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令·自叹》注释

写范文发表于:2020-10-11 09:53:11

《叨叨令·自叹》是元代文学家周文质创作的散曲。该曲以梦境来暗喻现实,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的悲愤不满的情绪以及对于社会现状的强烈讽刺。

原文:

筑墙的曾入高宗梦①,钓鱼的也应飞熊梦②,受贫的是个凄凉梦,做官的是个荣华梦。笑煞人也么哥③,笑煞人也么哥,梦中又说人间梦④。

注释:

①“筑墙”句:传说是一个从事版筑的奴隶,在傅岩那个地方劳动,高宗“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岩)中。……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见《史记·殷本纪》。

②“钓鱼”句:钓鱼的,指吕尚,即姜太公。《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丽彡},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西伯,即周文王。按“非虎”《宋书·符瑞志》作“非熊”,后又由“非熊”论为“飞熊”,因有“飞熊入梦”的传说。

③也么哥:也作“也末哥”。语尾助词,无义。此句在这里重复两遍,是《叨叨令》的定格。

④“梦中”句:这是化用《庄子·齐物论》中的“梦之中又占其梦焉”的意思。

鉴赏:

此曲写人生虚幻如梦,反映了作者因对当时社会失望而产生的愤*绪。围绕一个“梦”字,用典写实,对比鲜明,揭露深刻。

 

第2篇:《叨叨令·自叹》注释

《叨叨令·自叹》是元代文学家周文质创作的散曲。该曲以梦境来暗喻现实,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的悲愤不满的情绪以及对于社会现状的强烈讽刺。

原文:

筑墙的曾入高宗梦①,钓鱼的也应飞熊梦②,受贫的是个凄凉梦,做官的是个荣华梦。笑煞人也么哥③,笑煞人也么哥,梦中又说人间梦④。

注释:

①“筑墙”句:传说是一个从事版筑的奴隶,在傅岩那个地方劳动,高宗“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岩)中。……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见《史记·殷本纪》。

②“钓鱼”句:钓鱼的,指吕尚,即姜太公。《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丽彡},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西伯,即周文王。按“非虎”《宋书·符瑞志》作“非熊”,后又由“非熊”论为“飞熊”,因有“飞熊入梦”的传说。

③也么哥:也作“也末哥”。语尾助词,无义。此句在这里重复两遍,是《叨叨令》的定格。

④“梦中”句:这是化用《庄子·齐物论》中的“梦之中又占其梦焉”的意思。

鉴赏:

此曲写人生虚幻如梦,反映了作者因对当时社会失望而产生的愤*绪。围绕一个“梦”字,用典写实,对比鲜明,揭露深刻。

[《叨叨令·自叹》注释]相关文章:

 

第3篇:《叨叨令·自叹》注释

《叨叨令·自叹》是元代文学家周文质创作的散曲。该曲以梦境来暗喻现实,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的悲愤不满的情绪以及对于社会现状的强烈讽刺。

原文:

筑墙的曾入高宗梦①,钓鱼的也应飞熊梦②,受贫的是个凄凉梦,做官的是个荣华梦。笑煞人也么哥③,笑煞人也么哥,梦中又说人间梦④。

注释:

①“筑墙”句:传说是一个从事版筑的奴隶,在傅岩那个地方劳动,高宗“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岩)中。……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见《史记·殷本纪》。

②“钓鱼”句:钓鱼的,指吕尚,即姜太公。《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丽彡},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西伯,即周文王。按“非虎”《宋书·符瑞志》作“非熊”,后又由“非熊”论为“飞熊”,因有“飞熊入梦”的传说。

③也么哥:也作“也末哥”。语尾助词,无义。此句在这里重复两遍,是《叨叨令》的定格。

④“梦中”句:这是化用《庄子·齐物论》中的“梦之中又占其梦焉”的意思。

鉴赏:

此曲写人生虚幻如梦,反映了作者因对当时社会失望而产生的愤*绪。围绕一个“梦”字,用典写实,对比鲜明,揭露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