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教师中心稿)(热门3篇)

写范文发表于:2024-06-05 10:00:09

常州市花园中学

单元教学目标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教师中心稿)

第一单元

1. 继续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良好习惯,准确读写汉字。

2.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

3. 让学生掌握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品读作品的几种方法,逐步养成品读作品的良好习惯,为形成个*化阅读打下基础。

4. 感受五位或平凡或伟大的人物身上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形成对人物风采的正确认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5. 能仔细观察、生动描绘人物鲜明的个*,提高写作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6. 掌握采访人物的基本技巧,尝试进行人物采访,提高活动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单元课时安排:(15 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 课时)

《童年的朋友》(2 课时)

《一面》(2 课时)

《我的老师》(1 课时)

口语交际(1 课时)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2 课时)

《赵 (2 课时)(待续)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2

常州市清潭中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通畅阅读课文,利用各类资源搜集资料,加深对文本理解。

2. 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思想感情,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培养热爱和关心自然的意识。

3.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会在记叙中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表达真情实感。

4. 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开展视听活动,交流心得,培养视听能力。

5. 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设计活动或探究,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 14 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 课时

《苏州园林》:3 课时

《都市精灵》:1 课时

《幽径悲剧》:1 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1 课时

诵读欣赏(单元自荐美文交流):1 课时(《城市听鸟》)

《治水必躬亲》:1 课时

写作:2 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修改):1 课时

集体视听活动:1 课时

单元学习小结:1 课时

三、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

本单元主题为“人与环境”。鉴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重点在于引发共鸣,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主题。

课文体裁多样,包括说明文、随笔、散文、记叙文和议论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写作教学

1. 结合单元主题,围绕“人与自然”进行写作。

2. 指导学生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手法表达真情实感。

视听教学

1. 组织学生观看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或纪录片。

2. 鼓励学生交流心得,培养视听能力。

活动设计

1. 活动一:设计方案开展活动,呼吁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2. 活动二: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3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南京九中 袁源

单元教学要求:

联系学生的人生体验,从理想、信念、修养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人生教育;

进一步掌握、巩固朗读的能力和技巧。

各课教学设计:

6、理想

教学要求:

明确理想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理想

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掌握本课中比喻的特点

教学步骤:

渲染气氛,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音像资料或音乐伴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模仿朗读。

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读了这首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或哪一句?为什么?”等问题自由谈论,然后请代表发言。

各自品读,深入思考 学生个人轻声朗读全诗,思考以下问题:

假如人类没有理想,世界会是什么模样?

如果人生没有理想,我们会变成什么样?

自己应有怎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理想? 鼓励学生将这些问题的思考简单写在笔记本上,并鼓励愿意交流的同学到集体发言。

*朗读,当堂竞赛 在明确朗读的抑扬顿挫等要求的基础上,以大组为单位,排练朗读,形式不拘,集体评议。

学习写法,掌握比喻 本课的比喻有明显的“寓抽象于具体”的特点,先由学生分析这种特点的好处后,组织大家练习仿句,在运用中掌握这种写法。

拓展延伸,课外探究 要求学生搜集伟人们的人生理想,或相关理想的名言、格言、警句、诗句等,加上自己的思考,出一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