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不仅通过动作来表达作品,更重要的是利用呼吸来控制身体,帮助肢体做出各种优美的舞姿。一些 肚皮舞 舞者并不重视呼吸,或者不知道如何运用它。
精通舞蹈的人都知道,仅仅模仿动作的外形是不够的,必须将内在与外在、心与形、气与身统一起来。否则,舞蹈就变成了肢体的运动,动作的堆积,失去了舞蹈的魅力。掌握身体气息,感悟身体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关系,体会身体对空间的占有,如此的舞蹈才是真正的艺术情感表达。
呼吸在肚皮舞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和支配作用。在跳肚皮舞时,气息的运用和掌控主要包括两点:
第一,它可以为舞蹈提供调节、发力,甚至是一个情感爆发点,让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肚皮舞的呼吸应具有**、韵律和节奏。
第二,充分运用气息,使肢体动作不只是单纯的机械运动,使其更有张力,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气韵;肚皮舞的呼吸应该“气沉丹田”。
气息不仅仅是舞蹈的生命,更是感染人心的灵魂”。无论是学习埃及风格、土耳其风格、黎巴嫩风格的肚皮舞,还是融合风,气息在你舞蹈中的运用都至关重要。不光要有“形”似,更需“神”似,只有将气息有机结合并运用,才能使舞蹈表演更富有灵*、引人入胜。
我相信,当你了解了呼吸在肚皮舞中的重要作用后,你也会开始重视自己的舞蹈气息,因为它将改变你动作的质感,使之丰满,更有张力。当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你在日常训练中慢慢体会和琢磨。仅会跳肚皮舞是远远不够的,相信有一天,你的肚皮舞也会因为呼吸而充满了活力与美感!
东方舞、肚皮舞、 瑜伽 等并非包治百病的神丹妙*,但绝对能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引导你向好的方面发展。各种姿势,配合呼吸,通过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增强气血流通,调理身体、心情和气息,提升自然治愈力,为衰老的体细胞注入新鲜血液,按摩体内各个器官,并使其恢复功能。
这些活动能让人们平静下来,不再心浮气躁。当心境平和、知足时,人们就会对美好事物更加敏感。
常有人抱怨“我没有时间运动,练习肚皮舞呀、瑜伽呀”、“我年轻好动,根本静不下来”、“我身体太僵硬了,没有协调感,太死板”、“我都这么大年纪了,骨头都老了,还能动嘛”、“我没有毅力,坚持不下来”等等。
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你是否迫切需要练习,肚皮舞、东方舞、瑜伽也好,是否真心想通过这些锻炼让身体变得更加年轻、健康、优雅。
每一个东方舞爱好者之所以热爱、狂热,并不是为了追逐时尚,也不仅仅是为了减肥、治疗失眠等具体目的,而是因为舞蹈已经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
舞蹈不仅能让你身体新陈代谢旺盛,固本强身,舒筋活络,还能在不知不觉中保持优雅紧致的身材,轻盈灵动的体态。那是自然的身体、美丽的身体、年轻的身体。
练习肚皮舞的扭动技巧2
肚皮舞扭动技巧
肚皮舞,一种起源于古埃及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腹部动作而闻名。以下是有关肚皮舞扭动技巧的一些指南:
基本原理
肚皮舞的扭动涉及使用腿部和臀部肌肉的相互作用。掌握括约肌收紧以及正确的姿势至关重要。此外,上半身和下半身向相反方向扭动,有助于塑造腰部的线条。
姿势
1. 以端正的姿势开始,右脚尖指向前方,双手伸向胸膛正前方。
2. 双膝弯曲,臀部向正面转动并向右画圈。
3. 同时,右骨盆末端向正面轻轻转动。上半身保持不动。
4. 右胸和骨盆右侧形成直角。
5. 手臂自然地从正面向右移动。
6. 右骨盆末端到达身体前方时,缓缓回复到起始姿势,然后慢慢地向后划圆。
原地转动
1. 保持骨盆稍稍向下沉,膝盖不要伸直。
2. 再次按照圆弧移动骨盆,收紧括约肌,将骨盆向正面转动,回到初始状态。
3. 身体从正面看起来像*簧一样转动。
4. 达到此效果后,原地转动。上半身和下半身保持对称。
5. 原地转动时,脚尖稍稍转动,类似于踢球的动作。
6. 脚板落地时,脚尖先着地。
7. 臀部再次向正面转动时,脚尖再次点地并稍稍向外扭,与臀部动作方向一致。
8. 臀部向正面转动时,手移到右边,臀部再次向侧边转动时,手移到胸前。
9. 上半身保持向前的姿势不动,臀部自右向前移动时上身不要随之移动。
要点
臀部转动时呈椭圆形向正面扭动,不要大幅度转圈。
臀部向正面扭动时,注意腿部和腰部的承受力。
其他技巧
站姿
肚皮舞的重点在于挺胸、伸展脖子、背脊打直、翘臀,保持自信而优雅的气质。
手臂
手臂在身体两侧自然打开,重心在脊椎上,从一只手的手指开始弯曲,形成波浪状,通过手腕、小臂、大臂、肩膀和身体向另一只手臂传递。
手臂也可以左右交替舞动,注意每个关节的运动。
手指
从伸展单个手指开始,双手轻握拳,轮流伸出手指。
中指和无名指协调较难,慢慢尝试即可。
声乐中气息运用的技巧3
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是声乐中气息运用的技巧,欢迎大家前来查看。
首先,把肺里的气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净;然后,并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说的单田,用力使单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单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时候要渐渐用力,不要一下鼓起来。从开始用力到用力到极限,大约用五秒钟时间,然后到最强的时候,持续五秒钟。最后,渐渐放松,也不要一下放松,大约五秒时间整个过程,注意不要呼吸。养成用丹田气说话的习惯。意念上,不要用嗓子说话,用小腹(脐下两寸的点)说话。多练仰卧起坐,加强丹田力量(一般女*小腹力量较弱)。口腔要打开(后上下牙距离),整个口腔形成前紧(开、齐、合、撮)后松(打开后槽牙)之势。
长期坚持科学训练。情、气、声的训练: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语言表达训练;气----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声----声音的**训练。
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打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需要专门的训练。初学者要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
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和内容。
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
在练声、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