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教案

写范文发表于:2021-01-13 00:33:39

一、课文说明

本课继《氧气》、《二氧化碳》之后,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系列。

燃烧和灭火教案

本课的思路是:先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然后研究灭火的方法。课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这部分内容分为五层:

1.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学生知道燃烧需要氧气,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2.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研讨,使学生知道燃烧需要可燃物。

3.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火柴虽然是可燃物,放在铁片上并不马上燃烧,要等把铁片加热到一定温度,火柴才燃烧。)

4.通过讨论炉火(或柴灶)的燃烧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5.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燃烧需要氧气、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这个结论是对前四层研究的综合,教学时应启发学生自己进行综合,得出结论。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与人的利害关系——既能为人提供所需的热能,又能造成火灾,危及人畜生命,造成财产损失。这个观点体现了辩证的观点。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借此导入怎样灭火和预防火灾。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灭火的方法。课文以图的形式,启发学生认识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

1.用水浇: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气还具有隔绝空气的作用。(左上图)

2.用砂盖:利用砂隔绝空气。(右上图)

3.用灭火器喷射:喷出的泡沫或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可以隔绝空气。(右下图)

4.煤气着火要立即关闭煤气闸门:这样可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左下图)

5.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严:这样可以隔绝空气,使油火熄灭。(中图)

教学时,还可以补充一些方法,例如电器着火要立即切断电源。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学生明白其理由。此外还要讲解一些灭火的注意事项,例如电器着火、油类着火,不能用水浇,只能用砂等覆盖。

第四部分,结合少年儿童生活的特点,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和推理能力(应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灭火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4.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火柴。

2.挂图或投影片——灭火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氧气有什么*质?

(2)二氧化碳有什么*质?

2.谈话:

(1)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谈到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很快会想到需要氧气。)

(2)氧气确实是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能燃烧吗?装在瓶子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燃烧还需要其他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关于燃烧的条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①讨论:

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说一说,除了氧气外,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哪些物体能燃烧?哪些物体不能燃烧?

没有可燃烧的物体,燃烧能进行吗?

②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2)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①讨论:

有了氧气与可燃物,是不是就能发生燃烧现象?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学生回答后强调,即使把火柴放在纯氧中也不会燃烧。)

怎样才能让火柴燃烧起来?(用火点燃或在火柴盒上摩擦)摩擦起什么作用?(摩擦可以提高火柴的温度)以上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定的温度)

②讲解:为了更好地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来做个实验。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铁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③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⑤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⑥教师小结:

把火柴放在铁片上,它并不马上燃烧,而是被加热到一定程度,它才燃烧。可见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这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三个条件。

各种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例如汽油、酒精、纸、棉絮、木材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较高。在比较低的温度时就能燃烧的物体叫做易燃物。

(3)综合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提问:现在你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②讨论:这三个条件是否是燃烧必须具备的呢?我们还可以结合炉火的燃烧来分析一下:

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炉火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可燃物。)

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儿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氧气。)

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炉外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需的温度。)

③讲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我们总结的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是正确的,而且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

④填空:课本第27页的空白。

2.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与人的关系

(1)讨论:

①我们所以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人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与人有什么关系呢?

②我们掌握了燃烧的条件有什么用呢?

(2)教师小结:燃烧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饭、取暖,在工业上高温加热、炼钢等,都需要燃烧产生的热能。燃烧也有对人有害的一面,火灾会烧毁财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掌握了燃烧的规律,在需要燃烧的时候,就要努力创造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在不需要火和灭火时,就要设法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3.指导学生认识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1)讲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灭火的知识。

(出示灭火方法图。)

(2)讨论:

①人们有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灭火?

②炒菜时,有时锅里的油自己会燃烧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怎样把锅里的油火扑灭?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灭火?往锅里倒水行不行?为什么?

③如果厨房里的煤气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

④如果电线或电器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往电线或电器上喷水行不行?为什么?

(3)教师小结:我们掌握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将火熄灭。如果家里不小心着了火,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慌乱,要根据着火物体和原因正确地选择灭火方法。如果火势比较大,要赶快拨“119”电话*。

4.向学生进行防火教育

(1)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和不慎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

(2)讨论:

①在生活中,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灾?

②小朋友的哪些游戏或活动容易引起火灾?

③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3)教师小结: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鞭*;在农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不要在火炉旁烤东西,不要使易燃物离炉灶太近;煤气灶用过要及时关闭闸门。总之,要时时提高警惕,事事按照安全用火的要求办。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火灾。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提问:

(1)燃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要使燃烧进行得好,应该怎么办?

(3)要使火熄灭应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用什么方法隔绝空气?

(4)在草原上救火,有时用这样的方法:在大火周围迅速割掉一圈草,就能使火熄灭。这是怎么回事?

布置作业

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及其用法。(同时教育学生:学校和公共场所的灭火器,平时是不准动的。)

五、课后小记

 

第2篇:燃烧和灭火教案

一、课文说明

本课继《氧气》、《二氧化碳》之后,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系列。

本课的思路是:先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然后研究灭火的方法。课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这部分内容分为五层:

1.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学生知道燃烧需要氧气,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2.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研讨,使学生知道燃烧需要可燃物。

3.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火柴虽然是可燃物,放在铁片上并不马上燃烧,要等把铁片加热到一定温度,火柴才燃烧。)

4.通过讨论炉火(或柴灶)的燃烧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5.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燃烧需要氧气、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这个结论是对前四层研究的综合,教学时应启发学生自己进行综合,得出结论。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与人的利害关系——既能为人提供所需的热能,又能造成火灾,危及人畜生命,造成财产损失。这个观点体现了辩证的观点。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借此导入怎样灭火和预防火灾。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灭火的方法。课文以图的形式,启发学生认识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

1.用水浇: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气还具有隔绝空气的作用。(左上图)

2.用砂盖:利用砂隔绝空气。(右上图)

3.用灭火器喷射:喷出的泡沫或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可以隔绝空气。(右下图)

4.煤气着火要立即关闭煤气闸门:这样可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左下图)

5.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严:这样可以隔绝空气,使油火熄灭。(中图)

教学时,还可以补充一些方法,例如电器着火要立即切断电源。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学生明白其理由。此外还要讲解一些灭火的注意事项,例如电器着火、油类着火,不能用水浇,只能用砂等覆盖。

第四部分,结合少年儿童生活的特点,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和推理能力(应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灭火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4.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火柴。

2.挂图或投影片——灭火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氧气有什么*质?

(2)二氧化碳有什么*质?

2.谈话:

(1)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谈到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很快会想到需要氧气。)

(2)氧气确实是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能燃烧吗?装在瓶子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燃烧还需要其他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关于燃烧的条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①讨论:

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说一说,除了氧气外,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哪些物体能燃烧?哪些物体不能燃烧?

没有可燃烧的物体,燃烧能进行吗?

②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2)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①讨论:

有了氧气与可燃物,是不是就能发生燃烧现象?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学生回答后强调,即使把火柴放在纯氧中也不会燃烧。)

怎样才能让火柴燃烧起来?(用火点燃或在火柴盒上摩擦)摩擦起什么作用?(摩擦可以提高火柴的温度)以上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定的温度)

②讲解:为了更好地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来做个实验。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铁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③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⑤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⑥教师小结:

把火柴放在铁片上,它并不马上燃烧,而是被加热到一定程度,它才燃烧。可见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这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三个条件。

各种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例如汽油、酒精、纸、棉絮、木材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较高。在比较低的温度时就能燃烧的物体叫做易燃物。

(3)综合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提问:现在你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②讨论:这三个条件是否是燃烧必须具备的呢?我们还可以结合炉火的燃烧来分析一下:

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炉火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可燃物。)

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儿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氧气。)

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炉外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需的温度。)

③讲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我们总结的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是正确的,而且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

④填空:课本第27页的空白。

2.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与人的关系

(1)讨论:

①我们所以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人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与人有什么关系呢?

②我们掌握了燃烧的条件有什么用呢?

(2)教师小结:燃烧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饭、取暖,在工业上高温加热、炼钢等,都需要燃烧产生的热能。燃烧也有对人有害的一面,火灾会烧毁财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掌握了燃烧的规律,在需要燃烧的时候,就要努力创造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在不需要火和灭火时,就要设法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3.指导学生认识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1)讲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灭火的知识。

(出示灭火方法图。)

(2)讨论:

①人们有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灭火?

②炒菜时,有时锅里的油自己会燃烧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怎样把锅里的油火扑灭?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灭火?往锅里倒水行不行?为什么?

③如果厨房里的煤气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

④如果电线或电器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往电线或电器上喷水行不行?为什么?

(3)教师小结:我们掌握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将火熄灭。如果家里不小心着了火,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慌乱,要根据着火物体和原因正确地选择灭火方法。如果火势比较大,要赶快拨“119”电话*。

4.向学生进行防火教育

(1)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和不慎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

(2)讨论:

①在生活中,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灾?

②小朋友的哪些游戏或活动容易引起火灾?

③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3)教师小结: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鞭*;在农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不要在火炉旁烤东西,不要使易燃物离炉灶太近;煤气灶用过要及时关闭闸门。总之,要时时提高警惕,事事按照安全用火的要求办。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火灾。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提问:

(1)燃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要使燃烧进行得好,应该怎么办?

(3)要使火熄灭应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用什么方法隔绝空气?

(4)在草原上救火,有时用这样的方法:在大火周围迅速割掉一圈草,就能使火熄灭。这是怎么回事?

布置作业

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及其用法。(同时教育学生:学校和公共场所的灭火器,平时是不准动的。)

五、课后小记

[燃烧和灭火教案]相关文章:

 

第3篇: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材的安排是从燃烧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我在备课时考虑,学生在生活中和前期的化学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感*认识,也具备一定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如果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感*认识、知识和能力储备,抛开课本的教师演示实验进行探究的做法,做一个思维的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起新知识,然后把实验设计和*作都交给学生,从思维上提高一个层次,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等各方面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得到燃烧的共同特点,之后,请学生将这些共同特点整理为一句话,即可得到燃烧的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推导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就是水到渠成的了。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已有的各种储备,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整理的过程就是让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不仅如此,当学生建构出燃烧概念后,我及时大力肯定学生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极大的鼓舞了学生,让他们从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地方处理不合适,如果让学生总结共同特点的时候,直接告知学生,这样总结出的共同特点就是燃烧的概念,问题的导向*更明确,学生的思路也清晰。

接下来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石子、纸片、木炭、二氧化碳等一些物品,设计对比实验轻松得到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并演示了多种灭火的方法,在展示的时候也能清晰表达从实验*作到观察现象到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由此看出,只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孩子不仅学的快,更能学的好!

学生已经用常见物质探究获得了燃烧条件,课本原有的用红*和白*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我就处理成演示实验,学生对课本中本实验设计的讨论问题可以脱口而出,由此*学生对燃烧条件掌握的非常好。我还对此实验做了实验改进,把白*和红*装在试管中,用气球套住试管口,然后将试管下端浸泡在热水中,这样,白*燃烧的有毒白烟就不会扩散到空气中,避免空气污染。

本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教育,我在这里安排了一个动画视频,让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再看视频,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的终生所需,也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服务生活。但是,在安全教育上,本节课也有一个疏忽的问题,本节课安排的学生实验设计许多易燃物,学生的课桌上也有许多书本没有完全清理,我没有及时强化学生清理课桌上的纸张等易燃物,留有安全隐患,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注意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