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中,要确保清晰、具体。事情的发生必然与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密不可分,这是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只有将这六个方面都写清楚,读者才能明白事件的全貌。同时,要通过事例来表达一定的道理。在这六个要素中,起因、经过、结果是最为重要的部分。“经过”是事情的核心,是文章成败的关键。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在“经过”部分写得不够具体,这也是其平淡乏味的原因之一。记叙文可以分为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写事的技巧:
将“经过”部分分解为几个阶段,按照时间顺序逐层详细描述。多写一些“后来怎样”的内容,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
注意材料的详略,对于重要的过程和场景要有重点描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对于事件中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要描述其言行举止和思想,务必写得具体。
二、写活动的技巧:
活动都有其目的、形式和过程。要清楚表达为什么举办活动,活动的内容是什么,以及活动的结果如何。同样需要写清楚“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开始、经过和结果。
在写活动时,不仅要写个别人物,更要通过整体活动场面来展现人物的形象。
写活动的记叙文,要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突出印象深刻的内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描述整体活动,也要突出典型人物。
文章一般包括活动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如果是“参观”活动,可以采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依次描述活动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作文指导技巧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指导好学生作文,尤为重要。而我们农村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每当作文时总表现出几种现象:一、没有写作兴趣;二、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三、不知怎么去写;四、不求质量,为作文而作文。针对这些情况,我试行了下列一些相应的指导方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因,我每接过初一新班,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我首先作自我介绍,用知心话语唤起学生的热情,然后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乐意接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有利于教学。
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得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例如,课前说话训练,初一阶段从简单的叙述练起,使学生“敢说”,初二进而练习说明和简单的议论,学会介绍事物和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爱说”。初三综合练习且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会说”。也可根据国情、校情和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演讲、辩论等,做到“风声雨声声声入耳,世事国事事事关心”。活动本身的兴趣*自然会带动学生写作积极*,从而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
二、积蓄素材,变“无话可说”为“有话要说”。
学生无话可说的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其实学生平时所接触的材料很多。关键是要注重积累,以便“厚积而薄发”,就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2、组织实践活动,有意识的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亲身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写作对象之中,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写作境界。例如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有目的*的去郊游,自然中每一事物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作文与育人结合起来。
3、学完一篇课文都要谈谈感受体会,让学生从中挖掘出写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这样,做好了“积学以储宝”、“聚材而吸收”的工作,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和真切体验,就不怕“无话可说”了。
三、贯彻启发的原则,调动思维,引导方法,解决“不知怎样写”的问题。
聚材是基础,选材是关键。在作文训练时,教师布置的所写的内容应是学生平时所触及的、所观察的、所思考的,让学生学以至用,促进学生注意观察和积累。还可以确定作文范围,让学生准备几天,有意识地培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然后当堂作文。当然,素材选好后,还要指导学生写作内容要健康,新颖,丰富;用词要生动、精彩;有真情实感等等。
四、由量变为质变,改变为作文而作文的错误观点。
每完成一篇习作,先指导自改完善,互相交流修改的收获。教师讲评后,要指导学生趁热打铁,把自己领悟到的认识写成后记,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欣赏水平。为了促进学生自觉自改完善,可采取一些鼓励*质的活动,例如,选读佳作,或选登在板报上,定期作文比赛,
组织向报社投稿等。学生自尊心、好胜心都很强,这些活动促进他们努力写好作文,改好作文。
总之,指导学生作文要有针对*,“对症下*”才有效。
小学生日记的写作指导3
1、观察日记。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
2、活动日记。记下参观访问活动、学校班级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家庭活动、同学之间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等等,参加一次写一次,一定要抓住要点写。
3、思考日记。(或叫心灵日记、自我教育日记、"道德感悟"日记)把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优缺点和心理活动或道德品质成长变化过程摘要记下来。
前两种形式多见于应试,后一种形式要求较高,宜在高年级中有针对*地指导试用。
4、剪贴日记,把自己喜爱的邮票、图画、照片贴在日记本上,并按意图写上来源、目的、意义或说明文字。
5、信息日记。把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最新信息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