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宾县群众文化馆,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二级文化馆”称号。得到这个荣誉的,哈市只有两家,县(市)一级的唯独宾县一家。
群众的文化阵地没有丢,单位的工作经费有补充,全县的文化工作很繁荣。当许多文化馆从群众视野中消失的时候,宾县文化馆的前进发展,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城市改造,文化阵地不能改没
“把县委、县*大院推了我管不着,但涉及文化馆的改造我有绝对的发言权。”说这话的是张延民,时间是1998年。身为宾县文化馆馆长、官为正股级的张延民,在全县城市改造会议上“大放厥词”。
城镇改造,市场动作,宾县也不例外。文化馆北临县委大院南门、地处繁华带,是一块“肥肉”。文化局已有意向,动迁后没有门面,可以偿还文化馆原有的占地面积,但只能是三楼以上的房间。
张延民慷慨陈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文化馆成了空中楼阁,文化工作怎么开展?城镇改造非要改没文化阵地吗?”
“你说咋办?”县长反问张延民。“我自己改造,只要求留一个门面,让群众在大街上能看到文化馆的牌子。”
结果,一年后文化馆原址建起一座五层大楼,“宾县文化馆”的牌子,醒目地立在一楼西侧的大厅前。不仅如此,文化馆面积还比原来增加了一倍,达到1350平方米。有人算账,张延民利用城镇改造为文化馆净赚60万元。
城市改造,文化阵地不能改没。但取决于文化主管部门的“抗争”能力,取决于一方领导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
经费不足,文化市场可以补充
有了场地,如果没有经费,也可能一事无成。
张延民想到了“回扣”这个建筑领域中的“惯例”。他找到开发商,张口要30万元,他清楚不要白不要,不要也没人相信你没要。经过讨价还价,开发商同意给7万元。这7万元让宾县文化馆新馆焕然一新。
宾县财政困难,对文化事业不能大投入。张延民想到内部挖潜,文化馆人才济济,开办各种文化培训班应有所作为。于是,节假日里,文化馆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成了美术、声乐、舞蹈各种培训班的教员。张延民的政策是,收入五五分成,公家、个人各占一半儿。个人得实惠才有动力,公家有收益才能发展。
张延民既当“校长”又当“总务长”。培训老师要有正规教案按部就班,不可随随便便。培训设施一定要一流,需要什么就购买什么。张延民利用管理加服务,让文化馆的各类培训,像学校一样规范,赢得了学员家长的普遍认同。学员的摄影作品《农家活》、舞蹈《冬趣》,分别获得全国第三届“蒲公英奖”银奖和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纪念奖。
几年来,宾县文化馆花费6万多元,增添了钢琴等大量音乐器材及文化设施。扩建了34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还买了台面包车。
市场经济,文化精髓永续传承
思想文化阵地上,先进的事物不去占领,落后的东西必然会侵入。张延民说,县级文化馆的宗旨,就是通过组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每年五六次全县规模、10多次行业部门的文化艺术活动,排满了宾县文化馆的工作日程,全体干部职工也因此表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下基层辅导,起早贪黑不说苦、摸爬滚打不说累,嗓子哑了打手势,浑身没劲儿吃片儿*,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他们与基层文艺骨干融为一体。去年,宾县文化馆承办了“宾县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赛”,由于时间紧任务急,全馆工作人员连续工作几周,声乐部王玉娥的母亲正处于病危时刻,她却没有回家照看,直到母亲病逝的前一天才回到家里。
张延民说,只有11名职工的文化馆,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没有精湛业务、没有永恒的志向,就无法承担起全县几十万人的文化活动,就不能履行时代赋予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有为才有位。宾县文化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依然保持着文化本*、坚守着文化阵地,被省*评为“黑龙江省一级文化馆”,去年又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
发现与创新作文2
道尔顿发现自己的*觉异常,通过不断的研究,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盲症空白:安腾百福从拉面中获得灵感,创新出方便面,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乔利在工作中发现了煤油的去污能力,最终研究出了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在人类的社会进程中,发现和创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会创新的脑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民族长久发展。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发现与创新。有人曾说过:“一个不懂得发现的人,只能生活在狭小的空洞里。而一个不懂得创新的人,则使那个空洞更加乏味。”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中发现了可供生存的食物,还用各*泥土创造出了最早的颜料。发现和创新让原始居民得以生存,并从中满足绘画带来的精神*。将空间拉回我们自身。无论是学生、领导还是其他领域的人物,只有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创造出一种合乎实际的应对方案,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可见,发现与创新在人的发展*不可没。
生活的完善离不开发现与创新。除去前面提到的各*发明人、科学冢。所有的科技发明人都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他们的创新思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生活更加充实而美好。纺织工人在工作实践中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拉开了工业*的序幕;爱迪生的电灯点亮了世界。汽车、电脑、手机……无数的发明让生活更便捷,而正是不断地发现与创新造就了这一切。
企业文化创新及创新着眼点3
作为企业,我们需要不仅在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也要逐步将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并将其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这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对于企业文化创新的理解,我们应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变化、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条永远也走不完的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文化的变化是最为缓慢的,因此对文化创新应保持谨慎的态度。相较于企业的物质扩张,我们更需要认同企业的精神资源,其中包括企业家精神、企业信仰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
首先,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健康长寿”的基因,决定着企业文化的*质。企业家只有自觉意识到这种责任,才能引领企业文化的提升。
其次,企业信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需要引导每一名员工树立一种人生的信仰,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第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保障企业品牌和良好形象的基础,只有真正负责任的企业才能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尊重。
对于创新的着眼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
首先,以塑造企业人为出发点,解决好“塑心”工程。企业文化应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其次,将企业文化纳入制度范畴,解决“落地”工程。管理制度和流程应体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实现企业文化与管理的有机融合。
第三,关注企业品牌文化的塑造,解决“品牌”工程。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入品牌建设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第四,重点培养企业的学习能力,解决“学习力”工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企业不断面向未来,实现持续发展。
此外,企业文化创新需要妥善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尤其是在文化理念层面不要随意变化。同时,我们要注意培养企业的共同愿景,并在文化建设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