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年过半百的缘故,最近我常常反思:“人为何而生?”,“生命的真谛何在?”这些问题常常是年轻人二十岁左右时最喜欢思考的。可到了四十岁,大多数人已经深谙世故,不再愿或不敢探讨这些问题。然而,有时在意料之外的时刻,这些问题会默默从内心涌现,让我陷入沉思。这个千古之谜,有谁能真正解答呢?即便是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他们的回答往往高深莫测,却未必解决普通人的困惑。一位老者,在他生命将终结之际,透过他的学生,给我们呈上了人生的一份答卷。
“一位老人,一位年轻人,一堂人生课”,这是《相约星期二》封面的一句话。我购买这本书时,并非因为上面有余秋雨的推荐序,而是被这句话深深吸引。或许是年过半百,更渴望珍惜生命。书中述说的是一位老教授莫里,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米奇整理了他对生命的课题,每周二便飞往老莫里身旁,倾听他的讲述。然而,这不是简简单单的讲述,更像是两位好友之间的心灵交流,直至老莫里离世。老莫里的言谈平和、亲切、幽默,他直言不讳地面对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令人不再惧怕死亡。这是一堂关于爱的人生课,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大自然、爱周围的一切。老莫里的影响逐渐感染着米奇,也感染着周围的人,我相信,还有那些读过这本书的人。
这位名叫莫里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在七十多岁时患上了一种名为ALS的疾病。这种疾病从腿部神经开始麻痹,逐渐向上蔓延,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是一种残酷的绝症——灵魂眼睁睁看着身体一点点消亡。然而,莫里选择以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面对。他与十六年前的学生,如今已成专栏作家、记者的米奇相约,每周二见一次面,共同探讨“生活的意义”,包括“死亡”、“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有意义的人生”等重要议题。从第一次约定到最后一次会面,这样的讨论持续了14个星期。米奇目睹着他的老师一天比一天虚弱,直至葬礼的到来。
临终的老人都说了些什么呢?如果你期待着高深的言论,可能会感到失望。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接受爱;他说,要怀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美好;他说,如果你想向上层社会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仍会轻视你。如果你想向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地位与身份常让你感到迷茫,唯有坦诚的心态才能从容地面对整个社会……这些朴实的话语,让我突然明白,人生的谜团或许并不复杂。
然而,老莫里并不简单。就在疾病和死神夺走他的生命时,他仍能谈笑风生。提到火化后的安排,他对家人说:“千万别把我烧得太透了。”提到墓地,学生说:“我会去的,只是到时我听不到您的回答了。”莫里笑道:“到时候,你说,我会听着的。”莫里以他最后的存在,彰显了人*的美好。一个普通的美国老人,一些平凡的言论和生活细节,然而读罢却让人久久回味,这就是《相约星期二》。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读后感范文2
内容摘要:本书是作者在其大学教授墨瑞病逝前,每个星期二至其家中探访的实况。一位”诲人不倦,至死方休“的老教授,将他的人生哲理传授给最引以为傲的学生。这门课不像一般的课程,它没有固定?围,也不是讨论肤浅的公式、运算,而是关注感情、婚姻、家庭及生命中种种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内容丰富,充满哲理*。虽然墨瑞最后仍不敌病魔摧残而离开了人世,但正如其所言:”死亡结束的是生命,不是关?s。“,他的精神将永存于世人的心中。
心得:总共十四个星期,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谈论,多样的题材不只洗净了米奇被社会、文化所左右的心,也藉由米奇的手,出版了这本书,嘉惠世人。
文中述及生死的意义,告诉我们万物兴亡乃必然之事,其实不必过于执着,而”死亡“并不可怕,它能带走的只是有形的事物,却永远无法抹灭我们存在的痕迹;关于家庭,他告诉我们家人的支持及陪伴是多么的重要,这让我回想起一位长者向我阐述家人的意义时所说的话:”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背弃你,唯一不会放弃你的就是家人。“;在谈论到”爱“时,墨瑞告诉我们:爱不只是浮滥的言语,以及爱所拥有的力量─”爱让你活在人间,就算你死了也活着。“;当谈论到有关文化的课题时,他告诉我们”不要为大众文化所左右,要创造自己的次文化。“,意思并不是完全无视周遭的规定,而是不要让任何人或任何社会为你决定每一件事,要懂得自己选择;述及”宽恕“时,他告诉我们宽恕自己,宽恕别人,不要迁延,不要让自己留有后悔。除了这些,在书中还有许多话语发人深省,但最令人值得敬佩的是墨瑞的精神,他自己所承受的痛苦必定是我们无法想像的,可是在此同时,他还同时为他人解答疑惑,将他的一切毫无保留的赠与他人,这种胸襟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最嘉榜样。
看玩这本书后,针对书里的每个课题思考了许多,也有不少收?。世人大都汲汲营营于金钱、名利等事物上,而忽略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等更值得探讨、努力的事物。这本书让我重新了解生命,因此向大家分享、推荐这本书,希望看完后能给予大家启发,重新认识自己与生命的哲理。
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3
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吧,最近一来我总是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这是二十岁左右的人最爱问的问题。到了四十岁,人大多已经很“入世”了,不屑或不敢再问这样的问题。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时刻,它还会悄然从心底冒出,让我黯然神伤。这千古之问,有谁能说得清楚呢?就是那些大哲学家,他们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却并不解决我们平凡人的问题。一位老人,在临终之前,通过他的学生,向我们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书《相约星期二》封面的话,当时买这本书时,并不是因为写着余秋雨的推荐做序,而是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人到中年,更渴望珍惜人生。
书中讲述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米奇把他对人生的话题拉了个目录,每周二飞到老莫里身边,听他讲述,其实不能叫讲述,叫两个友人之间谈心更为恰当,直到老莫里离开。老莫里的谈话平和、亲切、幽默,他对他即将死去直言不讳,让人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一堂关于爱的教育课,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自然、爱身边的一切,老莫里渐渐影响着米奇,影响着周边的人,我想还有读了这本书的人。
这位叫做莫里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在七十多岁时患上了一种叫做als的病。这种病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点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时为止。这是一种残酷的绝症--灵魂将眼睁睁地看着躯体一点点死去。但莫里决定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活下去。他和他十六年前的学生,已经成为专栏作家、记者的米奇相约,每个星期二见一次面,一起讨论“生活的意义”,包括“死亡”、“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有意义的人生”这些重要的课题。从第一次相约到最后一次见面,这样的讨论持续了14个星期。米奇眼看着他的老师一次比一次衰弱,直到葬礼来临。
临终的老人都说了些什么呢?如果你期待着微言大义的话,你可能会失望的。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他说,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他说,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面对整个社会……这些极为朴实的话,使我忽然明白了,人生的谜底其实可能很简单。
但莫里老人并不简单。就在病魔和死神拼命撕扯着他的时候,他还能谈笑风生。谈到死后火化,他对家人说:“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谈到墓地,学生说:“我会去,但到时候就听不见你说话了。”莫里笑了:“到时候,你说,我听。”莫里以自己最后的存在,论证了人*的美好。一个普通的美国老头,一些普通的话语和生活细节,但是读完却让你怅然良久,这就是《柙约星期二》。
附:
《相约星期二》摘录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慵慵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的意义的价值观。”
谈论死亡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
“我注意到了树上的变化,风的大小。我似乎能看见时间在窗台上流逝。这是因为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
谈论家庭
“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我得病后对这一点更有体会。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得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我们的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当他们父子三个坐在一起时,常常会有瀑布般的感情宣泄,亲吻,打趣,相拥在床边,几只手握在一块。
谈论金钱
“钱无法替代温情,权力也无法替代温情。我能告诉你,当我坐在这儿等待死亡时,当你最需要这份温情时,金钱或权力都无法给予你这份感情,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或权势。”
“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谈论我们的文化
“人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变坏,而这一威胁正是来自我们的文明社会,来自我们的经济制度。即使有工作的人也会受到威胁,因为他会担心失去它。当你受到威胁时,你就会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你就会视金钱为上帝。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谈论原谅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流泪有好处。”
《疯狂星期二》读后感4
《疯狂星期二》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一本绘本,名字叫《疯狂星期二》,作者是大卫·威斯纳。
它很有趣,主要写的是一群青蛙飞起来了,他们飞到了小镇,撞到了被子,还去了老奶奶家看电视。天亮了,荷叶落到地上,小青蛙也跳回了池塘里。人们发现地上全是荷叶,感到很奇怪。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青蛙坐的荷叶很神奇,我也想坐上去到处飞。
《疯狂星期二》读后感二
今天下午,我和小伙伴一起看了一本绘本,名叫《疯狂星期二》,我觉得很有趣,它的作者是大卫·威斯纳。这个故事写的是一群青蛙飞上了天。青蛙从池塘飞到了小镇,百家笔记网()它们看见一个吃面包的人,而且还和他招手。接着,青蛙门撞到了床单上,又飞到了老奶奶家看电视,又遇到了一只狗把它吓跑了。天亮了,青蛙从天上掉下来了,它们回到了池塘。人们发现地上有许多荷叶,觉得很奇怪。
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荷叶很神奇,我也想坐在上面飞。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的初中读后感5
总共十四个星期,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谈论,多样的题材不只洗净了米奇被社会、文化所左右的心,也藉由米奇的手,出版了这本书,嘉惠世人。
文中述及生死的意义,告诉我们万物兴亡乃必然之事,其实不必过于执着,而”死亡“并不可怕,它能带走的只是有形的事物,却永远无法抹灭我们存在的痕迹;关于家庭,他告诉我们家人的支持及陪伴是多么的重要,这让我回想起一位长者向我阐述家人的意义时所说的话:”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背弃你,唯一不会放弃你的就是家人。“;在谈论到”爱“时,墨瑞告诉我们:爱不只是浮滥的言语,以及爱所拥有的力量─”爱让你活在人间,就算你死了也活着。“;当谈论到有关文化的课题时,他告诉我们”不要为大众文化所左右,要创造自己的次文化。“,意思并不是完全无视周遭的规定,而是不要让任何人或任何社会为你决定每一件事,要懂得自己选择;述及”宽恕“时,他告诉我们宽恕自己,宽恕别人,不要迁延,不要让自己留有后悔。
除了这些,在书中还有许多话语发人深省,但最令人值得敬佩的是墨瑞的精神,他自己所承受的痛苦必定是我们无法想像的,可是在此同时,他还同时为他人解答疑惑,将他的一切毫无保留的赠与他人,这种胸襟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最嘉榜样。
看玩这本书后,针对书里的每个课题思考了许多,也有不少收穫。世人大都汲汲营营于金钱、名利等事物上,而忽略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等更值得探讨、努力的事物。这本书让我重新了解生命,因此向大家分享、推荐这本书,希望看完后能给予大家启发,重新认识自己与生命的哲理。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作文800字6
在韩国电影《奇怪的她》里面,有个老人咖啡厅,一位老奶奶总是悉心打扮,努力表现自己,要赢得一位老爷爷的欢心,而那位老爷爷,一直默默呵护、追求着另一位奶奶,他也不会在女儿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听结束美国游学的朋友讲述她的体悟,最难忘的是她说见到一位“烈焰红唇”的时髦老人,自信地从她身旁走过。在日本旅行,我常常会有“*”的欲望,那种时刻通常在我遇见一位穿着浅*系衬衫或裙装、抹着口红、描着淡眉的老奶奶时发生,“*”不成,我就乘坐车的时候,仔细端详她们,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老者可以如此赏心悦目。
这些关于“美丽老人”的场景与认识在我以前的见闻里是未曾出现的,在我们的文化里,“老”通常是“年老*衰”,是“累赘”,是“恐惧”,那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俗语也不常听人提起。想想等到自己到了黄发之年,如果也被视为“负担”,或是自怨自艾,等着生命逝去,甚是悲凉。年轻时努力善待自己的我,如何善待年老的我?
试着享受做婴儿的过程吧,试着告别二十二岁的浅薄,享受衰老带来的成熟吧。《相约星期二》的莫里教授用他一生的阅历,在死亡将至时,优雅地展示出一位长者的智慧。因为知死,所以懂生,因为想要看到六十五时丰盈的自己,所以才在年轻时认真过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渡边淳一在耄耋之年时疾呼:请将经历了漫长人生和岁月磨砺,心灵深处潜藏着光芒的人们称为——“白金一代”!并喊出白金一代的誓言:我们,不被世俗左右,充满好奇心态,追求人生所爱;不惜赞美他人,不忘自赏自爱,优雅洒脱有点“坏”!他自己便是“优雅老去,爱到一百岁”的践行者,77岁时仍在恋爱。
不以年老为桎梏,不因年老生偏见,生命之火未熄灭,生活的权利就不该被丢弃。诚然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白金一代”的价值体现有其经济依托。我们的社会“恐老”也是在恐“养老”。但我还是相信,如果不想象另一种可能,怎么能让今天有所改变,哪怕只是变好一点点呢?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2000字7
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吧,最近一来我总是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这是二十岁左右的人最爱问的问题,《相约星期二》读后感。到了四十岁,人大多已经很“入世”了,不屑或不敢再问这样的问题。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时刻,它还会悄然从心底冒出,让我黯然神伤。这千古之问,有谁能说得清楚呢?就是那些大哲学家,他们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却并不解决我们平凡人的问题。一位老人,在临终之前,通过他的学生,向我们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书《相约星期二》封面的话,当时买这本书时,并不是因为写着余秋雨的推荐做序,而是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人到中年,更渴望珍惜人生。
书中讲述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米奇把他对人生的话题拉了个目录,每周二飞到老莫里身边,听他讲述,其实不能叫讲述,叫两个友人之间谈心更为恰当,直到老莫里离开。老莫里的谈话平和、亲切、幽默,他对他即将死去直言不讳,让人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一堂关于爱的教育课,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自然、爱身边的一切,老莫里渐渐影响着米奇,影响着周边的人,我想还有读了这本书的人。
这位叫做莫里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在七十多岁时患上了一种叫做als的病。这种病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点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时为止。这是一种残酷的绝症--灵魂将眼睁睁地看着躯体一点点死去。但莫里决定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活下去。他和他十六年前的学生,已经成为专栏作家、记者的米奇相约,每个星期二见一次面,一起讨论“生活的意义”,包括“死亡”、“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有意义的人生”这些重要的课题。从第一次相约到最后一次见面,这样的讨论持续了14个星期,读后感《《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米奇眼看着他的老师一次比一次衰弱,直到葬礼来临。
临终的老人都说了些什么呢?如果你期待着微言大义的话,你可能会失望的。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他说,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他说,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面对整个社会……这些极为朴实的话,使我忽然明白了,人生的谜底其实可能很简单。
但莫里老人并不简单。就在病魔和死神拼命撕扯着他的时候,他还能谈笑风生。谈到死后火化,他对家人说:“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谈到墓地,学生说:“我会去,但到时候就听不见你说话了。”莫里笑了:“到时候,你说,我听。”莫里以自己最后的存在,论证了人*的美好。一个普通的美国老头,一些普通的话语和生活细节,但是读完却让你怅然良久,这就是《柙约星期二》。
附:
《相约星期二》摘录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慵慵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的意义的价值观。”
谈论死亡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
“我注意到了树上的变化,风的大小。我似乎能看见时间在窗台上流逝。这是因为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
谈论家庭
“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我得病后对这一点更有体会。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得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我们的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当他们父子三个坐在一起时,常常会有瀑布般的感情宣泄,亲吻,打趣,相拥在床边,几只手握在一块。
谈论金钱
“钱无法替代温情,权力也无法替代温情。我能告诉你,当我坐在这儿等待死亡时,当你最需要这份温情时,金钱或权力都无法给予你这份感情,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或权势。”
“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谈论我们的文化
“人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变坏,而这一威胁正是来自我们的文明社会,来自我们的经济制度。即使有工作的人也会受到威胁,因为他会担心失去它。当你受到威胁时,你就会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你就会视金钱为上帝。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谈论原谅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流泪有好处。”
《疯狂星期二》200字读后感8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本绘本叫《疯狂星期二》,我觉得很有趣,它的作者是大卫·威斯纳。
它写的是一群青蛙飞上天的故事。青蛙从池塘飞到了小镇,它们飞到了一个正在吃面包的人的窗户边,还和吃面包的人打招呼,再飞到了老奶奶家看电视,又遇见了一只狗把狗吓跑了。天亮了,青蛙从天上掉下来了。后来,人们发现了地上的荷叶觉得很奇怪。
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荷叶很神奇,我也想坐在上面飞。
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看了一本有趣的绘本叫《疯狂星期二》。这本书可好看了,书的作者是大卫·威斯纳。这个故事写了一群青蛙和荷叶飞上天空,来到小镇,和吃面包的人打招呼。又来到一个人的家里,有的看电视,有的看画。天快要亮了,青蛙们很快的飞。天已经亮了,青蛙都掉下来了,最后青蛙们快速地跳,跳到池塘里去了。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我看见这本书的荷叶太神奇了,我也想坐在荷叶上。
《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1500字9
“父亲走过我们面前,
唱着树上长出的新叶
孩子们相信那到来的春
也会和着父亲起舞翩翩……”
这是e.e卡明斯的一首诗,在葬礼上由莫里的儿子诵读,听着那仿佛来自天堂的声音,我结束了阅读,安静地合上了书本。下午最温暖的阳光斜斜地从窗外探进来,碎了一书面的金黄。夕阳的余晖是刚结束的莫里,依旧有着灿烂光芒。
莫里这个可爱的小老头,带来了多少感动,又带走了多少人脆弱的情感。我能想象着作者米奇最喜欢的教授,他个子矮小,走路起来弱不禁风;穿上长袍的他看上去像是《圣经》里的先知,又像是圣诞夜里的精灵;它有一双炯炯有神的蓝眼睛,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它喜欢跳舞,摇滚乐,爵士乐,布鲁斯。
可是,他是个坚强的老头。一个让人尊敬到心痛又喜欢到心痛的人。年逾七旬的他在1994年罹患肌萎缩*侧索硬化,在此后的一年内他天天被病魔无情地折磨着。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在他得知自己患病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讲述他最后的生活,他要将他的最后光*与最后幸福送给全人类,作为最后的礼物。以此告别他最可爱的生活。他找回了自己早前的得意门生米奇.阿尔博姆,在每个星期的星期二,为他上一堂课,课程的内容关于人生,关于死亡,关于一切人们躲避的真实。
一个罹患了绝症,来日无多的老人
一个搁浅了梦想,渐染世俗的学生
十四堂人生课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似乎觉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而自己就是那个听课的学生。那轮椅,那笑容,那台录音机,我听见他在说:“我不想让世界惊慌不安。我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接受它,进入一种安宁的心境,然后离去”。这本书里,莫里说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很多,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
因为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对人生的泰然。
人生在世,难免经历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对,无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没有人能否认死亡的必然*,就像没有人能否认地球是圆的一样。人生莫非也就是生生死死。生,起始;死,终结。面对死亡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接受它”。莫里教授对学生说,有一个重要的哲理需要记住: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是的,如果我们不幸福,这无疑是亲手为生命镀上悲*。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人死于非命,甚至不像病症有前因后果。铁锁易解,心狱难释,既然死亡必定回来,何必逃避这样的恐惧却因此遁入自己制造的囹圄?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莫里老人虽然参透了这一切,但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还在恭恭敬敬地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备课。体验什么呢?体验死亡的来临。他知道这是人生课程中躲避不开的重要一环,但在以前却无法预先备课。就在临终前的几天,他告诉学生,做了一个梦,在过一座桥,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感觉到我已经能够去了,你能理解吗?”
莫里说“死亡,是令人悲哀的一件事。可是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
也许,不幸的活着会比死亡更加悲哀。
世上总有这样的一部分人,他们总是营营役役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他们试着努力关注一大堆世俗标准下的重大问题,却又不时受着能言善辩者的鼓动诱惑,轻易放弃初衷和坚持,终于也没有了自己的判断。他们迷茫,他们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常常忽略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当岁月流逝,他们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开始珍爱身边的一切,开始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没有做,有着千千万万个所谓的“来不及”。但到了那刻,也许他们已经到了莫里的那个时候了。于是他们便忏悔、哭泣......
所以,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不管以前的生活是怎样,从此刻开始我们都应该用莫里教授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去珍惜生命,珍爱生活与他人,让自己过得充实有意义,不要等到生命的终点再回头感叹,那时哪怕你表现得再乐观、再豁达,结局都不会再完美。
莫里,这个开朗乐观的老人,这个灵魂的精神导师还告诉我们:
“——与生活讲和。”
“爱会赢。爱永远是胜者。”
“只有你觉得它可怕时它才可怕”
“有时候你不能只相信你所看见的,你还得相信你所感觉的,如果你想让别人信任你,你首先应该感到你也能信任他——即使你是在黑暗中,即使你是在向后倒去。”
.......
他让我们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
每一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死去。临死前,也许没有人能够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义,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无私。我想,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这一生,都会受到莫里的影响。他的泰然,他的纯真,他的思考,他的无畏。
莫里用余生给我们上了一堂永恒的人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