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同学怕上奥数课,因为一道道难缠的奥数题会搞得人头昏脑胀。而我对它却情有独钟,觉得风景这边独好。平时的课堂老师单调重复得比较多,让人乏味。每次奥赛课却给我带来新鲜感,让我学到许多课内无法学到的知识,许多平时难以解决的思考题,在这里都能迎刃而解。
今天的一堂课,又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老师教我们用鸡兔同笼法解题,其中一道题是这样写的:
3头牛和8只羊共吃青草42.5千克;8头牛和23只羊一天吃共青草117.5千克,如果一头牛一天吃草的千克数是一只羊的3倍,那一只羊一天吃草多少千克?
老师问:这道题谁会解答?我举手了,但老师没发现,自己讲解了:其实这道题蛮简单的。我们由3头牛和8只羊一天共吃草42.5千克,可知33头牛和83只羊一天可吃老师的解答步骤共有4步,而我想的才用了3步。老师讲完后,我说:老师,我只要用3步就能解决问题。老师说:那你说一说你的解法。我说:条件里说一头牛一天吃的草是羊一天吃草数的3倍,我把牛转化成羊来算后,3头羊就转化成33只羊,一共有9+8=17只羊,用3头牛和8只羊一天吃草的总量42.517=2.5千克,求出每只羊每天吃草2.5千克了。老师笑着说:对,安婷的解题方法叫作替代法,用在这道题上使解答很简便,大家以后要向她学习这种不断求新的学习态度,不要只满足于一种解法。夸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学习,我快乐,这里的风景真奇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吧!
评:快乐学习,学习快乐。是新课程所追求的,面对人人头痛的奥数题,小作者却情有独钟,可见其热爱数学,热爱奥数,善于从学习中寻找成功的快乐。日记真实纪录了小作者另辟捷径解决一道奥数题的过程,我们也看到了开放的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定势,使课堂充满活力、生机。
由鸡兔同笼问题想到的作文2
数学,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生活的眼睛;数学是智慧的结晶;数学是文字的艺术。
我从小就爱数学,爱做数学题,特别是数学广角。说起数学广角,我想起了这个学期的“鸡兔同笼”问题,起初我一听这名儿,便知道这个问题一定不简单。但我并没有被问题吓倒,难题反而能激发我的兴趣。我开始不断研究此类题,我一下子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题可以用假设法、解方程和列表格多种方法。不过我更倾向假设法,因为我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挑战*,十分有趣。
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头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条件下共有几只脚,再与原有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是多少,再从中求出兔的数量。
从中我还发现了几个数量关系:
①兔的只数=(实际总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头的总数量)÷(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
②鸡的只数=(每只兔脚数×鸡、兔头的总数量—实际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也会随时遇到,前些日子妈妈带我去万寿宫买练习本,簿练习本0。8元/本,厚练习本1。5元/本,妈妈给我9。9元钱让我买8本练习本。我立刻就明白妈妈是在考验我呢!我可不能让她小看了我,我就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我买了5本厚练习本、3本簿练习本。
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爱动脑筋,善于思考,那么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小学《鸡兔同笼》教学反思3
本节课通过设立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自主探究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深刻体会数学思想的应用与问题解决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使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体验不同的解题方式。
"鸡兔同笼"曾是典型的奥数题目,现已被编入教材。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这道题目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使用假设法解答时更是如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首先采用列表法将抽象的知识可视化,随后逐步引入假设法。针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列表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而假设法的逻辑推理则是一个更高的挑战。因此,我还引入了抬脚法,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思路。
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已经通过课外辅导班提前学习了相关内容,他们展现了很高的学习积极*,并且能够深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意义。然而,这也导致个别学生出现了偷懒现象,尤其是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接下来的练习课上,我将更多地关注那些解题速度较慢、思维不够清晰的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进步。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我期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挑战*和启发*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实质*的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