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成长》读后感范文三篇

写范文
更新:2024-02-11 23:19:03

以前看《爱和自由》(也是孙瑞雪的书),就很受震撼和启发。从那本书中了解了精神胚胎的存在,并非小树不修剪枝桠就会长歪,而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就是决定你的精神会长成什么样的种子,只要有足够的阳光雨露——爱、和足够的成长空间——自由,精神胚胎就会长成她本来的样子,最美好的样子。如果有外力的强加,反而是“病梅馆记”——压抑扭曲了人的本*。

《完整的成长》和上一本书是一脉相承的理念,但是这本书揭示了生命成长的规律,解释了儿童展现给我们的各种表象之下的本质。完整指的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我们只有认识到成长的真正内涵,尊重生命的成长规律,才可以给儿童提供完整的成长环境。这本书是讲述的成长规律的书,对我来说也是一本*认识自己幼年成长过程中障碍的书。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范文三篇

以下是我的一些整理和摘抄:

身体的自由:

人在小时候需要有使用自己身体的自由,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儿童掌握对身体的使用,这个过程是生命力的释放,对儿童自由行动的禁锢就是对ta生命力的禁锢,是精神胚胎的第一次枷锁。

情绪的自由:

情绪是生命通往世界的桥梁,婴儿依靠情绪的桥梁走向外在的世界,也依靠情绪的桥梁走向深处的世界。

所有人包括婴儿都在扩展自己的心理世界中学习和成长,而扩展时内在就会失衡,失衡就会恐惧,这种恐惧的释放也就是帮助我们寻找内在平衡的过程。可以说,情绪的功能就在于帮助我们自己修复、自我调节与自我平衡。

我们要把孩子内心发生的情绪告诉孩子,就像要把他的鼻子眼睛嘴巴告诉他一样。我们需要肯定孩子的情绪,是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与自己的情绪为伴,帮助他发展出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哭可以释放情绪,调节内在。

儿童内在的情绪运转是一个天然的过程。情绪像河流一样在生命中流过,流过……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儿童不会躲避、不会评判,但儿童会观察、感知、熟悉、了解、升华……儿童在正常的情绪成长中,逐渐趋于内在的平静祥和。

如果孩子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还不断受到家长的指责,会致使孩子被反复叠加的复杂情绪纠葛在一起,孩子就被锁定和桎梏了,那种生命之中自然启动的调节情绪的功能,在这样的局面中失效了。在焦虑的情绪之后,认知开始产生一个不真实的结论(甚至不经过认知而在潜意识中自然形成):“我不好。”自我价值感的地下就这样形成了。这样的情景即使成年后也可能无法走出来。那破坏了情绪流动的特质,是对生命功能的破坏,它人为的把情绪变成了不流动的泥潭和沼泽,这样的湿地在早年就成为人生命的一部分,阻塞并存留在人的生命中,成年后他也会不时出来作怪。

儿童如果生活在管制、紧张和被动中,想的不敢说;做的又不是想要的,障碍就会出现。一个人想了,说了,做了,三位一体,就会奇特的有力量。如果三位分离开,*就存在了。内在充满了挣扎、抗争和纠葛。就此在人的内在世界,被*出来了三中需求:想的、说的、做的。他们各自有自己的需求,分道扬镳,自我就会向四面八方出击。这种状况使我们无法成为正常的人。

*的情绪像儿童的情绪一样说来就来,可他走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这是因为我们长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照顾情绪、不倾听情绪甚至压抑情绪,使得各种情绪累积、固着的结果。

如果一个成年人不能够清晰地分出“你的情绪”,“我的情绪”、“你的感觉”和“我的感觉”、“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他就会迷惑。这可能是成年人沉淀之深的痛苦。这就叫做没有得到充分的成长。

成熟的人首先能清晰地把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剥离开,他清晰地知道“情绪是我的”、“我要为我的情绪负责”。负责指的是我要照顾的我情绪,清晰我的情绪,知道我情绪的来源,准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接下来再去看看那情绪背后站着什么,然后我们请站在情绪背后的那个东西出来,和他在一起,把他转化成支持我们生命的东西。

感觉的自由:

生命的感觉是人所有部分的基础。我感觉了,我才能发现。感觉帮助儿童发现着外在的世界,也帮助儿童发现在内在的世界。发现了,儿童才能产生下一步的探索与创造,才能流向下一步的心理与认知。

卢梭告诉我们:注重感觉才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真实的人、统一的人,而真实的人才可以靠近真理。全然依靠理*,我们会被驯化成社会或是某人或是某个利益集团的工具。

离开感觉,“教”出来的成长,只会建构一套认知与生命分离的系统,儿童所掌握的东西就是知识,而无法形成智力。会导致身、心、意的分离。

用感觉建立概念,之后用感觉不断充实和修正概念,使概念不断发展和完备,这是儿童一直再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准许自已使用生命的感觉来认识人,当我们成年后,我们就不会再把住在这个星球另一面的人,不再把明星、名人、伟大的人、权威的人视作彼岸世界的人、抽象的人或是神奇的人,我们可以在某一部分和他们产生连接,产生感觉和共鸣;我们会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我们有着共享的情感和精神,有着人类共*的成长历程和梦想——我们就从成年后荏苒具有的儿童对*的虚幻中走了出来。

真正了解生命,才能从本质上改善教育。尊重生命的特征,我们会惊喜地发现生命的智慧。

看了这本书,我更加尊重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试图去了解她无厘头的语言背后内心想法。在她需要我时给予帮助,在她不需要我时安静陪伴。知道爱,也学着怎样“给予爱”。

对于我自己的情绪问题,正视她的存在,学着去看到她背后的根源,看到了也就逐渐释然了。

第2篇:《完整的成长》读后感范文

当再次捧起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细细品读,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对如何为儿童创造一个完整成长的空间有了更深的思考。小编精心准备了《完整的成长》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几天仔细的看了《完整的成长》,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了解这本书的信息,所以看完后不禁惊叹。这是一本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来阐述另一个世界,一个每个人都拥有的内在世界的好书。

儿童自己创造自己!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感觉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心理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认知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

一切创造始于儿童的自我创造!

这里每个观点都是真理。然而每个观点在当今的教育中却显得那么的陌生!

人类因为拥有了内在世界,因而拥有了智慧,并且也透过这个丰富的内在世界创造出来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但多年来,有形的外在世界毫无疑问的占据着我们的时间与空间。而内在世界的探索却一度在生存的挑战中被遗弃。我们的父母亲没有清晰的告诉过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何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老师没有能量懂得我们的内心世界,当然也无法引领我们的精神成长。

但今天,这个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从这个充满物欲与竞争的外在世界逐渐转向我们的内在。《阿凡达》现象的出现无疑默默的证实着这一切。那么,《完整的成长》在这个时候出现无疑是盏明灯。它如同十年前的《爱和自由》,为我们崭新的小生命指明方向。

即使,很多的父母与教育者由于对内在世界的陌生,而无法更彻底的领悟其中的意义,但我依旧坚定的相信这将是我们的必走之路。正如爱和自由十年前的陌生与今天的影响一样,这是一个深远的影响!对于父母与教育者来说,了解内在世界不仅是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透过了解自己的内在,而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

当然,了解这个新世界,这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勇气、有好奇心,还需要一份持久与耐心。跟随着孙老师,跟随着爱和自由,这些年很艰难,但我却在这个新世界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自己,为此,一切都值得!

所以,在此,若有时间,我将愿意与所有的父母与教育者分享,《完整的成长》带给我的一切!

假期再次捧起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细细品读,收获很大,对如何为儿童创设一个完整成长的空间有了更深的思考。

本书讲述儿童如何在*创造的外在的世界中创造“自我”,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她提倡对儿童生命的尊重,全是完整的人与完整的成长的真正内涵。本书最后还介绍了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以帮助读着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

书中写道“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他。父母教师要做的,就是巡逻在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如果被允许之后才可以探究,人就没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意识。”而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更多地替代孩子,活动或玩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小心这个、小心那个……”不但孩子的身体不能自由支配,而且孩子的思维也被替代,孩子们失去了创造自己的机会。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三年级男孩儿的最爱——长尾夹。长尾夹不就是数学老师要求学生夹卷子的小夹子吗?有什么好玩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创造,他们会把几个夹子组合在一起,变成另类的陀螺,他们在桌子上、地上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他们会自发地组织几个人进行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形成了他们独有的规则;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相处。这就是自由支配的魅力。

我们知道7岁至12岁儿童开始对有意识地协调自己的动作有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喜欢跳绳、滚圈、骑马、蹦蹦跳,这些都是有规则的身体活动和游戏。几乎每一样游戏中他们都会使用意识。此时儿童认知的发展使得孩子可以通过认知来确认自己的身体,设计活动来自主游戏、自主运用身体。就那孩子们喜欢的躲避球来说,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边玩边形成规则,比如:怎样分帮、怎样确定发球权、在同时得到球的时候到底由谁来打、犯规了怎么办、比赛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这些都是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完善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不断成长。凡是可以考验自由运动身体的地方,愉悦和自由的儿童都会不厌其烦地攀爬行走,极尽全力张扬着自己,张扬着终于可以完成使用身体每一部分的喜悦。对他们来说,身体自由了,他们创造了一个自己的身体。如果不让儿童感知与经验,那就意味着让儿童失去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自主的机会,提供更多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展示,尽情创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出生开始,就是自己身体的主人,自己情绪的主人,自己感觉的主人,自己心理的主人,自己认知的主人,自己精神的主人,才能真正完整的成长。

利用假期时间,把孩子从他姥姥家接回来,自己照看了几天,同时也细细品读了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对照自己的孩子,感悟颇多……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孩子看世界的视角,有了一个奇妙的经历,每时每刻每页,都有新的惊喜,原来孩子的世界是这样。

总感觉自己的孩子身上有一种力量,让他一会儿也闲不下来,只要是醒着,就不停地爬呀~找呀,站起来,坐下来,再爬~再找……一直到困了,饿了,才嚎出不耐烦的叫声,来表达他的不满。看了书中一个小例子,我会心的笑了,原来天下的孩子都一样呀。例子是这样的:

有一次一个长辈问我:“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模仿一个4岁孩子一天的活动,他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他接着说,“我做了,但我模仿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一个早晨。他弯腰我就弯腰……他蹲下我就蹲下……他跑多远我就跑多远……最后我累得都不能动*了,但他什么事都没有,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原来,儿童在开始发现自己的身体,探索、开发自己的身体的时候,也和*一样着迷,也会充满挑战和探险精神。当身体的一种功能被唤醒,儿童就会尽情地重复使用,反复练习,一直到他自己困了累了,才会躺下。

同时,儿童的生命特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对于儿童,身体就是认知、是感觉、是情绪、是心理、是精神,他们是一体的,并通过身体的活动来体现浑然一体……当儿童在做某种身体活动时,他不仅在发现和探索身体,也在用身体的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

在教育和成长的历程中,我们必须从对生命的真正了解开始,这也许会使我们更惊喜地发现儿童的智慧!

第3篇:《完整的成长》读后感范文三篇

当再次捧起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细细品读,收获很大,对如何为儿童创设一个完整成长的空间有了更深的思考。小编精心准备了《完整的成长》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几天仔细的看了《完整的成长》,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了解这本书的信息,所以看完后不禁惊叹。这是一本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来阐述另一个世界,一个每个人都拥有的内在世界的好书。

儿童自己创造自己!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感觉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心理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认知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

一切创造始于儿童的自我创造!

这里每个观点都是真理。然而每个观点在当今的教育中却显得那么的陌生!

人类因为拥有了内在世界,因而拥有了智慧,并且也透过这个丰富的内在世界创造出来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但多年来,有形的外在世界毫无疑问的占据着我们的时间与空间。而内在世界的探索却一度在生存的挑战中被遗弃。我们的父母亲没有清晰的告诉过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何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老师没有能量懂得我们的内心世界,当然也无法引领我们的精神成长。

但今天,这个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从这个充满物欲与竞争的外在世界逐渐转向我们的内在。《阿凡达》现象的出现无疑默默的证实着这一切。那么,《完整的成长》在这个时候出现无疑是盏明灯。它如同十年前的《爱和自由》,为我们崭新的小生命指明方向。

即使,很多的父母与教育者由于对内在世界的陌生,而无法更彻底的领悟其中的意义,但我依旧坚定的相信这将是我们的必走之路。正如爱和自由十年前的陌生与今天的影响一样,这是一个深远的影响!对于父母与教育者来说,了解内在世界不仅是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透过了解自己的内在,而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

当然,了解这个新世界,这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勇气、有好奇心,还需要一份持久与耐心。跟随着孙老师,跟随着爱和自由,这些年很艰难,但我却在这个新世界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自己,为此,一切都值得!

所以,在此,若有时间,我将愿意与所有的父母与教育者分享,《完整的成长》带给我的一切!

假期再次捧起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细细品读,收获很大,对如何为儿童创设一个完整成长的空间有了更深的思考。

本书讲述儿童如何在*创造的外在的世界中创造“自我”,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她提倡对儿童生命的尊重,全是完整的人与完整的成长的真正内涵。本书最后还介绍了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以帮助读着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

书中写道“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他。父母教师要做的,就是巡逻在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如果被允许之后才可以探究,人就没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意识。”而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更多地替代孩子,活动或玩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小心这个、小心那个……”不但孩子的身体不能自由支配,而且孩子的思维也被替代,孩子们失去了创造自己的机会。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三年级男孩儿的最爱——长尾夹。长尾夹不就是数学老师要求学生夹卷子的小夹子吗?有什么好玩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创造,他们会把几个夹子组合在一起,变成另类的陀螺,他们在桌子上、地上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他们会自发地组织几个人进行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形成了他们独有的规则;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相处。这就是自由支配的魅力。

我们知道7岁至12岁儿童开始对有意识地协调自己的动作有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喜欢跳绳、滚圈、骑马、蹦蹦跳,这些都是有规则的身体活动和游戏。几乎每一样游戏中他们都会使用意识。此时儿童认知的发展使得孩子可以通过认知来确认自己的身体,设计活动来自主游戏、自主运用身体。就那孩子们喜欢的躲避球来说,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边玩边形成规则,比如:怎样分帮、怎样确定发球权、在同时得到球的时候到底由谁来打、犯规了怎么办、比赛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这些都是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完善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不断成长。凡是可以考验自由运动身体的地方,愉悦和自由的儿童都会不厌其烦地攀爬行走,极尽全力张扬着自己,张扬着终于可以完成使用身体每一部分的喜悦。对他们来说,身体自由了,他们创造了一个自己的身体。如果不让儿童感知与经验,那就意味着让儿童失去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自主的机会,提供更多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展示,尽情创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出生开始,就是自己身体的主人,自己情绪的主人,自己感觉的主人,自己心理的主人,自己认知的主人,自己精神的主人,才能真正完整的成长。

利用假期时间,把孩子从他姥姥家接回来,自己照看了几天,同时也细细品读了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对照自己的孩子,感悟颇多……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孩子看世界的视角,有了一个奇妙的经历,每时每刻每页,都有新的惊喜,原来孩子的世界是这样。

总感觉自己的孩子身上有一种力量,让他一会儿也闲不下来,只要是醒着,就不停地爬呀~找呀,站起来,坐下来,再爬~再找……一直到困了,饿了,才嚎出不耐烦的叫声,来表达他的不满。看了书中一个小例子,我会心的笑了,原来天下的孩子都一样呀。例子是这样的:

有一次一个长辈问我:“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模仿一个4岁孩子一天的活动,他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他接着说,“我做了,但我模仿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一个早晨。他弯腰我就弯腰……他蹲下我就蹲下……他跑多远我就跑多远……最后我累得都不能动*了,但他什么事都没有,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原来,儿童在开始发现自己的身体,探索、开发自己的身体的时候,也和*一样着迷,也会充满挑战和探险精神。当身体的一种功能被唤醒,儿童就会尽情地重复使用,反复练习,一直到他自己困了累了,才会躺下。

同时,儿童的生命特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对于儿童,身体就是认知、是感觉、是情绪、是心理、是精神,他们是一体的,并通过身体的活动来体现浑然一体……当儿童在做某种身体活动时,他不仅在发现和探索身体,也在用身体的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

在教育和成长的历程中,我们必须从对生命的真正了解开始,这也许会使我们更惊喜地发现儿童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