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情感主旨类
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
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背景知识】
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应该熟知: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
3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一、寻找代入感
在高中语文试题中的诗词、诗歌主要以古体为主,即使有些现代诗也距离我们至少几十年的光景,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自然体现不到当时的背景内涵,这个仅仅靠着课本上的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则需要来寻找代入感,换个词就是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把自己代入到作者的灵魂思想中。
二、怎样才能寻找到代入感
1、根据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家国背景来代入,例如:辛弃疾(家国仇恨、恨不相报等);2、根据诗词各句中关键字词来代入,例如:“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生”,关键词是“梦回”、“连营”、“八百里”、“塞外”,则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家国背景和心情等;3、超强的文学触感。
三、见微知著、以今译古
但凡语文课本中的诗词必然都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换句话说就是每一首诗词中都有着很大的词语可以以现代社会中的词语理解。那么如果见到不曾学习过的甚至艰难的词语时,不妨试上一试,然后稍加同译,大概的意思就出来了。以小看大,以微知著,今古通译,史通全文。这里不一一举例。
四、通译全文,大意总结
做完上面的两步,那么相信你已经对整篇诗词已经有着一定的了解了,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译全文(现代诗歌稍难),如果有翻译不出来的句子字词可以先放一放,接下来你要做的便是全文意义的总结了,全文意义的总结大致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1、开头前两句,重中之重;2、结尾后两句,总结全文。
4高中语文的古诗词鉴赏方法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
l、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经常运用各种修辞,以加强表达效果。如:比喻除了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外,还可以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腺语、双关等修辞能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排比、反复等修辞能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等等。
2、表现手法(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等等。(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3)注重写景:诗歌贵在含蓄,因此常用借景抒情手法,写景方式主要有侧面烘托、以景衬情、静动结合、虚实结合、卒章显志等。
3、结构:诗歌的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层层渲染铺垫、首尾照应、结构对比等。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总结2
【编者按】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感知诗歌的形象,品味其语言艺术,领略其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由于该考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E级),能力层级高,学生在解题时,失分较多。笔者通过几年的高三教学总结出要想得高分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精“读”,二是细“析”,三是严“述”。
一、精“读”
“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精读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感情基调,了解作者,了解诗歌的整体内容,理解诗中的词句,特别是抓住关键词,揣度景物的蕴意,是了解诗人处境,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感受和把握隐藏在形象和画面深处的情感最有效的方法。
(2)注意抒情、议论*文字,它往往是体现作品主题,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文字。
(3)抓风格和背景。“诗言志,歌咏言”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自己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一切优秀的诗歌作品,都应该是时代的产物;一切优秀的诗人,都应该用自己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丰富的社会和当时的时代精神,这是“诗言志”的一个基本要求。鉴赏文学作品,就是在作品所展现的世界里与作家进行交流。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读者借作家的眼光去看,借作家的耳朵去听,借作家的心灵去感受,从而使自己获得阅历,获得智慧,获得情趣。因此,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顾及诗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注意作品的风格流派和时代背景,这才能较确切地思考作品的意旨,评价作者的思想态度,并可以进一步“深思义理”了。
(4)体会诗的意境。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统一的结果。鉴赏古诗,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鉴赏诗歌,第一步就是要初步理解诗人是如何借助抒情客体来表现自己鲜明的个**彩的',表现自己的爱和恨、痛苦和欢乐、希望和追求的。
(5)把握常见的典故。古人常在作品中用典故,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古诗用典故能使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表达的生动*和含蓄*,又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
(6)一定要充分地展开想象和联想。因为诗歌讲究含蓄美,不直露,总要留下一块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感受诗的内蕴力,故评价时,只有凭借诗中创设的意境展开想象,才能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这实际上要求我们搞清楚“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问题。
二、细“析”
仔细分析设计的问题,揣摩命题意图,弄清题意,找准答题的切入点,看题干限制,弄清问什么,力避先入为主,答非所同。解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问怎样描写的,就要从正面与侧面、虚与实、动与静、时空顺序层次的安排、各种感觉的调动、意象的选择、修辞的使用等角度入手;让概括某方面特点,只要简单的一两句;让赏析,则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让赏析思想内容,就要大处着眼,整体把握,有观点有根据,不要简单地翻译诗句;让谈艺术技巧,就应从用了什么技巧,这个技巧如何有利于内容的表达入手;让谈语言特*,则要分析语言风格是含蓄蕴藉,还是直白晓畅,是典丽精工,还是朴素自然等。
三、严“述”
读懂是一回事,得分并且尽量得满分又是一回事,从高考量比评分的角度看,回答问题表述时应做到语言表达严密、精确,要点全面,条理清楚。
(1)条理清晰要点全,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采用解证式:先从整体把握,大处着眼,一句话概括,再围绕观点简要分析。若诗篇短小,分析时可逐句分析;若篇幅较长,可分联(律诗)、分片(词)或按内容分段进行赏析。这样做观点鲜明,要点突出,层次清晰,容易给分。
(2)多用术语,言简意赅,力避大白话,?唆赘余,言不及义。高考快速评卷的特点,决定了评卷老师找敏感词给分的评卷方法,而这些敏感词多为常用术语,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