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简介(通用3篇)

写范文发表于:2024-03-14 04:37:50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曾任蒙之漆园吏。尽管生活贫困,他深爱道德,毫不追求富贵。庄子是庄子学派的奠基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代表作品《庄子》(又称《南华经》)详细阐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进一步发展了道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哲学流派。庄子的思想广泛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根本精神仍源于老子的哲学。

后来的世代将庄子与老子合称为“老庄”,形成了“老庄哲学”。《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说,庄子学派无所不涉,所著书籍达十余万言,其要义集中在老子的言论上,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强调道法自然,认为道无所不在,强调事物的自发自化,否认任何主宰存在,提出“通天下一气耳”、“人之生,气之象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通过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更被认定为神人。公元724年,唐玄宗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所著的《庄子》被正式封为《南华真经》。至宋徽宗时期,庄子更被封为“微妙元通真君”。

《庄子》一共包含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是庄子亲自所著,而“外篇”的十五篇则可能是庄子的弟子们或与弟子共同创作,真实地反映了庄子的思想;至于“杂篇”的十一篇较为复杂,可能是庄子学派或后来的学者所著,其中一些篇章可能并非完全代表庄子学派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以下是七篇“内篇”的名称及主要学说:

第一篇《逍遥游》——在天地之间逍遥自得,当人能摆脱私欲、功利心,便能自在地神游于天地。

第二篇《齐物论》——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普通人之所以与其他事物有所不同,是因为执着于私欲,只有去除私欲,心灵与万物才能相通。

第三篇《养生主》——人的形体是客体,精神是主体,修养在于培养人的精神。

第四篇《人间世》——生存在乱世之际,与人不争名利,保持低调的品德,避免惹上麻烦。

第五篇《德充符》——德行内在充盈,自然会在外在体现;不追求外物,而外物自然会来到,不追求人的归属,而人自然会归来。

第六篇《大宗师》——天地万物所尊崇的道,人能学习并以道为师,因此被称为“大宗师”。

第七篇《应帝王》——无私心而随自然而化者,适合担任帝王,帝王无为而能治理。

孟郊游子吟的简介2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创作背景:《游子吟》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文学赏析: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J2EE的简介3

J2EE的概念如下: 目前,Java2平台有三个版本,分别是适用于小型设备和智能卡的Java2平台Micro版(Java 2 Platform, Micro Edition,J2ME)、适用于桌面系统的Java2平台标准版(Java 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J2SE)以及适用于创建服务器应用程序和服务的Java2平台企业版(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J2EE)。J2EE是利用Java2平台简化企业解决方案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J2EE技术的基础是核心Java平台或Java2平台的标准版。J2EE不仅巩固了标准版中的诸多优点,如"编写一次、随处运行"的特*、方便存取数据库的JDBC API、CORBA技术以及能够在互联网应用中保护数据的安全模式等,同时还提供了对EJB(Enterprise JavaBeans)、Java Servlets API、JSP(JavaServer Pages)以及XML技术的全面支持。其最终目的是成为一个能够使企业开发者大幅缩短投放市场时间的体系结构。

J2EE体系结构提供了中间层集成框架,以满足无需过多费用但需要高可用*、高可靠*和可扩展*的应用需求。通过提供统一的开发平台,J2EE降低了开发多层应用的成本和复杂*,同时提供了对现有应用程序集成强有力的支持,完全支持Enterprise JavaBeans,具有良好的打包和部署应用的向导支持,添加了目录支持,增强了安全机制,提高了*能。

J2EE提出的背景包括以下几点:

企业级应用框架的需求:在许多企业级应用中,例如数据库连接、邮件服务、事务处理等都是通用的企业需求模块。如果每次开发中都由开发人员完成,将会导致开发周期长、代码可靠*差等问题。因此,许多大公司开发了自己的通用模块服务,这些服务*的软件系列统称为中间件。

为了实现通用,必须提出规范:许多公司开发了自己的中间件,但与用户的沟通方式各有不同,导致用户无法将各公司不同的中间件组装为自己所需的服务。因此,提出了标准的概念,而J2EE正是基于Java技术的一系列标准。

注:中间件位于*作系统和更高级应用程序之间,充当将应用程序运行环境与*作系统隔离的功能,使应用程序开发者无需过多关注系统问题,而能够专注于应用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容器是中间件的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