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纪实故事

写范文
更新:2024-02-07 11:16:34

不是所有的事情,一旦成为历史就被称做文献中的事件;不是所有的事件,一旦沉寂在时间的深处就被视为尘封的历史。

爱之所以不被忘记,是因为我们的血总是热的。因此,那些大爱的片断,总会在岁月或喧嚣或寂寥处汇成一条河流,并应和着我们血流的声音,暗涌在不息的生命之中。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纪实故事

1959年,江浙一带发生了水、旱、虫、雹等自然灾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几十个孤儿院人满为患,食品严重不足,孤儿患病、夭亡的事情时有发生。主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的康克清万分焦急,她向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求援,希望能从内蒙古调拨一些奶粉救急。乌兰夫主席当即表示,一定想方设法救济这些孤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吉雅泰说:“一车皮的奶粉能顶多大事?倒不如把那些孤儿接到内蒙古来,让草原牧民抚养。”这一想法,迅速得到了草原牧民的响应。就这样,历时3年,内蒙古各地先后接纳了3000多名南方孤儿。这些孤儿大的只有7岁,小的仅几个月,他们被牧民们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

这一壮举之所以得到了*总理的盛赞,是因为如无大爱之胸怀是难以为之的。在那个天灾不断、人祸频发的年代,牧民们生活艰难的程度,远甚于我们的想象。

我刊今年第2期选发了刘国星《奶河》一文,文章仅千余字,作者以3000名孤儿中的一员为视觉,通过一个小故事,为大爱壮举做了一个生动的注释。

文章中写道:“那年冬天,是草原最冷的冬天。太阳若隐若现,雪落三尺,白毛风扬卷,牲畜和牧人都很难找到进出的路口。当然,找路也没用,外面是一个饥饿的世界。”文章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为了生存,额吉(母亲)在一个雪夜,不得不与饿狼拼死相搏,最后额吉砍死了狼。第二天,在剥狼皮时,才发现是一只怀孕的狼。“额吉慢慢拉过我,庄重地跪倒在狼的尸体旁,轻声叫道:额吉!狼额吉!”“有了狼肉,额吉和我终于度过草原那个冬天,那个最寒冷的冬天。”

前几天,电视上播放了一部“50年前内蒙古牧民救助3000孤儿”的专题片,记者采访了一位收养了3名孤儿,现已年逾80的老人。老人说——他们是国家的孩子,无论多苦,都得养活他们,因为他们是国家的孩子。常言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草原额吉,我情不自禁地从沙发上站立起来,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表达出对她的崇敬。

第2篇:孩子是谁的纪实故事

妻子还没有怀孕,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孩子生下来坚决不让我母亲带。因为她认为母亲没有文化,还满嘴的方言,入托前孩子的教育也是个关键问题,万一带出个土气又不懂礼节的小孩来,以后想改都难。

所以在妻子怀孕后,我一直瞒着母亲,不知道何时才能劝妻子接纳母亲,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母亲明白我的苦衷。母亲依然时不时地打电话来,问我什么时候才能让她抱孙子,我只能拿话岔开去,说妈你好好养身体,孩子不图你帮什么忙,只要你身体好我就知足了,如果你身体不硬朗,生了孩子我也不会让你带。每说到这句,母亲总会跟我急,说我身体好着呢,别说看一个,就是看两个孙子我也能行!你要是不让我带孙子,气出病来我也不去医院看!

母亲的这句“威胁”,让我更加憋闷,看着妻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我甚至没有一丝要做爸爸的喜悦。一边是不能生气的妻子,一边是要尽孝心的母亲,我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庆幸的是,有一段时间我忙得不可开交,妻子也行动不便,急需找个人来照顾妻子饮食起居。我想如果让母亲来帮忙,说不定婆媳之间关系好了,妻子一高兴就把母亲留下来带孩子呢。经我好一番力荐,妻子总算是同意了让母亲来做一段时间的饭,但还是坚持等生了孩子她自己带。

我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的时候,母亲反而对我生了一顿气,说怎么不早告诉她,但随即就乐得合不拢嘴。我回家去接她的时候,她还左邻右舍地去告别,说这一走可能得一两年才会回来。我看着满面春风的母亲,想无论如何,也一定要说服妻子让母亲来给我们看孩子。

妻子总算是给了我面子,儿子没生下来之前,一直与母亲和睦相处。可是等她一坐完月子,身体恢复了,便立刻让我将母亲送回家去。我只好搬出母亲老了、我做儿子的要尽孝心之类的大道理来教育妻子,妻子拗不过我,而且她也吃馋了母亲做的饭,只好答应母亲留下来,但是说好了只管做饭,她自己来看孩子。

自此,母亲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留下来。她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一有空闲,便坐在摇篮旁边,痴痴地看孙子,还和他絮絮叨叨地说话,从她自己小时候一直讲到如何把我养育*,说到动情处,还会流泪。妻子把孩子抱在怀里喂奶的时候,她就坐在妻子旁边,笑嘻嘻地看着他们母子,也不说话,只看,似乎还在回忆着什么。那样的温情和慈爱,常常让一旁的妻子觉得不好意思,便在孩子不吃奶也不睡觉的时候让母亲抱上一会。母亲大约也看出妻子不喜欢她来抱孩子吧,所以每每那时候,她就特别高兴特别激动。所有我儿时用过的歌谣,又全都在她记忆里恢复,或许母亲就从没有忘记过,专等着自己的孙子出生的时候用。说也奇怪,每每儿子大哭的时候,任凭妻子怎么哄他抱他喂他吃奶,都不管用,但只要母亲抱起他来走上几步,他立刻会将哭声止住,而且还会静静地对着满脸皱纹的奶奶微笑。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妻子终于让了步,允许母亲隔三岔五地来抱儿子,或者推着他去小区花园里逛。

似乎是一瞬间,母亲便年轻了十几岁,腰*背疼的毛病再也没有了。她从不会用小车推着儿子,她把他时时刻刻地抱在怀里,甚至都有点舍不得让他学走路。小区里的每个人,几乎都认识了哼着歌抱着孙子的母亲,她满脸的微笑,见谁都开心地打个招呼。这样的好心情,传染了每一个与她相遇的人,我们那些好几年都没说过话的邻居,竟然因为母亲,彼此熟识起来。

儿子学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然后才是“奶奶”;他知道礼节后的第一件事,是给奶奶挟菜,而后再挟给妈妈。被“忽略”了的我坐在一旁,看着似乎只知道笑不知道哭的乐观的儿子,还有被儿子的孝顺而感动的妻子,终于松了一口气,冲着母亲,绽开感激的微笑。

第3篇:女人的爱是酒纪实故事

女人的爱情幻想,无非如此:一朝一夕的陪伴,一餐一饭的相守,一枕一席的安然。

汉末是个特殊的时期,男人不是出去做苦力,就是去求官入仕,留下一大堆女人在家里独守空房。这些可怜的女子。常常是突然间,就要陷入生离死别之中。

行行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诗歌中说,男人行*匆匆离去,女人无奈留守家中等待。分别的日子,她的衣服越來越肥大,身体越來越消瘦。因为男人这一去,缠绵在另一个女人的身边,把她忘记了。遥远的距离,身与心都是。可是她却依然爱着他,每日都在思念、担心,只愿他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相思瘦,相思愁。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让人看到一个憔悴瘦弱的女子,依窗望秋水,盈盈两相愁。能跟这一句感叹相比的,莫过于柳三郎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都是平铺直叙的真情流露,不华丽,不旖旎,却让人不忍读,不忍想。

整首诗的调子是*郁的,毫无阳光。他出轨不归,她选择了不计较,还愿他多保重切匪受饥寒,想來,她还在等他回來啊。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女人,丈夫另结新欢,后來又因为种种原因吃回头草,她们选择不计前嫌.名人中,希拉里和周慧敏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选择原谅与等待,不是说女人容易妥协低头与忍受,而是女人需要男人的陪伴与相守。她们怎么会忍心一下子将曾经深爱过的男人,从生命里*剥离出去呢?但凡男人有些回头的心,更任凭他回了。

生活中,为女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男人凤毛麟角,为男人衣带日以缓的女人却不可胜数。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娶了表姐郗道茂,情投意合,夫妻恩爱。王献之才子风流,声名远播,是许多女人的梦中情人。这其中,就包括山*公主。山*公主死了丈夫,成了新寡,需要在文人才子中间再物*一个乘龙快婿。她看上了王献之,求皇帝赐王献之离婚,娶自己。王献之休了妻。

郗道茂被休弃之后,投奔了叔父,在人家的屋檐下,低头避风雨。她没有片语怨他,再没他嫁。在某些凄风苦雨的夜,她也会辗转哭泣吧,失去了丈夫和家的孤身女子,叹一声: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你要你好好的,我便甘心忍受这凄凉了。爱一个人,便包容了他所有的不忠,过分,伤害。

王献之呢,又娶公主之后,生活平静,深得皇家人满意,并且生育有女儿。

在遭遇背叛之后,女人的爱往往比男人的爱要固执,她仍会期待着丈夫回家,和自己过一段把酒话桑麻的平静日子.夏天的傍晚,摆一张小小的八仙桌,三双筷子,三只碗,两三盘素菜,一盏淡酒,等着负心人。

在汉末时期,女人的爱情幻想,无非如此:一朝一夕的陪伴,一餐一饭的相守,一枕一席的安然。可惜这都是一腔臆想。事实是,大多男人为了前程与新欢都一去万里,再不回还。女子相思无奈,一点点清瘦,一寸寸年老。

花荫柳下,她瘦弱多愁;浮云蔽日,他悠哉不思返。多么大的落差!

可见,男人的爱是茶,从浓烈到淡薄,最终,浓香的茶叶也成了水中的杂质,他不屑于这尘世中一餐饭的细小陪伴,他着眼的是新鲜和刺激,是*和荣耀。而女人的爱是酒,在时光的绵长叠加中一点点收集温暖和细节,一生,都在为爱情聚敛芬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