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凯心力管理故事:管理的另一半

写范文发表于:2020-10-05 15:13:24

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虽是一家小企业.却是“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化工企业文化建设十佳示范单位”,企业人均产值超过百万元。作为“心力管理”的创始者,董事长刘鹏凯先生提出“不做500强,要做500年”。他坚信,百年企业,靠的不是百年机遇、百年老板,而是百年机制、百年文化。

如何将管理制度与管理文化紧密结合?如何以“文”“化”人,赢得人心?让我们走进“黑松林”管理的“心”故事——故事96:管理的另一半

刘鹏凯心力管理故事:管理的另一半

有篇文章《企业应主动向“*”转型》,说的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人变成了“*人”;改革开放30年,“*人”变成了“经济人”。下一阶段的改革,要从“经济人”转向“*人”,把这些年来形成的“以物为本”的价值观转向“以人为本”。我很赞同这种观点。是的,以人心为本的心的教育,强调感动之心、热之心。管理学说,管理的目的只不过是在维持一种秩序。然而,管理者在实践中更要关注管理的另一半,感觉员工的心是快乐、感动,还是厌倦乃至咒骂。

一天快下班的时候,我从安徽回来,车到公司大门,自动伸缩门紧闭着,一动也不动。“嘟……嘟……”驾驶员小周按了按喇叭,门房还是不见动静,远处的值班员看见有车子被挡在门外,小跑步赶到门房,按下遥控器,车子慢慢驶进了公司。我摇下车窗向值班员点点头表示感谢,只见远处门卫老朱两脚如踏了风火轮,朝门房跑过来,脸上像抹了红油彩。

下班后,我推着自行车走过门房,老朱见我来了,手里拿着张罚款单对我说:“刘总,不好意思,让你在门外久等了。刚才来了一位客户,手里拿的东西太多了,我帮他送到办公室,所以离岗……”老朱口吃般地对我说,拿着罚款单的手心汗都出来了。

“哦,原来是老朱学*,做好事才离岗的。”我高嗓门把短暂的尴尬打破。“我刚从安徽回来,送你一盒‘黄山’抽抽,顺顺气。不要在意了,制度不讲理由,请理解。”我边说边从包里拿出一盒烟递给老朱。

“这,这……”老朱被我这突然的“烟疗”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在日本参加“圣和塾”第十五回全国大会期间,在中日企业家交流时,一位日本企业家说:管理,有时需要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对员工批评或责罚,使他惊醒于自己的错误,待他的愧疚平息,又要恰到好处地给他一点儿甜头吃,引导他朝正确的方向走。

规章制度和谁都不是朋友,谁违规都会受处罚。但有时做好事吃不到甜枣,反而吃巴掌,会使员工在委屈中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这是管理者成功与否的另一半。心与心之间的路很难走,我们需要尊重和体谅。

“骆驼可以忍受沉重的负担,却不能忍受不舒服的绳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只有像春那样润心、润叶、润根,才不会伤害树木,进而才能育树成林。管理的另一半是拥有员工,而不是管理员工。张德点评:

管理学认为,管理的目标有二:一是实现组织目标,二是满足员工需要。从实现组织目标出发,对离岗的老朱应依规惩罚;从满足员工需要出发,鉴于他是做好事才离岗的,应予以安慰。刘鹏凯一句“制度不讲理由,请理解!”使老朱接受处罚;一句“送你一盒‘黄山’抽抽,顺顺气”,使老朱感受到老板的友情。这不仅实现了管理的一面,还实现了管理的另一面。体现的是“黑松林”的企业文化理念,还有刘鹏凯的管理艺术。

故事97:问卷似窗

医学界经研究得出结论:指甲是人体健康状况的“窗口”,观察指甲异常,就可以发现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预兆。其实,企业的现场管理也是一个窗口,犹如管中窥豹,透过这扇窗口,可见内部管理的“一斑”。一天早晨我早早来到公司,例行四处巡视一番。来到原材料仓库门口,只见一滩“水汪塘”,似油非水,像面大镜子,在阳光下一漾一漾地闪烁。我心生奇怪,天又没下雨,怎么会有积水呢?于是,我蹲下身用手指沾了一点儿,闻一闻没有气味。再用大拇指拈一拈,油腻腻的。哦,原来是配料工将二丁酯洒到地上了。地上的一滩二丁酯仿佛一扇窗口,让我窥见了员工的责任心,看到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苗头。

顺藤摸瓜,原来配料员的帮手小沈是“水汪塘”的制造者。

“这是你洒在地上的吗?”生产科丁科长严肃地问道。

“我不是不想弄好,可是这个吸料器也太不好用了,再小心也会洒出来。”小沈一副苦瓜脸,从库房拿出个残缺的吸料器。

我一看,果然够破的,难怪小沈有点儿不服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我看看振振有词的小沈,对丁科长说:“让大家到这里集中。”

“这是洒在地上的原料,每公斤16元,相当于4斤豆油。谁家的油瓶倒了不扶,油洒了不清理好?”现场安静得似乎空气都凝固了,只听见我的高嗓门。沉默片刻,我拿起残缺的吸料器说:“使用这种工具能保证不洒到地上吗?请你们各抒已见,写到问卷上,谁是第一责任人?”我边说边让丁科长发放现场问卷。

“一石激起千层浪”,问卷引来了员工们热烈的议论。最后的*是:车间主任主动担责领罚,当事人气消怨散也主动扛起了责任。世界就是这样,雨与雨诉说总是泪流成河,星与星交流会星光灿烂。窗户越擦越亮,道理越辩越明。

彼得·德鲁克说:所谓领导能力,是能够将一个人的视野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使之工作绩效提升,并且建立超越自我的人格。一个企业的成功,只有通过员工的努力才能实现。如果管理者纵容员工的一次过失,就会有上百次的过失等着你。

问卷似窗。企业管理要的是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制度文本下的形式主义。

张德点评:

我们经常讲实事求是,但事情往往很复杂。这个故事表面上看小沈是“水汪塘”的制造者,按章处罚他即可。但刘鹏凯未搞“制度文本下的形式主义”,而是发问卷,引起更多员工的讨论。不仅处理了这一浪费原料的事件,解决了产生事件的更重要原因——吸料器破损,分清了主要责任人,而且对员工进行了一次岗位责任教育。这是“用心管理”的范本。

故事98:温柔执行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然而,十全十美只能是幻想中的偶像,美中不足才是生活的常态、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年冬天有点儿冷。一天上班后不久,我听说门房老王高血压病又犯了,还在带病坚持工作,于是我带着行政科长一同去门房看望她。忽然,门外一件白*工作服跳入我的眼帘,是员工老朱。只见他骑着辆自行车,满脸通红,头上汗涔涔的,直往里冲。见我在门房,老朱连忙下车,慌乱中身子一歪,“叭哒”,连人带车倒了下来。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我急忙冲过去,扶起老朱和自行车。

老朱顾不上掸身上的土,结巴着说:“刘总,不好意思,今天我迟到了,我自愿罚款。”

“有没有哪儿伤了,看一看。”

“没,没……”老朱一边说一边还蹬蹬腿、晃晃胳膊。

“没伤着就好。老朱呀,看你这个样子,今天肯定有什么急事在身耽误了,你平时都是最早到的人啊。”我声音不大,带着微笑。

老朱一下子愣住了,语无伦次连连说:“刘总,活菩萨,活菩萨,真让你算着了。

“快回车间吧,今天迟到不罚款。”

老朱的脸上泛着高兴的红晕,推着自行车向车间一路小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谁没有晕头转向的时候?老朱是一名优秀的老员工,每天上班都来得很早。一次特殊情况,尽管他赶得满头大汗,还是迟到了。对这种美中不足的员工,采取宽容的做法——不罚款,是灵活执行制度。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维护企业的秩序,还在于凝聚人心。执行制度需要“铁石心肠”,但对老朱这样的偶发现象,有时还需要一点儿“菩萨心肠”。

《西游记》有一个精妙的结尾。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见到如来后,孙悟空叩求如来取下曾经让自己痛苦的金箍,如来却笑道:你自己摸摸看。孙悟空一摸金箍不见了,自己也成了佛。

当制度人*化地潜入每一个员工心里的时候,员工也都会“立地成佛”,这就是管理追求的目标。温柔执行能够体贴人微,温暖员工的心灵。张德点评:

不懂管理的老板,往往只见事不见人,只是按章办事,不知凝聚人心。“心力管理”则相反,在按章办事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人心向背。

 

第2篇:刘鹏凯心力管理故事:管理的另一半

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虽是一家小企业.却是“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化工企业文化建设十佳示范单位”,企业人均产值超过百万元。作为“心力管理”的创始者,董事长刘鹏凯先生提出“不做500强,要做500年”。他坚信,百年企业,靠的不是百年机遇、百年老板,而是百年机制、百年文化。

如何将管理制度与管理文化紧密结合?如何以“文”“化”人,赢得人心?让我们走进“黑松林”管理的“心”故事——故事96:管理的另一半

有篇文章《企业应主动向“*”转型》,说的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人变成了“*人”;改革开放30年,“*人”变成了“经济人”。下一阶段的改革,要从“经济人”转向“*人”,把这些年来形成的“以物为本”的价值观转向“以人为本”。我很赞同这种观点。是的,以人心为本的心的教育,强调感动之心、热之心。管理学说,管理的目的只不过是在维持一种秩序。然而,管理者在实践中更要关注管理的另一半,感觉员工的心是快乐、感动,还是厌倦乃至咒骂。

一天快下班的时候,我从安徽回来,车到公司大门,自动伸缩门紧闭着,一动也不动。“嘟……嘟……”驾驶员小周按了按喇叭,门房还是不见动静,远处的值班员看见有车子被挡在门外,小跑步赶到门房,按下遥控器,车子慢慢驶进了公司。我摇下车窗向值班员点点头表示感谢,只见远处门卫老朱两脚如踏了风火轮,朝门房跑过来,脸上像抹了红油彩。

下班后,我推着自行车走过门房,老朱见我来了,手里拿着张罚款单对我说:“刘总,不好意思,让你在门外久等了。刚才来了一位客户,手里拿的东西太多了,我帮他送到办公室,所以离岗……”老朱口吃般地对我说,拿着罚款单的手心汗都出来了。

“哦,原来是老朱学*,做好事才离岗的。”我高嗓门把短暂的尴尬打破。“我刚从安徽回来,送你一盒‘黄山’抽抽,顺顺气。不要在意了,制度不讲理由,请理解。”我边说边从包里拿出一盒烟递给老朱。

“这,这……”老朱被我这突然的“烟疗”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在日本参加“圣和塾”第十五回全国大会期间,在中日企业家交流时,一位日本企业家说:管理,有时需要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对员工批评或责罚,使他惊醒于自己的错误,待他的愧疚平息,又要恰到好处地给他一点儿甜头吃,引导他朝正确的方向走。

规章制度和谁都不是朋友,谁违规都会受处罚。但有时做好事吃不到甜枣,反而吃巴掌,会使员工在委屈中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这是管理者成功与否的另一半。心与心之间的路很难走,我们需要尊重和体谅。

“骆驼可以忍受沉重的负担,却不能忍受不舒服的绳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只有像春那样润心、润叶、润根,才不会伤害树木,进而才能育树成林。管理的另一半是拥有员工,而不是管理员工。张德点评:

管理学认为,管理的目标有二:一是实现组织目标,二是满足员工需要。从实现组织目标出发,对离岗的老朱应依规惩罚;从满足员工需要出发,鉴于他是做好事才离岗的,应予以安慰。刘鹏凯一句“制度不讲理由,请理解!”使老朱接受处罚;一句“送你一盒‘黄山’抽抽,顺顺气”,使老朱感受到老板的友情。这不仅实现了管理的一面,还实现了管理的另一面。体现的是“黑松林”的企业文化理念,还有刘鹏凯的管理艺术。

故事97:问卷似窗

医学界经研究得出结论:指甲是人体健康状况的“窗口”,观察指甲异常,就可以发现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预兆。其实,企业的现场管理也是一个窗口,犹如管中窥豹,透过这扇窗口,可见内部管理的“一斑”。一天早晨我早早来到公司,例行四处巡视一番。来到原材料仓库门口,只见一滩“水汪塘”,似油非水,像面大镜子,在阳光下一漾一漾地闪烁。我心生奇怪,天又没下雨,怎么会有积水呢?于是,我蹲下身用手指沾了一点儿,闻一闻没有气味。再用大拇指拈一拈,油腻腻的。哦,原来是配料工将二丁酯洒到地上了。地上的一滩二丁酯仿佛一扇窗口,让我窥见了员工的责任心,看到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苗头。

顺藤摸瓜,原来配料员的帮手小沈是“水汪塘”的制造者。

“这是你洒在地上的吗?”生产科丁科长严肃地问道。

“我不是不想弄好,可是这个吸料器也太不好用了,再小心也会洒出来。”小沈一副苦瓜脸,从库房拿出个残缺的吸料器。

我一看,果然够破的,难怪小沈有点儿不服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我看看振振有词的小沈,对丁科长说:“让大家到这里集中。”

“这是洒在地上的原料,每公斤16元,相当于4斤豆油。谁家的油瓶倒了不扶,油洒了不清理好?”现场安静得似乎空气都凝固了,只听见我的高嗓门。沉默片刻,我拿起残缺的吸料器说:“使用这种工具能保证不洒到地上吗?请你们各抒已见,写到问卷上,谁是第一责任人?”我边说边让丁科长发放现场问卷。

“一石激起千层浪”,问卷引来了员工们热烈的议论。最后的*是:车间主任主动担责领罚,当事人气消怨散也主动扛起了责任。世界就是这样,雨与雨诉说总是泪流成河,星与星交流会星光灿烂。窗户越擦越亮,道理越辩越明。

彼得·德鲁克说:所谓领导能力,是能够将一个人的视野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使之工作绩效提升,并且建立超越自我的人格。一个企业的成功,只有通过员工的努力才能实现。如果管理者纵容员工的一次过失,就会有上百次的过失等着你。

问卷似窗。企业管理要的是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制度文本下的形式主义。

张德点评:

我们经常讲实事求是,但事情往往很复杂。这个故事表面上看小沈是“水汪塘”的制造者,按章处罚他即可。但刘鹏凯未搞“制度文本下的形式主义”,而是发问卷,引起更多员工的讨论。不仅处理了这一浪费原料的事件,解决了产生事件的更重要原因——吸料器破损,分清了主要责任人,而且对员工进行了一次岗位责任教育。这是“用心管理”的范本。

故事98:温柔执行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然而,十全十美只能是幻想中的偶像,美中不足才是生活的常态、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年冬天有点儿冷。一天上班后不久,我听说门房老王高血压病又犯了,还在带病坚持工作,于是我带着行政科长一同去门房看望她。忽然,门外一件白*工作服跳入我的眼帘,是员工老朱。只见他骑着辆自行车,满脸通红,头上汗涔涔的,直往里冲。见我在门房,老朱连忙下车,慌乱中身子一歪,“叭哒”,连人带车倒了下来。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我急忙冲过去,扶起老朱和自行车。

老朱顾不上掸身上的土,结巴着说:“刘总,不好意思,今天我迟到了,我自愿罚款。”

“有没有哪儿伤了,看一看。”

“没,没……”老朱一边说一边还蹬蹬腿、晃晃胳膊。

“没伤着就好。老朱呀,看你这个样子,今天肯定有什么急事在身耽误了,你平时都是最早到的人啊。”我声音不大,带着微笑。

老朱一下子愣住了,语无伦次连连说:“刘总,活菩萨,活菩萨,真让你算着了。

“快回车间吧,今天迟到不罚款。”

老朱的脸上泛着高兴的红晕,推着自行车向车间一路小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谁没有晕头转向的时候?老朱是一名优秀的老员工,每天上班都来得很早。一次特殊情况,尽管他赶得满头大汗,还是迟到了。对这种美中不足的员工,采取宽容的做法——不罚款,是灵活执行制度。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维护企业的秩序,还在于凝聚人心。执行制度需要“铁石心肠”,但对老朱这样的偶发现象,有时还需要一点儿“菩萨心肠”。

《西游记》有一个精妙的结尾。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见到如来后,孙悟空叩求如来取下曾经让自己痛苦的金箍,如来却笑道:你自己摸摸看。孙悟空一摸金箍不见了,自己也成了佛。

当制度人*化地潜入每一个员工心里的时候,员工也都会“立地成佛”,这就是管理追求的目标。温柔执行能够体贴人微,温暖员工的心灵。张德点评:

不懂管理的老板,往往只见事不见人,只是按章办事,不知凝聚人心。“心力管理”则相反,在按章办事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人心向背。

 

第3篇:刘鹏凯的心力管理故事

为您提供最*的管理论文发表服务,如您需要发表管理论文可在管理期刊栏目查找您需要投稿管理学杂志

刘鹏凯心力管理故事

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虽是一家小企业,却是“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化工企业文化建设十佳示范单位”,企业人均产值超过百万元。作为“心力管理”的创始者,董事长刘鹏凯先生提出“不做500强,要做500年”。他坚信,百年企业,靠的不是百年机遇、百年老板,而是百年机制、百年文化。

如何将管理制度与管理文化紧密结合?如何以“文”“化”人,赢得人心?让我们走进“黑松林”管理的“心”故事——故事81:道歉

“闻过则喜”,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并不多。一天下午,离下班还有十多分钟。我从生产部门前走过,看见生产部长老丁正在换工作服准备下班。见此情景,我不问三七二十一,挂起轴子就念经:“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现在就准备下班了?”我的一番“狂风暴雨”刮得老丁怔在那儿,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下班后,办公室主任小胡悄悄跑来告诉我,丁主任已经连续两天下班后去打吊针。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我心中一阵不安。“走,胡主任,我们去医院看望老丁。”古希腊的菲德拉斯说:上帝让我们挑着两个箩筐来到了人间,前面的箩筐装的是别人的过失,后面的箩筐装的是自己的过失。在看望老丁的路上我一直在自责,为什么我们总是很清楚地看到别人的过失,而无法看清身后属于自己的过错呢?

在医院病房里,老丁见到我们,憔悴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诧。我连忙握住他*冷的手,攥得紧紧的,默默无言。看着盐水瓶中上下翻动着的小泡泡,我想:如果这盐水瓶中装的全是后悔*,我会把它喝个精光!我顾不上旁边还有护士和老丁的家人,大着嗓门对老丁说:“老丁,我错怪你了,向你道歉!”

企业的成功需要团队意识,我们应信任每一位员工。无端的猜疑和主观的指责,无疑会伤害员工的自尊心。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等我们重新拾起来时,才发现事情原来并非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粗枝大叶害死人,主观臆断要不得!我们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企业成功与否,不光要看经济效益,还要看人心向背。因此,老板个人的素质和胸怀至关重要。

张德点评:

“心力管理”的一个要点是“以心换心”。老板要放下身段,平等地对待员工,真诚地信任员工。刘鹏凯严格自律、知错必改的精神,以及对员工的平等、真诚,不仅会赢得人心,更会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故事82:破例

向心力挖掘战斗力,关爱是最好的“*”。要办好企业首先要带好队伍、管好队伍,要培育向心力,而培育向心力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播种关爱。2006年农历正月初七打春,春节前后一直是雨滴答、雪飘飘的。春节后上班的第三天下午2时左右,一场大雪似神兵天降,让人措手不及。“势头不对汤泡饭”。看着这越下越猛的雪,正在主持第一次部门负责人会议的我打断副总经理的发言,站起来宣布:暂时休会,通知全体员工,今天破例提前下班,让大家赶在大雪封路前到家。

全公司沸腾了,员工们纷纷涌出车间。一车间的小严第一个冲出来,双手挥舞着高喊:“下雪了,提前下班了!”小丁抓起一把雪追着朝他扔过去。好一幅雪中戏春图。我站在四楼会议室,看着这群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欢乐绽放在脸上,透露出勃勃的生机,我不禁笑了起来。大雪封路,提前下班,破例成了那温暖的一幕。要是过去,这可是敢想而不敢做的事情,无例不可兴,有例不可废嘛。过去,老总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一切按制度办事,没有什么可通融的。但现在不同了,创*企业,搞人*化管理,管理中有严格要求,更有点滴关爱。常言道:以情动心。是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需要不断地注入关爱的情感:逢年过节慰问特困员工家庭,犒劳坚守一线的员工;员工的生日,送上一只蛋糕,捎上一句祝福……这种发自内心的关爱,犹如绵绵细雨,滋润着员工们的心田,让员工们时刻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我是企业的,企业是我的”。员工在关爱中找到了归属,企业在关爱中加足了马力。

歌德说:有心读书看两面,一面是纸上的东西,一面是纸后的东西。企业的主人翁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育出来的。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多给员工一点儿关爱吧!

张德点评:

无例不可兴,有例不可废,这是一种因循守旧的观点。但是,“兴”和“废”可是大有学问。因降雪而让员工提前几小时下班,并未废掉作息制度,却兴了老板关爱员工的新风。爱,是“心力管理”的道德基础,也是凝聚“黑松林”员工的高强度粘结剂。

故事83:活力,来自沟通

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可谓脱胎换骨,昨天一切姓“公”,计划生产、计划供应,想进工厂,没有“门儿”不行。可转眼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一切大门敞开,只要你有文化、有技能、有本事,连*都可以坐下来协商。

为了企业的稳定发展,长短结合,在新的中短期目标规划中,我决定与特岗人员签订一份为期五年的特别岗位合同。征求意见的第一天,新来的大学生小顾就来找我。他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直爽,开门见山地说:“刘总,现在有空吗?我想就特岗聘用合同的事提些看法。”我先是一怔,随即升腾起一种喜悦,我正希望员工中能有不同意见,好让我作的决策更加完善。“来,坐下,先喝杯水。”我给小顾倒上水,先让他感受我的诚意和耐心。

“刘总,合同内容我看了几遍,在我们的生活保障、年收入递增等方面,您考虑得十分周到。”小顾很认真地说,忽然话题一转:“但对我们个人好像缺少了可测量的绩效目标和考核标准,能不能提供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平台,给我们年轻人一些刺激的奖惩方案?否则合同我们一签五年,青春卖给了公司,年龄也大了,还谈得上什么发展啊?”小顾说话毫无顾忌,连珠*似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一直在认真地听他讲话,没有打断。是啊,调动员工的积极*,物质利益的驱动固然重要,但要留住核心员工,确保企业稳定发展,还得关注这群特殊员工的自身发展啊!

我心领神会地走上前,紧紧握住小顾的手:“小顾呀,谢谢你!你的意见提得太好了,我们一定会采纳的。”“谢谢刘总,谢谢……”小顾感动得不知所措,轻松的谈话在笑声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市场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要寻求发展,首先要稳定,这就需要有长期稳定的人才储备,要留得住人才。而留住人才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关心、尊重、理解他们。如果企业只靠合同制约员工,而不关注他们的地位和利益,那么他们的技能和长处就得不到发挥,个*得不到健康发展,人生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怎么留得住人才?企业如何走远?核心员工是最有价值的股票,得用心去投资。

张德点评:

人们往往有一个误解:只要给足够多的钱,就可以留住一切员工。于是,在他们那里,留住人才就变成了薪酬水平.问题。其实不然,越是拔尖的人才,越关心自己的发展空间、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而不是薪酬。这时需要的是内部竞争机制的设计、各种精神激励措施的完善。

当然,要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就要求领导者放下身段,平等沟通,虚心倾听,择善而从。说“活力来自沟通”,一点儿不假。

(张德,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管理学家、企业文化专家)