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汇总3篇)

写范文发表于:2024-08-08 14:33:35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童谣的音韵美; 2、激发对小动物和自然的喜爱。

(二)知识要点: 1、学习并朗读这首童谣。 2、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三)学法和习惯: 1、学习用指读法识字。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汉字。

二、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通过朗读体验童谣的音韵美。

三、教学难点: 字词“两、朋、友”学生不常见,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数学课上你们学了数字吗?(学了)今天的语文课,我们要学习一首与数字有关的儿歌“数字歌”(老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这首儿歌非常有趣,里面藏着许多小动物。翻开书第11页,看看你能找出哪些小动物?(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2、如果你们能数出这些动物朋友各有几只,它们就会从课本中出来和你们做游戏。请用数字标在图旁边。(老师在黑板上贴上阿拉伯数字。)学生汇报动物的只数,(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每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在黑板上贴上该动物的图片,并将它们贴到相应的数字下面。

3、自己小声朗读儿歌,把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4、听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特别注意不认识字的字音。听录音时用手指着每一个字,听到哪个字,就指到哪个字。(培养学生指读习惯,渗透听读识字的方法。)

5、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注意:边读边用手指着。读后,你有什么收获?

6、自己再读儿歌,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同桌请教,也可以问老师。如果认识了,就把标记擦掉。(教给学生识字的途径。)

8、孩子们,还有几个字在跟我们捉迷藏,来看一看(出示“小朋友”“数字”)每个词两生读,再齐读。

9、现在更难了,谁还会读?(出示“小”“朋”“友”“数”“两”“只”“个”这几个字,让学生单独认读。字为红*,读完贴在黑板上课文中的空白处。)在读“只”时,老师把“只”字放在课文中:三小羊、四鸡、五鸭,(学生读。)谁还能照样子说说?再读“个”时,问学生:看看周围,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出几个用“个”做量词的短语。)你们不仅字记得好,还能在生活中积累,真是了不起。

10、我们手里都有生字小卡片,请两个同学一起互相说说“悄悄话”,说说你都认识哪个字了,怎么认识的?不会的话想想怎么办?

(三)复习巩固 1、师生对读。 2、男女生对读。 3、做数字拍手歌。(两人结成一组,用“你拍一,我拍一”的方式填上数字歌的词,老师可先和一名同学示范。)

(四)小结 谁来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你们的收获很大,能用这些收获帮助小猫解决问题吗?出示第14页小猫钓鱼的图,全班共同练习。

图中有:条船两只猫 个水桶条小鱼。

(五)作业

五、教案点评: 这个单元与数学学科紧密联系,设计了通过数数了解插图中的数量,利用已知的阿拉伯数字认识对应的汉字。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认识课文中的常用数量词,并结合实际进行简单练习,帮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读中识字,同时培养学生指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让学生从图入手,整体感受课文插图的美与小动物的可爱,为学生营造了快乐的学习氛围。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2

一、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要来讨论一个与自然密切相关的现象——雨。请大家仔细看这张图片,描述一下你们看到的是什么。

很好,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出这是一场雨。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读这个词。

读得非常准确!现在,请哪位同学能想到和“雨”有关的词语呢?

课外积累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积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大家对雷雨的了解非常深入,打雷下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特别是在夏季,雷雨天气非常频繁。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雷雨》。课文将为我们描绘一场雷雨的过程,大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感受到雷雨带来的真实体验。

二、初读课文,识字。

首先,请大家自读课文,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圈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标记出来,并多读几遍。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分组阅读。请每个小组轮流读一段,其他同学要认真听。

现在,请三位同学分别读出第一到第三段、第四到第六段、第七到第八段。

听得很流利,现在请大家再次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场雷雨的。通过阅读,你们有什么发现呢?请大家自由畅谈一下。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细读,品味

㈠ 1. 请指名读第一到第三段,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

听完后,请同学们回答,雷雨前有哪些现象?老师会在黑板上写出这些现象:(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现象。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用了哪些具体的词语来描述这些现象?我们可以一起读一读,找出这些词语吧!请大家自读课文。

A. 黑沉沉:这是ABB式的词语,你能想到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吗?

B. 压下来:这个词语描述了乌云的来临速度和气势。(板书:压)

C. 一动不动:这个词语表示当时风完全没有动静。(板书:不动)

D. 乱摆:这里是指树枝在风中随意摆动,说明风的强劲。(板书:乱摆)

E. 垂下来:这里指的是蜘蛛因为风而顺着蛛丝掉下来,体现了蜘蛛的恐惧。(板书:垂下来)

F. 越来越亮、越来越响:形容闪电和雷声逐渐增强的过程。(板书:亮响)

为什么要先写闪电,再写雷声呢?这是因为闪电的出现通常预示着雷声的来临。

我们已经知道了雷雨前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电闪雷鸣。除了这些现象,你们还能想到其他预示着即将下雨的现象吗?比如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可以联系课文《要下雨了》。)

在乌云压下来,叶子不动,蝉不叫,蚂蚁忙着搬家,燕子低飞的情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雷雨前的氛围。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文字吧!首先由学生自由读,然后请指名读。

㈡ 1. 请看这幅插图,雨下起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随机板书:雷雨中雨大、看不清。)

现在,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中描写雷雨中的段落。请大家指名读这些段落,并注意读出雨中变化的过程:从雨下起来,到雨越来越大,再到雨渐渐变小。

㈢ 1. 雨的变化确实很大,一开始哗哗哗地下起来,急促而猛烈,没过多久,雨势又逐渐减小,最终天晴了。雷雨后的景象是如此美丽。请大家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指名读这一段文字。

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进行朗读。(师随机板书:雷雨后:雨停太阳出来、蝉叫了、蜘蛛坐青蛙叫、彩虹。)

引导大家联想:雷雨前蝉是什么样的?蜘蛛是什么样的?通过你的观察,雷雨前蝉一声不吭,而雷雨后蝉又重新开始鸣叫;雷雨前蜘蛛逃离网,而雷雨后蜘蛛则悠闲地坐在网上;雷雨前天空乌云密布,而雷雨后天上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雷雨过后那充满生机的美丽景*。(出示课件:第二幅图)

看图,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想做什么?

让我们想象自己置身于这美丽的景*中,带着愉快的心情来读第七和第八段文字。

请指名读,并进行评价。注意要读出雷雨后清新、洁净和充满生机的美丽感。老师范读一遍,然后请同学们再读。

最后,让我们一起齐读全文,再次感受这场雷雨的全貌吧!

同学们,尽管一场大雨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但作者却能够将这场雷雨的前后变化描绘得如此生动、详细,显然是经过了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我们也应当像作者一样,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细致地记录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这样我们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美好和有趣之处。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

1. 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领略众多鸟类纷飞的壮观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情感。

2. 掌握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熟练运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到“……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 分析大榕树的外形特征,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2. 学习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录像、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词

2. 了解课文内容,梳理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祖国地大物博,旅游胜地众多。同学们分享去过的景点及吸引点,引出本次学习对象——大榕树。

2. 学生介绍有关大榕树的资料。

3. 揭示课题:“鸟的天堂”,思考:

- “天堂”的含义

- “鸟的天堂”的指代对象

- 大榕树和天堂的关系

二、自读课文,思考:

① 作者游览“鸟的天堂”的次数?

② 每次游览观察到的景象?

③ 每次游览后的感受?

三、学习(1—4)小节

1. 指名朗读(1—4)小节,思考:

- 写了什么内容?

- 分析句子:“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 体会用词的精妙:“拨”、“移”与“没有一点波浪”呼应,描写船行驶的轻快;“声音像乐曲”表现出愉快的心情。

2. 提出质疑

四、布置作业:

1. 反义词:

- 热闹()

- 茂盛()

- 不可计数()

2. 选词填空:

- 似乎/几乎:他高兴得()要跳起来了。

- 几乎/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 陆续/继续:我们()跳上一只船。

- 陆续/继续:我们()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3. 填入恰当词语:

- 灿烂的()

- 茂盛的()

- 翠绿的()

- 平静的()

- 美丽的()

- 热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