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汇总3篇)

写范文发表于:2024-02-20 17:41:12

渔船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渡。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

山口潜行始隈峦,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裳。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译文及注释】

渔船沿着溪水行,欣赏山水春光,两岸桃花在古老的渡口间翩翩起舞。坐在船上,欣赏那红*的树木,不知道远处有多远;走遍青溪,却突然发现四周空无一人。

山口幽幽地行进,山势展开,眼前平坦的陆地渐次显露。远处看见一片云树相聚的地方,近处则是千家万户,花竹丛生。樵夫首次传承了汉代的姓名,而居民们仍然穿着秦代的服饰。他们居住在武陵源,建起了在世外的安宁田园。

在月明之夜,松下房屋宁静无声,而日出时,云中弥漫着鸡犬的喧哗。惊闻凡人纷纷前来,争相引导回家,询问城邑的变化。清晨,巷弄中花开满地,黄昏时分,渔人樵夫乘船回到山村。

最初是为了逃避乱世而离开人间,如今成了仙者,不再回返。山峡深处,谁也不知晓人间的变故,世人远望时只见空中飘渺的云山。

如今不再怀疑仙境之难以寻觅,只是尘世心境未尽,仍然思念故土。走出洞穴,无论山水如何阻隔,辞别家园,打算长时间漫游。自以为经过的路不会迷失,却不知峰峦山川早已改变。当初只记得进入深山,沿着青溪曲径而至云林。如今春天降临,桃花水遍地皆是,但却无法辨别桃花仙境究竟在何处寻觅。

【赏析】

王维以其描绘山水之美而著称,这首《桃源行》继承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主题,但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多彩。王维通过诗篇的优美描写,创造了一幅幅绚烂的画面,将读者引入了一个超脱尘俗的仙境。

 

第2篇:现代桃花源

广西区广西横县附城镇谢圩子弟学校六年级余梦圆20年后的家乡是什么容貌?我展望着,遐想着;我勾画着,企盼着。

20年后的家乡如同一片花的海洋。踏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千姿百态的景象:春天,桃花绽放,淡雅的芬芳吸引着蜜蜂来采蜜,花海如画;夏日,荷花盛开,清香弥漫,让人忘却酷暑;秋季,兰花端庄开放,芬芳袭人,带来一片宁静和祥和;冬日,梅花不畏严寒,开放坚韧,雪花飘飘,衬托着它的娇艳与坚毅。在这花的海洋中漫步,春夏秋冬交织成一幅绚烂画卷。

20年后的家乡是树的天堂。绿*的海洋覆盖着广袤的土地,树木为人们遮阳,净化着空气,让人们不再受黄尘困扰。

有了花的海洋和树的天堂,也有了鸟的乐园。这里宁静*,吸引了各类水鸟和候鸟前来栖息。四季轮回,鸟儿歌唱,展示着奇妙的羽毛。或许能目睹天鹅的高雅舞姿,或者沉浸在落日与孤鹜共舞的奇观之中。

20年后的家乡高速公路上遍布着立体交叉桥,周围是高楼大厦;机器人警察灵活指挥着交通;医院采用最新疗法治疗各种疾病;老人们乘坐宇宙飞船前往月球疗养……

20年后的家乡既保留了田园风光的浪漫与宁静,又拥有了现代化的气息。它是一片现代桃花源,融合了自然之美与科技之光。

指导教师:蒙萧彦

 

第3篇:《桃花源记》行文线索

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下面是课文行文线索,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源记的行文线索: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桃花源记》存在的必要*

首先我们要了解陶渊明写桃花源的背景。

桃花源记作于南北朝时期,正是东晋与南朝宋更易的第二年。至此,*进入了又一个战乱的时代。

全文以一个普通的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的情节贯串起来,最后又有名士去寻访桃花源,却再也未曾遇见此源。

这个武陵人的奇遇其实是并不存在的,只是一个虚构的美好幻想的故事。然而它却能够得到千年以来无数名士的极高评价,这是为何?

想到仙境的故事,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的是无所不能、无忧无虑、与世无争、长生不死的神仙,而在《桃花源记》里,那些身处世外桃源的人不过是保留了天*的纯朴的一些普通百姓,他们祖先原是为了躲避秦朝末年的战乱而隐居到此处,从此几百年以后都没有离开过。他们来到这里的原因是为了躲避苛捐杂税,是一个值得人同情的理由。而武陵人无意间来到这里,也是身处乱世中。但是武陵人在这里与世无争地生活了几百年,不知有汉、三国、乃至魏晋,相比之下,武陵人身处的桃源的确是理想主义的一片乐土,尽管这片乐土只是一个和平、宁静、祥和的生活。但在乱世中已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更突出了《桃花源记》的悲剧*彩,但是和平祥和的`生活也给了人们无限的希望。

在这里,陶渊明已不只是为了一个人躲避而躲避,更是希望在战乱中的百姓能获得解脱。

然而我们又面对了一个问题,那个武陵人为何要离开桃花源?

如果我们再次给他一个重返桃花源的机会,他是留在这个乱世还是来到这片乐土?

可能会选择在桃花源里度过,但是不知他是否会想到,桃花源这片乐土只会让人忘记自我,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生活的意义,幸福的生活剥夺了他思想的权利。更何况那只是一个梦,过分的沉迷只会让人沦落。那样活着,便也是死了似的。但在现实的痛苦中,痛苦的现实能让他永远记住桃花源这个美好的梦,给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

我想现在,已经不是在讨论那个时代的选择,更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拷问。

究竟是应该逃避着现实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就算是困难重重也一样心怀梦想?

不管怎么说,陶渊明成为了一代隐圣,在于他开创了一个美好的梦境,让人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使人满怀希望地生活。

所以桃花源记存在着,以一种千古不朽的方式存在着。我们需要这种温暖的*泽来装点生活,尽管这种*泽是虚幻的。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欲:想要。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代指桃花林。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

便:于是,就。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似的。

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初: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

复:又,再。

行:行走。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平:平坦。

旷:开阔;宽阔。

屋舍:房屋。

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衣着:穿着打扮。

悉:全,都。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译: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全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通“邀”,邀请。(通假字)

咸:副词,都,全。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率:率领。

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绝:绝处。

复:再,又。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