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跟大家说几句话。
首先我要郑重地恭喜各位同学,终于上了大学!同时也恭喜你们的父母,终于结束了朝夕陪侍在一旁的日子,和你们一样开始新的生活。
我想你们这级同学可以说是相当幸运,因为你们是在北外最美的时候来这里读书。就在你们到来的前几天,校园里基本消灭了工地,而且行走在其间你会发现许多透着用心的角落,就连不大的池塘旁也设计了座椅和垃圾筒,让辛苦陪伴你们的父母有了一个歇脚之地,这多少体现出校园管理者的人文关怀。就更不用说我们高大上的图书馆了,虽然图书馆的藏书还有待丰富,但里面的沙发之多估计在*各高校图书馆中也实属罕见!就连国家图书馆也赶不上!相信有同学已经在你们的朋友圈里秀过了,我在它刚刚落成的时候也做过同样的事情。
那么,这些外在的形式美对刚刚开启大学生活的你们来说重要吗?我想*是肯定的,因为且不说形式美会给我们每天带来愉悦的心情,为回顾往事时留下美好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内化至我们的心灵,最终与它融为一体。
而当我们幸运地拥有了形式美之后,真与善去哪里寻找?我想同学们在还没有融入真正的社会生活之前,多读书、读好书是一条最佳的途径,也是最好的自我修炼之路。
当然有的同学可能有些愁苦,本打算来投奔英语系,不曾想却旁落到了中文学院。身在曹营心在汉,所以这书到底应该怎么读?
其实这*也简单,借用魏院长去年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话,四年之后,你们的英文可以比北大中文系的学生还强,而你们的中文一定比北外英文系的学生更棒。这样的话,坏事不就变成了一个好的机缘?
我想魏老师的话深刻地道出了在北外学中文的特点,而能不能把这个特点转化成优势,关键在于个人的行动。所以啊,图书馆的沙发不是用来睡觉的。请诸位别笑,上个学期我的一个埃及留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在图书馆里睡觉?我只好回答说,因为他们刚考完试。
我们中文学院的老师大多有在国外从事教学与研究的经历,当我们走到外面的世界时,听到最多的问题,是关于*历史与文化,关于*的现状。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以后也有这样的机会,当身临其境时你可能会深切感到,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如果对*文化认识不足,有时可能会无言以对。
大家可以去图书馆把王佐良先生的著作借来读一读,图书馆这方面的藏书还是很全的。看过王佐良先生的书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他可以成为一面旗帜,缔造出北外英文系曾经的辉煌,为什么他可以充当中英文化交流的信使,自由地出入于中、英文的世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中文实在太好。
所以中文学院的学生不仅要像英语学院的学生那样努力地学英文,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阅读汉语语言和文学的著作。当然有同学可能要问,在我们这个时代,读这类书还有什么用!是的,在我们这个时代,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文史哲的学问还是很边缘化的,显得渺茫而遥远。然而越是在这样的时代,“无用”有可能在你储备足够多的时候转化成安身立命的大用。
这个假期我读了《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本书,书中引用了沈从文在1952年写下的一段话,当时的沈从文去四川参加土地改革。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万千人在历史中而动,或一时功名赫赫,或身边财富万千,但是,一通过时间,什么也不留下,过去了。另外又或有那么二三人,也随同历史而动,永远是在不堪忍受的艰困寂寞,痛苦挫败的生活中,把生命支持下来。也因为这样,使他们对一切存在,反而特具热情。又经过种种综合排比,反映到文字上,因之有《国风》和《小雅》,有《史记》和《国语》,有建安七子,有李杜,有陶谢……时代过去了,一切英雄豪杰、王侯将相、美人名士,都成尘成土,失去了存在意义。另外一些生死两寂寞的人,从文字保留下来的东西,却成了唯一联接历史,沟通人我的工具。因为历史如相连续,为时空所阻隔的情感,千载之下百世之后还如相晤对。
沈从文的这段话道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古今中外传世的文史哲著作大多是少数人在艰难寂寞之中创作的,他们怀着无私的品格,用作品创造出永恒的价值,而读者可能会因为读过这样的书,渐渐养成同理心,知道敬畏与诚恳,并心怀悲悯;在个人的功利追求中可能保持克制、*思考和自我反省的能力,在苦难中可能不放弃热爱。所以,从文学中,能够理解“我”,从文学中,可以认识“人”。
当然在读书之外,大学四年里各位同学还要努力地发展自己,参加社团,结识朋友,闲逛山水,谈一场或几场恋爱。
今年有一个本科生毕业之后去哈佛深造,她在给我提交作业的邮件中写道:“蒋老师,您好!认真写完大概是大学四年最后一份作业,心情舒畅。”之后是一些感谢的话。如今她在千里之外,我想这千里之路的积累都始于每一份认真完成的作业。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以后也有这样的机会。以上的话与大家共勉,那我们课堂上见。谢谢大家。
教师代表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稿2
能作为教师代表和大家一起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这几天的校园因为你们的到来更加热闹了。前天坐在迎新接待处,虽然下着雨,但我还是闻到了阵阵桂花的清香,看着你们一张张青春热情的脸,那时我忽然觉得,这些桂花好像正是为你们而开的。感谢你们的到来,也请允许我代表元培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对你们开始大学生活,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面对大家,我有很多想说的,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刚过去的教师节收的几条短信和我收到短信之后的感触。
其中一条是一位二年级的同学发的:“老师,节日快乐!谢谢你一年来的指导,在大学这段青春的旅程上有您陪着我走,我感觉自己很安心。我会一直努力尝试,努力进步的!”这位同学曾经有段时间迷茫、烦躁,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现在能够安心,老师觉得很欣慰。而我更加赞许的这位同学的努力坚持。蔡元培先生说,大学是学术的园地,“学是学理,术是应用”,探究学理需要专注投入,怎样运用需要尝试实践,我希望各位新同学,都能从专业学习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动力,能掌握以后谋求幸福、服务社会的技能。大学之大,重要的应该在于学生之大,在于现在的我们是作为大人在学习,是一种自觉和自发的学习。这种自觉自发的努力,才使我们的大学校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另一条短信,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同学发来的,他说:“虽然毕业了但仍不忘老师的教导,真的很感激,大学很美好。最近天气降温较大,注意保暖哦”。简单的话语中,我看到这个同学的成长,他从一个曾经经常抱怨生活的愤青小伙子,成长为懂得感恩的男子汉了。其实大学的美好,不仅因为大学里有美丽风景,因为你有更加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更因为你享受了战胜困难的喜悦,感受到良师益友的帮助,体会到知识的滋润以及你挥洒青春怒放生命的畅快,当然,也可能伴随一些遗憾和失落。用宽容和真诚面对世界,用心过好每一天,是给自己留下美好回忆的最好方式。
还有一条短信,来自我的第一届学生,现在是单位里的骨干力量了。他说“还记得老师严谨的讲学,老师当年对我们的严格要求让我们获益匪浅,让我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他当年或许也曾在心中偷偷地埋怨过,但多年以后他感激老师的严格。看到已经工作多年的学生有所作为,我也很自豪。大学的层次和水平,是由各位同学和所有的老师共同塑造和提高的。不仅是在校学习的这四年,还包括你们将来无可限量的人生道路,都在为我们这所学校积累无形的资产,都在塑造着我们这个学校的品格和气质。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我们学院未来的财富。
这些短信,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作为个人我很渺小,但是因为有了你们,我享受到这些丰富的幸福。真诚希望各位同学,在大学的四年里能安心学习,一直保持活泼进取的求知精神;能关心这个世界和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塑造自己完整的人格;能学有所成,在若干年之后,成为我们学校的杰出校友,让我们这所年轻的大学因为你而自豪。
同学们,四年之后,当我们在毕业典礼上再次相聚的时候,我希望,所有的男生都更加健壮、勇敢和自信,所有的女孩女生都更加美丽、知*和骄傲。那时,作为老师,看着你们,我们一定会觉得更加幸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