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汇总2篇)

写范文发表于:2024-02-20 17:41:12

渔船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渡。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

山口潜行始隈峦,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裳。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译文及注释】

渔船沿着溪水行,欣赏山水春光,两岸桃花在古老的渡口间翩翩起舞。坐在船上,欣赏那红*的树木,不知道远处有多远;走遍青溪,却突然发现四周空无一人。

山口幽幽地行进,山势展开,眼前平坦的陆地渐次显露。远处看见一片云树相聚的地方,近处则是千家万户,花竹丛生。樵夫首次传承了汉代的姓名,而居民们仍然穿着秦代的服饰。他们居住在武陵源,建起了在世外的安宁田园。

在月明之夜,松下房屋宁静无声,而日出时,云中弥漫着鸡犬的喧哗。惊闻凡人纷纷前来,争相引导回家,询问城邑的变化。清晨,巷弄中花开满地,黄昏时分,渔人樵夫乘船回到山村。

最初是为了逃避乱世而离开人间,如今成了仙者,不再回返。山峡深处,谁也不知晓人间的变故,世人远望时只见空中飘渺的云山。

如今不再怀疑仙境之难以寻觅,只是尘世心境未尽,仍然思念故土。走出洞穴,无论山水如何阻隔,辞别家园,打算长时间漫游。自以为经过的路不会迷失,却不知峰峦山川早已改变。当初只记得进入深山,沿着青溪曲径而至云林。如今春天降临,桃花水遍地皆是,但却无法辨别桃花仙境究竟在何处寻觅。

【赏析】

王维以其描绘山水之美而著称,这首《桃源行》继承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主题,但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多彩。王维通过诗篇的优美描写,创造了一幅幅绚烂的画面,将读者引入了一个超脱尘俗的仙境。

桃花源记教案2

①范读课文 ②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与大同的含义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大道,是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则是儒家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大道之行,指执政者实行大道,使百姓安居乐业于大同社会。

研读理解 ① 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a大道之行也:实行 b选贤与能:选拔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因此。独,独自。亲,视为亲人。 e矜:怜惜 f皆有所养:供给 g男有分:各有各的职责 h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计划阻碍而不实施 k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者与强盗而不发生 l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好门

②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a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b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c全班交流

③细读课文,探究讨论 a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b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②指名单独朗读,注意文中停顿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e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③朗读课文三遍,试着背诵 ④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作业 ①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②背诵并默写全文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