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钝与利索作文900字(热门3篇)

写范文发表于:2023-02-25 04:13:02

今晚,爸妈带我下馆子,可能是累了,大家都不想煮饭,不然母亲是绝对不会自愿破费的。

看了几间餐馆,没一个合意的。羊兔火锅,在“热”了;街边大排档,不卫生;大酒楼又太贵了,没特*。大洒巴,实在奢侈,才仨人呢。我跟母亲打趣说:“老爸可能是想我找遍整个深圳的食府吧!”

迟钝与利索作文900字

父亲最后在一间小的潮州菜馆驻脚,坐下后,点了只白切鸡。我刚坐下,母亲便要我去催要碗筷。我倒纳闷:这个老板也真是不会做生意,怎么坐了几分钟,碗筷也不放?出了小门催了一下,顺便向正在切鸡的老板娘要三杯白开水。在旁的一位青年人赶忙收拾碗筷。我回转头看那老板娘,只见她把*举得高高地,一斩而下,我不禁赞叹:真是健康的老婆婆!真能干,啧啧!

才坐定,那位青年人才送碗筷进来,父亲又向他要了一碗猪杂汤。父亲打开从外面打的鱼和猪蹄,一共三盒,放在二尺多见方的桌子上。我见白开水迟迟不来,又出去催。老板边切鸡边听完,转身往店门外喊了几句,是用闽南语喊的,大概是叫人吧。

果然,一个老阿波优哉游哉地进来,和老板娘一样穿着围腰,头却有点歪,再悠哉地帮我们倒完水。看她的服务态度,我就不是特欢喜。父亲又出去了,问她(老板娘)猪杂汤里有没有粉肠。老板娘转身过来,一边用毛巾擦一边说:“要加的话就有。”那声音“悠”得很长。老爸又问她:“有没有生粉肠!”这时老板娘已经放好手巾,站在卤水餐车后,慢吞吞地回答:“有啊!这里,这些。”我一看,她指的是一些卤粉肠,煮汤居然用卤粉肠。父亲再跟她解释,是生的,她有点挂不住那不慢不火的表情了,不耐烦地说卤粉肠是生的。父亲又说要市面上的鲜粉肠。她极不情愿而又恼火地甩了句:“那个,没有!”这个老板娘的头脑真是迟钝,我心想。

父亲侃完了大山,我们也吃完了晚餐,该是买单的时候了。我便去收银台结帐。往店里找了找,没有一个人。叫了几声买单,也没人吱声,走出店门一看,呵,老板一家人正吃着晚饭呢。我便让她进来结算,我想:大概又要浪费一点时间。

刚踏进门半步,劈头盖脸地说:“老板,”进了门,又接着说:“一共是××元。”从叫来到进门,我敢打保镖:老天!不到20秒。父亲问她是怎么算的,她双利索地说:“这个×元,这个×元,那个×元。”用手指点给我看,我当时便要昏了。

真是:钱能通神!

原创投稿,百度搜索“*作文网”第一个就是,请记住我们的地址(T262)

父与子作文900字2

父与子作文900字

一对父子相依为命,父亲每天养牛,养猪,卖菜……儿子每天读书回来,第一件事并非学习,而是去喂牛,割草,做饭……儿子到了晚上十点钟才拿起书本学习,那油灯的火焰时不时跳动一下。儿子一直学习到凌晨一点钟才去睡觉,早上五点钟就起床走山路上学。就这样,儿子走过了不知多少个春秋。

临近中考,儿子不能用太多时间做农活了,父亲就在卖菜时去捡几个瓶子卖。他们家是这个村子里的唯一一座平房,他家院子里的地面凹凸不平。地上已长满了杂草。屋里有一张褪了*的红圆桌,大门上的对联已从鲜红变成了粉红。那少了一个腿的木床依然顽强地躺在那里。

中考后,儿子回来帮父亲做了许多农活。那张让儿子高兴的录取通知书很迟才到。儿子看着这个家,又看着这张通知书,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高考后,儿子考进了*美术学院。那张通知书也让儿子高兴不起来。这个村里有一个规定:凡是考上大学的人都要请老师吃谢师宴。而父亲却觉得谢师宴对于这个并不富的家庭来说是一个难题。谢师宴还是总得要请,父亲精打细算用了部分积蓄做了谢师宴。

儿子去*上大学去了,父亲在家里种地,喂牛,喂猪……这天,一个画家路过这个村子,看见了父亲在田里种菜,便在院子里为父亲画画。父亲见了冲他一笑,继续种菜。中午,父亲请画家在家里住两天,画家同意了。画家帮忙做农活。

“大叔,一百元可以不?”画家坐在椅子上问。

“就五十……。元可以不?”父亲说。

“好吧。”画家又说。

父亲想这个画家肯定是没有钱了,来帮忙做农活赚点路费。

第二天中午,父亲将一张五十元*票从邻居家借来。

画家拿出两百元给父亲,父亲惊讶地问:“不是我给你五十元吗?”

“你给了我灵感,又请我吃饭,怎么会是你给我钱呢?这两百元是给你的感谢费。”

父亲将那两百元还给了画家,又给画家做了一顿饭。

画家回城里去了,在圆桌上留下了两百元。

第二年,久未回家的儿子回来了,呆呆的看着父亲。

这一年的雪格外的大,有一枝坚强的梅在父亲的坟前生长。

在一个画展上,儿子看见了一幅画:一个*在田里种菜,这画的名字是“一颗金子心般的老农”儿子眼里一片模糊,不觉大喊:“爹!”

初二:尹鹏展

父与子作文900字

我与爸爸是绝对的兄弟,绝对的友好。妈妈常说我们大的没正经,小的也跟着没正经!这时,我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咋的呢?我们就是我们,爱咋的就咋的!

有一次,数学老师冷不丁举行测试,同学们像霜打的茄子蔫了。要知道,我们都没有复习,又是突然袭击,不用说,准会挂得很惨。那次的考题,简直比奥数都难。我不禁双手发抖,脑筋像连续工作了十天十夜,不管用了,试卷自然答得一塌糊涂。

过了几天,卷子发下来,我只考了90分。天啦!我创下了数学考试的最低记录!回家后爸妈会怎样k我?这家还回不回啊?正当我犹豫时,一个念头冲上心头:怕啥?不就是扣一星期零花钱外加一顿臭骂吗?回家!我鼓足勇气,飞快地跑回家。

开了门,我心中却像有一个兔子,不,有几十只兔子,在怦怦乱跳!我走到爸爸跟前,小声地说:爸,这次考试我不敢说了。爸爸接过试卷,扫视了一遍。我做好了挨骂的准备,可爸爸却不紧不慢地说:呵呵,九十分好啊,九九除邪嘛!要期末大考了,你考了这么吉祥的分数,不错,不错我一下子蹦到爸爸身旁,笑嘻嘻地说:哈哈,我就是专门考这个分数的!哈哈哈我们父子笑着一团。期末考试,我数学考了100分!我很高兴,当然我也知道这少不了爸爸的鼓励呀!

别以为只有爸爸帮我,没有我帮他!不信,且往下看。

有次爸爸、妈妈因为一点小事吵了起来。事后,爸爸很后悔,想给妈妈道歉,又觉得有失男子汉的尊严,于是爸爸找到我:

宝贝儿,帮我讨好妈妈,事成之后,我请你!

要吃肯德基!

唉,爸爸笑着说:横了,吃肯德基!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为了不辜负爸爸的厚望,更为了肯德基,我绞尽脑汁,最后想出了一个妙招,干脆给妈妈发短信道歉,我偷偷地拿过爸爸的手机写道:

老婆,亲爱的,都是我的错,请您原谅我!

我接连发了好几遍。呵呵,妈妈收到短信可乐了,不一会就回了短信:

老公,我早就原谅您了!

我见大功告成,就要爸爸兑现诺言。爸爸也很高兴,不仅带我吃了肯德基,还带我去了游乐场呢!

哈哈,我们这对父子,够哥儿们吧!

达县逸夫小学六年级李鸿龙

本文系作文网(zuowen)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索利诺》观后感3

《索利诺》观后感(一):一家人

爸爸

他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为了工作,举家搬迁德国。他并不在意妻子是否会因为语言问题觉得担忧,也不在意全家是否能适应全新的生活。当妻子因为远离故乡而有一股无名的怒火,他没意识到,妻子觉得孤独寂寞。正像他永远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在他看来一无所用的照片会给奇奇带来*与*彩一样,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妻子对一些事物的执着与他的想法总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于是,他选择逃避,逃避生活的种种带给他的压力,在别的女子那里寻求安慰,尽管仍然无力。妻子的离去,给了他一丝喘息,他希望从此也许可以不再那么压抑。只是亲人的离去,才真正让他有如深陷地狱。他招揽与奇奇打扮相似的服务员,只是为了沉湎于自己的回忆——仿佛一切不曾改变,全家团聚。当奇奇致电,他如何不想奔索利诺而去?可是,他畏惧,因为家人这个词语,是他先选择了放弃。

妈妈

她是个寂寞的妻子,也是个自私的母亲。当奇奇与哥哥离家出走后,她恳请他们回家,尽管她知道奇奇回家会受到父亲的束缚,但是因为害怕孤独的感觉,因母爱之名,让善良的奇奇返回让他不如意的家里。因为白血病,她终于可以顺理成章地返回索利诺——她日夜思念的故乡去,她明知奇奇喜爱电影,明知奇奇不能弃她而去,但她还是不改留在索利诺的心意。她所做的绝对不是故意,可是一切一切,却都是一种母爱的*。

哥哥

哥哥的生活从小时候开始就很压抑。他没有弟弟的灵气与聪颖,只能转而依靠*。他对弟弟,感情复杂迷离。对从小跟在他身后的弟弟,他不是没有爱意,只是这爱常常不自觉地被自己强烈的妒忌取缔。这妒忌衍生为破坏或抢夺弟弟拥有的东西,或是万花镜,或是一起长大的美丽女*,或是弟弟事业上的得意。他不是没有过挣扎与悔意,可是他真的不想永远呆在黑暗的角落里,没有人会注意。得到弟弟的原谅,看见弟弟美好的婚姻,可能刹那间,他又生出一阵恨意,可是很快的,消失了,他终于知道兄弟的含义。

弟弟

对于一切,他采取的是尽量容忍的态度。可是他的容忍,在哥哥看来却又是残忍的。小时候,哥哥的不讲义气,他并没放在心里。哥哥在看见警察后拔腿而去把他一人丢弃,他有的不仅仅是失望而已。他愤怒,委屈,但是他仍然选择忘记——不管是小时候哥哥对发夹的嫁祸,还是长大后哥哥把女朋友夺去。然而,哥哥并没有得到什么,在哥哥面前,他的事业,他的婚姻,他看上去是那么的春风得意,因为是兄弟,他对哥哥所作所为不介意,可正是这种宽容,对哥哥却更是一种残忍的折磨,他更宁愿弟弟对他满是唾弃。弟弟对于雅达,可能从未忘记,他的照片之路,也是因与雅达的约定而起。与故乡的远离,使他与雅达渐行渐远,可是对世界同样的敏感与好奇心又让他们找到了彼此之间的心有灵犀。不得不说,弟弟,其实真的很幸运。

《索利诺》观后感(二):生活是舍得,活出生命的*彩与*,过一辈子,便是最大幸福。

索利诺是一个意大利小镇的名字。

爸爸是一个很独断的人,一个决定就让全家离开了宁静的小镇,搬去了德国。虽然家人并不乐意,虽然他们不会说德语。粗暴而且虚荣,餐馆有所起*就急于炫耀,阔气地买一下一套银质餐具,暴发户的心态。顽固地自己的价值观强迫地加诸于自己的家庭,而不带一点爱和耐心,暴君的形象。孩子们背叛了他,而他又背叛了自己的妻子,看上去就是这么一个面目可憎的人。

母亲温柔贤惠,厨艺很好,一人撑起了整个餐馆。虽然不愿意离开故乡去一个完全陌生语言不通的地方,最终还是追随丈夫来到了德国。丈夫的虚荣和和功利她看得清清楚楚,出于爱她一直压抑自己,留在这个她毫无好感的地方。最后却发现丈夫的不忠作为回报。德国始终不是她的故乡,找不到归属感。你甚至从她的一个顾盼之间感受到孤独,看出她天天心心念念所牵挂的是那个她来自的小镇。在索利诺的小*场上她对奇奇讲的那句话,也是她给自己的生命所贴的标签:ichwill,dassdudeinlebenlebst.这是她的生命,她的生活。

奇奇,在他身上生命中的热爱与*(feuerundleidenschaft)体现得尤为具体。才华横溢,成长的道路总是有人照顾。

“知道吗,孩子,你拍电影或者干别的什么我并无所谓”“那你告诉我什么最重要?”“活出生命的*彩与*”对一个孩子说这话或许太早,幼年的奇奇并不能马上理解它的涵义。但是奇奇记住了这句话。人生不在于你从哪里开始,而在于你所选择的方向。显然他有天赋,第一部电影就拿到了大奖。哥哥的嫉妒心理作祟夺走了本属于奇奇的荣誉,兄弟间的矛盾激化,决裂不可避免。这于奇奇未必是坏事,生命的*彩与*不在于外部的肯定,而是内心的平静。舍去外部的喧闹,更衬生活的纯粹。

哥哥caro怎么说也算得上是有点悲剧*彩的人物了。没有弟弟一样的创造力,没有弟弟一样善于交际的本领,没有弟弟和一样聪明的头脑,却有着一样的需求,总是压抑,总是苦恼。大人总是偏爱奇奇,连喜欢的女孩也喜欢奇奇而非自己。诸多的求不得,这样的情况下嫉妒也是人之常情,做出伤害兄弟感情的事,只能说是人的天*使然。哥哥的形象大概是所有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最具体,最真实的映射了。

十年后奇奇在索利诺和小时的玩伴ada完婚,有两个孩子。奇奇拍的新电影,很受大家欢迎。

十年后的母亲和奇奇住在一起,照顾孙子孙女,精神看起来比以前好得多。

十年后的父亲仍旧在经营着他的意大利餐馆,餐馆刷了雪白的墙壁,墙壁上挂了花束,一切焕然一新。他仍旧过着和十年前一样的日子。至于为什么不愿意出席奇奇的婚礼,是出于内疚,无颜面见妻子孩子;亦或是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他心爱的餐馆,不得而知。但我相信他的那句”ichliebedich”是出自肺腑:在他的餐馆,新雇佣的伙计,长的很像儿子奇奇。一个固执,孤独,甚至有些让人心疼的老头子。

十年后的哥哥成为了历史评论节目的制作人,索利诺的站台上,兄弟间相逢一笑。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能改变的,就接受。记得朝前看,朝上走;记得生命中最热爱的东西,爱地真挚。幸福,不算太难。

《索利诺》观后感(三):德国和意大利

(有剧透...)

回来路上跟朋友说,这片说的意大利让人感觉有点太标签,让我联想到有些说*导演“迎合”西方“恶趣味”审美的说法....

但是通俗拉丁味对我来说还是不可抗拒的,有时候也会觉得德味很棒,但是一比较我就立马立场分明。也有小伙伴说这片刻意营造了两种文化特别个*对比的氛围,包括男主让我们看到的两个短片,也很符合我这种从没去过德国也从没去过意大利的人对两者标签式的认识,看起来还是很啧劲.....

意大利元素就不说了,全片对白估计是意大利语多过德语,后面整个搬去了意大利...各种小田原小欢快....天堂电*小屁孩长大离开了小村,这边弟弟是回来了...比较有意思的是哥哥赴弟弟婚礼的时候,弟弟从火车站接他两人居然讲德语....

【关于语言我觉得有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真是这样,弟弟刚回意大利青梅竹马的姑娘说他讲意大利语的发音有问题,我是听不出来差别是因为不懂意大利语吧...不过我总觉得学了并常用另外一种语言不会改变母语的发音...】

德国部分其实也很有代入感,鲁尔区,煤矿,我还记得走遍德国讲鲁尔区一个地方以前煤矿工作很辛苦,周六也要加班,矿工还整天晒不到太阳,后来煤矿被拆掉了,现在造了休闲运动活动区很多人没事的时候来活动多好啊...片子说的就是这个地方,意大利人一家刚来的时候爸爸有没当过矿工我迟到没看到,但是后来煤矿一个建筑要被炸掉弟弟还让哥哥去拍视频,居然有些许贾樟柯感......弟弟第一个短片也是说的这个,曾经大肆生产的煤矿在产业转型压力之下就快关门了,曾经的矿工从女儿心目中的大英雄变成了魔鬼....可想而知大概是由于失业的压力...

其实用脑子想想德国部分也挺不错的,但是意大利歌一唱起来舞一跳起来饭局一摆起来我的脑子就不会转了...肿么办...

《索利诺》观后感(四):feuerundleidenschaft

我其实很好奇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们中,有多少是因为歌德学院的课才知道solino的。

总之这是一部很理想主义的电影了。一个意大利小镇,一座德国城市,一部摄影机,一个露天电*,交错在梦想、背叛、执着和爱里。

我所设想的情节,大概是执着着梦想,然后所谓功成所谓名就接踵而至。然而对gigi,最后他的幸福,却融化在小镇露天电*人们的捧腹大笑里。我总以为,年轻的时候,就自己一个那么飞奔出去,去想去爱去生活。我无数次憧憬的日子里,没有片刻的安宁,没有婚姻,没有岁月。我其实不太明白,为什么gigi选择留在solino,为什么抱着一身才华与梦想躲在这个孤僻的小镇上。如果是为了ada,那将是更令我无法理解的。

那天和朋友煲电话,说道会不会因为男友的缘故放弃出国之类。姑且不提我现在没有此类烦恼,即便果真如此,我必然不会为此做出妥协。我明明是个极度现实之人,我不会幻想我们彼此放弃妥协最终修成正果之事。生活对我而言只存在一个问题:如果不这样做,我会不会后悔。我可以很煞风景的很理智的明了,如果为了所谓爱情放弃出国,无异乎放弃我坚持了十年的梦想。除非舒马赫定居*,否则我是绝对不会丢了自己而妥协的。有时候就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可以这么没头没脑的蒙扎进混沌茫然的世界里,然后单凭这简单到愚蠢的问题撑到现在。

所以梦想之于我是最高的,大概也是因为我自诩年轻而有资本提及梦想。但gigi留在小镇里,许是因为他终于意识到,如果错过solino,错过ada,他必将为之后悔余生。

没头没尾的,大概是因为面膜做完了,我打算写机械xx作业了。

《索利诺》观后感(五):个人感受——分析爸爸和哥哥的心理

原本在德语课本书看到这个片,搜了百度,看到土豆有个模糊的片,看一下吧,看看是什么风格。因为土豆的默默地连播,我也就把这个下午耗在solino上了。

本来也不想些什么,但是单看不写,信息的输入量和输出不平衡,还是写点什么,让我享受这个吐字的过程。

有很多想写的,比如母子之情,兄弟之情,男女私情,夫妻之情,背叛,乡土顾念,梦想,电影制作,家庭教育,兄弟之间的妒忌,三角恋,可怜的弟弟老是被哥哥欺负,青少年的成长等等。这就像chirs教的freewriting,letyourthoughtsflowontothepaper,butinthiscase,tothescreenthroughmyfingertips.

谈谈我的hooks,父亲听到弟弟传来的喜讯,却以工作太忙开脱,不敢回去自己家乡,因为背叛妻子,真回去了,何以相对,我曾经把另外一个女人压在你日日夜夜*劳的工作台上,还要被你抓个正着。爱情就是镜子,碎了拼回去还是会有裂痕,更何况他连拼的心都没有。

也正是哥哥和父亲两个负人物,才突显出弟弟善良人品。哥哥虽不是从来就是霸道,他只是很晚才知道,喜欢的东西要去为此做努力,而不是靠强抢别人的。观众总是希望世界会变好。于是弟弟最后“争气地”为哥哥展现自己,除了回敬哥哥多年的欺凌,他也希望得到哥哥的肯定,毕竟是家人。

如果大家足够留意电影的封面,会发现,弟弟并不是主角,至少名字不是gigi,占着大版面的也不是弟弟,而是哥哥。通常习惯分析主角(通常也是值得同情的人),反倒哥哥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作为家庭的长子,自然得多宠爱不够幼子多,再加上弟弟*格善良,可爱懂事,还有自己的天赋,哥哥失宠吃醋是必然的。从小到大,能是弟弟的东西,他都要抢过来。在他的眼里,弟弟稍稍比自己亮就是上天不公平的表现。妒忌心极重,这个父母的教育模式也有很大的关系,哥哥那个本来就不是读书的*格,不是一个乖巧孩子,在和弟弟的强烈对比下,保守的父母怎么会偏爱他。他没有什么道义可言,空有一颗探险的心,把弟弟落在鸟屋里,落在行盗的摄影店内,抢走的女友,不回去照顾自己母亲,冒认弟弟领奖。勇气和胆量用错的地方,受伤的就是他身边善良的人,弟弟。妒忌归妒忌,也没有想置他于死地,弟弟嗨大想爬出跑车,哥哥把他拉了回来。想自己的朋友推荐弟弟的电影,给弟弟的电影拿去参选,告诉他的电影入选了,要回来拿奖。只是当弟弟的利益和自己的冲突,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的。在自己在乎的事情(主要是在那个jona和名利),他的私心会无限放大,为的就是她的肯定,既然在父母那里也得不到什么肯定。

不晓得导演对意大利有多了解,我看过的意大利片也屈指可数,但是片头的快节奏,确实让我想到了意大利,闹哄哄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