗逃难的过程中,高适向其陈述兵败原因,并没有献计如何对付叛贼)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3分)

译文:(1)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作为经费招募勇士来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得分点:“策”1分,“禁中”1分,大意1分)

(2)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3分)

译文: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华,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得分点:“恶”,“毁”,“除”各1分)

(3)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3分)

译文:他五十岁才开始写诗,一开始就写得很好,他也很满意自己的诗有气质。(得分点:“工”1分,自高1分,大意1分)

【文言参考译文】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他年轻时候潦倒失意,不置办家产。后来客居在梁州、宋州一带。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是个奇才,推举他参加有道科考试,他考中了。调任封丘尉,他不满意,便离开了。后客居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上表举荐他为左骁卫兵曹参*,掌书记。

安禄山叛乱,玄宗征召哥舒翰*叛贼,任命高适为左拾遗,后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守潼关。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招募勇士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皇帝未加考虑。(安禄山兵逼西安)玄宗向西逃难,高适从小路追赶,在河池追上他,于是进言:“哥舒翰平素忠义,因为生病使他不能明断,才导致失败。督率*队的各位将领不关心*务大事,(每天)以歌舞赌博相*,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队去拚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另外,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两个太监在监督*队时又大权独揽,这样怎能取胜?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

高适不久迁任侍御史,后来又提拔为谏议大夫,他率*敢言,权贵近臣都害怕他。玄宗打算用诸位王子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反对。不久永王叛乱,肃宗早就听说高适有才能,于是召见他一起商议大事,高适就断言永王将要失败,不值得忧虑。肃宗觉得他是一个奇才,任命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命令他和江东的韦陟、淮西的来?率领*队在安陆会师。*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

梓屯守将段子璋反叛,高适跟随崔光远去征讨并斩杀了段子璋。然而崔光远没有约束好士兵,士兵大肆抢掠百姓,皇帝非常生气,把崔光远撤了,用高适取代他做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夺取了陇右,高适率兵到南鄙,想牵制吐蕃的兵力,(但最后)没有立功,还把松州、维州和云山城丢掉了。皇帝召他回来,让他做了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他为渤海县侯。高适在永泰元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崇尚气节道义,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王霸大业。他生逢乱世,一生以建功立业作为理想追求,但实际能力不足以实现理想,因此,不被官员们所推重。但是他为政宽容简明,每到一地任职,大家都觉得很方便。他五十才开始写诗,一开始就写得好,他也很满意自己的诗有气质。他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作品传播开来。他写信给贺兰进明,建议急速援久梁州、宋州,以亲近各*;写信给许叔冀,告知要消除对他人的怨恨,共同援救梁州、宋州;渡淮河前,他在给各将校的公文中,告诉他们同永王断绝关系,以表明自己清白无辜。当时上层社会都认为他是合乎道义并且是了解时局变化的。

第3篇:《明史高拱传》阅读*解析及原文翻译

高拱,字肃卿,新郑人。穆宗居裕邸,出阁请读,拱与检讨陈以勤并为侍讲。拱侍裕邸九年,启王yi敦孝谨,敷陈剀切。王甚重之,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

严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四十一年,擢礼部左侍郎。寻改吏部,兼学士,掌詹事府事。进礼部尚书,召入直庐。四十五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与郭朴同入阁。

穆宗即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阶虽为首辅,而拱自以帝旧臣,数与之抗,朴复助之,阶渐不能堪。而是时以勤与张居正皆入阁,居正亦侍裕邸讲。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会议登极赏*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阶悉不从拱议,嫌益深。

三年冬,帝召拱以大学士兼掌吏部事。拱乃尽反阶所为,凡先朝得罪诸臣以遗诏录用赠恤者,一切报罢。拱之再出,专与阶修?,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阶子弟颇横乡里。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成。所以扼阶者,无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

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得其人。又以时方忧边事,请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拱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其在部考察,多所参伍,不尽凭文书为黜陟,亦不拘人数多寡,黜者必告以故,使众咸服。以广东有司多贪黩,特请旌廉能知府侯必登,以厉其余。失人废事,渐不可训。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条奏请诎司礼权①,还之内阁。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太后颔之。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

拱既去,保憾未释。复构王大臣狱,欲连及拱,已而得寝。居家数年,卒。久之,廷议论拱功,赠太师,谥“文襄”,荫嗣子务观为尚宝丞。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

【注】司礼权:司礼,指司礼监,官署名,各种职位由太监担任。明中后期权力很大,此时司礼监主管是宦官冯保。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嵩、徐阶递当国递:传递

b.阶渐不能堪堪:忍受

c.专与阶修??:通“隙”,怨恨

d.以厉其余厉:勉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于是余有叹焉

b.而拱自以帝旧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

c.逮拱去位,乃得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d.则数拱罪而逐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高拱“怀贤忠贞”的一组是()

①启王yi敦孝谨,敷陈剀切②所以扼阶者,无不至

③仓卒举用,皆得其人④拱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

⑤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⑥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⑥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的儿子们横行乡里,高拱要徐阶老家所在地的前知府蔡国熙担任监司,记录徐阶各个儿子的罪恶,并把他的儿子全部充*。

b.高拱罢免官员不完全凭借书面材料,但一定会告诉官员被罢免的缘故,这得益于他曾在吏部时所开展的各项工作。

c.高拱在裕王府任侍讲期间,启导穆宗要更加敦厚孝谨,但他自己却不一定能做到,他入阁后,就和徐阶抗衡。

d.由于广东的官吏多*渎职,高拱特地请求表彰廉洁能干的知府侯必登,但损失人才败坏事情的事,还是不能完全惩治。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2分)

(2)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3分)

(3)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3分)

参考*

9.a(递:更替,接替。)

10.d(d.连词,表转折;a.代词,他/语气词;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目的;c.副词,才/连词,于是,就。)

11.b(②高拱与臣僚徐阶之间的矛盾冲突;⑥高拱判断失误,以为朝廷要放逐冯保。)

12.d(原文“渐不可训”指“渐渐地不能被当作榜样”,即“渐渐不能继续下去了”,而并非“不能完全惩治”。)

13.(1)徐阶草拟遗诏,唯独与张居正商议,高拱心中很不平。(“草”、“计”1分,句意1分。)

(2)高拱熟悉政体,怀着经世济民的才能,他所建议和陈述的都可以(被批准)实行。(“练习”1分,“经济”1分,句意1分。)

(3)高拱派人告诉张居正,张居正表面上同意了,而私下里把这件事告诉了冯保。(“报”、“诺”分别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高拱,字肃卿,新郑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当选庶吉士。第二年授予编修。穆宗住裕邸,出阁讲经读书,高拱与检讨陈以勤同为侍讲。高拱在裕邸侍奉九年,教诲裕王日益敦厚孝顺谨慎,陈述切合事理。裕王很看重他,亲手书写“怀贤忠贞”赐给他。晋升侍讲学士。严嵩、徐阶顺次主持国政,认为高拱以后必受重用,将他举荐给世宗。授予太常卿,掌管国子监祭酒事务。……穆宗即位,晋升他为少保兼太子太保。

高拱对政体熟谙,有经时济世的才干,所有建议、陈述都可以实施。因为当时正忧患边防,请增设兵部侍郎,以为总督的后选人。应该慎重挑选司属,多多求得拥有智谋、才干和体能,通晓*旅事务的人,长任其职,不要调往其他部门。日后边关的兵备和督抚的人选,都将从此选取。所有边疆有司,职责很重,不适宜让非正途的官员和贬谪者去任职。皇帝都答复可行,拟成命令。他考察部中情况,大多错综复杂,不是全凭文书做出罢免提升,也不拘泥人数多少,必定告诉罢免者缘由,让众人都信服。古田瑶出现贼乱,任用殷正茂为两广总督。解释:“此人虽然贪心,却可以办成事。”贵州抚臣上奏土司安国亨将要叛乱,高拱任命阮文中代理贵州巡抚。临出发时对他说“:国亨必定不会叛乱,你去,不要激发变乱。”不久正像他所说。因为广东省司大多贪财,特意奏请表彰廉洁能干的知府侯必登,以便肃治其他人。皇帝下诏同意施行。

起初高拱任祭酒,居正任司业,互相友善,高拱极力称赞居正的才能。等到李春芳、陈以勤都离去,高拱担任了首辅,居正比肩伴随。高拱*格直爽而且傲慢,同官殷士儋等人不能忍受,唯独张居正退让处其下,高拱没有察觉到这件事。宦官冯保,*情狡黠,依次当为司礼右监。高拱推荐陈洪和孟冲,皇帝听从了,冯保因此怨恨高拱,张居正与冯保交情深厚。六年春(1572)皇帝患病,病情加重时,召见高拱、张居正、高仪接受遗命而后去世。起初,皇帝的遗命只让内阁大臣主持国政,但宦官篡改遗诏命令他们与冯保共事。

神宗即位,高拱因为皇帝年幼,苦于宦官*,分列条目奏请皇帝抑制司礼监,把权力交还给内阁。又命令给事中雒遵、程文一起上书皇帝攻击冯保,自己从中拟定圣旨驱逐他。高拱派人报告张居正,居正表面同意,私下告诉了冯保。冯保向太后告状(投诉),称高拱擅权不能容忍,太后点头同意。第二天召集大臣们进宫,宣告两宫和皇帝的诏书。高拱心想必定是驱逐冯保,急忙进宫,等到宣读诏书,却是列举高拱罪状并驱逐他。

高拱倒在地上不能起身,居正把他扶持出宫。高拱走后,冯保的不满未消。又捏造王大臣案,想株连高拱,不久,事情终止。高拱在家中呆了几年后死去。很久之后,朝廷议论高拱的功绩,追封他为太师,谥号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