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4日 星期日 晴
清晨,我在父母的陪伴下驱车前往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游览。
步入二门,绕过土山,豁然开朗——颐和园的大致风光呈现在我眼前。我们首先来到昆明湖畔的知春亭。这里微风徐徐,杨柳依依,仿佛在传递着春天的气息。宽阔的昆明湖水泛着银波,远眺北岸的万寿山郁郁葱葱,绿树丛中掩映着亭台楼阁。尽管只能看到一角黄瓦或几根红柱,却已将万寿山点缀得分外妖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正中半山之上的佛香阁,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
沿着曲折的小径,我们穿梭在人潮中。东张西望,奇花异草争奇斗艳,怪石苍松各具姿*,让我目不暇接。
终于,我站在了长廊的东端。长廊果真是长,踮起脚尖从人们的肩头望去,根本看不到尽头。这里游人如织,熙熙攘攘。老少皆仰头观赏绘制在廊顶的各式彩画。有山水、花鸟、人物、鬼神……不仅*彩鲜艳,而且笔笔传神,一丝不苟。或许是我看得太过专注,忘记了走路,于是父亲不得不时不时地提醒我。据介绍,长廊共有三百七十三间,但我一直仰望着彩画,竟没有感到脖子*疼。因为,我被长廊的画作所陶醉,也被廊外的美景所吸引。
从长廊正中的排云殿上山,刚才还只能远眺的佛香阁已在我的正上方。只见它三层八角,红柱金顶,一层比一层小,一层比一层高,即使与庞大的山体相比,也显得十分壮观。进入阁内参观,里面颇为昏暗。一尊佛像面北朝南,甚是高大。周身镀金,看不清是泥塑还是木刻。阁外四周廊下皆是游人。上了年纪的人大多在此歇息、进餐或品茶观景。而像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则忘记了饥饿,只顾着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尽情释放活力。至于那些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始终摆弄着手中的相机,不停地拍照。
站在佛香阁上远眺,昆明湖南面的十七孔桥以及园外玉泉山的宝塔都清晰可见。我以为自己已经很高了,但当我登上智慧海时,才发现佛香阁的金顶就在我的脚下。此时再放眼四望:西面,绿意盎然的西山绵延起伏,看不到尽头;东面,*城区隐没在一片烟雾之中。俯瞰昆明湖,碧波上荡漾的游艇小如玩具。难怪唐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智慧海下来,便是后山。这里人迹罕至。但我觉得此处的景*别有一番韵味,幽静而远离喧嚣,就连湖水也似乎比前面更加清澈。尽管没有姹紫嫣红,但那参天松柏的虬枝劲干,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同样给人以美感和启迪。
沿着湖岸西行,我们又来到了巧夺天工的石舫。站在船头,正好可以眺望位于湖西岸的玉带桥。那拱形的桥身犹如雨后的彩虹。据说,外国人至今仍无法建造出如此弧度大和造型美的桥梁。我不禁为先辈的智慧感到自豪。
夕阳西下,我们不得不告别暮*中的颐和园。我希望,并相信,明年此时,我还会再来此一游。
畅游荷花园日记2
清晨,我和耿毅飞唱着欢快的歌曲,向着荷花园出发了。
到了荷花园,我们看见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荷塘,星星点点的荷花在荷叶海中若隐若现,美丽极了。我们迫不及待的飞奔起来,想快一点和这美丽的荷塘亲密接触。
这美丽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淡淡的荷香吸引了许多小蜜蜂,它们在荷心中翩翩起舞,又时不时的停在花蕊中采蜜。
不一会,几只可爱的小蜻蜓飞来了,小蜻蜓一会飞到了荷叶上,一会又飞到含苞待放的荷花尖上,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们在荷花园中穿梭着,又拿着手机跟这片荷塘合影。一阵微风吹来,荷叶在风中摇摆着,像一层层绿*的波浪,荷花像一个个婷婷玉立的仙子,在这波浪中飞舞着,我们被这美景惊呆了。
随后,妈妈给我买了一个莲蓬,我尝了一颗,我说:“好苦呀。”妈妈说:“莲蓬吃了去火哦!”想不到莲蓬也是好东西呀!
我们带着一身荷香结束了这次荷花园之旅。
畅游颐和园日记3
2081年4月4日星期日晴
今天一早,我便在父母的带领下坐车去闻名中外的京都名胜颐和园游玩。
进二门,绕土山,眼前豁然开朗——颐和园的大半景致就呈现在我的面前。我们先去昆明湖畔的知春亭。这里轻风习习、杨柳依依,果然在传布着春的信息。眼前,宽阔的昆明湖面泛着银波;远眺,北岸的万寿山青翠如洗。绿树丛中,掩映着亭台楼阁。虽只露出一角黄瓦或几根红柱,却已把万寿山点缀得分外妖烧。尤其是位居正中、半山之上的佛香阁,更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碧辉煌。
曲曲弯弯,左拐右绕,我们在一群接一群的人流中穿行。东瞧瞧,是奇花异草;西看看,是怪石苍松,忙得我不知先看哪边为好。
终于,我站在了长廊的东端。长廊果然长。跄起脚尖,从人们的肩头望过去,根本别想看到它的西端。这里,游人更是集中。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无论老幼,全都仰头观看绘在廊子顶部的各式彩画。有山水、花鸟、人物、鬼神……。不仅*彩鲜丽,而且笔笔传神,一丝不苟。也许,我看得太专注了,总忘了走动,于是爸爸不得不时不时地捅我一下,促我前行。听人家介绍,长廊共有三百七十三间,可我一直仰头观望,竟然没有觉得脖子*疼。因为,我被长廊的画迷住了,更被长廊外那些比画还美的景致所陶醉了。
从长廊正中处的排云殿上山,刚才还只能远眺的佛香阁已在我的正上方了。但见它三层八角,红柱金顶,一层比一层小,一层比一层高,即使与庞大的山体比较,也显得十分壮观。进阁内观看,里面很是*暗。一尊佛像面北朝南,甚是高大。周身镀金,看不出是泥塑还是木刻的。阁外,四周廊上,皆是游人。那些上了些年纪的人,多在此歇脚进食、品茶观景。而许多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则是忘了中午已过,肚子饥饿,只顾了蹿进蹿出,跳上跳下,尽情的撒欢。至于那些蓝眼睛高奥梁的外国友人,始终在摆弄着手中的照相机,上下左右地照个不停。
站在佛香阁上远望,湖南面的十七孔桥,公园外玉泉山的宝塔都一目了然。于是,我觉得自己已经站得很高很高了。可是,等我登上智慧海,我才发现,佛香阁的金顶,竟在我的脚下。此时再四下里眺望:西面,披着绿装的西山起伏绵延,望不到头;东面,*城区隐没在一片苍茫之中。俯瞰昆明湖,碧波上荡漾的游艇小如玩具。无怪唐人有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智慧海下来,就是后山。这里,一般是游人很少来的地方。可是我觉得此处的景*别有一番韵味。它幽静,远离尘嚣;甚至湖水都似乎比前面清澈许多。没有姥紫嫣红,但那参天松柏的虬枝劲干,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同样给人以美感和启迪。(日记)
‘沿着湖岸西行,我们又到了巧夺天工的石舫。站在船头,正可眺望位于湖西岸的玉带桥。那拱形的桥身犹如雨后的彩虹。据说,外国人还不曾造出这般弧度大、造型美的桥呢!我不禁为先辈的智慈感到骄傲和自豪。
天*已晚,不能不暂别薄暮中的颐和园。我希望并相信,明年此时,我还会来此一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