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录音磁带(生日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生日”两个字:
谈话: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每当你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都会为你点燃生日蜡烛,送上生日蛋糕,但是他们自己却很少过生日,作为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2、今天,我们学习18课借生日,相信大家会找到*的。板书“借”(用与“生日”不同颜*的笔书写)齐读课文。
3、根据文题质疑:
师:读过文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让学生提,鼓励大胆质疑。)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
二、自学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生字,读通句子。
2、4人一组读全文,每人一段,互相纠正字音,句子。
3、小组汇报,其它组认真听,发现错误问题。
4、检查识字情况,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然后出示字卡,请学生认读,认识“饣──饭,牛──物”。
(学生认读生字采用多种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交流识字方法。)
5、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提出的问题,你是否弄懂了,指名汇报。
三、课间律动
为小云妈妈唱一支《生日歌》。
四、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书中第一幅插图。
1、结合图及文字,指导第一自然段朗读,体会出小云高兴,惊奇的心情。方法:指名读,齐读。
2、在第一幅图出示后,显示小云和妈妈的话,着重练习对话部分的朗读。引导学生注意小云问话的语气和妈妈的语气,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多次试读,体会出人物情感。教师适机范读,学生分角*读。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学生读三、四自然段,重点练习小云的话,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的感叹语气。
4、分角*小组练习读全文,指名分角*读全文。
5、表演读,读给老师,同学听。
五、课后延伸
学习了《借生日》一文后,你受到哪些教育,知道如何对待父母长辈了吗?
《金星凌日》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星球距离的远近不同会影响看到的现象。
2、通过模拟实验知道金星凌日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建构模型,让学生感知金星凌日的完整过程。
2、通过对比日食和金星凌日的过程图,知道星球距离的远近不同会影响我们看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认识的
2、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3、通过模拟实验,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构建金星凌日的观察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日食,你还记得,当发生日食时,日月地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板贴:日月地图形)
2、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示来表示日食发生时的完整过程(张贴日食过程图,并板书:日食)
3、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有着小日食之称,但比日食更为罕见的100年只出现2次的天文现象:金星凌日!(ppt出示课题)
二、过程
①认识金星凌日现象
1.看到过金星凌日现象吗?这是2012年6月6日,在地球上拍到的金星凌日(ppt出示金星凌日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通过图片,我们看到了只是某一时刻的金星凌日现象,想不想亲眼见证一下金星凌日的完整过程?怎样才能看到呢?
②构建金星凌日模型
1.教师介绍材料。
(“太阳”、泡沫球、地球板:在杭州处有一个小孔,方便我们观察,底板:上面标有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并将日地距离根据实地距离缩小到100cm)
2.有了材料,就能开始观察了吗?金星放在哪里合适?你需要什么信息?
3.出示并分析星球间距离数据表
4.师借助模型演示观察方法
5.生实验,完成记录单
③交流与研讨
1.张贴学生记录纸于黑板
2交流:(1).通过模拟实验,你能来说说金星凌日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板贴金星于黑板)
(2).对比日食过程图和金星过程图,你有什么发现?(黑*物体大小不一样)
3.思考:为什么你看到的现象会不一样?(月球、金星与地球的距离不一样)
4.出示金星,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数据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吗?黑板上星球距离需要改吗?
5.总结:我们发现,星球间距离的不同会影响我们看到的现象。
三.拓展
1.让我们把观察范围扩大,看,这些都是围绕太阳转的八大行星,假如我们是生活在火星,此时看到的金星凌日现象会发生什么变化?假如有水星凌日,在地球上你觉得会看到怎样的现象?
2.其实关于金星凌日,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比如科学家如何用金星凌日的视差来测日地距离,比如为什么它这么罕见100年只发生2次?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再深入的探究。
《猫》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能够书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如何具体描绘猫的特点,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如何具体描绘猫的特点,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猫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挂图。
认识猫:家猫、波斯猫。
学生介绍对猫的认识。
整理学生介绍的内容: 猫是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朵小,眼睛大,瞳孔随光线变化,四肢短,行动敏捷,善于跳跃,能够捕鼠,毛发柔软,颜*多样。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今天我们将学习老舍先生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形近字练习: 虑()稿()要()虚()搞()耍()
三、学习课文
作者分别在哪些段落中写了猫?每个自然段都描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四、学习第4自然段
自学第4自然段后,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述了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并朗读出来,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读出小猫的坚强和可爱。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找出这句话,读一读,读出小猫的淘气。
归纳引导: ⑴ 如果这只淘气的小猫是你家的,你会如何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表达: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 ⑵ 老舍先生是如何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来描述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⑶ 你读了课文后,对猫的感情是否与老舍先生相似?说一说。 (喜欢、喜爱) ⑷ 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要表达出喜爱的感情。
五、小结 这只可爱的小猫,活泼可爱,全身洋溢着淘气与活力。它长大后会展现出怎样的特质,我们明天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完成思考·练习的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来巩固。
回顾昨天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今天我们将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讲读第1自然段: ⑴ 自由读课文,谈谈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我们家的大花猫*格实在有些古怪。) ⑵ 大花猫的古怪*格体现在哪里?找出并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 (教师辅导) ⑶ 引导学生读出猫古怪的句子。 (又老实又贪玩) 继续学生汇报。 ⑷ 引导学生再次读这些句子。 ⑸ 解释词语: 谁能解释“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意指尽到责任。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谁能站起来解释一下“屏息凝视”? 学生解释并演示以加深对小猫专注的理解。 ⑹ 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表达猫的古怪*格: 大花猫的*格真古怪,它既()又()又()。 ⑺ 教师板书: 又()又()又() ⑻ 大家喜欢这样的猫吗?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自读第2自然段: ⑴ 大家刚刚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根据哪句话来讲解的? (第一句话) ⑵ 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语、句子来学习,会事半功倍。 (5分钟自学,讨论) ⑶ 评讲: 谁读懂了第二自然段?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 “几朵小梅花”是否可以改成“几个小脚印”? (不能,“几朵小梅花”表达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教师归纳引导: 大家说得对,这里的高兴与不高兴可以说成什么? 高兴──生气 教师:这种高兴与生气的表现也是猫的*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格有何特点? (古怪) ⑷ 是的,让我们读一读这只古怪的大花猫。 ⑸ 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们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学习第3自然段: ⑴ 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应用到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 ⑵ 教师检查并辅导: ① 找出一对反义词: 害怕──勇猛 ② 读一读表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 ③ 这种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格的体现。
三、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人(喜欢)。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2、3题。
【板书设计】 猫 老实、贪玩、尽职 一、古怪高兴时、不高兴时什么都怕、勇猛喜爱 二、可爱──淘气:没玩没了、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