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阿么,和一位傣族老奶奶生活在一起,她们的生活幸福美满。
阿么五岁那年,她年轻力壮的爸爸突然生了重病,去世了。不久,阿么的妈妈也因为伤心过度而与世长辞。父母的相继去世,给阿么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没有了亲人的阿么成了孤儿,经常躲在家中*暗的角落里哭泣。
一天,老奶奶上街赶集,看见了角落里的阿么,很同情她,于是把阿么带回了家精心照料。一晃十年过去了,阿么十五岁了,她乖巧又懂事,经常帮老奶奶做家务。寒冷的冬天,阿么耐着寒冷,为老奶奶洗衣服。她自己的手冻得通红也毫不在乎;老奶奶生病了,阿么更是为奶奶沏茶、倒水、喂*,关心倍至;老奶奶的衣服破了,阿么从来不让老奶奶自己动手,总是自己亲手为奶奶缝衣服,她稚嫩的皮肤不知被针刺破多少次,她也一声不吭。他烧水、砍柴、做饭,从来不让奶奶动手……阿么和奶奶互相照顾,日子越过越好。
阿么和傣族老奶奶非亲非故,但她们之间的感情胜过亲人。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经得住岁月的磨砺!
肌无力女孩自考之路得好心阿姨相助2
那是2003年4月,陈敬凭借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疾病的困扰,参加了自考,她的事迹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这位从小患有肌无力症,行动不便,几乎无法握手、抬臂,甚至无法自行翻身,却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在沙发上坚持自考,她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一天,陈敬接到一位陌生阿姨的电话,阿姨说:“孩子,你太不容易了,我想帮助你。”这位女士通过西城区自考办马主任联系到了陈敬。因身体不便,陈敬完全靠自己一点一点地钻研学习,这位热心人想为她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几天后,这位女士如约来到陈敬家楼下,从陈敬母亲手中接过教材,在上面认真标注重点和难点。她告诉陈母,学习要讲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勾画出的内容要着重学习,其余部分了解。这给陈敬的帮助很大。她反复阅读标注过的教材,找出自己的学习不足。这位阿姨一直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陈敬只能称她为“阿姨”。此后,阿姨要么通过陈母,要么打电话与陈敬交流学习心得。
心理学专业的术语理论*很强,难以理解,这时,阿姨会把自己的理解讲给陈敬。陈敬第一次参加大学语文(专科)考试时没有通过,阿姨详细了解了答题情况后说,她的 作文 写得不够好。作文题是“路在脚下”。陈敬写了自己克服病痛折磨,坚持求知的经历,但她写的过于平实,有些流水账的味道,失分是难免的。
在阿姨的热心帮助下,陈敬在三年内顺利通过了四门课程。随着一些教材的更新,阿姨无法再为陈敬标注知识点,但她仍然会不时送上鼓励和祝福,每次考试结束后的周一,她都会打电话给陈敬:“孩子,你考得怎么样啊?”
目前,陈敬已经学完了大部分心理学教材,还阅读了许多国外的心理学书籍。她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毕业。“考完专科,我想找个适合我身体情况的工作,我有心理咨询师证书,想帮助大家解决心理问题。”陈敬说,她希望自己能够解开无助之人的心结,鼓励大家始终保持微笑。
现在的陈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她感谢那些帮助她学习、考试的人们,尤其感谢这位热心的阿姨。目前,陈家对阿姨的情况所知有限,陈母只能通过模样猜出她大约50多岁,家住得很远。这位热心人始终不愿透露姓名和联系方式,但陈敬打心眼里感激她:“阿姨,谢谢您!”
男孩和女孩作文500字3
男孩和女孩,最大的区别不过就是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而有些男孩和女孩待遇不同,最大的区别也就是这个。
女孩应该比男孩听话,女孩应该比男孩懂事,女还应该比男孩勤劳……女孩也应该比男孩优秀吗?
中学时期的女孩:衣服应该自己洗,因为女孩到了这样的年纪是应该自己洗自己的衣服了;也应该多帮着做家务,比如洗碗,打扫之类的,因为女孩应该学着做家务了;女孩的学习不被管太多,因为父母相信女孩自己能够学好……
中学时期的男孩:衣服不必自己洗,家务不必做太多,不过也就是搬个东西,因为男孩不是干这行的;男孩的学习被关心太多,甚至于让男孩反感……
难道真的有谁规定了男孩该做什么,女孩该做什么吗?
我这么说并不是对男孩有意见,而是针对与父母的。从本*上看来,男孩女孩该做的就像以上所述的那样。但是,那毕竟只是习惯*的做法。因为,会做家务、懂事听话的男孩有,优秀的男孩也不少,为什么就会有不同的待遇呢?
再说远点,说严重点。在父母看来,女孩迟早是要嫁出去的,到时候要变成怎样的情况也与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并且,家务也是要做的,总之,一切都是必然的。而男孩,期望值高的好好读书,期望值地的,也不过如此,甚至还得样他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